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因为那里,曾化尘飞扬;因为那里,一直滚烫着时光;因为那里,是八朝古都的乘风破浪,因为那里,是千年风华的不负勇往……开封是八朝古都,有近600年的建都史和长达4100多年的建城史。北宋在此建都168年,孕育了影响深远的"宋文化",《清明上河图》是她的写真,《东京梦华录》是她的传记。</p><p class="ql-block">开封位于黄河冲积扇的扇柄位置,地势平坦,河流纵横,交通便利,号称"天下之枢"。开封作为北宋都城之所在,适时"八荒争凑,万国咸通",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且"太平日久,人物繁阜"社会一片祥和。维系如此繁荣的城市必然需要良好的行政机关作为支撑。开封府,既代表北宋中央朝廷管理京师,对皇帝负责,又管理着北宋京畿地区的众多县镇,"典治京师""府务浩穰",号称"天下首府"。往事越千年,当年的开封府在今地表已不见踪迹,但《开封府题名记》碑却流传后世,默默诉说着北宋开封府一百六十余年的辉煌。细看碑文,宋太宗、真宗曾潜落在此,寇准、包拯、欧阳修、范仲淹、苏颂、曾公亮等一大批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科学家、军事家在此任职。感受"公生明""清慎勤"的道德风气,梦回到那个闻名遐迩,天下莫不向往的开封府。</p> <p class="ql-block">第一天到达开封,夜游大宋御河</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首先到开封府,逢门前迎宾节目</p> <p class="ql-block">包公塑像</p> <p class="ql-block">开封府崭新的建筑,里面实在没什么看点,演个戏来凑数——投壶,我还凑了个热闹呢。</p> <p class="ql-block">大相国寺庄重古朴</p> <p class="ql-block">山陕甘会馆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内徐府街,建于清朝乾隆年间。该会馆是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由居住在开封的山西、陕西、甘肃的富商巨贾在明代“开国元勋第一家”的中山王徐达府的遗址上聚资修建,成为旅汴同乡聚会的场所。整个建筑布满了砖雕、石雕、木雕,堪称会馆三绝。其将佛教故事、传奇人物雕制得惟妙惟肖,生动逼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里面古色古香,细赏还真有看点。</p> <p class="ql-block">供奉的财神一关公</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下午去了铁塔公园。</p> <p class="ql-block">开宝寺塔,位于开封城东北隅。因塔的外壁使用的是深褐色琉璃面砖,呈铁锈颜色,故俗名铁塔。该塔建于皇裕元年(1049年),为八角十三层仿楼阁式,现地面高度55.08米。塔身自下而上逐层收分,呈现出秀丽流畅的轮廓。特别是塔外壁镶嵌的模制花砖,更是精美异常,计有佛、菩萨、飞天、宝相花、莲花、牡丹、狮子、云龙、麒麟等多达50余种。此外塔身砌筑使用了20余种仿木结构的造型砖,如勾头、重唇板瓦、腰檐莲瓣砖、圭形门云纹砖等,对塔的稳固性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充分显示了宋代匠师高超的营造技艺。</p> <p class="ql-block">佛教与砖塔建筑艺术</p><p class="ql-block">开封城内,现遗存有开宝寺塔和兴慈寺塔两座砖塔,均是宋仿木结构楼阁式塔的代表。两塔轮廓挺拔,俊伟壮观,塔身满镶佛像砖及其它纹饰,雕工精美,形象生动,是研究宋代佛教艺术不可多得的实例。塔内的石刻题记也是书法艺术瑰宝。</p> <p class="ql-block">一直很喜欢"宋文化",总觉得宋朝的审美很高级,简而雅,有诗意也有理性。宋画清丽柔美、意境深远,宋词清新自然、婉约唯美,宋瓷收敛含蓄、极简淡雅。特意选择了开封博物馆陈列的在我审美点上的宝贝。</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八荒辐揍,万国咸通</b></p><p class="ql-block">北宋定都东京以后,陆上丝绸之路并未因战乱的影响而断绝,而海上丝绸之路已经超越前代成为中外贸易的主流。来自亚洲各国乃至欧洲的使团、商队首先来到沿海各港口,再辗转到达开封。开封作为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的连接点,代替了长安、洛阳的地位,成为中国国内各族和亚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东京梦华,绮丽都市</b></p><p class="ql-block">在东京城内,出现了被称为坊郭户的城市市民,他们人口众多,五方杂处,面街而居,是工商业繁荣的主体,也是市民文化的创造者和追随者。听曲、观剧、蹴鞠、捶丸等,逐渐成为他们休闲生活的一部分。特别是以娱乐为目的的商业性演出场所﹣﹣瓦子勾栏的出现,象征着市民文化的兴起,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上有着转折性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清明上河图》卷,北宋张择端绘,纵24.8cm,横528cm,绢本,设色。作者生动地描绘了徽宗朝前期清明节开封城繁华的世情民生,艺术性地集中概括了开封城东角门子内外、汴河两岸、虹桥上下和城门内外的繁忙景象。同时,以画言志,揭示隐藏在北宋都城内外的社会病疾,借此劝谏徽宗。该卷堪称北宋社会风貌的"百科全图",也是世界上最早表现节令的风俗画。</p> <p class="ql-block">《清明上河图》中的城门</p><p class="ql-block">城门标准的宋代高台建筑,顶,七铺作,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四面均设双扇门和直棂窗。城门直梁式,城门楼高台两侧各设登道和掖门,掖门为单开间,四铺作,悬山顶。城门楼充分展示了宋代的建筑技术,也是京城的象征,更是封建王朝等级制度的主要标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宋代文学</b></p><p class="ql-block">赵宋王朝推行"重文抑武"的右文政策,以任用文士为宗,开科举、兴学庠,造就了许多集文豪与官僚于一身的文学大家,使宋代诗词文赋空前繁荣。随着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市民文学应运而生。话本、戏曲成为大众喜爱的新的文艺形式。京师开封,为这些士大夫和平民的文学家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创作舞台,他们在这里或慷慨悲歌、或浅吟低唱、或针砭时弊、或笑谈人生,书写了中华文明史上绚丽多彩的一页。</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人文荟萃,异彩纷呈</b></p><p class="ql-block">宋代文化在对前代文化继承与吸收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代。多元并存的兼容精神、积极实用的经世理念、中庸内省的理性态度,造就了宋代文化的含蓄与精致。其诗有远致、画有逸品、书有韵味,呈现出流派纷呈、大师迭出、各臻其妙的盛世人文奇观,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化产生重要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宋代书画</b></p><p class="ql-block">宋代书画推陈出新,风韵格调、流派工法,彬蔚大备。作品多用以寄情遣性,讲求意趣和神韵,强调个人情感的自由抒发、结构的自由变化,表现出一种自由豪放、天真烂漫的风格。院体画的写实工致、严谨典雅,文人画的品格超逸、意境清远,书法的笔情墨趣、自然天成,造就了中国艺术史上的黄金时代。</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靖康之难士族南迁</b></p><p class="ql-block">两宋之际,为躲避战乱,中原大批士绅、平民渡江南下者达数百万之众。他们历尽艰辛,迁徙到了苏、浙及闽、粤、赣等地,其中有不少世居开封的名门望族,是中原文献的主要传播者和文化的传承人。南迁的士民在东、南各地逐渐定居下来,他们当中的许多人成为了客家先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