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游长沙,第二篇,行千里路,蹬岳麓山。读万卷书,观岳麓书院。爱晚亭感受伟人气魄🌹

云淡风轻

<p class="ql-block">一座岳麓山半部湖南史。岳麓山是融中国文化精华的儒、释、道为一体的文化名山。它包容了历史上鸿儒巨子、高僧老道、骚人墨客共同开拓的岳麓山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岳麓山远远望去,雾中的湘江</p> <p class="ql-block">岳麓山长廊</p> <p class="ql-block">岳麓书院是中国历史上赫赫闻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南长沙湘江西岸的岳麓山脚下,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学府之一,其古代传统的书院建筑至今被完整保存,每一组院落、每一块石碑、每一枚砖瓦、每一支风荷,都闪烁着时光淬炼的人文精神。</p> <p class="ql-block">岳麓书院平面图:岳麓书院的主要建筑包括教学建筑、藏书建筑、祭祀建筑、园林建筑、纪念建筑五大类。</p> <p class="ql-block">书院长廊,古典漂亮。</p> <p class="ql-block">长廊里的游客</p> <p class="ql-block">岳麓书院,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院之一,其名称中的“名山檀席”有着特定的含义。这里的“名山”指的是岳麓山,而“檀席”则象征着书院负责人的席位。</p> <p class="ql-block">通往慎斋祠,索道祠,船山祠,六君子祠过道</p> <p class="ql-block">御书楼是仿宋代风格的三层楼阁建筑,因其存放大量御赐的图书而得名。“御书楼”三个字是集朱熹字所成。始建于宋咸平二年,也就是公元999年,藏书来源有三:一是皇帝赐,在历史上,皇帝数次赐书给书院;另外一个是民间收集,以及地方官员、士子名绅以个人的名义捐赠,最后来源是书院自筹经费购买,或自己刻书珍藏。可惜在1938年,御书楼所有藏书都被日本飞机炸毁了,现存建筑为1986年重建。御书楼藏已超过5万册,它不对外开放,只作为图书馆教研人员及书院研究生使用。</p> <p class="ql-block">御书楼建于明代,原为明代万历年间的建筑,后经多次修缮和扩建,成为了今天的规模。整个建筑群占地面积广阔,包括大门、正厅、东西厢房以及后花园等部分。御书楼的建筑风格主要体现了明代的特色,结构严谨而庄重,给人一种肃穆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御书楼庭院</p> <p class="ql-block">实事求是:讲堂檐前悬有“实事求是”匾。实事求是校训匾,1917年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湖南大学前身之一)迁入岳麓书院办学,校长宾步程撰写,作为校训制匾悬挂于此。毛泽东同志在1916到1919年间曾三次寓居半学斋,“实事求是”对他思想的形成应该说产生过较大的影响。在革命实践过程中,毛泽东不断丰富和发展。</p> <p class="ql-block">:潇湘的两大河流,指湖南这个地方。 槐市:槐市就成为古代文化交流的地方。 潇湘槐市:湖南文化气息最浓郁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岳麓书院本科生培养</p> <p class="ql-block">学达兴天这块匾额由康熙皇帝赐予岳麓书院,旨在表彰书院在传承理学方面的贡献,同时也勉励书院培养具有道德品性的人才。康熙皇帝的这一举动,不仅是对岳麓书院教育理念的认可,也是对中国传统教育目标的体现。通过这一匾额,岳麓书院的教育理念得以传承,成为中华文化中独特思维方式的一种体现。</p> <p class="ql-block">濂溪祠,濂溪先生,周敦颐(1017年6月1日-1073年7月14日),[5][6]原名敦实,字茂叔,因避宋英宗名讳而改名为敦颐,号濂溪,世称濂溪先生,道州营道楼田堡(今湖南道县)人。与邵雍、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中国北宋时期官员、文学家、理学家。</p> <p class="ql-block">濂溪先生介绍</p> <p class="ql-block">圣学渊源”这一称号,既是对岳麓书院在儒家学说研究和传承方面所做出的贡献的肯定,也是对其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的认可。岳麓书院通过其深厚的学术积淀和文化传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岳麓书院作为千年学府,四箴亭作为其内的祭祀建筑,不仅纪念了程颢、程颐这对理学界的巨擘,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教育对于道德规范和学生行为准则的重视。通过设立专祠的方式进行模范教育,岳麓书院在历史上对湖湘学派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代教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四箴亭</p> <p class="ql-block">藏书理念:书不贵藏,贵能读</p> <p class="ql-block">斯文一派。字面理解,斯文的人,成为了一派。其实,这个斯,是古汉语中的虚词,文一派,才是重点。岳麓书院的文字造诣,形成历史中的重要流派。</p> <p class="ql-block">岳麓书院的一个门</p> <p class="ql-block">书院锦鲤池</p> <p class="ql-block">德配天地</p> <p class="ql-block">道冠古今</p> <p class="ql-block">书院一角。行千里路,读万卷书今天参观了岳麓书院感慨至深,这里的书不止万卷,人这一辈子要有所成就,就会有走不完的路,读不完的书。时间匆忙打卡留念,有机会再来仔细看看,切身感受。</p> <p class="ql-block">书院外的一处亭台,经过这里去爱晚亭</p> <p class="ql-block">已经隐约看到爱晚亭</p> <p class="ql-block">爱晚亭周围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爱晚亭,位于岳麓山清风峡中,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为清代岳麓书院山长罗典创建,原名红叶亭,因唐朝诗人杜牧,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而得名爱晚亭</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亲笔题词,爱晚亭</p> <p class="ql-block">爱晚亭,1913年—1918年间,毛泽东,蔡和森等人,常在此读书聚会,探讨革命真理。</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手书,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p><p class="ql-block"> 一首充满着革命豪情,气势磅礴催人奋进的诗歌。感受到一位革命家的风采和气魄🌹</p> <p class="ql-block">岳麓山下的千年学府,湖南大学</p> <p class="ql-block">湖南大学门前广场,毛泽东雕像</p> <p class="ql-block">湖南大学集贤学术交流中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