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读了于永正老师的《我怎样教语文》这本书,让我的心渐渐安静下来,沉浸其中。在漫不经心处,我看出于老师的一片匠心;在大开大合的格局中,有温婉的细腻让人感动;在平实的对话里,有一种成色朴素的随喜之音。我想要从思想的、艺术的、学科的、心理的维度去剖析,却发现那是徒劳无功的,因为他的课是浑然天成的。</p><p class="ql-block"> 不少语文老师说语文课越来越难上。好多有识之士大声疾呼要“简简单单上语文”,可是就连许多特级教师也没有把语文课上简单。为什么简单的事反而搞复杂了?老师们说:怕别人说没有“新意”,没有“亮点”。语文教学的真正亮点在哪里?于老师的课堂教学的“亮点”让我受益匪浅,下面我想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p> <p class="ql-block">一、教师朗读</p><p class="ql-block"> 语文教学的所谓“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老师读得正确、有感情,并引导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感情,是一种美妙的境界。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教学总得读。”张若田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老师的范读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深深地打动他们,学生的朗读能入情入境,并博得大家的掌声。这就是语文教学的亮点。</p><p class="ql-block">二、学生朗读</p><p class="ql-block"> 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就证明课文的内容理解了。把课文的内容和感情通过自己的声音再现出来,这是一种再创造,是赋予作品以生命。于老师说,为了确保每个学生达到读正确、读流利,他是严字当头,“一字未宜忽”,就连标点符号也不放过,逗号和句号要读出区别来,叹号和问号要读出不同来。张若田先生说:“评价一节课成功与否,首先看全班学生是否把课文读熟了。”这期间离不开老师的必要讲解和朗读示范,能起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作用。指导学生把书读好的“过程”也是语文教学追求的亮点。阅读教学一方面是引导学生“披文得意”,在阅读中掌握读书方法,另一方面是引导学生品味、消化、积累、运用课文的语言。“意文兼顾”,才能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p><p class="ql-block">课文中选的多数是文质兼美的文章,需要我们引导学生去品味。不品味,语文教学就索然无味了。学生通过朗读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带进课文中,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表达出来。这时学生的朗读生动而感人。因此,最后的落脚点还是读。</p> <p class="ql-block"> 这些亮点运用的恰到好处,自然会为语文教学增光添彩。</p><p class="ql-block">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我怎样教语文》是于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案例深入浅出的讲解。结合自己教学中的困惑,我细细读来,汲取精华,总有茅塞顿开之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