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古京都是仿效古代中国首都形式,于公元794年建立的。从建立起直到19世纪中叶古京都一直是日本的帝国首都。作为一千多年来日本的文化中心,古京都经历了平安、室盯、安土桃山、幕府时期的朝代更迭,见证了日本文化的变迁及木结构建筑、特别是宗教建筑的发展。</p> 如今,有着1200年历史的古京都与东京并列为现今日本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橱窗, 1994年 “古都京都文化遗产"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在京都的众多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古建筑中,清水寺是最著名的,也是最吸引游客的古寺庙。<br>清水寺位于京都市内东山山腰上,山号【音羽山】,始建于778年,曾遭多次火灾,现存建筑大都是1633年由幕府将军德川家光捐资重修,以本堂为中心,有30多处堂塔殿阁。<br> 清水寺占地面积为13万平方米,主要供奉千手观音。古寺庙据说是由唐僧玄奘在日本的第一个弟子慈恩大师创建。 <div><br></div><div>沿清水坂大街走近清水寺,看到的第一个醒目的古建筑是清水寺 仁王门。仁王门是清水寺山门,1469年毁于室町时代“应仁之乱”,1607年重建,因为涂以红色也被称为“赤门”。<br></div> 仁王门特别之处就在它的切妻式屋顶(悬山顶)。 所谓的切妻式屋顶,是有一边屋檐比较长,屋脊将屋顶面纵分为二,是日本最正统的屋顶建筑式样。 <div><br></div><div>仁王门前左右各有一座高大威猛的仁王像,连基座一起高达4米。日本的仁王相当于中国的金刚,专为守护佛门,其造型也颇为独特,既像狮子,又似狼狗,名曰“狛犬”。<br></div> <div><br></div><div>沿仁王门右后方的阶梯往上走是西门和三重塔。<br></div> <div><br></div><div>西门<br></div> <div><br></div><div>西门背后<br></div> <div><br></div><div>西門前陡阶左侧的祥雲青龍像,也是清水寺的一个地标。<br></div> 威猛灵动的祥云青龙雕像,希望用它呼风唤雨,防火防灾。 <div><br></div><div>清水寺始建的公元八世纪是中日交流最为频繁的时期。那时日本人是非常崇拜我国的盛唐文化,无论是汉字、建筑还是其他生活方面,他们都跟大唐学习借鉴,所以清水寺整个的建筑和宝塔都有着浓厚的我国盛唐时代风貌。<br></div> <div><br></div>清水寺三重塔始建于847年,1632年重建,作为京都清水寺的标志建筑驰名国内外。 <p class="ql-block">三重塔塔高31公尺,是日本最高的三重塔,其外观经过精心设计,展现了日本传统建筑的独特风格和美学。塔楼分为叁层,每层都有独特的结构和装饰。</p> <div><br></div><div>在樱花的春季和枫叶的秋季,色彩鲜艳的朱红色三重塔是来清水寺必拍美景。<br></div> <div><br></div><div>清水寺隨求堂<br></div> 朝倉堂(轰门)<br> <div><br></div><div>阿弥陀堂<br></div> 阿弥陀堂右邻释迦堂,左傍奥之院,重建于1631年,殿内供奉大日如来。 <div><br></div><div>紧邻阿弥陀堂的奥之院,是清水寺的本源,供奉千手观音<br></div> <div><br></div><div>站在奥之院前的木台上,远眺万木丛中的子安塔。子安塔就像是一座缩小版的三重塔,传为圣武天皇和光明皇后的祈愿所,始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为1500年重建。<br></div> 奥之院前的木台也是观赏和拍摄清水寺本堂和清水舞台的最佳位置。 清水寺本堂(Main Hall)坐落在东山的山腰上的一个硕大的悬空木制平台之上,这个面积有190平方米全木质结构的平台,就是著名的“清水舞台”。 “清水舞台”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由139根高约13米的巨型榉木柱并排支撑,采用“悬造式”手法,未使用一钉搭建而成。清水舞台地板铺有410多块柏木板,与殿顶只用桧树皮瓦的清水寺本堂一起,构成了一个五十多米高的、全木质结构的宏伟建筑。在自然风光衬托下,远远望去,极为壮观。 支撑清水舞台及清水寺本堂主殿的柱子据说是由 400 多年的榉树制成的,这些榉树于 1633 年重建以来,经受了许多自然灾害的考验,不得不说是日本传统建筑的奇迹。 清水舞台是日本国宝级文物,其雄伟的舞台建筑和俯瞰京都绝佳景色,使之成为清水寺最受欢迎的景点。<br>此时正值四月中旬,樱花圣开期已过,但绿树环抱中的清水舞台仍然景色怡人。想必秋季红叶丛中的清水舞台景观会更为壮美。<br> <div><br></div><div>从山下仰望坐落在山腰悬崖峭壁上的清水舞台,巨大的落差更彰显其磅礴的气势。<br></div> <div><br></div><div>游罢清水寺,沿着寺前清水坂的石板街顺坡而下。<br></div> 清水坂狭窄的街道两边,是江户时代日本建筑,低矮的木结构建筑物,格子窗棂。 街两旁满是京都特产和工艺品商店,各种美食和日本传统工艺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div><br></div><div>街道上不乏穿和服的游客。<br></div> <div><br></div><div>在去八坂神社的路上,远远地看到一个5 層寶塔,十分吸引眼球。<br></div> 此五重塔是法觀寺的【八坂之塔】,是東山一帶的象徵。 法觀寺是臨濟宗建仁寺派寺院,位于京都老区,在清水寺和八坂神社之间,始建于592年,山號「靈應山」,本尊藥師如來。 法觀寺的【八坂之塔】,是一座46米高的宝塔,每层都设有优美而倾斜的屋顶。 <div><br></div><div><br></div><div>京都八坂神社,创立于656年左右,是日本全国约三千座八坂神社的总本社,与东京的 神田祭,大阪的 天神祭并称为日本的三大祭。八坂神社可以说是关西地区最知名且历史最悠久的神社之一,也是京都香火最旺的神社之一,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和祭拜者。<br></div> 穿过石鳥居神社大门,前方是八坂神社南樓門。南樓門的木制建筑,红墙黑瓦,与唐朝的皇宫别苑有异曲同工之妙,日本的神社建筑大多也是如此。 <div><br></div><div>穿过南樓門,前方是八坂神社举行祭祀的“舞殿” (Buden)。<br></div> 据说,八坂神社的神祇可保佑商家生意兴隆,所以京都的商家必拜八坂神社,神社舞殿四周挂满了商家奉纳的提灯。 舞殿不仅是举行祭祀仪式的殿堂,也是举行婚礼的地方。 舞殿上无数的提灯每天晚上都会被点亮,会让夜晚很是美丽。有时夜间婚礼也会在这些灯笼和星星的照耀下举行。 <div><br></div><div>舞殿的后方就是八坂神社的主殿“本殿”。 石鳥居、南樓門、“舞殿”、“本殿”,由南至北,沿同一中轴线一字排开。<br></div> <div><br></div><div>神社本殿建筑是在1654年由第四代幕府将军「德川家纲」建造,以桧皮茸屋顶覆盖神殿和拜殿,形成独特的建筑风格,拥有极高鑑赏价值。神社本殿在2020年被指定为日本国宝。<br></div> <div><br></div><div>神社本殿的飞檐翘角独具特色。<br></div> <div><br></div><div>穿着和服的的日本女孩在神社殿殿堂前玩耍。<br></div> <div><br></div><div>离开八板神社后,亲友团在小旭的建议下直奔""二条城。事后看来这一决定无比英明。二条城可以说是京都除清水寺之外最值得游访的地方了。<br></div> 二条城是根据江户幕府(1603年-1867年)的创始人、第一代征夷大将军德川家康的命令于1603年修建的。是江户幕府历代将军在京都的行辕。建城400年来,二条城见证了日本历史上的两次重大事件。<br>1600年关原之战后,德川家族统一了日本。1603年德川家康成为天皇身边的征夷大将军。被任命后,德川家康向聚集在二条城的大名们宣布了此事,从此引领日本迈入了长达260年的和平与繁荣时代。也就是说,二条城作为江户幕府的权力象征,见证了日本战国时代的结束,成为了开启日本历史最重要时代—— “江户时代”的舞台。<br>1867年,在二条城二之丸御殿的大广间,第15代将军德川庆喜在大名面前宣布德川幕府结束,将政权交还天皇,日本自此进入了明治时代,迅速完成了由封建制到近代民主国家的转变。二条城成为了开启和终结封建制最后篇章的舞台,也是日本走向近代社会的舞台。<br> 二条城除了它重要的历史地位外,还是一座充满历史与文化气息的古建筑群。二条城的建筑风格和内部装饰展现了日本传统建筑的精湛技艺与独特魅力。1994年二条城做为《日本古京都遗址》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二条城占地27.5公顷,总建筑面积有7300平方米。城堡以巨石做城垣,建有东西约500米、南北约400米的高大围墙,围墙东西两侧建有东大手门和西门,北侧建有北大手门。围墙外有护城河。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外护城河一角的隅橹(箭楼)也是极具代表性的文化遗产。隅橹作为暸望台使用,是城内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p> <div><br></div><div>护城河上东大手门.,相当于二条城的正门,修建于1662年左右。<br></div> <div><br></div><div>东大手门厚重的深棕色大门见证了这座古城的庄严与历史。<br></div> 东大手门门内 二之丸唐门是二之丸御殿的正门。唐门上贴有金箔装饰,彰显出当年的气派华丽。 精致的唐门装饰上,有龙、鹤等吉祥动物,令人约略体会得到当年德川幕府欲凌驾在天皇之上的野心气势。 <div><br></div><div>穿过二之丸唐门,进入二之丸庭园。<br></div> <div><br></div><div>在二之丸庭院内回看二之丸唐门,唐门两侧的装饰几乎相同。<br></div> <div><br></div><div>二之丸庭院围墙。<br></div> 二之丸庭园属于“书院造庭园”样式,被誉为“代表神仙蓬莱世界的庭园”,又被称为“八阵之庭”。 二之丸庭园是日本建筑及设计黄金时代的江户时代初期保留下来的珍 贵遗产,来到这里,人们不仅可以欣赏到古建筑的精湛技艺,还能感受到日本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div><br></div><div>二之丸庭园内的二之丸御殿,为江户时代初期(1603-1867)完成的书院建筑风格。作为城内唯一保留至今的御殿建筑被指定为了国宝。<br></div> 二之丸御殿六栋共有33个房间,建筑面积3,300平方米。 御殿建筑由远侍、式台、大广间、苏铁之间、黑书院、白书院等六个大隔间组成。房间之间有精雕细刻的格窗,随处装饰着与将军住宅相称的华丽装饰五金。<br> 二之丸御殿的「大广间」有四个房间。其中一之间与二之间是正式会见将军的地方。大广间也是第15代将军徳川庆喜昭集重要干部发表大政奉还的房间。现在这里摆设人偶,重现1867年徳川庆喜在大名面前宣布“德川幕府结束”时的情景。 幕府时代的结束,标志着统治日本260多年封建社会结束,同时迎来了明治维新时代。此后,仅仅过了27年,日本就在1894年甲午战争中战胜了过去的老师。再过了十年,又在1904年日俄战争中战胜了欧洲强敌俄罗斯,从此日本走上世界强国的道路。 二之丸御殿里有3千以上的壁画,其中954画被指定为重要文化遗产。图画有国宝松、老鹰、鸟等,全是由当时的幕府画师狩野探幽为首的狩野派画师所绘的名画。 <div><br></div><div>二之丸御殿出口。<br></div>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离开二之丸御殿后,只做了简短的停留,便离开了二条城。在这个古城堡参观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其作为日本重要的文化遗产和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地,以及充满历史与文化气息的古建筑,给我留下的印象极为深刻。</p> 下面的网上视频链接收录了平时很难看到的、无人机拍摄二条城绝景。<br><a href="https://nijo-jocastle.city.kyoto.lg.jp/introduction/sky/?lang=zh-hans"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京都二条城</a><br> <div><br></div><div>京都的另一个旅游热门地是伏见稻荷大社。<br></div> 伏见稻荷大社建于建于公元711年,主要是供奉保佑五谷丰登、生意兴隆、心想事成的稻荷大神。稻荷神是农业与商业的神明,香客前来祭拜求取农作丰收、生意兴隆、交通安全。它是京都地区香火最盛的神社之一。 <div><br></div><div>伏见稻荷大社的入口,矗立着由丰臣秀吉于1589年捐赠的大鸟居,后面便是神社的主殿及其他建筑物。<br></div> <div><br></div><div>穿过鸟居大社的入口后是大社的楼门,楼门屋檐角下一对狐狸石像,一左一右、非常吸引游客。<br></div> 怒目圆瞪的两只狐狸围着“红围脖”,看似高傲,其中一只口中衔着钥匙,另一只口中衔着金绣球。 在稻荷神社里,能见到很多各式各样的狐狸石像,这是因为狐狸被视为神明稻荷的使者。 <div><br></div><div>穿过楼门后是一个很大的庭院。<br></div> <div><br></div><div>庭院中心的拜殿。<br></div> <div><br></div><div>拜殿后面是本殿<br></div> <div><br></div><div>伏见稻荷大社最出名的要数神社本殿后面密集的“千本鸟居”,鸟居是日本神社的一种建筑物,主要用以区分神域与人类所居住的世俗界。伏见稻荷大社的“千本鸟居“则是京都最具代表性的景观之一。<br></div> 成百上千座的朱红色鸟居一座挨一座,沿御山参道整体连绵而建,构成了一条长约4公里的通往稻荷山山顶的通道,令人震撼。 千本鸟居内的鸟居大小不一,每座鸟居的柱子上都有奉纳者的姓名与奉纳时间。 <div><br></div><div>亲友团告别稻荷神社时在鸟居大社门前合影。<br></div> <div><br></div><div><br></div><div>位于嵐山中心的木製大橋「嵐山渡月橋」,也是京都的一个著名觀光景點。<br></div> <div><br></div><div>距离嵐山渡月橋不远的天龍寺是我们游京都的最后一个景点。<br>京都天龙寺建于1339年,由禅宗高僧道元的弟子贞宗所创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具有丰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它也属于京都古都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br></div> <div><br></div><div>去天龍寺途中路过寶嚴院,也属于是天龍寺派的寺院。<br></div> <div><br></div><div>寶嚴院中的凤山罗汉像(Arashiyama Arhat)十分有趣。<br></div> 七十羅漢像栩栩如生,各有各的表情,有点类似于北京碧云寺的500罗汉像。 <div><br></div><div>下图是天龙寺的入口。天龙寺以其悠久的历史、壮丽的庭园和寺庙建筑而闻名。它被认为是日本最古老的佛教寺庙之一,具有重要的文化和历史价值。<br></div> 天龙寺内的建筑繁多,包括东西向主轴线上的法堂殿、大方丈殿及曹源池庭园,轴线以南的法堂、友云庵、龙门亭,轴线以北的祥云阁、多宝殿、百花苑等。由于时间原因,来不及一一观看。 <div><br></div><div>天龙寺大方丈殿<br></div> <div><br></div><div>天龙寺法堂<br></div> <div><br></div><div>天龙寺寺内的建筑与秀丽的岚山自然风光巧妙地融为了一体。<br></div> 京都一日游止于天龙寺,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时间,而且季节并不理想(四月的中旬的京都,既非樱花盛开的早春、也不是万山红遍的秋季),但作为一个世界文化遗产古城,其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和古老独特的建筑风格,给我留下的印象既深刻又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