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赵跃

Q键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与赵跃</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杨芝明</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1977年恢复高考,我三个月内先后三次应考。当年,像我这样接受折腾的人恐怕数不出多少。第一次是随董干中学所有考生乘坐一辆长途客运班车,颠簸大半天,赶往麻栗坡县城应考。成绩出来之后,又被选拔出来加试英语笔试,这一次是在董干公社(董干镇)上,董干中学应考。第三次是英语笔试若干天后的一天晚上接到通知,叫我次日赶往麻栗坡县城考英语口试。我经历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赶考。我父亲接到通知已是晚上了,况且我还不在自己家,我父亲叫了一个人作伴,提着一盏马灯,毛雨纷飞夹浓雾的隆冬夜晚,乡村道路坑坑洼洼又湿滑,翻山越岭走了两个多小时去我家门兄长家叫我。我跟那个作伴的人先回到家,然后我独自一个人,又走了两个多小时,连晚连夜赶到董干,得知只有两个人被选拔上去县城参加英语口试。另外那个人是我董干中学初高中时候的同学,只是不是同班。不知为什么,他也来晚了,每天仅有的一趟客运班车开走了,那可是将近120公里的路程呀!还好,董干中学革委会副主任帮找到一辆解放牌货运卡车,司机很开恩,同意搭载我俩到漂漂,他不进麻栗坡县城,他要去文山,我们要下车步行13公里去麻栗坡县城。就这样,我考取了文师中专英语班。与我同行赶考的同学叫汪正辉,他也考取了,在班上还跟我同在一个小组。</span></p> <p class="ql-block">  赵跃就是我文师中英班的同班同学,他是文山人,属于机关干部子弟。我们文师中英班一共50个人,只有14个男生。赵跃和我同在一个小组,他是组长,还组织过全体组员去西山春游。赵跃擅长文学、文艺、体育、唱歌、跳舞、演剧、绘画、书法等无所不能。</p> <p class="ql-block">  我和赵跃是如何彼此欣赏,相互友好,相处融洽,我也说不清楚了。也许是我一向都佩服能歌善舞、能写能画的人的缘故,又或许是赵跃活泼友善、不歧视我这个农村人的缘故。不管是什么原因,早也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俩无论是在文师读书期间,还是毕业以后,都始终保持着联系和接触。</p> <p class="ql-block">  在文师读书时候,赵跃和我们班另一个同学管广播室(语音室),好像住在广播室,没有跟我和其他同学住学生宿舍。我去过文山赵跃家,好像还去过他家吃过一次饭。赵跃从他中学老师那里借来一本《中国学生英语典型错误分析》,我爱不释手,不能拥有,又买不到,我索性利用星期六、星期天,把整本书抄录在我因学习优秀学校奖给我的两个笔记本上,还让赵跃题写书名和章节目录。</p> <p class="ql-block">  文师毕业后,我回到我的家乡、董干中学工作。1984年,我和赵跃都分别参加了全国首次成人高考,我考入云南大学,继续学英语专业。赵跃考入云南师范大学,却改学了政教专业。此间,由于我爱买书,我叫赵跃给我刻了一方“芝明书印”印章。毕业时,我为了感谢教我的两个老师,我请赵跃书写了我挑选的一副对联和我自撰的一副对联(呕心引进门,倾洒一腔热血;喜眉送出闺,新添几道皱纹。)送给老师。</p><p class="ql-block"> 在这枚“芝明书印”印章身上的三面刻有图文。其中一面刻的是:“学海茫茫勤作舟 书山矗矗志为梯 赵耀刻”。另一面刻的是:“楊芝明嘱 趙耀 丑刻 丙寅年於雲南师大”。第三面刻的是一幅画:右边刻的是高高的西山龙门,长有藤蔓草木陡峭的岩壁,以及上龙门的路阶。正前方远处刻的是睡美人山峦。中间刻的是五百里滇池,滇池上空刻的是飞翔的红嘴鸥,另配“情似滇池水 悠悠永相随”。 </p> <p class="ql-block">  云大毕业后,我仍然回董干中学教书。我申请工作调动,不料得罪了县官,被贬到条件还不如董干的大坪中学。还好,命中有贵人相助,半年后,我调进了麻栗坡县一中。我记得,我进麻栗坡县一中不久,赵跃去看过我一次,那时他是共青团文山州委常委。后来他从文山州一中改行去云南昆明民族村,我也去找过他。2005年,我去昆明开高考研讨会,我的一个学生请我们三个教师吃饭,当时我们在云师大附中,已经傍晚五点多钟了,那学生在昆明东边某饭馆请吃野生菌,赵跃开车从高架桥上送我们过去,避免地面晚高峰堵车耽误我们吃饭。</p> <p class="ql-block">  赵跃说要送我一幅字,那一年,他和在昆明的几个同学一起回文山,打电话叫我去文山千赋酒店拿那幅字。原来千赋酒店是他弟弟开的,我去的时候,他们几个同学正在酒店打麻将。赵跃带我转了一下酒店的一些房间,他说酒店那些装饰点缀的画都是他画的。他送我的那幅字是明朝第一才子扬慎写的《三国演义》开篇之词《滚滚长江东逝水》。</p> <p class="ql-block">  大约是2009年还是2010年的春节,赵跃一家三口和他母亲在文山,正月初几也不记得了,我们一家请他们一家四个人在某馆子里吃了一餐饭,尽了一下地主之谊。2010年暑假期间,我去昆明理工大学新校区参加高一新教材学习培训,我约赵跃见面,我带了两个同事一起去。赵跃先是想请我们打麻将,后来改为请我们去KTV唱歌,赵跃付的包房费。</p> <p class="ql-block">  时间来到2017年,聂兰(空谷幽兰)同学将我拉进了文师中英班同学群“灯火阑珊处”,从此,我与文师中英班的同学就有交流了。特别是2018年9月14—16日,文师首届中英班在丘北普者黑举行40周年同学聚会后,我和赵跃在群里有了更多的交流和互动。2020年11月5日,赵跃通过“灯火阑珊处”单独加了我的微信,我们又时不时的有所交流。</p> <p class="ql-block">  2018年9月14—16日,文师首届中英班在丘北普者黑举行40周年同学聚会,我因有事未能赴会。聚会后,赵跃写了一首诗叫《岁月如歌》。我看后评说:诗如画,画入诗,情融诗,诗抒情。并赋诗一首:赞赵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赵跃自学成大家,诗词书法均板扎。</p><p class="ql-block"> 更有技艺不自夸,国画油画山水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板扎:云南方言:非常好,非常</p><p class="ql-block"> 漂亮。</p> <p class="ql-block">随后,赵跃赋诗一首:答芝明谬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人生早已过半</p><p class="ql-block"> 你说还能怎样</p><p class="ql-block"> 不看世态炎凉</p><p class="ql-block"> 只求自身安康</p><p class="ql-block"> 画山写水养心</p><p class="ql-block"> 诗词歌赋低唱</p><p class="ql-block"> 芝麻开门祈吉</p><p class="ql-block"> 明白糊涂心安</p><p class="ql-block"> 保持那点清心</p><p class="ql-block"> 重在初终不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赵跃相当用心,最后四句属“藏头诗”,嵌入“芝明保重”,我却没有看出来。直到赵跃和另外几个同学去马关县马洒民俗村游玩,我的学生、时任马关县县长何昌娥见到他们,跟我反馈时说,她早在我给她的微信中就看到“芝明保重”了。我感到很惭愧,竟然没有看出来。当时我只按赵跃诗的韵脚,写了一首和诗,取名: 自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君道人生过半,</p><p class="ql-block"> 谁说还能怎样?</p><p class="ql-block"> 世态人走茶凉,</p><p class="ql-block"> 最重眷顾安康。</p><p class="ql-block"> 户外活动养心,</p><p class="ql-block"> 家里夫随妇唱。</p><p class="ql-block"> 出门避险趋吉,</p><p class="ql-block"> 务使家人心安。</p><p class="ql-block"> 自己保重在心,</p><p class="ql-block"> 有人牵挂莫忘。</p> <p class="ql-block">  同学们是在9月14—16日在丘北普者黑聚会的,到了10月10日,我在群里说:翘首企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时光飞逝天地间,</p><p class="ql-block"> 人无二度再少年。</p><p class="ql-block"> 他年若逢办聚会,</p><p class="ql-block"> 风雨无阻去赴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彭洋同学看后说:答芝明君说聚会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词赞聚会好,</p><p class="ql-block"> 几次相邀人未到;</p><p class="ql-block"> 少读《叶公好龙》句,</p><p class="ql-block"> 总比君言说得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看到后,也用她诗韵脚写了几句:回彭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彭洋误会了,</p><p class="ql-block"> 我不该说好。</p><p class="ql-block"> 几次相邀我未到,</p><p class="ql-block"> 只因读多《狼来》句,</p><p class="ql-block"> 拍马赞扬未必妙。</p><p class="ql-block"> 我以我手写我心,</p><p class="ql-block"> 真情流露岂玩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两天后,赵跃看到后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同学聚会总是诗</p><p class="ql-block"> 多少浪漫人不知</p><p class="ql-block"> 放开情怀话岁月</p><p class="ql-block"> 酒不醉人人自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看到后,仍然按赵跃诗韵脚和写了一首,取名: 自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未触心灵哪来诗?</p><p class="ql-block"> 花前月下何须知。</p><p class="ql-block"> 患难真情经年月,</p><p class="ql-block"> 孤芳自赏人笑痴。</p> <p class="ql-block">  仍然是在同学们聚会不久,赵跃在同学群里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古砚磨旧墨</p><p class="ql-block"> 破笔写歪诗</p><p class="ql-block"> 此心未曾老</p><p class="ql-block"> 时常得新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看到后,同样按他诗的韵脚和写了一首,取名: 自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肚无半滴墨,</p><p class="ql-block"> 憋死不出诗。</p><p class="ql-block"> 心老人未老,</p><p class="ql-block"> 岂能获新知?</p> <p class="ql-block">戊戌年重阳节,赵跃作画并赋诗:</p> <p class="ql-block">我看到后,和赵跃诗一首: 重阳抒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秋高气爽白云飘,</p><p class="ql-block"> 九九黄菊似仙娇。</p><p class="ql-block"> 今夜把酒久会醉,</p><p class="ql-block"> 趁醒明白问君好。</p> <p class="ql-block">  2018年12月13日至27日,我和赵跃还有两次互动。一次是12月13日,不知是因何事,赵跃在群里赋诗一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 键挥毫满腹才,</p><p class="ql-block"> 常忆校园抒情怀。</p><p class="ql-block"> 莫道迟暮春已去,</p><p class="ql-block"> 重逢又见青年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看到后,同样以他诗韵脚和诗一首:答友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感谢照耀我不才,</p><p class="ql-block"> 同窗岁月时常怀。</p><p class="ql-block"> 流水落花春已去,</p><p class="ql-block"> 青葱年少梦中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另一次是,2018年12月27日,同样不记得是因为什么事,赵跃在群里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人生不过三万天,</p><p class="ql-block"> 各奔东西总离别。</p><p class="ql-block"> 相见时难别亦难,</p><p class="ql-block"> 唯有健康记心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看到后,同样是以他诗韵脚:和照耀同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机缘错过莫怨天,</p><p class="ql-block"> 自古多情伤离别。</p><p class="ql-block"> 別时容易再见难,</p><p class="ql-block"> 满腹愁肠挂心间。</p> <p class="ql-block">  2018年12月31日,我乘动车回文山、麻栗坡办事,特在昆明停留,想会一会文师中英班在昆明的同学。于是就联系聂兰(空谷幽兰)同学,聂兰又告诉赵萍和赵跃,我见到了几位同学,聂兰请吃文山夿夯鸡。我在去的动车上就构思了“2018岁末春城会同学有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国人民谢(聂)耳,</p><p class="ql-block"> 义勇军曲响(兰)天。</p><p class="ql-block"> 远涉东瀛去【游】泳,</p><p class="ql-block"> 魂归故里染【红】滇。</p><p class="ql-block"> 民国王朝属(蒋)家,</p><p class="ql-block"> 誓死推翻意(志)坚。</p><p class="ql-block"> 甘为民众谋(利)益,</p><p class="ql-block"> 期盼年年桃【李】艳。</p><p class="ql-block"> 笃信中共能【惠】民,</p><p class="ql-block"> 毫不吝啬逝【英】年。</p><p class="ql-block"> 风起云涌浪(彭)湃,</p><p class="ql-block"> 山河沸腾胜(庆)典。</p><p class="ql-block"> 仁人志士救(华)夏,</p><p class="ql-block"> 齐楚韩魏秦【赵】燕。</p><p class="ql-block"> 相逢恨晚仅【萍】水,</p><p class="ql-block"> 手电集光只(照)前。</p><p class="ql-block"> 奋不顾身才(耀)眼,</p><p class="ql-block"> 革命先烈路{好}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注:“照耀”是赵跃的微信昵称。我的诗属于藏头诗,每句倒数第二个字连起来是一句问候语:聂兰、游红、蒋志莉、李惠英、彭庆华、赵萍、赵跃好!</p> <p class="ql-block">  小聚后,赵跃赋诗一首:</p> <p class="ql-block">  我把“2018岁末春城会同学有感”做成美篇,发在同学群里,同时还做了另一个美篇,也跟这次见面的同学有关。这个同学叫彭庆华,我特意请他们把他叫来。彭庆华同学是我们文师中英班年纪最小的男生,他家在丘北县,属文山州的北部,我家在麻栗坡县,属文山州的南部。我们俩又先后考入云南大学,二度成为同学。毕业后,我仍然回董干中学,彭庆华回玉溪师专,当了英语系主任。我如东坡被贬,是彭庆华同学的一席话,使我改变了命运。</p> <p class="ql-block">  赵跃同学看到了,在群里作了如下回应:</p> <p class="ql-block">  同学们在丘北普者黑聚会后,决定制作纪念相册。2018年12月31日下午,我到达昆明后,我先去赵跃家,几个即将来会面的同学到齐后才去餐馆小聚。我和赵跃交谈了很多东西,赵跃说,同学40周年聚会纪念相册的封面题字,他一共写了25遍,最后才感到满意。此外,他还为相册画了一幅插图。2019年1月29日,我拿到同学40周年聚会纪念相册,立马在群里作了下列评说:</p> <p class="ql-block">  都已经2022年3月8号了,不知怎的,我又想起中英班40周年同学聚会纪念相册:</p> <p class="ql-block">  2019年6月27日,我在同学群“灯火阑珊处”写了下面几句话:</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问候你,同学!</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文师一别如隔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几多同学音讯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衷心感谢同学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找回同学四十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沧海桑田路漫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还有同学在上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退休上班都珍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健健康康值万贯。</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赵跃看到了,十分关切地作了如下回应:</span></p> <p class="ql-block">  2019年9月中旬,我和赵跃有一次互动。那是我把我在读文师时的一段经历写了做成美篇发在同学群“灯火阑珊处”,赵跃看到后作出了回应。</p> <p class="ql-block">  我与赵跃互动最值得大书特书的一次是2021辛丑牛年“二月二,龙抬头”。事情是这样发生的,那天我还未起床,翻看手机朋友圈,看到赵跃的微信九宫图文,我立马和诗一首,用赵跃提供的九幅他自己画的图做成“美篇日常”发表。唉!出乎我的预料,这次“美篇日常”竟被美篇平台评为“精选”!因为作品获评“精选”是不容易的,它有很多要求和条件,最主要的当然是“文写的精彩,图配的精美”。</p><p class="ql-block"> 文:藏头诗一首,图:赵跃亲手画的。我和诗一首仍然是藏头诗。我们四句诗的第一个字连起来就是“龙抬起头”。</p> <p class="ql-block">  2021年3月24日,赵跃朋友圈晒了他和一群女性朋友在广东某海滩游玩,我看到了,调侃他为“党代表洪常青”,并发在文师中英班同学群“灯火阑珊处”。</p> <p class="ql-block">  2022年4月4日早上看到朋友圈赵跃的信息,他说写废了的书法卡纸不要丢,可以废物利用。我觉得他的这个做法不错,废了的东西利用起来还不用重新花钱,我没多思考就作了“废而不费”的评论。没想到,他后面回复说“错字改得好”,我感到奇怪,怎么“错字改得好”?我再看他发的信息,原来他把本该是“废”写成了“费”,而我是根据思维定势把“费”看成了“废”,并没有要纠正他的错字的意思,我也压根儿没看出他的字写错了,这简直是个相当于名人奇闻轶事了。</p> <p class="ql-block">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间就来到了2023年12月。我11月19日又从北京坐高铁回文山、麻栗坡办事,同样想在昆明逗留的这短暂的傍晚和晚上见一见同学,可惜,由于我到达的时间晚了,下榻酒店又在昆明南站,离市区太远,绝大部分在昆明的同学都住在市区,所以就没能如愿。我在文山、麻栗坡呆了20多天,办完事后返京,我还是想再在昆明停留,见一下在昆明的同学。于是,我就给彭洋(美人鱼)同学打电话,说了我想见同学们的想法。彭洋同学就告诉班长赵萍,赵萍就跟副班长何跃商量,组织在昆明的同学,借此机会小聚一下。因此,我12月13号从文山赶到昆明停留,14号下午,我终于和在昆明的16位同学(还不是全部)见面了,虽说好些同学在文师毕业40多年间有过会面,但都 long long ago了。仍有3位同学是毕业40多年之后第一次见面,他们是老班长何跃,包兴,曾姝(曾照仙)。</p> <p class="ql-block">  我们先是叫餐馆的服务员帮照了一张合影,可惜“高朋满座”这四个字,却没有取入镜头。</p> <p class="ql-block">  然后,赵跃亲自拍照,让“高朋满座”进入镜头,随后他才把他自己PS进入照片。</p> <p class="ql-block">我和赵跃合影。左:杨芝明 右:赵跃</p> <p class="ql-block">  我们小组合影。前排左:彭洋 右:韩英 后排左:杨芝明 右:赵跃</p> <p class="ql-block">  14号与同学们相聚后,次日我就乘坐高铁回京了。直到12月26号中午12点32分,在文师中英班聊天群“灯火阑珊处”看到余莉莉同学发的如下讣告:</p> <p class="ql-block">  我恍眼一看,赵跃好友的去世讣告,怎么要余莉莉来发布呢?难道赵跃好友与我们中英班有关?赵跃为什么不自己发呢?我也就没多管了。过了一段时间,再次翻看手机,怎么回事?有同学在群里哀悼赵跃,有三位同学还是我们同一小组成员:珊蓉(江荣)、彭洋(美人鱼)、宁静(韩英)。</p> <p class="ql-block">  到这时,我才反应过来,原来是赵跃去世了,不是赵跃好友去世。于是,我也立马表示哀悼:</p> <p class="ql-block">  就这样,好友赵跃突然安详的辞世了,叫我难以相信,难以接受,这样一个多才多艺、活泼友善、善解人意、乐于助人的大好人,就这样走了?走了!越走越远了!</p><p class="ql-block"> 尽管所有同学、朋友、同事、熟人、亲戚以及家人都不愿意相信赵跃没了,更不愿意接受赵跃走了。但赵跃没了,赵跃走了,是事实。同班同学赵萍和赵跃是文师首届中英班唯一的一对同学夫妻。现在赵跃走了,我很难过,他那和蔼可亲的面孔总会在眼前晃动,但他永远回不来了。逝者已矣,我只能借用赵跃的致爱赵萍的话说:“就让他的笑容永远留在我们心里吧!”</p><p class="ql-block"> 尽管如此,我还是要用赵跃对我了解并熟悉的方式再说几句:赵跃,走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自我与君同窗过,</p><p class="ql-block"> 一路走来互动多。</p><p class="ql-block"> 而今君却驾鹤去,</p><p class="ql-block"> 我写诗词无唱和。</p><p class="ql-block"> 呜呼!哀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构思、初稿于甲辰年清明前后</p><p class="ql-block"> 定稿于甲辰年端午(10/06/2024)</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