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沙漠中的绿洲,轻轻道声早安!我们要将转乘吉普车前往位于突尼西亚撒哈拉沙漠深处的沙吉浪,去感受沙漠的温暖和柔美。 <br><div>"撒哈拉"这个名称来源于阿拉伯语الصحراء,是从当地游牧民族图阿雷格人的语言引入的,在其语言中就是"沙漠"的意思。这块沙漠大约形成于 250 万年以前,是世界上仅次于南极洲的第 2 大荒漠,也是世界最大的沙质荒漠,广袤无垠的面积达 9065000 平方公里,几乎覆盖了非洲大陆的整个北部。<br> 撒哈拉沙漠西从大西洋沿岸开始,北部以阿特拉斯山脉和地中海为界,东经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利比亚、突尼斯、埃及到红海,南部到达苏丹和尼日尔河河谷交界的萨赫勒,一个半沙漠半草原的过渡区。东西长约 4800 多公里,南北宽 1300 公里至 1900 公里公里。该地区气候条件非常恶劣,是地球上最不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之一。</div> 离开杜兹逐渐进入沙漠,沙漠的颜色从灰白色渐渐地变成黄色,行驶大约一个多小时,在这里下车休息一下,把踏上位于突尼斯的撒哈拉沙漠脚印👣留下。 沙吉浪位于撒哈拉沙漠深处,一般的车无法到达,驾驶四轮驱动的沙漠吉普车,经过长途跋涉才能来到这里。 <p class="ql-block">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每想你一次,天上就掉下一滴水,于是形成了太平洋。——三毛【撒哈拉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我们对撒哈拉的认知,源于三毛【撒哈拉的故事】。三毛不被狭窄的空间所束缚,渴望自由,我行我素,才会有她眼中笔下美丽无比的沙漠,才会感染众生的【撒哈拉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以其细腻的文笔和独特的视角,生动地描绘了沙漠的壮丽风光和当地居民的生活状态,将这片沙漠的风情及生活展现得淋漓尽致。这本书不仅让无数读者对撒哈拉心生向往,更成为了浪漫与冒险的代名词,无论是对于探险者还是梦想家,撒哈拉是一个值得去追寻和探索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撒哈拉是一个由连绵起伏的沙丘、广阔的砾石平原和坚硬的岩石高原共同构成的自然奇观。撒哈拉的气候条件极为严酷,昼夜之间温差巨大,干旱和缺水使得这片土地对人类和动物的生存构成了极大的挑战,因此它也被称作"死亡之海"。</p> 正是这片古老而神秘的沙漠,自古以来就吸引着无数勇敢的探险者和怀揣梦想的人们。 <p class="ql-block">骆驼这一古老的动物,源自距今约 5500 万年的北美洲原柔蹄类,历经漫长的岁月演变,分化出双峰驼与单峰驼两大种类。这两种骆驼虽同属一族,却各自拥有独特的特点与习性。</p><p class="ql-block"> 撒哈拉沙漠地区的骆驼是单峰骆驼🐪,并不是在国内看到的双峰骆驼🐫。单峰骆驼生长于印度北部、阿拉伯地区、非洲北部,而双峰骆驼生长于中国新疆、内蒙古、伊朗和蒙古国境内。</p><p class="ql-block"> 单峰骆驼适应于热带和干旱的沙漠地区,具有耐高温、耐饥渴的能力。双峰骆驼适应于温带地区的草原和半沙漠地带,耐寒能力更强。</p> <p class="ql-block">单峰骆驼的体型通常较小,毛色更加多样化,包括白色、灰色和棕色等。双峰骆驼体形较大,毛色相对统一,多为黄褐色。单峰骆驼的睫毛较浓密,耳朵小而毛多。雄性单峰骆驼的上颚较软,可生出一个粉红色的“袋子”,以便在交配季节吸引异性。</p><p class="ql-block"> 单峰骆驼更适合骑乘,奔跑速度更快,可以维持较高的速度长达 18 个小时。双峰骆驼适合载重,能够连续 4 天载重 200 公斤左右,每天行走约 47 公里,最高时速约 16 公里。</p> <p class="ql-block">冲沙是一项让人能体验到的惊险、刺激和快乐的项目,尤其是在撒哈拉这美丽的沙漠中。司机的高超车技将四轮驱动车在沙漠中加速冲向一座座较高的沙丘,再从高处向下冲刺,顿时感到身体失去了平衡,伴随着剧烈的晃动和颠簸,这种感觉让人即兴奋又刺激,我们会随着一次又次爬高、俯冲一起呐喊。</p> <div><br></div><br> <p class="ql-block">吉普车在沙吉浪停下来,大家一下车被眼前的广袤无垠的沙漠美景所震撼。据说,撒哈拉的沙丘颜色会随着自然光线的变化而变化,会呈现出金色、粉色、红色、橙红色等不同美丽的色彩,日出与日落各有不同的美。</p><p class="ql-block"> 登上沙丘高处,看着略带粉红色的细沙与沙纹波浪形成一幅神秘而美丽的画卷。这里的沙丘绵延千里且层次感极强。</p> <br><div><br></div> 捧上一把粉红色的超级细沙,感觉非常柔软,绵密。 撒哈拉沙漠我们来了 遥望无尽细沙堆积而成的沙丘,不禁感觉到人类何其渺小,阿拉伯的劳伦斯电影情节在脑海中掠过,今天我们就站在撒哈拉沙漠上。<div><br></div> <p class="ql-block">用小瓶子装一点突尼斯撒哈拉的粉红色细沙,给小外孙带回去。</p> <p class="ql-block">沙漠的神奇就在于它的变幻无穷,它连绵起伏,像大海中的波浪一样,一个个沙浪向前涌动着,像一只无形的巨手,将沙漠揭去了一层又一层。这片神秘而充满力量的土地,孕育了无数生命与奇迹。</p> <p class="ql-block">为沙漠中植物的生命力而感慨,在无垠的沙海中,点缀着耐热耐旱的一丛丛小灌木、草本植物和树,它们顽强、固执的站立在那里,给原本沉寂的沙漠注入了生命的活力。为了能在缺水的沙漠中生存,它们会凭借着自己顽强的毅力,把根深深地扎在沙土之下,深达几十米,一直伸向有水源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沙吉浪辽阔的沙漠美景和清朗明亮的天空是最能吸引无数探险者和游人,可以让囚禁在都市牢笼的身心获得释放,真切感受到撒哈拉沙漠的神秘与浩瀚。</p> <p class="ql-block">离开沙吉浪我们来到沙漠腹地吉兰堡要塞,吉兰堡要塞是突尼斯沙漠地区的重要历史遗址,是撒哈拉沙漠中的关键防御点,也是穿越撒哈拉沙漠的重要节点。</p> <p class="ql-block">该要塞曾作为古代军事防御工事,见证了突尼斯与周边地区的军事互动。其地理位置独特,既是沙漠中的交通枢纽,也是古代商队的重要补给站。</p> 吉兰堡要塞是由土耳其人十六世纪扩建的,遗址内保留了古罗马要塞遗迹,见证沙漠与文明交融的历史。 <p class="ql-block">古罗马遗址--吉兰堡拱门,这是来到撒哈拉沙漠深处的铁证。</p> <p class="ql-block">准备离开吉兰堡要塞,与司机合影,为司机高超冲沙车技和热情服务点赞👍👍</p> <p class="ql-block">中午就在一片沙漠绿洲中就餐,沙漠绿洲外面有很多骆驼卧在那里,随时接待游客的到来。</p> <p class="ql-block">看着温顺的白骆驼,伸手轻轻地摸摸它,毛茸茸的鼻子、嘴巴好柔软啊!</p> <p class="ql-block">进入到沙漠绿洲里面,竟然有一个碧绿的戏水池,欧美游客在水中尽情的享受着阳光沐浴。</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就餐的游客很多,需要等待较长的时间,我们就坐在凉棚下,点了两杯美式咖啡,悠闲地品尝。</p> <p class="ql-block">先上了一份鹰嘴豆浓汤,再来一份蔬菜沙拉和油炸蛋三角,随后上一份主菜烤羊排、鸡排、烤肠和炸薯条,还有一小碗鸡油拌饭,午餐看似简单,但味道都还不错。餐后还有甜点和突尼斯薄荷茶。</p> <p class="ql-block">在餐厅外面看到一头白色小骆驼,驼峰微微隆起,乖巧的站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全身毛茸茸的,很可爱。</p> <p class="ql-block">虔诚的教徒每天会定时祈祷</p> <p class="ql-block">随后我们来到切尼尼(Chenini)。切尼尼位于突尼斯东北部山区,是一个传统村落,海拔较高,气候凉爽,以独特的帕帕尔人聚居形态和历史遗迹而著称。那些建在悬崖峭壁之上的“卡斯尔”式房屋,是依着悬崖的轮廓而建造的。 </p> <p class="ql-block">该村落建于 公元 11 世纪,最初是为了抵御阿拉伯人入侵而建,山寨如城寨般的穴屋村落,部分嵌入高山峭壁内,另一部分则建在悬崖边,除了帕帕尔人居住,洞穴还可用以储存粮食,同时具有高度的防御功能。</p> <p class="ql-block">切尼尼的建造者帕帕尔人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民族,这个游牧民族在公元前 4000 年就生活在这里了。在公元四到五世纪的时候,很多帕帕尔人归顺了天主教,直到公元 700 年阿拉伯人入侵。虽然之后他们很快接受了伊斯兰教并且在生活方式上很接近阿拉伯人,却依然保持着独立的人种和语言。</p> <p class="ql-block">左侧白色的尖塔是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我们站在高处俯瞰整个村庄时,忽然看到有两个包裹着红白格子布的妇女快速走过来,导游告诉我们:“她们就是帕帕尔人”,她们不愿意让外人看到她们的面容,把自己裹的很严实。</p> <p class="ql-block">下面地下埋葬着七位隐士的遗骸</p> 跟随我们的帕帕尔人导游,坐在那里让我们给他拍照。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切尼尼四周一片荒凉,目前还居住着 40 来户人家,基本上都是年长者,他们的孩子大多都在法国打工。</p> <p class="ql-block">切尼尼的房屋多为窑洞式建筑,从山体中挖凿而成,具有“有门无窗”的独特结构,需弯腰低头进入。内部空间宽敞且彼此相连,这种建筑形式既适应山区地形,又便于防御。 </p><p class="ql-block"> 切尼尼是突尼斯最后几处仍保留柏柏尔语的地区之一,但年轻一代多已改用阿拉伯语。当地居民以放牧和销售沙漠玫瑰为生。</p> <p class="ql-block">精美的手工艺品—瓷板画</p> <p class="ql-block">缅地因(Medenine)是东南部的主要城市,该地区以独特的怪怪屋而闻名,这些怪怪屋由一个个名为勾法斯(Ghorfas)的房屋堆叠组合而成。最初用于储存粮食和橄榄等农产品,后因冬暖夏凉的恒温特性逐渐发展为居所,帕帕尔人的传统居所,具有鲜明的防御特色和历史价值。</p> <p class="ql-block">这些粮仓被称为 KSAR,由蜂窝状房间和厚实外墙组成,兼具防御和储粮功能,现存多为景点或市集。 KSAR 建筑融合了防御性与实用性,成为当地独特的文化遗产。目前多数怪怪屋已荒废,但被改造成景点、市集或旅馆的,可供游客体验传统生活方式。</p> <p class="ql-block">缅地因还是“星球大战首部曲”拍摄地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怪怪屋仅有一个大门,院落中央通常设有水井,既是生活设施也是社交中心。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结束一天精彩的旅程,晚上入住玛特玛他(Diar le Barbar)洞穴酒店。</p> <p class="ql-block">进入酒店庭院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据导游说:“这个酒店是在一大块岩石上凿挖建成的”,真假无法考证。但视觉和感觉上都还不错。</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的“洞穴”房间</p> <p class="ql-block">处于好奇,走出洞穴房屋随意转转,穿过一个土黄色很厚实墙壁的通道,还真有那么点地道的味道。酒店还不小,一个庭院连着一个庭院,还真看到有地下洞穴的房屋。</p> <p class="ql-block">玛特玛他位于由黄土、砾石所构成的崎岖山区中,能在广袤荒野中住进很有特色的洞穴酒店,还是蛮享受这份宁静和温馨。一天丰富多彩的游览让人兴奋的难以入睡,撒哈拉沙漠的美景像过电影一样一一展现。</p><p class="ql-block"> 明天要去参观玛特玛他地区独特建筑深坑洞穴,非常期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