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导言:胡志明市第五郡的西部和第六郡部分区域,有一个特殊的区域名称叫“堤岸”,这里有“小香港”之称,每日出入人潮达数十万。堤岸地区就是胡志明市的华人区,也是现在越南最大的华人区,还被称为全球最大的唐人街。堤岸地区分布着众多历史在百年以上的中国式住宅、商店、市场、寺庙和学校,其中穗城会馆天后宫是胡志明市华人庙宇中最宏大、最古老、最具历史文化价值的古迹。</p> <p class="ql-block">1976年7月2日,东南亚的重要都会西贡市,改名为胡志明市,自此这座900万人口的南国都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以人名命名的城市。不过由于这座城市在旧时的特殊经济地位,所以西贡这一名称影响极大,甚至在海外广为传播,至今西贡一词仍然受到广泛使用,尤其仍用来代指市区的繁华地带,不少企业、事业单位也仍然以西贡命名。</p> <p class="ql-block">这座城市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特点-胡志明市实际上有着浓厚的中华渊源,这里实际上是中国以外地区,由中国人所开拓的最大城市。至今,胡志明市华人仍然有着强大的势力,尤其是在经济方面。</p> <p class="ql-block">胡志明市的华人人口超过50万,而拥有华裔血统的人则更多,这些人现在控制了胡志明市约30%的经济,可谓是最富裕的一群人。</p> <p class="ql-block">胡志明市华人多半是广东移民。16世纪中期,中国正遭遇大变,明清换朝,很多南方地区的华人不愿受满清的统治,向海外流亡。这些华人很多是延续之前的商路,从海路进入越南的,当时越南北方的郑主由于和中国接壤,所以不敢得罪清朝,对于这类移民有严格的限制。但是南方的阮主不管这么多,南方又亟需劳动力,所以对于华人是大力招募并加以善待。但是,阮主也知道,这么多明朝残余势力对自己也是个威胁,更何况,虽然清朝和自己不接壤,但是毕竟清廷实力强大,也不好太得罪,于是阮主采用“驱虎吞狼”之计策,让华人开发南部边疆,华人中很多的豪杰也受其驱使,为其开疆拓土。早在嘉定府设立之前,他们就在当地建造房屋,经营商业,开发农田。这些华人形成了特殊的“明乡人”,结成“明香社”这座基层组织,建立自己的聚落,延续至今。</p> <p class="ql-block">胡志明市现在的华人,就是开拓了胡志明市的华人先民的后代。1778年时,大量曾经效忠阮主的华人社团为了避免受到当时越南起义的西山农民军的报复,从他们之前生活着的铺洲、同奈江地区,移民到了胡志明市堤岸地区。华人历来极为擅长发展经济,很快就将堤岸发展成了大都市。在当时,这里和西贡是两座城市,也是越南最发达的两座城市。1879年堤岸建市,1930年时堤岸已扩展到西贡的边缘,1931年4月27日,法国殖民当局将两者合并为“堤岸-西贡”地区,并称“西堤”。1956年南越正式将两市合并,只称西贡,堤岸这个华人城自此成为特殊的地区称呼。</p> <p class="ql-block">堤岸的越南语字为Chợ Lớn,其中chợ意为“市场”,lớn为“大”。“堤岸”是在越华人为其起的中文名称。 </p> <p class="ql-block">在越南聚居的华人当中,以广东人为主,潮州人居次,而客家人和福建人则长期处于弱势地位,故此堤岸城内广东食肆成行成市,而且区内最通用的语言是粤语。</p> <p class="ql-block">在法国殖民时期,由于华人的特殊地位,所以华人和法国人的联系普遍紧密,尤其是很多华人富商,是法国殖民当局不敢怠慢的对象。但20世纪70年代,越南南方局势大变,先是北越统一了南越,华人因为特殊经济地位受到打击;后来又因中越交恶导致了排华事件,这里的华人一度大量移民;因当年华人掌握着大量的社会财富,华人一走,昔日繁华的堤岸呈现一派破落的景象,装修得好一点的店铺所剩无几,残旧的到处都是。马路两边的商店不少已关门停业,留下的华人不足十万。</p> <p class="ql-block">到了80年代,局势缓和后,华人又在堤岸重振旗鼓,重新掌控了当地的经济。2007年,胡志明市文化厅特别举办了华人文化日,说明了华人在这座城市中重新确立的特殊地位。孔夫子的雕像竖立在堤岸的大街街心绿化带。</p> <p class="ql-block">在堤岸地区的老子街上,看到了一座温陵会馆(Hội quán Ôn Lăng);温陵会馆又名堤岸观音庙(Chùa Quan Âm),也是一座中国风格的佛教寺庙。 </p> <p class="ql-block">温陵会馆观音寺创立于19世纪,供奉观音,但也有道教等传统中国宗教的牌位,如在福建、广东、台湾和东南亚华人社区有影响力的妈祖。</p> <p class="ql-block">温陵会馆观音寺供奉的观音菩萨。</p> <p class="ql-block">温陵会馆观音寺大殿的陈设。</p> <p class="ql-block">观音寺内的华人香客正在点香拜佛。</p> <p class="ql-block">堤岸地区还有一座原籍广东潮州华侨修建的义安会馆关帝庙。</p> <p class="ql-block">越南人称义安会馆关帝庙为“男庙”,穗城会馆天后宫为“女庙”。</p> <p class="ql-block">义安会馆关帝庙殿堂建筑及器物陈设与穗城会馆天后宫相似 。</p> <p class="ql-block">义安会馆关帝庙大殿中央供奉关圣帝君,两旁供奉天后圣母 、财帛星君。</p> <p class="ql-block">位于堤岸地区阮氏细街的茶山庆云南院,是本世纪三十年代从我国广东省南海市茶山庆云古洞迁到越南的全真纯阳派道院,故名庆云南院,供奉吕祖、赤松、华佗等先师。信徒有千余人,多是居住附近的华侨。 每年定期举行罗天大醮法事,为百姓作超度亡灵道场。据说这是越南唯一仍保持着中国传统宗教活动的道院。</p> <p class="ql-block">道院大殿上有三神龛,中间一龛额题慈帝殿,供奉慈航道人;面前陪侍慈君三帝,即文昌帝君、关圣帝君和吕祖纯阳帝君;左边一龛题赤松殿,供奉赤松真人;右边一龛曰华师殿,供奉华佗先师。殿中法器陈设完好,殿墙上多镶嵌寄名牌。庆云南院现有信徒一千多人,都是居住在附近的华侨。在殿中服务的经生和工作人员百余人,多为男女出家道人。</p> <p class="ql-block">堤岸地区还有一座<span style="font-size:18px;">福建二府会馆二府庙。</span></p> <p class="ql-block">二府庙是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文化新闻部公认的越南国家级历史-文化古迹。</p> <p class="ql-block">附近还有一座福安会馆关帝庙。</p> <p class="ql-block">我们10:50到达天后宫,走到天后宫的路上,如同身在珠三角的城市一样。到处都是中文字、广东口音,广东的粥粉面档到处都有。广东游客到此可以随便用粤语与华侨拉家常,了解当年这里的风土人情。据说,从西贡市区骑自行车沿西贡河往西约40分钟可到。穗城会馆门口坐着向香客乞讨的阿婆。</p> <p class="ql-block">西贡穗城会馆天后宫坐落在堤岸地区华人聚集区内。天后宫门前摆着水果摊。</p> 做点小生意的华人后裔,向游客兜售面值很大很大,但价值很小很小的越南盾纸币。 热情地翻阅各种版本的纸币。 门口非常热闹,这就是堤岸地区的特色。 这是天后宫的旁门,即穗城会馆的正门。穗城会馆是旅居越南胡志明市广州华侨的会馆。该会馆始建於清乾隆二十五年 (公元1760年) ,已有200多年历史 。在穗城会馆建成时就开始供奉天后妈祖。所以,人们习惯上称其为“穗城会馆天后庙”。相传,1760年该地广州华侨就已经开始募捐筹集经费兴建阿婆庙了。因此,他们就把1760年定为该馆创建之年。天后宫是胡志明市华人庙宇最宏大、最古老、最具历史文化价值的古迹之一。 走进天后宫的正门。当年,来自广东的华人先祖辈们,乘船漂洋过海,来到这里,经历了途中这数月的海上颠簸和漂流,其艰苦和惊险是无法表述的。因此,按照国内风俗,在异国他乡也建造一座天后宫,祭祀妈祖,求得神灵的保佑,当在情理之中。 一对石狮子欢迎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 天后宫的正门。 <p class="ql-block">天后宫位於胡志明市內第五郡堤岸华人区,号称是越南现存最老的一座庙宇,原建於清朝乾隆年間,后來在嘉庆五年、道光二十一年、咸丰九年、光绪六年,都一再重修。這座庙原是由广东移民创建,后來逐渐成为西贡华人的信仰中心。我在异国他乡的华人庙宇前留个影。</p> 穗城会馆天后庙是中国式庙宇的建筑风格,巍峨堂皇,宏伟壮观,雕梁画栋,有砖雕、木雕、石刻、灰塑、陶艺等,集诗、文、联画于一体,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据统计,庙中现存文物约达400件,包括神座、石狮、碑记、匾额、楹联、壁画等等,神像雕塑甚精,殿堂陈设及屋顶雕饰,与闽粤等地 道教宫观似。 走进天后宫,只见香火袅绕,人员众多。天后宫简直就是一件巨大的雕塑雕刻品,而且到处都有中国文字、中国元素,仿佛就是身处国内南方的某一个城里似的。 进入天后宫的天井,两厢房前建有骑廊,廊檐有精致的人物、戏文灰塑。 骑廊左侧廊檐的部分灰塑。 而屋山尖下面,则是非常熟悉的国内民间故事画。在东边的围墙上部,雕刻满了各种的人物和动物形象。 <p class="ql-block">正殿的天后殿中供奉着七尊神明,即龙母娘娘与玉女(神牌:敕封护国通天惠济显德龙)、土地公神位;天后圣母与玉女(神牌:敕封护国天后元君神位)及金花娘娘与玉女(神牌:金花普主惠福夫人)。</p> 还有天后圣母与玉女(神牌:敕封护国天后元君神位)及金花娘娘与玉女(神牌:金花普主惠福夫人)。 天后宫主殿旁的走廊。 天后宫墙上张贴着堤岸地区华人最受欢迎的报纸-西贡解放日报。 天后宫主殿前的法器。 天后宫的法器。 天后宫正殿前的门厅。 天后宫主殿前的门厅,屋梁上挂满了盘香。 天后宫主殿前的门厅,屋梁上挂满了盘香。 <p class="ql-block">终于看到了天后宫的正殿。天后宫主殿屋脊上的雕塑华丽繁复。</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穗城会馆天后庙正殿是“三宫”式格局,在正门两侧各有一条走廊;正殿的中间是天后殿,左侧是关帝殿,右侧是财帛星君殿。正殿的天后殿中供奉着七尊神明,即龙母娘娘与玉女(神牌:敕封护国通天惠济显德龙)、土地公神位、天后圣母与玉女(神牌:敕封护国天后元君神位)及金花娘娘与玉女(神牌:金花普主惠福夫人)。两侧的墙壁上,分别镶嵌着两幅雕刻画,分别为舞龙和舞狮。</p> 天后(妈祖)端坐在台上,屋顶的匾额上还清楚的看出是清朝嘉庆年间的字样。 天后娘娘的尊容。 大殿梁上悬挂着一个巨大的乌木龙船雕刻制品,象征着出海途中的一帆风顺。在庙的前厅部分,还有一个用玻璃罩住的雕刻的非常精细的东西。上面似乎还用了黄金贴膜。我想那应该是到天后娘娘生日的时候,人们抬着出游的圣物。 虔诚的华人香客。 我还看了天后宫正殿旁的关帝殿。 关帝殿供奉关帝爷的神龛。 神龛中端坐着的关帝爷。 再往里面就是穗城会馆的议事厅了。 离开天后宫,又在堤岸地区转悠。 堤岸地区的市容总体而言比西贡市中心区差一点,但街道上飘扬的越南国旗、越共党旗还是不少的。 11:15离开堤岸地区,驱车约100公里,前往位于湄公河三角洲的乡野水乡—美托。 <p class="ql-block">11:55经过高速公路收费站,上高速,12:25下高速;12:45到达码头,上了一艘停在码头上的趸船。</p> <p class="ql-block">我们就在趸船上品尝当地特色的油泡象鱼风味餐。</p> <p class="ql-block">所谓的“油泡象鱼风味餐”,其实就是把那个像“油泡”一样的面包戳破,分割成小片,用蔬菜包着烤鱼来吃,吃法类似吃北京烤鸭。只不过烤鸭换成了烤鱼,薄面饼换成了“油泡”,再加上大葱、酱料,味道不错。</p> <p class="ql-block">烤象鱼。</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当地的特色点心-油泡,形状有点像我们国内的大麻球。</p> <p class="ql-block">越南的服务员在给我们做示范,包鱼虾卷。然后我们开始品尝包好的“油泡象鱼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