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头黄氏及仙源黄氏个人浅谈

吃瓜路人甲乙丙丁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有本地学者多次点评 、误解、质疑, 湖头黄氏 (及仙源黄氏),内容和历史人物。 本人90后历史爱好者, 不是专业学者 , 水平和精力有限 ,不作回复 。 欢迎同源黄氏 提供资料。</span></p> <p class="ql-block">郑学者写,谱中记的是任唐昭、宣朝步兵都尉。我查看,原湖头大宗谱叙, 写的是任 (唐宣昭朝 ) 步兵都尉。 多次查看老谱的他,会犯低级错误。 李柷(892年-908年),即唐哀帝,后唐明宗李嗣源登基后,追谥李柷为昭宣光烈孝皇帝,故后世又称他为唐昭宣帝。</p> <p class="ql-block">始祖从闽乱(940左右),迁白石为第一世到九世 ,这段个人觉得,不止漏记一世 。 北宋以前,世家大族可修谱 。大族子弟有功纪,才有资格记谱牒中 。</p> <p class="ql-block">基本都写错。 旧谱中记载, 大戒字文彦 ,小戒没详细记载 。所以小戒 字文演, 这段记载的是二哥俩。并不是指东派 , 正确记载是十一世欽九府君,徙居邑崇礼坊。 光大文演十一世府君,当我国朝洪武,占籍西隅 。先君畊云府君(名道生,字叔立,号畊云,伯仁长子,第十三世),永乐丁酉(1417)倭寇犯国邑始,遂卜迁湖南别墅,叔仲联居。 从这里结束, 讲的都是西派。 叙文中后面记载的 从岳公、若菴公、 孟僖公, 属东派 。(叶适在白石净慧院记中对从岳及其他黄氏成员有记载)。</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郑学者一定会,说我臆造, 没证据 。特意来回100公里找的证据。 奉先精舍公生四子, 三大戒公,生四子长秀明次秀孝三秀陆 。秀陆从戒远遗父子抱泣 。遂将十一世旧谱草授之 。嘱曰 汝将远离, 归期未卜 ,倘成家兴乡,后世子孙有此存谱,亦知我湖南苗裔也。 陆听后果无归意 居南都(南京)。 上文说到,光大文演十一世府君,当我国朝洪武,占籍西隅。 指小戒明初在,乐清西边的湖头落户。 大戒后也迁居湖头。生子繁衍 ,才有了后面 ,十三世先君畊云 永乐丁酉(1417),倭寇犯国邑始,遂卜迁湖南别墅,(湖的南面有一所大庄园) 。叔仲联居 (叔仲联居 ,指的就是 ,大小戒俩兄, 两房人住一起) 。</span></p> <p class="ql-block">可惜是简谱 ,未归入湖头宗谱 。可能后人没找到湖头派</p> <p class="ql-block">郑学者质疑 ,宋末仙源黄氏没被屠。14世叙记中没提起120年前的事 。我们看看,湖头旧谱叙中是怎么写的。</p> <p class="ql-block">宋社旣亡 ,元兵追刺 ,族房被赤地殆尽。 (可能引用通鉴用,杀其丁壮,劓刖其羸老及妇人,以槊贯婴儿为戏,焚其室庐,五千里间,赤地殆尽! ) 。 残存惟东派,白石下庄和永嘉岩头是其裔也。 (东派和西派,一起住的几房可能也被杀) 。西派十世心斋年七龄, 仆负遯山穴得存性命于乱世。 (个人理解为仆人,背着七岁儿童逃到,偏僻山洞才躲过一劫。西派可能只剩七岁心斋公) 。西派当时有,八位九世先祖可查 ,当时都是青壮年。</p> <p class="ql-block">单西派几房 老幼妻子女连仆人没大几十口人?</p> <p class="ql-block">  元朝很少有文字狱。 元初有人举报,南宋遗民梁栋,身为大元臣民有思宋之心。结果元朝官方的回复是“诗人吟咏情性,不可诬以谤讪。倘使是谤讪,亦非堂堂天朝所不能容者。”</p> <p class="ql-block">白石钱氏后裔 钱志熙教授2016年发表过 叶适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净慧院藏经阁记</span>》读后感 里面有一段话:居之者黄、钱二家, 累世不贫,以文义自笃为秀士;黄姓情况不详,今天当地已没有黄姓的居聚族群。但是八百年前 ,这无疑是当地著姓,经济颇为富足,观其整修净慧院,建经藏可知 所以能够游林下 ,作读书而不从仕的处士。 钱教授不知道是, 原宋末元兵追刺黄姓。才使高甍巨槛,金碧辉煌,住僧常数十人,钟韵梵音,早夜不辍,号为丛林的净慧院 宋后废云。 明永乐十五年(一四一七年)重修。明末倒塌。清康熙初年再建。其规模不复如昔矣。</p> <p class="ql-block">黄黼应该是九世北山公,在南宋1260年左右,修谱所记载的人物 。那时候还没有宋史(元1345修好)。旧谱中<span style="font-size:18px;">黄黼一些事记。应该是祖辈口传及零星记载 。如果14世在明朝,修谱中套用宋大臣官员。,直接抄宋史多好 。而不是有传公在南宋时期的零星事记。比如十世黄镛公旧谱中记载 ,太学上舍生,联同学六人上书极言大全之奸。如果也是后人套用, 请问 后人怎么套用 ,套用谁的?宋史没记录 ,又没有网络查询。九世北山公修谱 把自己儿子修错?多年前湖头黄氏 ,去莆田黄镛的后裔聚居地。 查谱 发现黄镛上世对不上 居聚地只有几百黄姓。, 宋末到现在700多年, 黄镛公后裔怎么也不止几百人。古人家大业大时, 会有子孙外出开基 。北宋大中祥符年, 已有黄氏先祖外出开基 。 到明初洪武 南山公后裔 秀陆公 未成家时外出开基 。 </span>黄黼 、黄镛公, 也有可能是青年求学时占籍祖地 。 一世始祖 ,本来就是莆田来的 ,还有族属在莆田。 如有看官不认同 也只能, 等新的有力历史资料出现。</p> <p class="ql-block">从岳公 14世叙中明确说明是宋朝。 有幕春诗,隐居净慧院 。在叶适记中 ,从义、 从岳、 文捷皆是黄氏子,终老不出户。 从岳又以其兄子,仲参为子。据考从岳应该是黄氏五世。 旧谱把他记在,黄镛公的后裔第12世 。应该是北山公后裔,如杨家山后人一样, 抄录湖头谱时, 不仅抄错了14世谱叙, 又把黄镛公上世, 放到了下世。黄仲参公 宋开禧年 幕缘重建白石合湖桥。 历史长河漫漫,不是后人一言二语定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