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杨毅老师(一)讲座</p> <p class="ql-block">一、杨毅老师简介:</p><p class="ql-block"> 杨毅老师是著名剪纸艺术家,山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大师,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河津剪纸"″手绘布画"代表性传承人,三晋英才拔尖骨干人才,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剪纸高级创研员,运城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他的作品先后获大奖,获得第十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第十六、十八届中国工艺美术百花杯金奖,中国剪纸艺术节金奖五连冠,出版有中国当代剪纸传承大师杨毅·卷。其作品质朴醇厚、细腻独特、夸张传神,形成了其剪纸艺术深厚的地域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剪纸风格,非常受大家赞美和喜爱,非常的了不起。</p> <p class="ql-block">二,传什么?</p><p class="ql-block"> 1.传剪纸的古典寓意。</p><p class="ql-block"> 从剪纸的历史发展来看,剪纸大部分都是家庭妇女在做,在传承,她们的认知和科学文化水平十分的低下,没有文字记载,剪纸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的意义,文化内涵是靠口口相传,技巧勤学苦练,仔细观察。那时的艺术家拿起剪刀冒剪,想到哪里剪到哪里。从没有画稿也没有专门设计。在说画稿是死的,冒剪是灵活的。心到那,剪刀走到哪,只有打开才可以看到它的全面目。他们的智慧都在他们的脑中,要想知道,你就得亲自走到民间,走到他们的身边,拿起他的作品。慰问了解他们这幅作品所剪的意义,所表达的思想,靠自己的提问和挖掘整理出他们所剪的花样寓意。比如:荔枝和公鸡剪纸就代表大吉大利。公鸡上面再加一个鸡冠花,就是官上加官。</p> <p class="ql-block">2.抢救保护,花样传承。</p><p class="ql-block"> 在经济大潮的推动下,好多的年轻人都走出了家门。在外打工谋生。会剪纸的年轻人特别的少,几乎没有。现在大部分会剪的都是一些50,60,和70后。他们好多都年事已高,身体状况不是很好,有的手抖,剪起来,非常的困难。剪纸面临着绝代,消亡。所以我们必须去抢救,保护,才能传承。 </p><p class="ql-block"> 剪纸思想受地域性影响较大。文化内涵寓意也丰富多彩,风格也各有特色。不能受现在自媒体网络的影响,变成全篇一律。失去地域性特点,必须抢救。 </p><p class="ql-block"> 民间剪纸和工艺美术剪纸不同。工艺美院毕业学生,创作民间剪纸却很难。因为他们受专业理论的禁忌规范,比例,透视关系的合理处理。很难理解民间艺术二维平面设计,夸张变形,以义取胜的特点。所剪所想都在内心,随心所欲而成。没有画画,没有教材,没有模板。在加上民间剪纸在民间,亲身走到不同的民族,拜访一些不同民族的老艺人,了解她们剪纸的特点。研究背后的故事,文化内涵,都是不一样的。比如:婚庆是爱情,阴阳和合,化生万物,蝶恋花,鱼钻莲;满月,连生子,瓜瓞绵绵,石榴坐莲,子孙万年等,都是繁衍绵延不绝!古代选儿媳的标准就是看女红:一看窗花,二看帘(刺绣),三看媳妇蛮不蛮。只要窗花刺绣好,说明这个女孩心灵手巧,聪明顾家。蛾扑菊,鱼钻莲事事如意谈资源,鱼卧水,龙登云,虎出深山,鸟入林。脱稿剪纸,边想边剪,大部分确是烤熏花样,来剪。布置自己春节婚嫁的窗户房子。至于原创,很少有人知道。因此要传承不仅要传它的文化内涵,还要传承它的花样,如:现在流传的《生命树》《抓鸡娃娃》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河东地区剪纸,礼花,邮票大小,如:鱼戏莲,状元养蚕,背上猪头找不到庙门</p> <p class="ql-block">三,怎么传?</p><p class="ql-block"> 怎么传? 原来靠的是师徒传,家族传,在南京大学非遗历史文化研究所以陈竟教授为代表的剪纸专家们,现时代推崇的是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剪纸就是最让孩子感兴趣,简单易学的非遗中的一种。</p><p class="ql-block"> 如何进?不是讲两节课,剪剪花样,办个辅导班。或者打个复印稿,大家跟着复印稿再剪剪。走走过程。而是要求传承人要有文化,有精湛的技艺。各地传承各地的风格。各地的特点。不能用同一本教材。各地编写各地的。才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现在我们最不缺剪纸人,而是缺乏读懂剪纸的人。读懂剪纸背后的故事。比如:石榴代表的是多子多孙。福寿,石榴抱莲,子孙万年。这些东西是怎么在生活中用的呢?校园传承他的路子对。但是方法是关键。要教会孩子们每一个单纯的元素符号它代表着一定什么的意义。再用这些元素组合成一副剪纸,它整体代表的是什么意义? </p><p class="ql-block"> 剪纸不是单纯的剪纸,它是为民俗服务,我们理解不能以点带面。比如:原来全国的剪纸都是窗花。因为人们居住的窑洞的窗子比较小,一格一格的。现在我们住的是楼房,窗子是大落地窗,所以比较大。剪纸也跟着他要发展。大的窗户贴上小小的窗户,那就很不合适。改变窗花,我们只能改变它的大小和它的材质。不能改变他的文化内涵和本源。时代再发展变化,它的文化内涵只能是更丰富。而现代人很难剪出前人的那幅剪纸特点。就是用复印机复印出来,也只能剪出他的模型,剪不出他的灵魂。不是我们的剪功不到位。而是我们的修养不够,黑灰色的调子,它是特别的灵动。我们很难做出,所以我们模仿出来的只是它的外壳和皮夹子。只有进校园。各位老师对建筑的各种符号所表达的故事都要给孩子们一一的讲清楚。就是我们的师生传承。传承的是他的灵魂。如今好多大学已经开启了非遗进校园的团体辅导活动,这个路子是对的,我们必须坚持,从孩子抓起,把剪纸的子种在孩子们的心田,让它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非遗文化在校园开花结果。</p> <p class="ql-block">四,传承中创新。</p><p class="ql-block"> 时代在变化,我们的剪纸也不能一成不变,要跟随时代的脚步向前走。与时俱进。怎么走?也就是怎么变?我们要在传承中创新。即守正创新。改变他的套路途径手法方法,要设计符合现在的东西,在传统的基础上走,它的基因不能变,语言符号不能变,他的根脉不能变,他的灵魂不能变。不能心急,要先活下来。再活起来。</p><p class="ql-block"> 创作一幅作品,我们必须在创作之前要了解,所做的主题和主题相关联的一些内容。做好选材,选用哪些元素作为打主题的主载,新元素作为装饰元素,装饰元素一定要为主题元素服务,是主题更加的充实和突出。要把传统剪纸与时代相结合。比如:结婚的剪影剪纸作品。选择两人的造型时,了解两人是戏剧演员。外方内圆代表天圆地方。大圆套小圆形成了一个月牙。代表日月同辉。喜鹊登梅是喜花,梅花也代表戏剧演员最高的梅花奖的梦想。下面是兔子和蛇,因为两人一人属兔,一人属蛇,中间是石榴坐莲。石榴坐莲,子孙万年,蛇盘兔代代富。家里有个蛇盘兔,好比天上种下那个摇钱树。看起来特别美,也很受人欢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现代剪纸的创新,我们可以从他的内容上也可以从他的形式上来进行变化,表达现代的故事。比如说剪纸连环画(寓言故事等)。剪纸动画片。全部是剪纸的图片儿做成,好比一本无字书。启发大家观察力,想象力。有的看不懂的配有二维码,可以扫描听内容。无论怎么变化,都要紧跟时代,都要实惠实用。比如:在领花,裙花,或者提包,背包,背心做一点剪纸纹样,起到装饰的作用等等。剪纸服装,走走秀,玩起来也很开心,或者作为婚庆服饰都是很漂亮,很美的!现在的布画:一组狮子,供大家参考,欣赏。</p> <p class="ql-block"> 我们要传承好,传播好,中华民俗的非遗剪纸,就要好品课,沿着正确的路线走,不能偏航,回归本真,本色。吸收营养。照抄,拼凑,临摹都是为了掌握规律,提高记忆,理解,消化意义。我们要传好元素语言,<span style="font-size:18px;">传好花样,</span>传好它们的故事,传好它的根,它的魂,让剪纸站在时代的前沿,为我们的生活添彩,添色!!</p> <p class="ql-block">鱼跃龙门敬献大家欣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