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河北行之唐山篇

徽鲁缘

<p class="ql-block">  时间过得真快,还没有从幸福的春节氛围当中缓过神来,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又不期而至了。为了过一个别样的节日,也为了完美避开济南的罕见高温,我们几个战友一商量,几颗不太安分的心迅速达成一致。重整行装,带上夫人,去追寻诗和远方。</p><p class="ql-block"> 此行的主要目的是体验燕赵之地的历史和文化。</p><p class="ql-block"> 出行的第一站选定为――唐山。</p><p class="ql-block">早上七点整分乘两辆车,从济南出发,于十一点左右到达唐山市的网红打卡景点河头老街。</p><p class="ql-block"> 河头老街,坐落于中国第一条煤运河发祥地--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总占地面积近2000亩,是在停摆近十年的原运河唐人街基础上进行的改造提升工程。项目以河头文化为背景,以唐山特色文化为主线,深挖唐山与唐朝的渊源,用最能够代表盛世气象的盛唐风格为基底,将盛唐文化与开埠文化、本土民俗文化、庙会文化进行全新包装与升级,融合“食、游、购、娱、体、展、演”多元业态,着力打造的独具唐山地域特色的沉浸式文旅街区,京津冀游客周末休闲度假首选目的地和夜游网红打卡地。</p><p class="ql-block"> 由于没有做好出行前充分的准备,导致在进入景区时还闹了个笑话。去买票时,工作人员告知下午三点才上班,我们感到非常不解,后经解释才恍然大悟,原来河头老街是一个专门的夜间旅游景区,游客欣赏的是夜景。经紧急协商,一致决定在景区前合影留念,证明已到此一游了。</p> <p class="ql-block">  接着驱车前往第二个景点唐山地震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一进入园区,映入眼帘的是十二块刻满了死难者姓名的高高的幕墙,我们的心情顿时沉重起来。我走到幕墙下,专门数了数,每块幕墙的单面有150块小方块组成,每个小方块刻了60个人名,每面9000人,每块幕墙1.8万人,共计约21.6万人。其中有解放军战士、外国驻华人士、当地老百姓。这组墙铭记着多少悲欢离合、家破人亡,有的整个家庭都埋在废墟当中。幕墙下不时的出现几支黄菊花,那是死难者的亲人在此祭奠亡灵。</p><p class="ql-block"> 再往前走是一组雕像,形象的再现了当时地震的惨状,让人泪目。雕像旁默默矗立着一颗地震前的老泡桐树,它用特殊的年轮记录下了1976年这里所发生的一切,给世人以警示和希望。</p><p class="ql-block"> 坐在车上,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是多么的渺小和无奈,所以我们要敬畏自然、保护自然,敬畏生命、热爱生命。</p> <p class="ql-block">  平息心情后,我们向今天的第三个目标滦州古城进发。</p><p class="ql-block"> 滦州古城深研滦州千百年悠久历史,详读华夏民族南北融合之美,以研山为骨,以滦水为魂,以人文为韵,以绿林为脉,以“和”文化为理念,纵向为和,横为时间轴,截取三千年历史烟云中最鼎盛时代的精华,采撷极具民族融合特色的建筑艺术,盛世景象,水绕古城,繁华街市宛如积淀千年的历史长河,每一步都在领略盛世时代煌煌风韵。从滦河而来,向盛世而去。</p><p class="ql-block"> 滦州古城复原千载历史古迹:古城门、杨三姐告状的老县衙、钟鼓楼、接官亭、古戏台、风雨桥、滦州阁、和园、文姬楼等盛世建筑,展现遥不可及、难以清晰领会的历史印象,取其神韵,结合现实。融汇南方水文化,修建滨水而居、临水起舞的环城“青龙河”。以契丹文化为主导,复原上河图不夜盛景。</p><p class="ql-block"> 到达古城后,入驻鲁府客栈农家四合院,小院幽静恬美,休闲舒适。我们听从当地人的劝告,先休息后吃饭。太阳落山后,我们漫步于古城当中,徜徉在亭榭之间,或欣赏美景,或追寻古城历史,或与商贩砍价聊天,优哉游哉,好不快活。最后在东北二人转舞台前驻足,亲身感受二人转的独特魅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