<p class="ql-block">四逐狂野非洲</p><p class="ql-block"> 午饭后我们徒步马拉河,继续追寻野生动物,守候动物大迁徙的出现。</p><p class="ql-block"> 在马拉河沿岸徒步行走,那是怎样的一种体验?几天来我们都被要求待在越野车内,不准下车。因为在野生动物保护区,尤其在马拉河边时常会有狮子、猎豹等猛兽出没,这里是它们守候和捕猎斑马、角马和羚羊等动物的绝佳地点。按计划我们活动时长1个小时。为了游客安全,每个团队都会有二个配备真枪实弹的保安(现役士兵)跟随,一个在前一个在后,防止动物袭击。此外公园还配有巡逻车在大型食肉动物经常出没的隘口不让观光车及人员越过以确保游客安全。徒步活动肯定有一定的风险,有的团队就没有安排这个项目。但既然肯尼亚当事方敢开发徒步游项目,安全系数一定是非常高的</p> <p class="ql-block">全副武装的公园保安 李键摄影</p> <p class="ql-block">全副武装的公园保安 李键摄影</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下车后,一下就有融入大自然的感觉,一切都彰显出生机勃勃的原生态。弯弯曲曲犬齿交错的马拉河河面时宽时窄,我们去时正是枯水期,河床很深,感觉水面仅能淹没河马的身子。马拉河畔就是原始丛林,灌木比人高,还间杂不少大树。靠近河边的丛林间有游客走出的林间小路。为方便游客观察动物、更是为了游客的安全,公园方面定期把小路两边及河边前排的灌木杂草清除一些。</p> <p class="ql-block">杀机四伏的马拉河 田秀丽摄影</p> <p class="ql-block">静卧河边的河马 田秀丽摄影</p> <p class="ql-block">鳄鱼与河马 李 键摄影</p> <p class="ql-block">沐浴阳光 李 丹摄影</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我们看到了非常多的河马和鳄鱼。它们多数都泡在水里,也有爬上岸边晒太阳的。一个小时里我们走过的河道,最少有9群河马,细数最大的一群,约有三十多头。河马声音洪亮,时不时会有前呼后应的,好像在互相招呼。我最喜欢看河马举头抬出水面时,裂开大嘴甩头的样子,一时水花四溅,那大大的头颅和嘴巴与小小的鼻孔眼睛耳朵构成不搭调的美,有点傻傻憨憨的。它们成堆地趴在岸上晒太阳的时候,动也不动,看过去黑黑的一片,就像一块黑色的花岗岩;</p> <p class="ql-block">午睡 田秀丽摄影</p> <p class="ql-block">团聚 林圣婉摄影</p> <p class="ql-block">鳄鱼与河马 李 健摄影</p> <p class="ql-block"> 水中的鳄鱼会不时地游动,只在找到适合的位置,才潜伏下来。在岸边晒太阳的鳄鱼也不少,它们一般各趴一处只在附近但不聚集。它们慵懒地静静地趴在那里的时候,看上去一点也不凶恶,也不丑陋。我只在想,它要是不张开它那血盆大口去袭击其他动物的时候,它应该也可以是一种温顺的野兽。可是它不但要吃其它的动物还会袭击人类,想到这些又感觉鳄鱼非常丑陋。</p><p class="ql-block"> 我们沉浸在大自然中,眼睛和心灵在与动物交流,这里的一切是那样的安祥,早就把下车时仅有的一点不安抛到九霄云外。</p> <p class="ql-block">秃鹫(左)秃鹳与浮在水中的角马尸体 田秀丽摄影</p> <p class="ql-block">颓鹫颓鹳与浮在水中的角马尸体 . 李 键摄影</p> <p class="ql-block">景区入口处堆放的大型动物的骸骨 林圣婉摄影</p> <p class="ql-block">岸上堆放的大型动物骸骨 杨振德摄影</p> <p class="ql-block">走到下游,只见河中有一堆乌黑的乱石,很多秃鹫、秃鹳停歇在一块块石头上。这时大家才发现,那石堆里挂着半头角马,头还在。接着大家又发现几百米长的石堆里还有两只角马,其中较完整的一只肚子圆滚滚的,挡在乱石中。原来这些秃鹫秃鹳是在这里吃腐肉的。可能是因为它们已经吃的很饱,眼下我们看见的所有秃鹫秃鹳都兀自独立在一块块黑石上,或清理羽毛、或半闭半睁着眼睛养神,也有一两只秃鹫偶或浅飞低翔,只在深谷下的河道中从一处滑翔到另一处。这里连秃鹫都这样悠游自在,全然没有一点捕食动物时的凶猛样。可它们分明是已经饱食无欲的样子,那些横陈的河马的尸体,它们实在是吃不下去了。看到这些场景,可想而知“天国之渡”是多么的惨烈!在下游稍阔的一带岸边还摆着一堆堆大型动物的骨头,白森森的,那是工作人员从河里捞上来堆放着的,告诉人们“天国之渡”有多么残酷!</p> <p class="ql-block">小学生游览马拉河 石 毅摄影</p> <p class="ql-block">团友与师生合影 李 丹摄影</p> <p class="ql-block">全体团员有与师生合影 领队董 俊摄影</p> <p class="ql-block"> 我们的徒步活动只走到下游的一座铁桥边,在这里我们还邂逅了一群小学生,他们穿着鲜艳的校服,非常友好,热情地跟我们打招呼,不少孩子会说“您好”、“谢谢”、“中国”、“北京”,这些简单的汉语。当我们表示要一起照相的时,他们蜂拥而上,黑人老师也掏出手机留下了我们的集体照。</p><p class="ql-block"> 午时,我们来到坦桑尼亚和肯尼亚的交界处,这里立有一块简易的水泥界碑。界碑的左边是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大草原,右边是肯尼亚的马赛马拉大草原。这些耳熟能详的地名,我们都是从反复收看中央电视台 Discovery探索频道得知的。大家在这里合影留念。此时我们的双脚就踏在这两个东非大草原的交界处,怎不叫人感慨万端?!是兴奋、激动还是自豪?但有一样是肯定的:那就是我战胜了怯懦!我们勇敢地徒步踏上这片当今世界最大的野生动物保护区,聆听大地的呼吸,目睹自然界最狂野的生命律动!陈团长打趣说,这趟我们多走了一个国家,今天也算来到了坦桑尼亚,捡了个大便宜了!引得大家开怀大笑。</p> <p class="ql-block">坦、尼两国界碑处集体合影 领队董 俊摄影</p> <p class="ql-block"> 差不多下午快2点的时候,我们找到了一批正在集结的斑马,开始只有几百头,它们由一只头马领着,慢悠悠的向河边走来,导游很有经验,马上指挥司机在马拉河边找个视野开阔的位置守候动物大迁徙。走过的斑马越来越多,其中也夹杂着一些角马走来了,后面跟不上队伍的还一阵狂奔,那扬起的尘土一阵阵随风向后飘去。岸边的林地里集结的斑马越来越多。只见那匹头马在河边不停的徘徊,察看河里的动静。稍顷,头马下到河边了,后面还跟了十几匹下来,这是大迁徙的前奏曲。此时已有几十辆越野车停在岸边,都在静静的守候,我们也开始紧张,更多的应该还是激动。但头马突然在水边停了下来,观察了好一阵,才试着下水,十几匹斑马也紧跟着涉入河边贪婪地猛喝河水。可能是发现河里有不少鳄鱼,只见头马像是被惊吓到了,突然急后退又迅速转身窜向岸上,跟在它身后的斑马也一溜烟往回跑。岸上林地里的大部队也止步转身跟着头马撤退,然后这些斑马又改走另一条道。所有的越野车都在争先恐后地尾随而去寻找最佳观察点。在新的下河道口又有大批河马集结,我们还不敢大声说话,怕惊扰了它们。又守候了近两个小时,它们就是不过河,它们队伍中的角马先撤,接着不少斑马也陆续后撤,今天是没戏了。回住地还要开两个多小时,我们只好打道回府,期待明天!</p> <p class="ql-block">动物大迁徙前奏 李 键制作</p> <p class="ql-block"> 回程的路上,看到一群群角马、斑马和瞪羚等散落在原野上,它们埋头不停地吃草,我们发现同样是这一片草地,角马比斑马瘦多了,一匹匹斑马吃得圆鼓鼓的,大屁股胖墩墩的,着实可爱。据说角马吃的是嫩草叶,而斑马吃的是草根。看来好吃不一定有营养。 </p> <p class="ql-block">斑马过河 李 键制作</p> <p class="ql-block"> 可能是等待迁徙的时段,这里汇聚的动物太多了,狮子、猎豹等食肉猛兽很容易捕获猎物,它们并不饥饿。途中我们发现不少狮子和豹子,也都静静的躺在草丛中。没有看到血腥狂野追猎的场面。</p><p class="ql-block"> 途中我们还看到十几匹斑马涉水渡过草原中小河的场面。知道它们没有危险,还觉得挺温馨的。</p><p class="ql-block"> 夕阳西下,余晖脉脉,广漠的草原是那样的宁静和安祥……</p> <p class="ql-block"> 李 丹摄影</p> <p class="ql-block">李 键摄影</p> <p class="ql-block">田秀丽摄影</p> <p class="ql-block">田秀丽摄影</p> <p class="ql-block">李 键制作</p> <p class="ql-block">叶锦文录像 吕赣明制作</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生命就像一把卷尺,谁都想尽量把它拉长。跟着我去旅游吧!行走天下看世界,能走多远生命就有多长。 </span></p><p class="ql-block"> 下周预告: 游猎狂野非洲 肯尼亚见闻(11)</p> <p class="ql-block">各位朋友,我正在不断努力,争取把美篇做得更好,让我的游记受到大家的欢迎。还请大家多多指教,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