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千年时光的古村寨

自由人

<p class="ql-block">2024年4月23日我们在云南弥勒东方韵景区出来后,把导航又调到下一个新的目的地,云南红河州泸西县永宁乡城子村,了去我八年前的遗憾,2016年做为背包客旅行在路上为赶时间行程很紧,从云南东川红土地回到昆明接着去了普者黑,本想就近去沪西县城子古村,不料途中有变,又去了西双版纳,这一错过正好八年,今又到了红河州,这次不能望门而过了,可那个古老的城子村还在吗?土掌房会不会坍塌了?还能看到我心中的城子古村吗?依我对中国传统古村落采风经验,心里充满着疑惑,还是深入古寨一探究竟吧。导航给我们带到了泸西县永宁乡飞凤山的山顶,也是村中央最高的地方,我们在一座雄伟壮观的大庙前停车前往。</p> <p class="ql-block">城子古村是近十几年被云南省认定为旅游特色村,做为大山里的彝族古村落对外地人就有着神秘的吸引力,又有着奇特的土掌房民居更是让游客一睹为快,看过体验过古村土掌房的建筑史,你会被彝族先人的智慧所折服,被庞大的土掌房场面所震憾,被社会的发展所要淘汰而感到惋惜。</p><p class="ql-block">这里记载着彝族先人们从岩洞穴里走出来,在曾以树为家的树上走下来,在此起屋造房,从蛮荒走向文明的一个伟大历程。城子古村传承保留着彝族先人开创的土掌房群落,有着五百多年的历史,传承至今,举世罕见,这是个活生生的古村落历史博物馆,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城子古村距泸西县城25公里,归属泸西县永宁乡,村子面积不到60公顷,1000多座土掌房坐落在200多米高的飞凤坡上,全村拥有2000多口人,有彝、汉、苗三个民族。村前有条小江河缓缓流过,相传彝族白勺部先人们曾在此居住,用树的枝叶泥土搭建了二十多间土掌房,部落里二十多人从此定居下来,生存繁衍,不断延续发展至今。</p> <p class="ql-block">据记载明成化年间,土司昂贵在飞凤山建土司府称“永安府”,使城子村成为当时滇东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推动这里人口及土掌房大规模发展,形成府城格局。</p> <p class="ql-block">山顶上的雲威寺大庙就是在当年“土司府”遗址上建起来的,至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了。</p> <p class="ql-block">城子古村依山傍水,村前有条护城河,由东向西注入南盘江。村寨由彝族传统院落土掌房组成,顺应自然地形,依山就势,层层跌落,几百户人家左右毗连,上下相通。</p> <p class="ql-block">我们从云威寺“原土司府遗址”走下来,一大片土掌房呈现眼前,层层叠叠纵横交错,蔚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这些建筑都是依山而建,以泥土为主要建材,从山脚依次向上修建,我家房顶既是你家的院子,</p> <p class="ql-block">这样的建筑每户都是背靠山坡,又户户相倚,自然抗风防寒,故有冬暖夏凉之功能。</p> <p class="ql-block">住在自家宅地上,却有着超大的“阳台”院子,对于农户来讲是天然的晒谷场,既经济又实用,极大拓展了建筑物的属性。</p> <p class="ql-block">平顶泥墙,鳞次栉比,多样统一,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p> <p class="ql-block">土掌房基本上是以泥坯为框架结构垒砌而成,再以合适的檩条铺就,起到支撑抗压作用,第二层用松针铺上去防腐保温,再铺就黄土黄泥防风防雨,坚固耐用。</p> <p class="ql-block">看似简单的土掌房,百年不倒,自然有它奇特之处。</p> <p class="ql-block">村寨的发展房屋样式为一正房、二耳房、一照壁、一天井,因土掌房依山而建,故靠后面墙壁没有光线,需要开天井解决照明,另去自家房顶也需楼梯,因此天井下加楼梯又多了一个房屋进出口,又方便楼上楼下邻居往来。</p> <p class="ql-block">靠天井一侧墙,采用木质隔断且开窗既美观又通风透光,极大增加了居住的舒适性。</p> <p class="ql-block">有了它房屋又多了一道门,楼上楼下可以户户相通了。体现彝族人群居的优越性。</p> <p class="ql-block">室内装修以木材为主,也很讲究的。</p> <p class="ql-block">把前门开在这里,头顶是凹字型天井,室内更有效得到充分的光照。</p> <p class="ql-block">这些土掌房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彝族先辈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有的天井虽只有三四平方米,但室内也能得到充分的照明。</p> <p class="ql-block">城子村随着社会发展,土掌房也在跟进变化,后来出现了楼上楼下两层建筑,但平顶泥墙没有改变。</p> <p class="ql-block">杨家大院是村里的大宅子,它不但建有两层四合院,还把天井建在院中央,把汉人江南建筑文化也融入到这里,但外部依然是泥墙平顶。</p> <p class="ql-block">李德魁将军府是村里最漂亮的一座土掌房了,这是一座彝汉风格结合的二层四合院,门头上飞檐翘角,雕龙画凤,院中天井居中,屋沿下四水合一,泥墙平顶仍不改变。</p> <p class="ql-block">李德魁将军府,迎面仍是彝族土掌房风格。</p> <p class="ql-block">清朝屡立战功的李德魁将军</p> <p class="ql-block">城子古村因自然及历史的发展,不断吸收外来文化和技术,融汇贯通到自家的土掌房改进及完善中。</p> <p class="ql-block">古村完整而真实的保存了不同历史时期建造的民居特点及发展过程,为民居发展史提供一部活教材,堪称民居建筑文化与技术发展史上的“活化石”。</p> <p class="ql-block">我们沿着村寨石板路铺就的街巷串访了约三个小时,惊奇地发现村里已经没有了烟火味,村民们都蒸发了一样,连只猫狗也看不见,只看到了几位孤 伶伶的老人身影,三两个游客,街上冷冷清清,那么多房子都是锁头看门,好像发生了什么大事,人都去哪了呢?</p> <p class="ql-block">经询问一位老人得知,三年前政府在河对面山坡上建了个幸福新村,把城子古村村民全部搬迁新村去了,说把老村土掌房保护起来,搞旅游开发,给村民分红,让村民家家致富。这样村里几百户人家,一千多人都被动迁走了。噢,果然我最耽心的事几年前就发生了,古村己经人去村空,回不到从前了,哪里还有彝族人在土掌房生活劳动的身影,那些记忆中的场景永远不会再现了。望着一大片空荡荡的土掌房,我有些懊悔,后悔八年前旅行由于改变了行程而错过了这里。</p> <p class="ql-block">旅行回来后整理游记,查阅了红河州及泸西县有关文件,如古村老人讲的一样,近些年由于网络的发达,旅游业的发展,使这个默默无闻大山里的古村落网红起来,引起本地区有关领导的重视,为利用旅游资源,推动农民快速致富,政府搭台,投资开发商唱戏,运做了这场古村落大搬迁的大戏。原来如此,毕竞全国类似的模板很多,也就见怪不怪了。</p> <p class="ql-block">但类似城子古村这样的传统古村落全国寥寥无几,土掌房记载着彝族先人走出洞穴,建造房屋的发展史,也是彝族人群居文化的一个传承,最有价值的是600多年了它还在传承着祖业文化,彝族人默默地守护生活在这里,时代变迁,朝廷更迭自然灾害都没有使他们远走他乡,这很了不起,因此人们称它是一个活着的古村落。一个完整的古城古村落就是一本不缺页的教科书,人是第一要素,没有了人也没有了文化,古村落再美,等于没有了灵魂,一个旅行者去古村落的意义在于去发现,探索,感受,与古村老人、土著人交流,甚至生活一段时间,留住千年时光的不只是土掌房,没有土著人在这里生存繁衍劳动生活了,这里就是遗弃的废城遗址。</p> <p class="ql-block">以下几幅照片记录了今天的城子古村一角,这可能是留守到最后的几位老人了,谁知十年以后呢?</p> <p class="ql-block">村口大门处,我凝视着这个看不见炊烟的村寨,心生一阵悲凉,这个活生生的千年古寨与我们永别了,被专家学者称为不可多得的这块“活化石”要死去了,可能蜕变为彝族旧居博物馆,而最后成为一捧黄土,与“土司府”一样的命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