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故居

感恩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 伟人丰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 文.图/感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 2024年6月14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 伟大领袖毛主席是中国人民的大救星。我在学生时代,就崇拜毛主席。一直向往去瞻仰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故乡。今年5月12日,我怀着十分敬重的心情来到湖南韶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 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毛泽东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毛泽东的铜像。铜像面朝北,身着中山装,手持文稿,目光炯炯,面带笑容,正视前方,巍然矗立,气宇轩昂,胸怀博大,展现出伟人的风范;铜像重3.7吨,通高10.1米,象征着"十一"国庆,寓意为毛泽东是新中国的缔造者。褐红色基座上镌刻着江泽民同志于一九九二年题写的"毛泽东同志"五个金色大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 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从全国各地赶来瞻仰。广场上人流如织,在庄严的乐曲中,我们敬献了花篮,向伟人三鞠躬,绕伟人铜像一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 毛泽东广场,始建于1993年毛泽东百年诞辰。广场位于韶山景区中心,原名为毛泽东同志铜像广场。2008年经党中央批准,广场进行了扩建,更名为"毛泽东广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 毛泽东广场中轴线入口处,伫立着一块景观石,刻着"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红色大字。瞻仰大道入口两旁有对称的六柱景观石,分别题刻有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七律.长征》、《蝶恋花.答李淑一》、《卜算子.咏梅》、《七律.到韶山》。广场周围灌、乔木树种相结合,高低错落有致,整个广场庄严大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 韶山学校近邻毛泽东广场,有一队少先队员胸前系着红领巾,排着整齐的队伍正向广场走来。这所学校前身为毛氏族校,创办于1921年秋,以传播新思想新文化为宗旨,是韶山人民进行革命的阵地。该校几经变迁更名,于1952年冬,毛主席得知家乡兴建学校,十分高兴,欣然为学校题名。1953年夏,新校舍竣工落成,"韶山学校"笔力雄健,光彩夺目的四个大红字,醒目的镶嵌在学校门眉上,为该校增添了光彩。从1953年起,这所学校正式更名为"韶山学校"。1959年6月26日,毛主席来到该校视察,和师生谈笑风生并合影留念。如今这所学校拥有150多名教职员工,42个班级,在校学生3000多名,是一所从小学到高中的全日制学校,这所学校为国家培养出了很多大学生,清华、北大也有从这里走出的学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 我们离开毛泽东广场,来到毛泽东故居。参观的人群络绎不绝。我们进入了参观区,毛泽东故居依山而建,山上的树木茂密苍翠,百鸟唱鸣,空气清新。故居前面有一块块耙得很平的水田,为插稻秧苗做好了准备。水田旁的荷花塘,漂浮着一片片嫩绿的荷叶,黄色、粉色的荷花亭亭玉立,竞相绽放。稍远望去,这里依山傍水,绿水莹莹,荷花飘香,一派恬静的大自然风光。</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 故居坐南朝北,房屋为土木结构,成凹字形,东边13间为毛泽东家的故居,西边5间是邻居,堂屋的一间两家共用。大门上方匾额是邓小平同志于1983年2月4日题写的"毛泽东同志故居"。故居曾遭受过国民党时期的破坏,解放后修复原貌。1951年2月6正式对外开放至今。毛泽东同志故居,位于韶山市韶山乡韶山村,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 在毛泽东故居的各房间中,陈列的物品许多是原物。堂屋中的板凳和方桌,厨房中的水缸和碗柜,农具室中的石磨、水车及木耙犁等,卧室中的木床、衣柜和毛泽东用过的书桌等,都留有毛泽东的印记,毛泽东在这里度过了童年和少年。他在少年时期就凸显了鸿鹄之志和非凡的文学天赋。1906年秋,12岁的毛泽东在井湾里读私塾。趁老师不在溜到外边玩耍,被老师毛宇居抓到,罚他对着天井作诗。毛泽东当即作出《井赞》诗一首:天井四四方,周围是高墙。清清见卵石,小鱼囿中央。只喝井里水,永远养不长。这首诗以物寓人,表达出对刻板封闭的私塾教育不满,希望学生有一定的自由活动空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 1907年至1908年,毛泽东辍学后帮父母干家事,期间结识了饱学之士维新派人物李漱清。受李漱清的影响,他强烈的意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身感学识不够,依然决定到外地求学。1910年秋的一天,17岁的毛泽东离开了家乡,去湘乡的东山高级小学读书。离家时他以改写人生的气势给父亲留下一首七绝明志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诗中反映出毛泽东远大的志向和超凡的气度。从此,在中国大地上听得见巨人的脚步声……走上革命道路后,毛泽东曾五次回过韶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 第一次回韶山教育亲人干革命。1921年正月初八,毛泽东回到家中,是毛泽东母亲寿辰日。这天晚上,毛泽东同弟弟毛泽民夫妇、堂妹毛泽建及毛泽东的两个表兄在家灶前烤火边吃东西。毛泽东得知家里经常遭败兵和强盗肆虐,日子过得仅能糊口。毛泽东沉思一会儿说,国难民不安嘛!你们不要舍不得这个家,为了建立美好的家,让千千万万人有个好家,我们要舍小家为大家,离开这个家,舍自己为人民。正月初十,迎着初升的太阳,毛泽东带领泽覃(毛泽东三弟)、泽建离家奔向长沙。一周后,泽民夫妇把家安顿好,带着孩子也来到了长沙。这年七月,毛泽东成为创建中国共产党的十三名代表之一。让人遗憾的是参加革命后,毛泽民、毛泽覃、毛泽建都为中国革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们牺性的壮烈,重于泰山。可惜的是,他们再也没有回过亲爱的家乡看上一眼。除此之外,毛泽东还有六位亲人为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妻子杨开慧、长子毛岸英、侄子毛楚雄、妻弟杨开明、侄女杨展、弟妹赵先桂也都成为了忠烈。毛泽东一家九烈士,毛楚雄才19岁就被国民党惨忍的杀害了。为了人民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他们个个都成为了流芳百世的大英雄。英雄从未远去,丰碑永存人间,后人缅怀铭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 第二次回韶山成立特别党支部。1925年2月6日,毛泽东同妻子杨开慧带两个孩子岸英、岸青回到韶山。听说乡亲们土地无寸,家中断粮。在毛泽东的组识发动下,在短短几个月里,韶山周围20多个乡办起了秘密夜校,有千人参加。使这些热血汉子心里燃起了熊熊烈火。6月间,韶山农民举行了反侵略示威游行,声讨"五卅惨案"。7一8月间,韶山农民举行阻禁平粜,获得了胜利。穷苦农民人人会唱一首歌:"金花子开红花,一开开到穷人家。穷人家要翻身,世道才像话……"。1925年6月的一天晚上,在毛泽东卧室阁楼上,举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议,毛泽东在这里亲手组织建立了中国最早的中共韶山第一个党支部。后来,毛泽东回忆起这段峥嵘岁月时写道:"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为有牺性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 第三次回韶山考察农民运动。1927年1月4日至10日,毛泽东回到韶山在多地进行大型讲演,号召更多的农民团结起来,彻底消灭封建地主和土豪劣绅,打倒军阀,赶走帝国主义侵略者,推翻这个黑暗的社会。毛泽东还深入杨林瓦子坪、大平塘家圫走访调查,将韶山"泥脚杆子"斗争经验写进《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一光辉巨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 第四次回韶山故土情思。1959年6月25日下午,三辆小车从长沙经湘潭向韶山驶来,毛泽东向随员提出,不要派干部来韶山迎接,要让我广泛多接见群众。当他看到车窗外一片片黄熟的稻子和田间劳作的农民,勾起了伟人的多少回忆和感慨。下午5时许,小车驶入韶山冲招待所,毛泽东下车见到大家,用浓郁的乡音说:"乡亲们好!"。走进寓所后,毛泽东立即向公社书记毛继生询问起家乡的工农业生产、群众生活及少年时代的老师、同学、亲友等情况。次日拂晓,毛泽东步行沿崎岖山道来到父母坟前,肃立、鞠了三个躬并喃喃说到:”前人辛苦,后人幸福"。从坟地下来,毛泽东去了生产队长毛霞生家同乡亲们拉起家常。得知士改后乡亲们分到了田地,生活也好了起来,他十分高兴;从毛霞生家出来,毛泽东便来到阔别32年的故居,乡亲们夹道欢迎久别的主人回家,掌声响个不停。他来到父母的卧室,面对父母遗像静默良久。走进自己的卧室看到墙上的亲人合影说:"这是1919年在长沙照的"。他到故居的每一个房间都走了一遍并与乡亲们拍了合影照。随后,毛泽东去韶山学校视察。一进校门两名少先队员跑向前去给毛泽东献上红领巾,并系在他脖子上。毛泽东爽朗地笑着对大家说:"你们看,我现在又年轻了,变成少先队员了!"引的大家开怀大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 6月26日晚上,毛泽东用自己的稿费办了5、6桌酒菜,请了老共产党员、老农协会员、老赤卫队员、烈士家属和表堂兄弟们吃饭。席间,毛泽东频频举杯敬酒,和家乡的亲人们沉尽在浓浓的乡情中……两天来接见3000多名群众,几十年的往事涌上了心头,挥笔写下了著名诗篇《七律.到韶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㦸,黑手高悬霸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笑菽千层浪,遍地英雄下夕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 第五次回韶山心情沉重依依惜别。1966年6月18日,在政治风波前夕,毛泽东最后一次来到韶山,在滴水洞简朴的别墅住了11天。住在这里的第一天晚上,下了一场暴雨,毛泽东通宵没睡,担心农民田里的稻子受灾。第二天早上,他直奔山囗稻田想看个究竟,出于对主席的安全被工作人员几次劝回;在滴水洞期间,毛泽东整日在各种文件和书籍中忙碌,不停的思考处理国家一系列重大问题。业余时间他也散步、打乒乓球,最喜欢的还是游泳。"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是毛泽东早年写的诗句。6月21日毛泽东同工作人员去韶山水库游泳,在水中游动时他嘴上吸着的烟一滴水都没沾上,还在水中表演"睡觉"、"坐凳子"、"立正"、"稍息"等动作,而且和工作人员有说有笑,这是他少有心情最轻松的日子。毛泽东也是出了名的游泳高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 6月28日,毛泽东在离开滴水洞之前,东看看,西瞧瞧地说:"还是要走,真是身不由已"!他慢慢起身,一步一步地走出房间,步伐显得很沉重。临行前,他对滴水洞一名工作人员说:一定要把房子看好,我还要回来的"。路上,毛泽东让司机停了一会儿,掀开车窗帘,恋恋地望着他小时候十分熟悉的毛氏宗祠,久久无语。谁也没能料到,这是他最后一次回故乡,最可惜的是他这次没能见到群众,没能听到亲切的乡音。从此,这里再也见不到伟人高大的身影和慈祥的笑容,再也听不到他矫健的脚步声了。留在韶山这片热土的只有乡亲们无尽的思念和敬仰……</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赞伟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一代伟人毛泽东,</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人民饥苦装心中。</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建立中华立头功,</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世世代代永歌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长沙火车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瞻仰伟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中国出了个毛泽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沁园春.雪》</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蝶恋花.答李淑一》</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韶山学校</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伟人与少先队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故居田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故居荷花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故居前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故居堂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故居贮室</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故居天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读书室</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921年正月引领亲人干革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925年2月建立党支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927年1月考察农民运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959年6月与乡亲父老谈笑风生</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