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第八天,5月11日,类乌齐——丁青,142公里,3小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一早起床,不敢再洗澡了,鼓动遛弯儿回来的老张去洗了个澡。看看行程,150公里左右,不是什么大事,旅途应该很放松,就不急着出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估计今天早上没看到什么东西,老张回来也没谈起看见了什么。今天11号,我看了看窗外的马路,没什么人,车也很少,按规定今天周六应该是上班工作日,五一节调休过来的,但却不见什么人急匆匆的上班,也许这就是边远小城的自在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出门发现昨晚一起住在酒店里的客人早就开车离开了,在西藏旅行的特点是总能碰到同一批游客和旅行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因为每天的行进路程都差不多,找的落脚点也都一样,所以经常能在酒店和景区碰到同样的人。我们这次碰到的不多,是因为我经常变更行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到了317国道出县城的加油站,把油加满继续前行。今天天气有点冷,2度左右,天空乌云密布,看样是要下雪。下雪不怕,走走就会晴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走了一会儿,就看见317国道1314公里的打卡处,修建的非常漂亮,除了绚丽多彩的标志牌,还修建了停车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一向对这类凭空臆想出来的东西不感兴趣,年轻人拍照纪念,高兴一下而已。最起码能停车休息休息,老张挺高兴,到处游走拍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314,谁能知道一生一世是怎么回事儿,谁能说得清楚过去是对是错,谁能看得明白未来是好是坏。人类不过是宇宙和地球演变史中的短暂过客,过了几亿年,也许又会换一种方式存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卡玛多塔林离类乌齐县城只有20多公里,因为看了1314,半个小时的路我们走了一个小时。卡玛多塔林原来叫曲雅玛塔林,感觉是为了旅游顺口才改的名,自治区文物保护纪念碑还认为叫曲雅玛塔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卡玛多塔林是今天要看的两个景点之一,下一个是孜珠寺,因为只有两个景点,所以卡玛多塔林我们就看的比较仔细,丝毫不了解下一个目的地孜珠寺是一个什么状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很遗憾卡玛多塔林的新旧两座大殿没有开门,无理由不上班,我们也就没办法进入里面参观。在院子里看了看,问了一下管理人员,他说里面除了主供大佛莲花生和释迦牟尼佛,还有不少文物,有两幅格萨尔王时期的战袍铠甲,头盔、护心镜、腰带和战靴,距今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还有800多年历史的古老经书和折叠书架,所有的经文利用金银研磨后形成的汁水书写而成,以及300多年的铁宝剑和600多年的造型奇特的刀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出了塔林,我们没急着走,而是跟在围着塔林转经的藏民后面,围着塔林走一圈,路有坡度,一圈走下来挺累人。老张自己走上塔林后面的半山腰上,俯瞰着这片偌大的塔林群,原本有130座,后来被摧毁破坏,重建后恢复了108座,如今这108座佛塔也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洗礼依旧挺立。来卡玛多塔林,建议你一定要围绕塔林转一圈,会有不一样的风景和新的感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离开卡玛多塔林时,在塔林西侧路上就有一个公安检查站,那个警察看我们走这儿走那儿半天了,觉得我们是好人。身份证也没细看,就直接放行了。过了十几公里,又一个检查站,是林业公安的,给了张纸条放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走几公里上了山,开始下雪了,越下越大。看着路还没有积雪,我加快了速度,中间找了一家藏民房屋,在屋檐上休息了一会儿,躲躲雪,因为穿的少,冻够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看见两个骑摩托车的旅行者,我跟他们打招呼,叫他们跟在我后面不远处走,我给他们开路。我压着速度,他们不能跟太近,跟太近车甩出的泥水弄脏衣服不说,还影响视线。因为我知道摩托车在雪天没法开快,我起的作用也不是带路,是为了万一他们走不动了,能有个地方避避寒躲躲雪。</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到了山顶,看见一辆警车在大雪中查车,几个警察站在雪地里,挺冷的,我把车里那张纸条递给他们,就放行了,到现在我也不知道那个纸条上写了什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下了雪山,雪花渐渐消失,果然如我所说,天空一片晴朗,温度也高了起来,心情也突然开朗了许多。这时看看路牌,才知道刚才翻过的雪山有4500多米,只顾低头开车了,一点缺氧的感觉都没有就过来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路程也走了一多半了,看看还有30多公里就到丁青县城了,在孜珠寺服务休息区,看看游客中心也没人,决定尽快把孜珠寺参观完,回到丁青县休息喝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孜珠寺在山顶上,这个山就叫孜珠山,4800米高。我对孜珠寺的了解来自于老张,路上他就一直念叨,孜珠寺是苯教(苯波教)最古老的寺庙,所以我对它的了解也就这么一句。现在五一刚过去,没什么人,游客中心也关门了,不卖票了,可以自由上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决定花一个小时时间,尽快参观完,把导航调好,发现不对,这么短的路,12公里,需要半个小时。等到了山脚下,离山顶还有11公里,才发现全部是石头路,碎石林立,高低不平,弯多路险,路面狭窄,会车困难,悬崖峭壁,容易失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这个车不是纯越野车,属于城市越野车,轮胎也不是越野的宽厚胎,在这种路上开快了肯定出事,不是可能是肯定。我决定慢慢开,换到四驱手动档,挂到低速1-2档,时速5-10公里,小心缓慢前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这条路是进藏以来碰到的第一条险路,我喜欢冒险但不玩命,玩命是基本上有去无回,冒险有10-50%的可能性回来,看险种不同。今天不认真对待,掉下去肯定是回不来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这种路只有慢开,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车辆扭矩的牵引力,有老张在车上,还是得把他安全地带回去。我问他怕不怕,他说反正你也在车上,你都不怕,我怕啥。碎石路只有慢,但是在没有大坑的砂石路面上,虽然崎岖不平,反而要提速到30-40公里/小时,利用车辆的减震功能把颠簸消除掉,反而更平稳,像坐船一样。去年在219国道,很多这种路面,我给老张现场演示,最高开到过90-100公里/小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其实人的一生时时在冒险,你每一天的工作,每一天的生活,都有抉择,有抉择就有冒险。每一天的生活工作,就是无剧本表演,就是有实物表演,只是观众多与少的问题。危险性都存在,你选错A股它不要命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一口气爬了三分之二,我突然看见一群藏羚羊,赶紧找了一个宽敞地方停了下来。这里已经能看见孜珠寺了,老张下了车赶紧去拍藏羚羊,我反而环顾四周发现山上有几群老鹰,有大有小,在几个山洞里,估计是他们安家落户的地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藏羚羊有几十只,看见我们来,开始越过马路往下坡跑,找到一处草多的地方重新开始吃草。高处时不时有一只老鹰从山顶俯冲而下,再滑翔起来飞到高空,展开双翅有两三米,这特么不是老鹰,是秃鹫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看来他们在演示飞翔技能,教那些小秃鹫飞行技术,等了半天,也没看到小秃鹫往下飞。</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又加了把劲,一气到了山顶,找地方停好车,立刻被眼前的景色震撼住了。西藏的寺庙都喜欢建在山上,像布达拉宫、甘丹寺、强巴林寺等,都建在山上,但山外有山,孜珠寺就属于后面那个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这个孜珠山本就崎岖险峻,怪石嶙峋,非常像黄山和张家界的结合体。而孜珠寺不是一个大的寺院建筑结构,而是一个寺庙建筑群,大大小小红白相间的寺庙分布在奇山峻岭之中,遍布整个山顶,在金碧辉煌的屋顶点缀下,被阳光映射出金光,往蓝天白云上一靠,真是一种撼人心弦的震撼美,美到极致。这种美非照片所能表达,非现场亲临才能深刻体会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到了大殿,在喇嘛的带领下,拜了一下各大佛,放下100香火钱,与喇嘛拱手作揖而去。看看遍布整个山顶的寺庙,没有两三个小时根本逛不完,时间和体力都不允许。决定到对面山顶看看全景就下山,先到观景台,拍照时碰到一个深圳的小伙子,准备爬上山顶,想买瓶水喝。我说我车里有,去给你拿过来,他非要买,我不可能卖给他。拿了水,留了微信,他向山顶而去,说要看一个在山顶的风厕,六面透风的厕所,我表示佩服,祝他顺利。</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到了对面山上,我看见有车辙,我就把车直接开了上去,上去不能掉头,要倒车到一个平缓处,再掉头下来。整个坡度约40-50度坡,考验胆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在平台上,孜珠寺全景一览无余,可以看见秃鹫和乌鸦在到处盘旋飞翔,我估计是有个天葬台,这里地势高,灵魂升天应该更接近天堂。找了一圈没找到,四顾无它,看看远方乌云密布,以压顶之势向孜珠寺袭来,遂开车俯冲下了陡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下山的路也并不好走,花的时间跟上山差不多,好不容易下了山,快四点了,在游客中心休息。碰到两辆山东青岛的车,姐夫一家带着小姨子一家出来玩,向我问孜珠寺好玩不。我说:“路不好走,风景绝美。”姐夫一家先出发了,我看小姨子一家半天没动,估计是疲劳了。疲劳了我也得把她忽悠上去,我跟她说,在西藏你不可能再看到这么美的寺庙风景了,不看后悔一辈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下午四点多上去,估计晚上八点能下来就不错了。我提醒老张,晚上留心着点,在丁青县别跟这两家选在一个酒店,如果在一个酒店也尽量躲着点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一个小时的路,在五点到了丁青县,住在虫草大酒店,丁青县最好的酒店。老张出去买了点药,我找饭店,看见酒店二楼的“汤碗川菜”餐馆不错,决定在酒店吃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这家饭店可以推荐一下,接待的小伙子非常热情,推荐了几个菜都非常可口。酸辣茄子建议必点,两人喝了二两白酒,吃光了菜,回房间喝茶聊天,对今天的孜珠寺感觉非常震撼入心,虽经历曲折,但是经典之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老张在琢磨明天过母亲节的事,估计要编点漂亮的口号发他们家群里。我对过节的看法是,小时候没过过的节,长大一律不过。节日太多了,每年过完一个节,第二年这个节转眼又到,时光转的太快了,过好每一天才是真的,让每一天过得正常和开心,才是最重要的。</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