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五月夏欲浓,再次中原行。5月23日晚10点,小满刚过两天,在这春渐远、夏欲浓、草木蓬发的美好季节,我们一行六名拳友,继2019年4月之后,再次身背行囊、乘坐火车,奔赴中原。</p><p class="ql-block">经过一夜颠簸,24日早9点到达郑州,落地成团,乘坐大巴3小时再次来到千年古寺——少林寺。虽是重来此地,但依然感到新鲜。</p> <p class="ql-block">未进少林寺,远远就望见少林寺第24代主持小山宗书雕像,他高高屹立在门前广场上。抗战时期,他曾三次挂帅出征抗击日寇,为国效力,深得世人敬仰。我们一行6人,仍然站在五年前曾经与大师合影的地方,再照一张。</p> <p class="ql-block">景虽未变,但岁月沉香,光阴留痕。尽管我们努力想把自己再次完美展现,但与五年前的自己相比,脸上却少了当年的神韵。(这是我们五年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少林寺,位于郑州西南方向的登封县嵩山五乳峰少室山下,距郑州90公里,是中国佛教禅宗祖庭和中国功夫的发源地,2010年8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每年都吸引着大量的中外游人。</p> <p class="ql-block">这次我们一行先乘景区短驳车,直达距少林山门最远的塔林。</p><p class="ql-block">塔林位于少室山脚下,是目前我国最大的一片塔林,是电影《少林寺》取景地之一。它南临少溪水,背依龙虎岭,东接伏牛山脉,西依当阳坡,林木葱郁,环境秀美幽雅。这里埋葬着少林历代高僧、主持方丈,其中现存从唐至今的各类塔256座,据说现存塔林是原来的二分之一,其余被历年山洪冲毁。</p> <p class="ql-block">离开塔林,沿着青石铺就的宽阔山路,向回走约300米左右走,来到千年古刹——少林寺常驻院。该寺院始建于公元495年,距今己有1500多年,是孝文帝为了安顿印度高僧跋陀落迹传教而兴建的一座寺院,因坐落于嵩山腹地少室山茂密丛林之中,故名“少林寺”。少林寺常住院占地面积约57600平方米,现任方丈是曹洞正宗第47世、第33代嗣祖沙门释永信。</p><p class="ql-block">另外,少林寺还是中国功夫的发祥地,它不仅有“禅宗祖庭”之称,还有“功夫圣地”之称,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因其历代少林武僧潜心研创和不断发展的少林功夫而名扬天下,素有“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之说。它套路繁多,据记载拳术和器械套路就552套;另有72绝技,擒拿、格斗、卸骨、点穴、气功等各类攻法套路156套,是中华功夫的典型代表,令世人刮目相看!少林功夫其特点是注重技击,立足实战。因此其套路结构短小精悍、严密紧凑,动作刚健迅猛,攻防灵活有致,意识动作统一。进则有方,退则有法,一气呵成。拳理有:“身之收纵,步之存进,手之出入,或进或退,或起或落,皆当一气贯注"之说。</p> <p class="ql-block">少林寺除了上面提到的传诵佛经、少林功夫外,第三个功能就是少林药业,特别是经法师们一代代研制出的跌打损伤膏药也闻名全国。</p> <p class="ql-block">走进少林常驻院,大雄宝殿、千佛殿、钟鼓楼、元祖堂、藏经阁、立雪亭等古建筑庄严肃穆,错落有致。</p><p class="ql-block">另外,院内石碑林立,现存碑刻、塔铭共有600余座(方),其中碑刻338座,塔额、塔铭300余方。这些石碑横跨南北朝、唐、宋、金、元、明、清、民国至现代,有《唐太宗赐少林教碑》、《武则天诗书碑》、《戒坛铭》、《灵运禅师塔碑铭》等众多重要的碑刻。这些石碑是该寺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见证者。每一块石碑都承载着一段故事和历史记忆,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的宝贵财富。</p><p class="ql-block">还有,悠久的历史,使院内古树参天,1500多年古银杏、1400多年古柏依然根深叶茂,遮天蔽日,生机勃勃。</p> <p class="ql-block">少室山下密林中,</p><p class="ql-block">千年古刹钟声悠。</p><p class="ql-block">云云众生数次来,</p><p class="ql-block">唯求禅意心中留!</p> <p class="ql-block">沿着青石铺就的主干道向出走,路的临山一边有“塔沟武术博物院”、及有名的“塔沟国际武术学校”,路的另一边则是很大的"塔沟武术博物院演武场"、及“塔沟国际武术学校"训练场。五年前我们在快出山门的广场处,看到定时向游人展示少林功夫、时间长达半小时、非常精彩的"英雄少林会"表演。这次,我们一行因为正好是午餐及午休时间游览,什么也没见到,非常遗憾。</p> <p class="ql-block">下午两点半,告别少林寺,驱车一个多小时来到龙门石窟。</p> <p class="ql-block">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龙门山,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位居中国各大石窟之首。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龙门石窟造像多为皇家贵族所建,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皇家石窟。主要有按照武则天的形象塑造的卢舍那大佛、孝文帝为冯太后凿古阳洞、兰陵王孙于万佛洞造像、李泰为长孙皇后造宾阳南洞、韦贵妃凿敬善寺、高力士为唐玄宗造无量寿佛等。又经历天竺、新罗、吐火罗、康国等外国人开窟造像,发现有欧洲纹样、古希腊石柱等,堪称全世界国际化水平最高的石窟。</p> <p class="ql-block">据说龙门山下的伊河,是由大禹治水所开凿。最早伊河西的龙门石山和伊河东的香山是相连着,大禹治水由此凿开,引来滚滚伊河水得以滋养两岸百姓。</p> <p class="ql-block">站在伊河东岸,远望龙门山,漫山遍野的石窟,高低错落,排列有致,蔚为壮观。资料介绍其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盛于唐,终于清末。历经10多个朝代陆续营造长达1400余年,是世界上营造时间最长的石窟之一。现存洞窟像龛2345个,造像11万余尊,建造时采用了大量彩绘,今大己退色。</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按照武则天的形象,塑造的卢舍那大佛,它位于龙门山南部山腰奉先寺,作于唐高宗咸亨四年。通高17.14米,梵语“卢舍那佛”即光明普照、光辉普遍之意。</p><p class="ql-block">卢舍那大佛,是龙门石窟中艺术水平最高、整体设计最严密、规模最大的一座造像,以神秘微笑著称,被国外游客誉为“东方蒙娜丽莎”“世界最美佛像”。</p> <p class="ql-block">龙门石窟最小的佛像在第712窟莲花洞,这个莲花洞是北魏孝昌年间,也就是公元525到公元527年间开凿,因为窟顶刻有一朵巨大的莲花而得名。正壁为释迦牟尼佛立像,南壁上方有高仅2厘米的小佛,是龙门石窟最小造像。</p> <p class="ql-block">万佛洞:该洞因南北两侧雕有整齐排列的一万五千尊小佛而得名。</p><p class="ql-block">该<span style="font-size:18px;">洞正面主佛为阿弥陀佛,端坐于双层莲花座上,面相丰满圆润,两肩宽厚,简洁流畅的衣纹运用了唐代浑圆刀的雕刻手法。主佛施“无畏印”,表示在天地之间无所畏惧,唯我独尊。主佛端坐在莲花宝座上,在束腰部位雕刻了四位金刚力士,那奋力向上的雄姿与主佛的沉稳形成了鲜明的对,也更加衬托出主佛的安详。主佛背后还有五十二朵莲花,每朵莲花上都端坐有一位供养菩萨,她们或坐或侧,或手持莲花,或窃窃私语,神情各异,像是不同少女的群体像。</span></p><p class="ql-block">该洞是在宫中二品女官姚神表和内道场智运禅师的主持下开凿的,完工于唐高宗永隆元年即公元680年。当时武则天已在朝野内外集聚了广泛深厚的政治基础。武则天与高僧大德的交往及对佛教扶持,更为她赢得了僧俗信众的广泛支持。万佛洞就是由唐代上层社会中的女性主持开凿的,她们的这一行为也影响了社会上一大批女性,可谓历史上的一次女权维护。</p> <p class="ql-block">在龙门石窟万佛洞前室有一尊观世音菩萨造像,它体态婀娜,气质典雅,裙带飘逸,是唐代造像艺术的典范之作,被游客称之为龙门石窟“最美观世音”。但遗憾的是,最能反映其容貌、神韵、气质的五官部分却早已遭到破环,极大地影响了参观者对她的慈悲与庄严的完整感知。</p><p class="ql-block">另外,据资料介绍,龙门石窟最丑的佛像,被称为“最丑”佛像摩崖三佛龛。修建于唐朝武则天时期,主佛为弥勒佛。由于修建过程中发生了神龙政变,导致五州政权垮台,洞窟修建未能完成,因此这座佛像被认为是半成品。由于其处在未完工的状态,无法进行准确的评价,因此被戏称为“最丑”佛像。尽管这座佛像被认为不够完美,但它仍然是龙门石窟的一部分,展现了古代佛教文化的丰富性和历史的深度。</p> <p class="ql-block">石窟规模宏大,遍布龙门山;大小各异,错落有致;雕刻精细,神态逼真,是一幅非常难得的、精美的群雕石刻艺术品!</p><p class="ql-block">还有,在龙门石窟景区内,我们看到一种纯天然形成的奇石,叫牡丹石。其产地就在洛阳市寇店镇五龙村,它是一种不可再生的稀有资源,只见或白或粉绿、形状酷似牡丹的花朵,既随意又均匀地镶嵌在黑色的大理石中,深浅相间,浑然天成,妙趣横生。国际石材界公认其为世界奇石,储量稀少,富有观赏性和收藏价值,被列为世界珍稀品种。都知“洛阳牡丹佳天下”,洛阳的人爱牡丹、养牡丹,今又见洛阳石头携牡丹,稀奇!牡丹,在洛阳真是天人合一啊!</p><p class="ql-block">晚住洛阳伊川县丰华国际大酒店。</p> <p class="ql-block">第三天早8点,用过早餐,车向洛阳市西南栾川县行进,9点半来到老君山景区。</p><p class="ql-block">老君山:号称“天下无双圣境,世界第一仙山”。它位于十三朝古都洛阳市栾川县县城东南3公里处,属秦岭余脉八百里伏牛山山脉的主峰,现为我国及世界地质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北方道教众信徒拜谒圣地,是当代仙侠影视剧热门取景地。</p><p class="ql-block">我们一行,站在山脚下景区门前广场一看,山下尚可,山顶却云层低沉,大雾弥漫,偶尔还细雨绵绵,不由担心视野不佳,影响游览。仅管如此,不管怎样,先与屹立在景区门前广场上老子骑青牛雕像留个影。</p> <p class="ql-block">老君山距今已有两千多年人文历史,是中国道教的起源地和祖师之庭。春秋时期,被公认为道教始祖的老子李耳就到此归隐修炼。北魏时期在山上建老君庙以作纪念。唐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唐太宗派尉迟敬德重修老君庙,并赐名为“老君山”。明万历三十一年(公元1603年),明神宗诏谕老君山为“天下名山”,并动用国库建殿,成为历史上唯一被皇帝封为“天下名山”的中国山脉。经过两千多年历代不断修缮和扩建,老君山现有景观区6处、有景点179个,有庙宇16处。</p><p class="ql-block">特别是耸立在海拔2200多米高、犹如在云端的三个金顶,是老君山景区精华中的精华。它分别是金殿、亮宝台和玉皇顶。这些金顶不仅是老君山的标志性建筑,而且各自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意义。</p> <p class="ql-block">仅管漫山遍野云雾缭绕,但我们一行还是兴致勃勃地向山上挺进,首先用大约1个小时坐两次缆车,乘四次电梯一路向上代步。</p> <p class="ql-block">越上雾越浓,山上大雾密集浓厚,美景全被锁住,够不上伸手不见五指,但也是对面不见真容。在换乘缆车其间,具说一路穿遂道、走空中栈道能看“十里画屏”的美景,可是我们什么也没有看到,一行穿行在云雾中,如梦似幻,东西不辨。</p> <p class="ql-block">看不见远景,眺不见“十里画屏”,就与身边的石头亲近,也算不枉此行吧!</p> <p class="ql-block">一路腾云驾雾,迷迷瞪瞪上山,好不容易来到海拔2000多米玉皇顶下的广场,抬头仰望,哇塞!这是最后登顶的路,这哪是路?!简直就是天梯!</p> <p class="ql-block">不仅石阶狭窄陡峭,还人满为患,往上一看,上下游人几乎头脚相接,简直就是一条用人连接起来的登天路。</p> <p class="ql-block">经过十几分钟的艰难攀爬,终于来到心心念念、非常想往的玉皇顶。</p><p class="ql-block">老君山玉皇顶:位于八百里伏牛山的主峰最高点,海拔2217米,因峰顶有玉皇殿而得名,重檐歇山式建筑,全铜装修,殿内供奉玉皇大帝、太白金星、托塔李天王铜像,铜浮雕《玉帝宫外游》。是权利和地位的象征,想升官,就在此祈愿仕途宽广,官禄亨通。</p> <p class="ql-block">拜过玉皇顶,再到亮宝台,同样道路狭窄险峻,步履维艰。但鼓足勇气,即来之,则努力,不后悔,不遗憾。</p> <p class="ql-block">亮宝台:位于玉皇顶旁另外一坐山顶上,与玉皇顶形成双峰对峙,海拔2197.7米,传说是太上老君展示宝藏之地。重檐歇山式建筑,全铜装饰,殿内供奉财神赵公元帅及利市仙宫,献宝童子铜像,铜浮雕《五路财神献宝》。殿联为:物化仙丹欲有文物赫,情缘太极能完圣灵尊。寓意着财富和吉祥,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p> <p class="ql-block">老君山除玉皇顶和亮宝台外,还有一个金顶叫金殿,因供奉着天母、人母、地母、五极母、西王母也称“五母金殿。这座金殿因为时间关系,我们未睹真容。但为了美篇内容完整,也给美友们一个完美印象,我借用朋友美照予以展现。</p> <p class="ql-block">据资料介绍,金殿位于老君庙正北独峰上,相传是女娲造人的地方,它与玉皇顶、亮宝台位置形成“品”字形,巧妙构成了“二龙戏珠”的壮观图案。海拔2173米。金殿采用重檐十字脊建筑,四面各建一个突出的抱厦,四个抱厦两两对称,形成八个角,象征着道教的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哲学思想。建筑风格和设计理念体现了中国古建筑艺术和传统文化的精髓,是老君山景区的一大亮点。祈愿者到金殿祭拜五母,灵佑子孙绵延,香火不断。</p><p class="ql-block">站在金殿上,遥望亮宝台、玉皇顶三者相依相存,雄伟壮观。</p> <p class="ql-block">老君山上除了与道教文化有关的建筑之外,还有好多与道教文化有关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莲花之中静,此时禅意浓!</p> <p class="ql-block">如意又吉祥,驱邪又祈福。</p> <p class="ql-block">一本道德经,千年文化魂。</p> <p class="ql-block">凤凰仙展翅,美丽又永恒。</p> <p class="ql-block">匆匆看过老君山,乘车向东北方向行进,三小时多入住焦作。</p> <p class="ql-block">第四天,用过早餐,8点出发,1小时后到达云台山景区。</p> <p class="ql-block">云台山: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属于太行山系,因山岳高峻、群峰间常见白云缭绕而得名。景区总面积50000平方米,包括红石峡、潭瀑峡、泉瀑峡、茱萸峰、叠彩洞、猕猴谷、子房湖、万善寺等达八大景点。云台山以丰富的水景为特色,包括华夏第一高瀑——云台天瀑,落差314米,是亚洲单级落差最大的瀑布。此外,景区还拥有独特的山地气候条件,适宜开展避暑度假、养生休闲和户外运动探险活动。云台山不仅自然景观丰富,还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是集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于一身的科普生态旅游精品景区。</p> <p class="ql-block">首先来到红石峡景点。红石峡是云台山景点的精华,它是长达12亿年前后沉积的红色石英砂岩在地质的作用下,形成的线状峡谷。长2000米,深68余米,最窄不到5米,最宽不到20米。峡谷内水碧石红,瀑布飞泻,溪潭珠串,两边山石嶙峋,笔直耸立。它集奇、秀、幽、雄、险于一体,容瀑、潭、溪、泉为一谷,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第一批“世界地质公园”称号,被誉为“华夏第一奇峡”,它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每天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人,不怕路遥、不辞辛苦到此一游!</p> <p class="ql-block">红石峡自然景观:之所以称红石峡,是因为峡谷两岸的石英砂岩颜色呈紫红色或褐红色,深浅不一是因为含铁量不均所致。游人来到此处,通过968个台阶,几乎直下68米的谷底。只见峡谷两边赤壁红岩直立,伸向云端,时有绿植挂壁而生,红绿相间;人行栈道紧贴赤壁蜿蜒曲折,并有桥梁横跨两边;低头看谷底碧水盈盈,犹如翠玉镶嵌在深谷之中;仰头上看,蓝天深远,白云悠悠。身处谷底,顿时使人有种景在身旁转,人在画中游的感觉,美妙无比!</p> <p class="ql-block">红石峡的奇特之处还在于它的“三奇”:一是“小中见大”,二是“深于地下”,三是“四季如春”。因为深处地表68米处,所以,这里的炎夏凉爽宜人,寒冬温暖如春,一草一木一石一水都徜徉在大自然的温润之中。</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红色岩石经过亿万年的风雨侵蚀,形成了独特的地貌和形态各异的峰石,游人不时能看到形状奇特的象形石。如:在红石峡的垂直红岩赤壁上,有一块突出的巨大石头,看起来很象如来佛的脸,相貌慈祥,神态安然,人们称之为“玉面佛”。</p> <p class="ql-block">要问赤壁丹崖的成因:经专家们考察分析后认为:它的形成主要与地壳内部的造山运动有关。12亿年前,这里曾是海洋的一部分,由于地壳的造山运动,海床上升、露出海面成为陆地。红石峡是造山运动形成的断层带,岩石中含量不均匀的铁元素经氧化后,在表面就呈现出深浅不一的红色。</p><p class="ql-block">此外,红石峡的形成还和自然界(外力)如:水、风、生物等等有关。地壳内部造山运动形成断裂、破碎,再加亿万年的风雨等的侵食,才形成了今天的模样,赠游人以视角盛宴,使游人大饱眼福。</p> <p class="ql-block">为了完整反映红石峡的壮观美景,我们一行特意邀请当地摄影师傅,航拍了峡谷全貌,留住美好,一生不忘。</p><p class="ql-block">据资料介绍,红石峡还有丰富的人文景观,现存的古代碑刻和题字,有些是文人墨客留下的墨宝,有些则是历史事件的记录。这些碑刻和题字不仅具有历史价值,也反映了古代人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追求。此外,景区内还有许多古建筑和寺庙,如“红石寺”、“玉皇顶”、“南天门”等,这些建筑和寺庙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内涵,是人们了解当地文化和历史的重要场所。可惜,时间紧张,又玩航拍,匆忙走过,无暇欣赏。</p> <p class="ql-block">午饭后,我们来到云台山另一景点——潭瀑峡。</p> <p class="ql-block">潭瀑峡:又称小寨沟,位于云台山景区北部偏西,它是以潭水和瀑布为主的峡谷,景区全长2000米,峡谷长1270米,南北走向。沟东面,峭壁耸翠,基岩裸体。沟西面秀美群峰参差俏丽,一字排列,峰峰直立,争奇斗异。</p> <p class="ql-block">我们沿着峡谷小道一路前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渡仙潭。它处在山脚下,由小龙溪流出峡谷汇聚而成。水深流静,以幽感人,以静悦宾,水剔透如玉,绿如翡翠。</p> <p class="ql-block">在曲曲弯弯的峡谷内,有条小溪叫小龙溪,它一路欢跳,时而高歌猛进,时而细语柔情;时而舒展宽阔,时而又狭路相逢;时而居高飞瀑,时而又汇聚成潭蓄势静待。潭瀑峡真的是三步一泉、五步一瀑、十步一潭,呈现出千变万化的飞瀑、走泉、深潭、溪流和山石景观。</p> <p class="ql-block">“丫”字瀑“丫”字潭:瀑高十余米,瀑下潭深五六米。</p> <p class="ql-block">钙华石。</p> <p class="ql-block">引来对面不老泉,喝一口不老泉水,长生不老胜神仙!</p> <p class="ql-block">石虎:水帘洞洞口一巨石,状似猛虎,传说前是药王孙思邈的坐骑。</p> <p class="ql-block">唐王试剑石:传说唐王李世民在讨伐刘武周时,竹林七贤之一向秀的后代向李世民献宝剑,名曰:嵇康剑。李世民执此剑向此青石连劈两下,至此石上仍留有剑痕。</p> <p class="ql-block">走出潭瀑峡,晚仍留宿焦作市。</p><p class="ql-block">谢谢观看!请看下集(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