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洛阳 梦回长安, ——大美千年古都镐、洛印记

秀秀(贾)

<p class="ql-block">  “九天阖闾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流”,那个盛世来朝、雍容华贵的长安城,是海纳百川的繁华都市。</p><p class="ql-block">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那个广阔自由、尽书激扬的东都洛阳,是青春放歌的潇洒乐土。</p><p class="ql-block">  长安和洛阳,如同中国历史上的“双子星”,经历过金戈铁马,见证过物阜民丰。</p> <p class="ql-block">  百卉争妍,万类竞绿,趁心旷神怡的好时光,走进镐、洛两座充满魅力的古都,在古街老巷中探寻那些被岁月沉淀的历史痕迹,感受它独有的风情与韵味,风起洛阳,梦回长安,一睹穿越千年的人间盛世颜。</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西安篇</b></p><p class="ql-block">步入钟鼓楼,聆听历史的回音。</p> <p class="ql-block">  西安钟鼓楼广场位于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广场东侧屹立着已有六百多年历史的钟楼,西侧屹立目前所存在全国最大的鼓楼。钟鼓楼广场建于上世纪90年代末期,成为了西安市一大景观。</p> <p class="ql-block">  从没有哪个城市像西安古城,两条笔直的主干道,呈十字交叉穿城而过,以交汇点为坐标,延伸着的四条城市大动脉,被冠之以“东、南、西、北”的四条大街霸气立现,而那个坐拥绝佳地理位置的中心位置,正是声名远扬的市中心,也是令无数当地人自豪骄傲的精神地标——西安钟楼。</p> <p class="ql-block">  唐睿宗李旦景云二年(公元711年),在今西大街 “景龙观”铸了一口高八尺、圆丈五的大铜钟,并建楼悬钟于内报警报时,名曰“钟楼”,因铜钟铸成于睿宗景云年间,因此大铜钟名“景云钟”,钟身正面下段中央有一段骈体铭文,为唐睿宗李旦亲自撰文并书写,阐述景龙观的来历、景云钟的制作经过,以及对此钟的赞扬。</p> <p class="ql-block">  “景云钟”为世界现存唯一由皇帝撰文书写、监工铸造的青铜大钟,铸工技巧娴熟,雕工精细,纹饰精美,线条流畅,钟声清晰洪亮,音质优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曾对景云钟进行录音,每年除夕之夜作为辞旧迎新“新年钟声”进行播放,景云钟被人们赞誉为“天下第一名钟”,这口古钟现保存在西安碑林博物馆,相传,唐代时每当大钟敲响,整个长安城就响彻悦耳的凤鸣。</p> <p class="ql-block">  钟楼屋檐四角飞翘,如鸟展翅,由各种中国古典动物走兽图案组层的兽吻在琉璃瓦屋面的衬托下,给人以古朴、典雅、层次分明之美感。</p> <p class="ql-block">  钟楼建成198年后,明神宗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钟楼整体迁移于今天的地址,成为一座绾毂(wǎn gū)东西,呼应南北的轴心建筑。在钟楼二楼的西墙上,还嵌有一方《钟楼东迁歌》碑,记述了这座巨大建筑整体迁移的过程,迁移后的西安城墙四面各辟一门,南门永宁门、西门安定门、东门长乐门、北门安远门,形成了钟楼在十字街中心的西安城市布局。</p> <p class="ql-block">  今天的西安钟楼,其城台、楼阁和当初建成并没太大变化,但周边的环境已经是翻天覆地的改变,而西安钟楼,仍是四条大街的中心交汇处,时代变了,环境变了,钟鼓楼本身仍没变,它们的身躯已经苍老,但它坚持屹立在西安古城,东南西北传统中心点上。</p> <p class="ql-block">  鼓楼上原有巨鼓一面,每日击鼓报时,故称“鼓楼”。</p> <p class="ql-block">  鼓楼毗邻西安著名的历史文化街区北院门,晨钟暮鼓,烟火绵延数百年。</p> <p class="ql-block">  西安的两大地标,相距就200米,两座明代建筑遥相呼应,是国内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明代钟鼓楼遗存。</p> <p class="ql-block">  钟楼、鼓楼两者东西相望,屹立在西安城中,二楼正如其名,古代每天早晚击鼓鸣钟以报时,宏亮的钟鼓声响彻古城的每个角落。</p> <p class="ql-block">  钟鼓二楼就这样隔着不到半里的距离,一个定四方稳健,一个应行政中枢,至今也已对望了数百年。</p> <p class="ql-block">  站在西安钟鼓楼底下,感受到岁月和历史的沉淀,高大的钟鼓楼在晚霞与灯光的映衬下显得更加威严壮美,仿佛在诉说着古城西安的辉煌历史。</p> <p class="ql-block">  微风不燥,在这样的夜晚,走在古城的街头,感受那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文化韵味,这份体验,无疑是对生活最美好的诠释。</p> <p class="ql-block">  就在这一季浅夏里,半城岁月间,体会到了时间的流动,感受到了生活的深度。</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西安,建在十三朝奠基的土地上。每一代王朝覆灭,巨宇崩摧,山河重整,西北的飙风就携黄沙为这里盖上一层慰藉的墓土。</p> <p class="ql-block">  弹指一挥间,七千年的颂歌声、恸哭声、兴亡纷纷事不复再见,但它们并未消弭或远去, 而是被层层封存在车水马龙下,在老城墙脚默默生根。</p> <p class="ql-block">倾听黄河之声,感受壶口瀑布的壮美。</p> <p class="ql-block">  壶口瀑布是镶嵌在九曲黄河之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中国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被誉为“黄河之心·民族之魂”。</p> <p class="ql-block">  壶口瀑布位于陕西宜川与山西吉县的交界处。两岸群山颠连,黄河形同利斧,劈开一条上缓下陡的甬道,从群山之中强行突出,河底有坚硬的岩石,在水流常年不断地冲刷下,形成一道30-50米宽的深槽,状如壶口,故名。 </p> <p class="ql-block">  十里龙槽是大自然的杰作,是滚滚的黄河水千万年来冲刷切割的结果。</p> <p class="ql-block">  远看壶口瀑布,宽阔的河滩地上突然凹下去一块,水流至此急冲沟下,人观瀑布由上俯下。黄河水至此瞬间变得汹涌起来,争相泄入壶口之中,势同千军万马奔涌,声如万钧雷霆滚动,没有落下的水珠被分解,飘在空中,远看像是滚滚白烟,其余的水汇集在底部,被翻搅成白色的泡沫。</p> <p class="ql-block">  瀑布上游黄河水面宽300米,在不到500米长距离内,被压缩到20-30米的宽度。1000立方米/秒的河水,从20多米高的陡崖上倾注而泻,形成千里黄河一壶收的气概。</p> <p class="ql-block">  黄河之水在此处形成巨大的落差,形成了声势浩大的瀑布,水流奔腾而下,声如雷鸣,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磅礴与力量。</p> <p class="ql-block">  黄河在这里,激流澎湃,浊浪翻滚,水沫飞溅,烟雾迷蒙,成瀑成湫,如挂如帘,景色极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  壶口瀑布号称“黄河奇观”,水势汹涌,涛声震天,是黄河最壮观的一段,以排山倒海的独特雄姿著称于世,是伟大中华民族的象征,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代著名诗人李白脍夕人口的诗句,勾画出大河奔流的壮观景象,不观壶口瀑布,难识黄河。</p> <p class="ql-block">  知道西安宝藏,但亲自去旅行才知道,西安比想象中精彩千倍万倍,旅行不知道去哪,不如来西安。</p> <p class="ql-block">  这里有历史,随便一条地铁,都有可能挖出1000多座古墓;随便触摸的城墙,都有千年历史。这里有文化输出,顶流诗人李白、高适、杜甫……都是课本熟客;随便订的酒店是兵马俑主题的,随便进的公园是大唐主题的,随便坐的地铁到处是水墨书法、大唐彩绘。这里有美食,清早来碗胡辣汤,中午去吃羊肉泡馍、水盆羊肉,再来点油泼辣子面、肉夹馍,羊肉遍地都是,碳水让人眼花。</p> <p class="ql-block">  一句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让多少人对皇家温泉洗浴浮想联翩,在号称“天下第一御泉”的“华清池”洗浴,理所当然成为洗浴的最高境界。</p> <p class="ql-block">  华清宫,是唐代封建帝王游幸的别宫,后也称“华清池”,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与颐和园、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为中国四大皇家园林。</p> <p class="ql-block">  华清池背靠骊山,面对涛涛渭河,倚骊峰山势而筑,规模宏大,建筑壮丽,亭台楼阁,从上而下布满骊山。唐带诗人白居易就有诗曰:“高高骊山上有宫,朱楼紫殿三四重”。清代钱维乔有《华清宫》诗云:“华清之宫骊山足,玉殿千重相连属”。</p> <p class="ql-block">  华清池内,柳绿水清,景色宜人,温泉据说可荡邪去疾。传说远在三千年前的西周时期,就已成为周天子的游幸之地,那时的温泉名“星辰汤”。</p> <p class="ql-block">  华清宫始建于唐初,鼎盛于唐玄宗执政以后,唐玄宗悉心经营建起如此宏大的骊宫,他几乎每年十月都要到此游幸,岁尽始还长安。安史之乱后,政局突变,华清宫的游幸迅速衰落,唐朝以后各代皇帝已很少出游华清宫,后历代皇家有维修,到解放前已是汤池寥落,宫殿萧疏。</p> <p class="ql-block">  解放后人民政府自1959年起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辟汤池,修殿宇,建宾馆,开花园,使古老的华清宫焕发了青春,成为大众游乐之处。</p> <p class="ql-block">  进入华清池,低洼的空地中间有一尊洁白的曲线凹凸毕露的女体塑像,神态自然、优雅,向天敞开衣襟而无半点做作。不用介绍,人人都知道,这就是中国四大美女之中的“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杨贵妃。</p> <p class="ql-block">  海棠汤,是人们俗称的“贵妃池”,为杨贵妃的专用汤池,因汤池平面呈一朵盛开的海棠花而得名。华清宫共有星辰汤、莲花汤、海棠汤、尚食汤和太子汤5个汤池。</p> <p class="ql-block">  现在所有的汤池,都没有水流通,仅供人参观,周边及底部的石头,有的裂缝,有的脱块,没有昔日的温润圆滑。游客到此一游,只是凭借几个洗澡池,想象当时皇室奢华的生活而已。</p> <p class="ql-block">  在众多仿古建筑的左边,有一座砖木结构的厅房,因由五个单间厅房相连名五间厅。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发生时,蒋介石就在这里部署“剿共”事宜,当年张学良、杨虎城为促蒋抗日发动了“兵谏”,在五间厅与老蒋发生了枪战,后追至骊山一亭子活捉老蒋。几度春秋,几经风雨,如今五间厅的墙壁上、玻璃窗上保存完好的累累弹痕,将永远铭记着中国现代革命史上的重大事件——西安事变。</p> <p class="ql-block">  秀丽婀娜的骊山林木苍翠,自然造化的的温泉静静流淌,宏伟壮观的建筑尽显威严,这座6000年温泉滋养和3000年帝王青睐的皇家园林成就了一个有关山、水、宫、情的传奇。</p> <p class="ql-block">  “骊山云树郁苍苍,历尽周秦与汉唐。一脉温汤流日夜,一抔荒冢掩皇王。”</p> <p class="ql-block">“远赴人间惊鸿客,一睹大秦盛世颜。”</p><p class="ql-block"> 为加深理解先观看了作为兵马俑景区的一个延展《复活的军团》,这是一部中国首部沉浸式战争史诗剧,以秦始皇兵马俑的考古历史研究成果和湖北云梦竹简真实史诗为依托,通过四幕转场、行进式表演,讲述了秦王嬴政“以战止战”的伟大战争史诗、两个秦代小兵“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深度诠释了普通秦人的责任与担当,呈现了一个关于秦历史、秦文化和秦人精神的演出盛宴,同时,赋予了兵马俑新的生命和情感,让文物能够走出陈列馆,走进人们的生活,真正做到了“让文物活起来”,堪称是一部看懂兵马俑的说明书。</p> <p class="ql-block">  《复活的军团》是值得一看的,无关它的制作,无关它的表演,而是透过它,能让人感受到的千百年前战士离家的不舍、战场杀敌的无畏以及战死沙场的遗憾。</p> <p class="ql-block">  情境化的表演,仿佛置身2000年前的大秦战场,列于披坚执锐的金戈铁马之中。</p> <p class="ql-block">  这一个个陶俑,栩栩如生,形态各异,就是大秦军队的完美复刻。当年的他们,是战友,是生死相交的兄弟,如今的他们,是宇宙的尘埃,是两千年前大秦帝国赫赫战功的无言见证。</p> <p class="ql-block">  人类的悲欢在此刻是相通的。</p> <p class="ql-block">  浩瀚的地下军团,向世人展现着众生的悲喜,更将大秦帝国的辉煌逐渐延展开来。</p> <p class="ql-block">寻古陵遗迹,感帝王千秋。</p> <p class="ql-block">  秦始皇陵兵马俑坑首次发现于1974年3月。兵马俑坑作为秦始皇帝陵的陪葬坑,位于始皇帝帝陵以东1.5千米处。现开放展览的共有三个坑,呈“品”字形排列,象征着右军的一号俑坑坐东向西,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是三个陪葬坑中规模最大的,二号俑坑与三号俑坑分别位于一号俑坑的左右两侧,分别象征着左军与指挥部。</p> <p class="ql-block">  进入展馆的那一刻,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支排列整齐的“地下军团”。这支军团由陶土烧制而成,体态高大,表情肃穆,栩栩如生,一千多个士兵陶俑,形象各不相同,神态生动,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p> <p class="ql-block">  每一尊陶俑都栩栩如生,展示着秦帝国的强大与工艺的精湛,让人叹服于古代工匠的智慧,站在庞大的地下军阵前,你会感觉到两千年前始皇帝扫平六国、统一天下的非凡气势。</p> <p class="ql-block">  从辽东至陇西,自长城至南海,数百年间干戈不止,纷争不休,秦始皇陵兵马俑那每一张都迥异的面目,是曾披坚执锐的赳赳雄师,也是曾被生离死别磋磨的血肉躯体,他们以及六国故地那更多未曾留名的战士,艰险岁月里为己即是为家,为国亦是为家,与家人间的牵挂,就是暗夜里明亮的光。</p> <p class="ql-block">  他们曾眼望星辰,他们曾背负长天,他们曾跋山涉水,他们曾生死离别,他们曾在不知觉间成为两千年后今日中国的奠基。</p> <p class="ql-block">  现场还有许多处于修复阶段的人俑,如果说从展厅前半段的陶俑方阵中感受到的是秦帝国强盛国力所带来的震撼的话,那么眼前这些残缺的陶俑,则更有种见证一个帝国崩溃的落寞与唏嘘。</p> <p class="ql-block">  将军俑,跪射俑,战马等均为2号坑精品。</p> <p class="ql-block">  据介绍得知,大部分陶俑的碎片数量在七八十块左右,但是也有部分损坏严重,碎片数量高达一百八十块。每一个陶俑从碎片到复原,都经过修复师的双手千万次的呵护,也正是借助他们的双手,令沉睡在地下两千多年的兵马俑被再次唤醒,重现昔日风采。</p> <p class="ql-block">大唐笙歌起 ,处处惹人醉。</p> <p class="ql-block">  位于陕西西安的大唐不夜城,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时刻,古都的繁华记忆便如梦境般回溯。</p> <p class="ql-block">  大唐不夜城分布着盛世帝王、历史人物、英雄故事等九组主题群雕,立体展现大唐帝国在宗教、文学、艺术、科技等领域的地位并彰显大国气象。</p> <p class="ql-block">  大唐不夜城晚上灯火璀璨,还有各种表演演出,光影中的仿古建筑流光溢彩,气势恢宏,宛如大唐盛世再现。</p> <p class="ql-block">  “灯火星河共璀璨,华灯初上长安城”。</p> <p class="ql-block">  穿越千年,这里依然火树银花锣鼓喧天,有随处可见的汉服姑娘,有辉煌灿烂的灯光秀,也有人群拥挤的特色表演。</p> <p class="ql-block">  梦回大唐,仿佛穿越时光隧道,置身于红墙绿瓦,琼楼玉宇之中。</p> <p class="ql-block">  历史的优雅古韵与现代的潮流前卫在这座城市融合得淋漓尽致,人们流连于这座唐风市坊间,感受着古今呼应的开放与从容。</p> <p class="ql-block">  护城河,宛如一条绿色的丝带,轻轻环绕着这座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城市鞋,这里既有山的沉稳,也不失水的灵动,蜿蜒曲折的漳河水穿城而过,为这座古城带来了无尽的生机与活力。</p> <p class="ql-block">古城墙载千年古韵。</p> <p class="ql-block">  这座城市,凝聚了西周的强盛、秦朝的霸气、汉代的雄风、大唐的盛世。经历了周秦汉唐的明月春风、度过了宋元四百年的沉寂,在一次历史回眸中与明朝偶然相遇,为这里留下了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建筑——西安城墙。</p> <p class="ql-block">  西安古城墙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建筑,城呈长方形,周长约13.7公里,墙体高达12米,城墙顶部宽12米,底部宽18米,雄伟壮阔,高大巍峨。经历了隋朝创建、唐朝兴盛;五代整修、元代沿袭;明朝拓建、清朝修葺;近代治理、现代保护的漫长历史。</p> <p class="ql-block">  永宁门为西安城墙正南门,是西安城门中资格最老、沿用时间最长的一座,建于隋初开皇二年(公元582年),是皇城南面三座门中偏东的一座,称安上门,唐末缩建新城时留作南门,明代改名永宁门。</p> <p class="ql-block">  西安古城墙初于四方各开城门一座,东门曰长乐门,西门曰安定门,南门曰永宁门,北门曰安远门,取“长安永安”之意。</p> <p class="ql-block">  城四面各筑一门,每座城门外面又有三重楼守护:闸楼在外,箭楼居中,正楼最里,为城的正门。</p> <p class="ql-block">  闸楼:控制着入城必经的护城壕“闸门”,掌控着吊桥的起落和闸门的提放。箭楼:古代城墙上的“碉堡”,敌人来攻城之时,士兵可从窗户里射箭,也能望敌情。正楼:位于大城正门之上,建筑形式为重檐歇山式,战时正楼为守城军官指挥之所。除了这些还有主城门外有瓮城、敌台、敌楼等等,都能看出当时防御体系的完整。</p> <p class="ql-block">  整个城墙气势雄伟,构成了一个科学严密的古城堡防御体系。</p> <p class="ql-block">  古城墙历经1400多年的岁月风霜,仍屹立在三秦大地,它的一砖一石如西安这座古城的肌肤纹路,静默地散发着古老的深沉气质。</p> <p class="ql-block">  古城的砖墙沐浴在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下,暖色的光斑透过叶缝,斑驳陆离地投射在青石板上,如同岁月在静默中吟唱的歌谣。</p> <p class="ql-block">  古城墙巍峨耸立,默默诉说着古都的威严与辉煌,见证了多个王朝的兴衰更迭,每一块砖瓦、每一寸土地都镌刻着历史的印记。</p> <p class="ql-block">  轻轻触碰那些被时光刻画的痕迹,仿佛能感受到悠久历史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  到了今天,城墙早已经失去了军事意义,它留存在此,历尽千年沧桑,只为继续讲述西安的故事,城门像是这座古老城市的眼睛,目睹了在这城市世世代代人的生存,也见证了西安城的兴衰历史和现代化城市的飞速发展。</p> <p class="ql-block">  穿越古城的大街小巷,在历久弥新的古建筑里感受这片土地的文化变迁和历史沧桑,在街头巷尾,万千滋味中寻觅城市的味觉记忆。</p> <p class="ql-block">感古韵灵动,叹博物生辉。</p> <p class="ql-block">  陕西历史博物馆于1991年6月20日开放,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建成的第一座现代化的国家级博物馆。馆藏文物170余万件(组),具有等级高、种类多、价值大、序列全等特点,以商周青铜器、历代陶俑、唐代壁画和金银器四大类馆藏最富盛名,精准诠释了“以周秦汉唐四朝文明定鼎天下”的中国古代文明,在全国博物馆界及文博爱好者中享有极高的声誉,真是一票难求,锲而不舍才抢到了入馆门券。</p> <p class="ql-block">  陕西历史博物馆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小寨东路91号,为“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唐风建筑群,馆藏文物170余万件,“古都明珠,华夏宝库” ,一座陕西历史博物馆便可看到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全貌。</p> <p class="ql-block">  其10大镇馆之宝为:三彩载乐骆驼俑(唐)、杜虎符(秦)、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皇后之玺、鎏金鹦鹉纹提梁银罐、五祀卫鼎、鎏金鎏银铜竹节熏炉、鸳鸯莲瓣纹金碗、镶金兽首玛瑙杯、雁鱼铜灯。</p> <p class="ql-block">  百万件馆藏文物,承载着古老东方文化之美,折射出千年帝都的荣光与辉煌。</p> <p class="ql-block">  置身其中,有一种时空交错的恍惚,沉重莫名的感慨。</p> <p class="ql-block">  与文物的每一次对视,仿佛都在听它们诉说着自己的前世今生。</p> <p class="ql-block">  我们看到的一瞬间,已经过去千年,这里陈列的并不是文物,而是千百年前的春夏秋冬。</p> <p class="ql-block">  在西安,能领会华夏文明的缩影,而“缩影中的缩影”就是陕西博物馆。历史的记忆与文明的结晶都幻化为文物,静静地伫立在博物馆的展柜中,与往来游客默默地交流着这座古都往事。</p> <p class="ql-block">唐风遗韵,佛光普照</p><p class="ql-block"> 大雁塔亦称“慈恩寺塔”,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大慈恩寺内。大慈恩寺始建于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是高宗李治为太子时,为追念生母文德皇后长孙氏,在隋代无漏寺旧址上建造的皇家寺院。永徽三年(652年),为保存从天竺运回长安的经卷佛像,玄奘法师向高宗上表寺内建塔,经高宗敕许,于大慈恩寺西院营建雁塔,此塔不仅是长安盛世的见证亦是佛教东传的里程碑。</p> <p class="ql-block">  大雁塔背后,玄奘取经故事流传千古,为求真佛法,玄奘历尽艰险,从长安出发,西行取经,其坚持与勇气,为佛教发展贡献巨大,成后人楷模。</p> <p class="ql-block">  这座屹立千年的佛塔,至今向人们诉说着唐代佛教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展示着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极高造诣。</p> <p class="ql-block">  今大雁塔为西安标志,历史遗迹,文化象征,在此可感长安繁荣,佛文化博大,大雁塔,如明珠镶嵌古城,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  兴盛过、辉煌过,也没落过、寂寞过,不过一切都已经过去,现在的西安,才是最好的西安。它像一本史书,待人品读,千年故事随渭河东去;它像一幅画卷,待人称赏,时光描绘出三秦大地;它像一方印章,待人追溯,盛世大唐的花天锦地。半壁江山,华夏半扇窗,一世长安,历一路霜,千年古都,常来长安。</p> <p class="ql-block">华山之险 冠绝五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华山,古称“西岳”,雅称“太华山”,为五岳之一,是中国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为“第四洞天”,也是中国民间广泛崇奉的神祇,即西岳华山君神。华山由五个主峰组成,分别是东峰(朝阳峰)、西峰(莲花峰)、南峰(落雁峰)、北峰(云台峰)和中峰(玉女峰)。每个峰都有其独特的景色和特点,让游客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  华山坐落于陕西渭南,是秦岭的一条分支,险峻奇绝的山体,犹如刀削斧劈,神韵天成,素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誉,在战乱年间,华山更是凭借其天险,成为兵家要地。</p> <p class="ql-block">  这是西峰索道前的华山石牌坊,也是华山西线主入口的标志。这座牌坊高大巍峨,是仿古式的五叠六柱、驼峰斗拱式的麻石建筑,雄伟壮观,古色古香,前书“太华胜景”,背面写的是“华岳雄风”。</p> <p class="ql-block">  由于华山太险,所以唐代以前很少有人登临。直到唐朝,随着道教兴盛,道徒开始居山建观逐渐在北坡沿溪谷而上开凿了一条险道,形成了“自古华山一条路”。</p> <p class="ql-block">  华山西峰索道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第一条采取崖壁开凿硐室站房、设中间站的单线循环脱挂式索道,可以说花一份索道的钱,就可以享受索道和过山车的双重体验。</p> <p class="ql-block">  西峰索道线路斜长4211米,连接了华山主峰、仙峪、翁峪景区,相对高差894米,单程运行20分钟左右,直达西峰顶。</p> <p class="ql-block">  从缆车中看华山风光。“奇险天下第一山”果然不是浪得虚名。</p> <p class="ql-block">  镇岳宫古称上宫,位于华山玉女、莲花、落雁三峰之间的山谷中,倚山间峭壁而筑,单进一院落,供奉镇守华岳之神西岳大帝,该宫是华山诸峰间较大的道教宫观。</p> <p class="ql-block">  自古至今,镇岳宫是全华山香火最盛的宫观,早晚木鱼、钟磬、咏诵经韵声声入耳,游客在此祈福、求财保平安,同时祈祷身体健康,虔诚叩拜的香客、游人络绎不绝。</p> <p class="ql-block">  沿着西峰的南崖,紧握铁链,拾级而上,这里的山脊与南峰相连,全长大约300米,好像屈缩的巨龙,被称为“屈岭”。这里是华山著名的险道之一,也是通往西峰顶的必经之路,西临绝壑,深不见底,云雾涌谷,风声嘶鸣,也被称为“青龙背”。</p> <p class="ql-block">  在翠云宫前,有一块巨石,高度约十米,外观好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莲蕾,蕾上覆盖一片形石,似一面巨大的荷叶。</p> <p class="ql-block">  这块巨石也被称为“莲花石”,在莲花石表面,布满各种题刻,工草隶篆,琳琅满目。莲花石下方,有一座石洞,被称为“莲花洞”,根据洞内原来的碑刻记载,莲花洞开凿于明嘉靖元年至六年(1522-1527),乃陕西西安府同州郃阳县仁义梓里出家的道士所开凿。</p> <p class="ql-block">  穿过翠云宫大殿旁边的通道,来到一处岩壁下方,头顶高悬一块巨石,表面写着“斧劈石”三个大字,这就是华山最有名的神话传说“沉香劈山救母”的所在处。此石拦腰裂为三段,有一石覆盖在上面,缝隙内隐约可以看到妇人仰卧的痕迹,相传,三圣母曾经被压在这里,沉香将巨石劈开,救出自己的母亲,这柄铁斧相传是沉香劈山救母时所用。</p> <p class="ql-block">  西峰为一块完整巨石,浑然天成,是华山最秀丽险峻的山峰,海拔2082米,华山主峰之一,因位置居西得名。因峰巅有巨石形状好似莲花瓣,古代文人多称其为莲花峰、芙蓉峰。</p> <p class="ql-block">  拍一张这样的照片确实有点令人心惊胆战。</p> <p class="ql-block">  南峰与西峰之间,有座小山峰叫孝子峰。因孝子峰顶建有炼丹炉,所以也有人将孝子峰直呼为"炼丹炉"。传说太上老君和八仙中的铁拐李,都曾在此炼过丹,八仙之首“铁拐李”荣升仙班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这就是传说中的炼丹炉,被游客们挂满了祈愿带。</p> <p class="ql-block">  南峰由一峰二顶组成,东侧一顶叫松桧峰,西侧一顶叫落雁峰,也有说南峰由三顶组成,把落雁峰之西的孝子峰也算在其内。这样一来,落雁峰最高居中,松桧峰居东,孝子峰居西,整体形象一把圈椅,三个峰顶恰似一尊面北而坐的巨人。</p> <p class="ql-block">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奇。举头红日近,俯首白云低。”</p> <p class="ql-block">  峰南侧是千丈绝壁,直立如削,下临一断层深壑,同三公山、三凤山隔绝。南落雁峰名称的来由,传说是因为回归大雁常在这里落下歇息。</p> <p class="ql-block">  华山是财富山,汉武帝分封五岳,华山主金银财宝,华山的形状又酷似金元宝,寓意财富旺盛。华山也是爱情山,洞房这个词就是来源于此。春秋时期,在华山修行的萧史和秦穆公的女儿弄玉在此相识相爱,但山上没有房屋,便在崖壁上凿洞成婚,于是有了洞房。</p> <p class="ql-block">  终于登上华山南峰顶部,这里的空间不大,挤满拍照的游客,中间竖立着一块国务院批准的重要地理信息数据碑,上面有华山极顶的海拔高程2154.9米,这也是我国五岳之中的最高峰,古人尊称它是“华山元首”。</p> <p class="ql-block">  登山人都以能攀上绝顶而引以为豪,历代的文人们往往这里豪情大发,赋诗挥毫,不一而足,因此留给后世诗文记述颇多,峰顶摩崖题刻更是琳琅满目,俯拾皆是。</p> <p class="ql-block">  举目环视,群山起伏,苍苍莽莽,顿感天近咫尺,星斗可摘,真正领略到华山高峻雄伟的博大气势。</p> <p class="ql-block">  站在五岳最高峰,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这就是传说中的华山之巅,是《射雕英雄传》中东邪(黄药师)、北丐(洪七公)、中神通(王重阳)三人为了争夺《九阴真经》,斗了七天七夜的地方,即华山论剑。</p> <p class="ql-block">  小时候知道华山,是因为书上说五岳,慢慢长大,金庸笔下的华山更让人心生向往,每一个人的心中都住着一个武侠,在世间行侠仗义,而华山论剑能与中华顶级英雄相会,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都曾在此或论英雄,或泯恩仇。笑傲江湖中的令狐冲,在此习得独孤九剑,从此笑傲江湖。</p><p class="ql-block">  金庸先生亲笔题写下的“华山论剑”石碑,现已成为游客争当侠士,相互拍照留念的著名景观。</p> <p class="ql-block">  从南峰俯瞰西峰的“龙脊”,那里正蜿蜒爬行着登西峰的人们。</p> <p class="ql-block">  坐西峰索道下山,一样感到非常惊险,绝崖千丈,似刀削锯截,其陡峭巍峨、阳刚挺拔之势是华山山形之代表。</p> <p class="ql-block">  从索道往下看,似乎自己悬于万丈深渊,内心真有些胆颤。</p> <p class="ql-block">体验华山滑道下山。</p><p class="ql-block"> 华山滑道为游客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方式来欣赏华山的自然美景和险峻地貌。乘坐华山滑道本身就是一次充满刺激的体验,滑道全长近2公里,落差达到了700多米,在滑道上,游客可以感受到速度与高度带来的惊险刺激,仿佛在飞越峡谷,穿越云雾,这种高速滑行的感觉,让人心跳加速,充满了挑战和征服的快感。</p> <p class="ql-block">  华山之美,在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中华”和“华夏”之“华”,就源于华山。它如一部厚重的历史书,每一块石头都在诉说着地质演化的传奇,每一处石刻都承载着历史的印痕与记忆。</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二、洛阳篇</b></p><p class="ql-block"> 洛阳地处中原,地理位置优越,地理学者顾祖禹称它“河山拱戴,形胜甲于天下”,加上得天独厚的农业生产条件,吸引了十三个王朝在此定都。东京、东都、洛阳宫、神都、西京、西亳......都是它曾经华丽的名字。</p> <p class="ql-block">  北面黄河,南瞻嵩岳,西据崤函,东扼虎牢,洛阳盆地以河山拱戴,形胜甲于天下。历史洪流涛涛,时代风云浩荡,这座“十三朝古都”如同一张徐徐展开的史诗长卷,诉说古今多少沧桑。</p> <p class="ql-block">聆古寺钟韵,探佛光悠久 。</p><p class="ql-block"> 白马寺,正门的青石题刻“白马寺”三字镶嵌在红色的门楣上,牌匾的背后积淀了厚重的历史。《洛阳伽蓝记》中载:“白马寺,汉明帝所立也,佛入中国之始”, 相传蔡愔、秦景二人去西域求取佛经,在月氏遇到来自天竺的摄摩腾和竺法兰二僧,四人同行,用白马驮“四十二章经”回洛阳,次年建寺,以白马命名,白马寺便成为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这里诞生了第一部中文佛经和中文戒律,产生了第一个中国汉地僧人,是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被誉为“中国第一古刹”。</p> <p class="ql-block">  白马寺历经时代风雨,饱经战乱硝烟,时兴时废,浑厚慈净的佛光千年不散,历代高僧弘法修行的丰功茂德千古遗存。</p> <p class="ql-block">  步行至白马寺西侧,由印度、泰国、缅甸等域外佛殿组成的国际佛殿苑赫然映入眼帘。</p> <p class="ql-block">  在白马寺能看到东南亚风格的佛教建筑,三重檐泰国佛殿、按照桑奇大塔仿建的印度佛殿苑、金顶白墙的缅甸风格佛塔苑......如果不是亲身来白马寺,很难想到在中原大地上有这样融古今中外佛教于一寺的古刹。</p> <p class="ql-block">  这些佛殿的建筑风格彰显出别具一格的域外格调。</p> <p class="ql-block">“应天门峙洛城郭,风雨旧京兴费多,雄阙遗基释宏侈,今朝复起自巍峨。”</p><p class="ql-block"> 应天门是洛阳古城的标志性建筑,是中国古代都城建筑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见证,它见证了隋唐盛世和洛阳的辉煌历史,经过精心修复,已成为洛阳市的一大旅游热点。</p> <p class="ql-block">  应天门是隋唐洛阳城宫城紫微城的正南门,俗称五凤楼,始建于隋大业元年(605年),原名则天门,神龙元年(705年)避武则天讳改称应天门。</p> <p class="ql-block">  应天门是一座由门楼、朵楼和东西阙楼及其间的廊庑为一体的“凹”字形巨大建筑群,东西长达137米,两侧阙高36.4米,有今天十三层楼高。门有两重观,上题“紫微观”;建有崇楼五座,似五只凤凰,故称“五凤楼”;城楼下开有三个门道,中为御道,左入右出,是中国古代规格最高的城门,被誉为“隋唐第一门”,有“天下第一门”之称,在中国宫城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  漫步广场,赏华灯初上,风起洛阳,入梦神都,一睹穿越千年的人间盛世颜。</p> <p class="ql-block">  华灯初上的洛阳城,展现着往昔风采,四处衣香鬓影的汉服氛围,让人不辨古今。</p> <p class="ql-block">  世人对洛阳的着迷,大多是从这句诗开始:“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p> <p class="ql-block">  没有哪座古都像洛阳一样,曾被冠以“神都”之名,当站在洛阳城楼凭栏远眺才恍惚发觉,原来“一眼万年”不是说说而已。</p> <p class="ql-block">  远望应天门,方能知大唐盛世之雄浑恢弘,万国朝贡之盛况;伫立应天门,方能体味紫微宫之威严,象征着天地间至尊之所;步入应天门,方能触摸盛世繁华之气象,置身于时光巅峰的壮美画卷。</p> <p class="ql-block">  明堂天堂景区,修建在紫微城遗址的核心区域,明堂是唐洛阳紫微城正殿,号称“万象神宫”,天堂是武则天的御用礼佛堂,寓意“至高无上之堂”,又称“通天塔”、“通天浮屠”等,天堂分五级,至三级则俯视明堂,具体记载高达312.09米,然而这两座伟大的建筑都毁于大火,目前这是两座仿唐代建筑风格、外形如塔的保护展示性建筑,女皇武则天打下的巨大柱坑仍完好地躺在现代人修筑的这两座象征性的建筑之上,每一个夜晚它们都会通身亮起霓虹,历史建筑无法百分百复原,不过配上现代的夜景美化,依稀能重现武则天开创的神都盛世,在告诉路过的人们,这里曾有过怎样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感受龙门石窟 穿越千年的凝望</p> <p class="ql-block">龙门石窟</p><p class="ql-block"> 在中国河南省洛阳市内的伊河两岸的峭壁上,布满了像蜂窝般密密麻麻的石窟,里面雕刻了一座座千姿百态、大小各异的佛像,这里就是“龙门石窟”。</p> <p class="ql-block">  它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北宋诸朝断断续续的雕凿,营造时间长达400余年,与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p> <p class="ql-block">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12公里的伊河两岸,这里两山对峙,伊水中流,形如门阙,故称“伊阙”,隋朝史称“龙门”,沿用至今。龙门现存一千三百多个石窟、二千三百余个窟龛、三千六百余块题记和碑刻、九万七千余尊佛像。</p> <p class="ql-block">  龙门石窟的大大小小的佛龛、石像沿伊水两岸星罗棋布的在龙门东西两山的崖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p> <p class="ql-block">  龙门石窟造像,既是历代劳动人民和艺术家无穷智慧和血汗的结晶,又是外来文化和我国文化结合而成的一朵奇葩,富有才华的古代工匠和雕刻设计艺术家,面对光秃的悬崖峭壁,运用着简单的锤凿,雕出如此巍峨壮观又精工细致的群体佛像,这在当时消费力和消费工具非常落后的条件下,确实令人叹为鬼斧神工。</p> <p class="ql-block">  漫步其中,恍如在与穿越了千年的璀璨文明对话,屹立千年的尊尊佛像,不仅显示了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发展水平,还揭示了佛教在中国的理性化、本土化、世俗化的发展过程。</p> <p class="ql-block">  即使时间在塑像的身上留下了灰尘和斑驳的印记,但透过那些塑像的色彩和眼神传递出来的或柔和或严肃的神明气息,依然在世间流转。</p> <p class="ql-block">  公元675年,在大唐帝国的皇后武则天的扶持下,卢舍那大佛落成剪彩,佛像总高17.14米,头高四米,耳长1.9米,眼睛灵活而含蓄,嘴角微微,给人一种庄严、典雅、宁静肃穆之感,传说卢舍那大佛的面相正是以武则天为原型。</p> <p class="ql-block">  大佛的左侧为弟子迦叶,高10.3米,虽然形体已经严重残破,但这位老僧严谨持重、饱经风霜的神态依然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弟子阿难身披袈裟,伫立在大佛右侧,脸庞丰满,眉清目秀,文静温顺中有一种超脱世俗的清高之美。在迦叶阿难像的外侧,分别是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两尊菩萨像均高13.25米,头戴莲花宝冠,挂链状璎珞,体态丰腴,其端庄矜持的表情和含蓄高雅的神韵,犹如雍容华贵的唐代贵族妇女。</p> <p class="ql-block">  卢舍那的意思是指智慧广大,光明普照,伫立在大佛脚下,无论身处哪个角度,时时都感觉正在被她智慧的目光笼罩着。日后,武则天为自己起名武曌,这个照字表示日月当空,是特意造出来的,她希望自己也能像卢舍那大佛一样,给普天下带来温暖和光明。</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尊尊造像,各自独立而又浑然一体,不仅代表了中国石窟造像艺术的最高峰,使我们穿越千年,还能够清晰的感受到那个对世界影响深远的王朝,大唐帝国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  中华五千年,一千年历史看北京,三千年历史看陕西,五千年历史看河南。 “千年古邑,恢弘泽世”,古都记录着国家历史的兴衰变迁,具有独特的价值,古都承载着数千年的历史记忆,每一块砖石都诉说着过往的故事。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魅力和自然景观之美,让每一位游客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旅行故事,在这里,你可以触摸历史的脉络,感受自然的壮丽,体验文化的厚重,品尝舌尖上的美味,开启一场穿越千年的璀璨之旅。</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风起洛阳 梦回长安。</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