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庄子的《庖丁解牛》真是一篇精彩的寓言故事。作者的主观意图和故事本身的客观含义不一致,学习这篇文章,其实也不必追究庄子写作的初衷,批评庄子的人生哲学,我们稍做了解即可,我们应该着重理解故事本身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 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需要,人类正是在劳动中成熟发展起来的,劳动创造了物质世界,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也满足了人类永无止境的创造欲望,满足了人类的精神需求。这一切都不能不激起人类的情感冲动,体会到劳动的欢乐,成为人类追求高超的专业技能,进而追求完美的精神境界的原动力。</p> <p class="ql-block"> 庖丁是一位劳动者,更是一位专业技术人才,在他所生活的年代,他所从事的工作算是一份很重要的社会分工了。他热爱自己的专业,并把它当成了自己的事业,刻苦钻研,达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文中的第一段从两个方面写出了庖丁高超的技艺,首先是动作,庖丁解牛时,全身各部位动作是“触”“倚”“履”“踦”,手、肩、足、膝的动作显得那么轻松而协调。这样的劳动简直就是一种艺术享受。表演是不能没有音乐的,所以他又以奏刀游刃发出的声响方面做了描绘,先是用了三个拟声词,“砉”“向”“騞”,有如音乐,显出韵律和节奏。为了强调这一点,又用了两个比喻“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生动地写出了庖丁解牛动作的舞蹈美和音乐美,让人陶醉。</p> <p class="ql-block"> 这精彩的劳动场面,把最重要的一位观众文慧君看呆了,“嘻!善哉!技盖至此乎?”一句赞叹,一个问话,文慧君如醉如痴的欣赏神态跃然纸上。而庖丁的解释却是“臣之所好者,道者,进乎技矣。”可见庖丁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学有专长的人,并不是一个为学技术而学技术的庸俗之人。这是一种非常可贵的素质,也是能够学好专业技术的直接动因。</p> <p class="ql-block"> 追寻“道”的境界,也就是要认识和掌握客观事物的规律,这超越了技术领域本身。三年之内,为“道”而苦学苦练的庖丁,吃过多少苦,流过多少汗啊!其中的艰难只有经历者才会有深切的体会。可是庖丁并不在乎自己吃过多少苦,解牛的技术终于发生了质的变化,开始庖丁解牛所见的只不过是全牛而已,和普通人并没有什么区别,可是三年之后,庖丁所看见的已经不是全牛了,牛的骨骼肌肉等的结构已经烂熟于心,已经达到了“神遇”“神欲行”的境界,能够超越眼睛的观察,从心灵悟性去感会神交,庖丁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熟练的技术工人,而是一个有着很高的精神境界,有着很高的人生追求的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假设把“族庖”和“良庖”作为技术工人的等级划分,族庖是初级水平,良庖是中级水平,庖丁这个神庖19年没换一把刀,而锋利如初“游刃有余”,这样的高级工,没有千百次的实践,没有人生的理想和追求,没有专心致志的精神,没有顽强的毅力,如何能办得到呢!</p> <p class="ql-block"> 尽管如此,庖丁又是一个对待技术很专一,很谨慎的人,不会由于技术的高超而忘乎所以。每当遇到筋骨盘结的地方,仍然小心谨慎,眼神专注,行动缓慢,“动刀甚微”,下刀很轻很轻,从不肯掉以轻心,当牛已解体,牛肉如同泥土散落在地上的时候,庖丁真的为自己的得意之作而自豪,“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这是一种充分的自我肯定,一个“顾”字,让庖丁神采飞扬,对庖丁的形象描写真是活灵活现,使庖丁的形象立刻鲜明丰满起来,这是一种对自我劳动成果的鉴赏,是对自己创造性劳动的欣慰,这是一种多么诱人的精神愉悦,劳动难道不是一种难得的精神享受吗!这种难得,只有劳动者自己才能体会到,没有劳动,没有成功,是无法获得的。</p> <p class="ql-block"> 没有劳动就体会不到真正的自由,就无法体会掌握世界的快乐,就不会有一种近乎忘我状态的审美愉悦精神享受,一个劳动者在创造世界的伟业中,只有认识和掌握了事物的规律,才能解决错综复杂的矛盾,让一切难题在我们面前迎刃而解,才有快乐,才有自由,一个人的工作,一个人的专业,一个人的毅力和勤奋,一个人所能达到的专业技术水平,一个人对客观事物,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掌握程度,一个人所能达到的思想境界和自我自由程度,这正是人生的一种追求,一种境界,这不正是《庖丁解牛》给我们所有的有专业追求的技术人员的一点启迪吗!</p> <p class="ql-block">2000年01月</p><p class="ql-block">附记,我是一名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师,把最好的年华献给了职业技术教育。庄子的这篇文章做为课文,我有自己的见解,这个见解与庄子的本意并不相符,但是我觉得,面对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我认为这样的理解最为合适,欢迎批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