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逐梦天路,行走滇藏线,穿越丙察察”一直是我的夙愿,这次应好友洪哥和阿群邀约,拉上威哥一起,带着孤勇、忐忑、期待的心情,开启了我们的自驾之旅,回首这一段难忘的旅程,有许多惊奇、感动、有趣的故事值得记录和分享。</p> <p class="ql-block"> 3月26日,阳光明媚的早上,我们从广州出发,途经广西、昆明、大理,六库,连走带玩地于31日抵达丙中洛镇;G219丙察察线是从云南贡山县丙中洛镇至西藏察隅县察瓦龙乡至察隅县城的路,被称为“进藏第七线”,这条线全程沿着怒江,基本是中缅国境线。</p> <p class="ql-block">怒江藏语叫"那曲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南麓的吉热拍格,斜贯藏东,经怒江、保山和德宏,流入缅甸后改称萨尔温江,最后注入印度洋的安达曼海。</p> <p class="ql-block">怒江第一湾</p> <p class="ql-block">横断山西起西藏境内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由西向东、千里奔流的江河在此被迫向南急转,怒江大拐弯是横断山水博弈的印证,是横断山最真实的写照,这是江河性格的自述。</p> <p class="ql-block"> 4月1日一大早阴雨连绵,我们怀揣一颗兴奋与忐忑的心出发,踏上了世人所称的“中国最烂国道”—— G219国道丙察察段。</p><p class="ql-block"> 导航显示丙中洛至察瓦龙全程79公里,需行驶3个小时,当穿过云南进入西藏区域,坎坷崎岖迎面扑来,路况实在是太差了,有“老虎嘴”巨石遮天盖路,有高山飞瀑似的“大流沙”,道路仿佛就是挂在石壁上,耳边只有怒江滚滚的咆哮声和车轮碾压的石子声,当然它也是最快捷,可以少走近千公里的一条滇藏联络线,踏上丙察察让人体验穿越天堂与地狱之间的极致感受,于探险者们而言,穿越丙察察不仅是一次身体和心理的极限挑战,更是一次与自然和谐共处、感悟生命的非凡历程,敬畏大自然的壮美与伟大。</p> <p class="ql-block">云端上的村庄~老姆登村</p> <p class="ql-block">老姆登教堂</p> <p class="ql-block">人神共居的神秘之地~秋那桶村</p> <p class="ql-block">滇藏界是云南和西藏的分界线,从这里开始进入西藏地界,道路变得坑坑洼洼。</p> <p class="ql-block"> 这段路程是险中之险,没有一寸道路是平整的,大多数路段都是崎岖、狭窄、颠簸的傍山路,甚至仅容一车通过,无数的悬崖陡壁,滚石疏松异常,而这,就是颠到怀疑人生的开始。</p> <p class="ql-block">鸡爪骨隧道</p> <p class="ql-block">傍山险路</p> <p class="ql-block">滚石坡路段闻风而起的大流沙,是一整片风化的山体,流沙形成瀑布,被认为是丙察察线上最危险的路段之一。</p> <p class="ql-block">经过大流沙不远处忽见仙人掌林,怒江流域本是没有仙人掌的,据说是国外的传教士带来种子撒在河谷,由于怒江河谷干热的气候特征,仙人掌竟然如鱼得水,茁壮成长,布满河谷。</p> <p class="ql-block"> 汽车时速不可超过20公里,否则就颠簸得摇头晃尾,最担心的是轮胎被扎破,真真佩服洪哥和威哥两位司机,小心翼翼地驾驶,时速多在10公里或更少,路上还有美景牵拽,走走停停,经过将近8个小时的颠簸,终于抵达西藏境内第一个小镇察瓦龙;察瓦龙是丙察察线上的重要补给点,从察瓦龙至察隅县全程还有229公里,按计划我们在察瓦龙停歇一晚,明天继续前往察隅县。</p> <p class="ql-block">自信满满的洪哥</p> <p class="ql-block">笑靥如花的阿群</p> <p class="ql-block"> 找到一处酒店入住,巧遇几位广州自驾来的驴友,一辆车6个人明天也是往察隅走,领队峰哥很健谈,驾驶技术了得,且对这条路的路况熟悉,欣喜若狂决定和他们结伴同行,可是,传来不好的消息,前往察隅路段因这几天下雪发生雪崩,今天封路了,明天不知能否通行。</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早早起来,大家都在打听道路是否开通,听说有驴友一大早开车过去还没有回来,峰哥提议大家一起过去看看,说不准路已经通了呢,大家一致同意峰哥的意见,收拾行囊退房马上出发;刚出察瓦龙乡不远,迎面的路牌显示:向左察隅,向右左贡,这段路和昨天滇藏边界到察瓦龙的路很相似,路依然很窄,一边是危石密布高高耸立的大山,一边是波涛汹涌令人胆寒的深谷,不知走了多久,迎面来了辆四驱坦克,坦克大哥告知前面封路过不去,叫改道左贡走,大家还是不甘心继续前行,果不其然,警察在路口把守着,路边一溜地停了好几辆大货车,陆续有越野车过来,大家纷纷打听前方路况,在不确定何时能通车的情况下只能无奈地返回察瓦龙。</p> <p class="ql-block"> 不曾想在察瓦龙一等就是六天,这其间峰哥领着大家去周边乡村拍摄游玩,倒也蛮开心的。</p> <p class="ql-block">在镇中心广场见到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越野自驾爱好者,纷纷分享他们的自驾经验,真是大开了眼界,还有幸认识到来自珠海的一对老夫妻,年逾七旬的关哥和华姐。</p> <p class="ql-block">幽默风趣的东北大哥在分享他的美食</p> <p class="ql-block"> 由于前方雪崩道路一直全线封闭,原定的行程只能改道去左贡,计划中的丙察察线改为丙察左线,因此,我们也要多绕道200多公里。</p> <p class="ql-block"> 从察瓦龙至左贡,全长不过230公里;但是其间,从察瓦龙到碧土短短87公里的路程,却要翻越两座大山,路况极其糟糕,深山峡谷之中道路非常狭窄艰险,而且或许是因为来往车辆较少,大多岔路口都没有路标,导航有时也会发呆,稍不留神就得“迷途知返”。这条令旅者谈虎色变的高危进藏线路,是一条地图上都没有的“路”,因地处横断山脉腹地深处,山高谷深,交通闭塞,是号称“最艰难进藏线”丙察察线的补充线;这是一条最原始、最神秘的进藏路线,现被纳入219国道,是滇藏新通道。“身体下地狱,眼睛上天堂”说的就是这条高危绝美公路,非自身越野爱好者,都不敢轻易尝试,这次是误打误撞被迫走了这条路,威哥大呼:此生再也不走这条路了!</p> <p class="ql-block"> 4月7日早上,决定跟着关哥和华姐一起前往左贡,汽车驶出了察瓦龙,直接上S203省道,经过扎龙村,进入干热河谷地带,这里的山显得更加荒芜,路边的灌丛叶片沾裹着汽车扬起的沙尘。沿着干热河谷盘旋而上,路越来越烂,时速不到20公里,无休止的之字形爬升,汽车就一直行驶在悬崖边陡峭凶险的沙石路上,这是一条只能一辆车通行的路,没有护拦,会车非常困难,很多拐弯之处必须停下回盘才能过去,每走一步都令人胆战心惊。</p> <p class="ql-block">由察瓦龙到左贡翻越第一个垭口,海拔3375米。</p> <p class="ql-block">登高望远,无限风光在远方。</p> <p class="ql-block">不管高山如何贫瘠,有绿色的地方,就有生命,就有生活。</p> <p class="ql-block">虽然路途不平坦,但一路风光无限。</p> <p class="ql-block">颠到怀疑人生的察左线</p> <p class="ql-block"> 汽车沿着玉曲河的上游山谷一路下降来到了碧土乡,一进入碧土乡,道路从沙石路变成了柏油路,虽然道路依然狭窄,但江河孕育的大地已经开始复苏,听从华姐的建议,我们在碧土乡住一晚。</p> <p class="ql-block">碧土乡的玉曲河风光</p> <p class="ql-block">碧土乡街景</p> <p class="ql-block"> 4月8日早上5点多我们就摸黑出发了,因为从碧土至左贡140多公里,预计需走4个多小时,关键是碧土至左贡因修路早上10点至晚上8点间实行交通管制,如果早上10点前过不了封路点,可能在途中的任何地方被截停到晚上8点。</p> <p class="ql-block"> 早上不到10点我们就顺利通过了施工封路点直达左贡,这里海拔3600米以上,是318川藏线进入西藏的第二站,左贡至八宿距离约200公里,中间经过邦达镇,需翻越海拔4658米的业拉山。</p> <p class="ql-block"> 快到业拉山时,就开始有些堵车了,大货车被交通管制不准在夜间翻越雪山,一长溜的全是那种长长的大卡车,小车在他们旁边显得娇小玲珑的,得赶紧开溜。</p> <p class="ql-block"> 翻越业拉山,一路堵车,前望不到尽头,这一次的堵,是源于前两天的暴雪,导致很多车,特别是大货车无法正常行驶,有些只能停靠在路上的某一处,如果正好是比较关键的地方,就堵得死死的,加上总有些司机想走捷径,开到对面的车道更加添堵。</p> <p class="ql-block"> 在川藏线上,最可爱的人莫过于这里的武警战士,在堵车时他们代替交警做交通疏导,这条线的交通畅通,全赖武警哥哥们的付出,要不说,在西藏当兵是最苦的呢,在海拔4000米的高原上,顶着烈日顶着风雪,还要做着事情,真是不容易。我们的车在雪地里行走打滑,洪哥自信满满地拿着车胎防滑链,和威哥两人折腾了好半天都无法装上,幸亏有武警哥哥和热心的藏族司机帮忙才装上。</p> <p class="ql-block"> 汽车走走停停,到处白雪皑皑,苦中作乐在雪地里拍照留影,堵了若干个小时后真正翻越到海拔4658米垭口时,我们都只是草草的打卡拍照了事,大家都没有了往日的激情,几乎每辆车都行色匆匆,很快地停留然后离去。在这样的高海拔,每次就是下个车,再上来就有些高反的感觉,心跳有些快,也有点喘。洪哥却老想着要放无人机,倒是阿群不停地录视频,高反似乎对两位冒险分子丝毫没有影响。</p> <p class="ql-block"> 过了垭口,路面积雪很少,停下来拆卸车胎防滑链继续前进,下山是怒江72拐,连续的急拐弯,让人心惊胆战地体会着速度与激情澎湃,快到山脚时又因为修路堵了几百辆车,一个多小时才放行,夜幕已降临,我们不得不在夜色中匆匆赶路,跨过了怒江大桥直奔八宿。</p> <p class="ql-block"> 经过近十五个小时,我们有惊无险地到达了预定住宿地八宿县。虽然没有完成最终的目的地察隅,但是大家的情绪都没有受到影响,毕竟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旅途尤甚,何必强求呢?更何况丙察左这条线路是很多司机都不愿意走的呢,最重要的是我们在这条路上也看到了别样的风景,是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吧。</p><p class="ql-block"> 丙察左,此生走过一次足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