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亚古都 <p class="ql-block"> 孔亚又叫科尼亚,土耳其第5大城市,孔亚曾经是拜占廷帝国、东罗马帝国和奥斯曼帝国时期的军事重镇、公元12至13世纪时,是塞尔柱帝国的首都以及土耳其传统的宗教文化中心。孔亚市现有各种博物馆9所、其中梅芙拉纳是最著名的1所、清真寺3所。还有世界著名的塞尔柱大学也在该市。</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夕阳下的孔亚</p> 梅芙拉纳博物馆 <p class="ql-block"> 梅夫拉纳博物馆的前身是伊斯兰苏菲教派旋转苦行僧修行的场所,是穆斯林的一所圣殿。他的创始人梅芙拉纳就埋葬在此地。梅芙拉纳的真名叫莫拉维·杰拉雷丁·鲁米(107~1273年),是土耳其伟大的哲学家、文学家。生于阿富汗,终老于孔亚,被追随者尊称为梅芙拉纳(导师、师父)。</p><p class="ql-block"> 他创立的教派在伊斯兰世界影响巨大,博物馆内藏有梅芙拉纳父子和几位地位较高苦行僧的棺椁,藏有价值连城的世界上最大和最小的古兰经手抄本,以及梅芙拉纳的散文、诗集等各种著作。还藏有进行宗教仪式时伴奏的乐器、祈祷垫、图片手稿及祭服等。</p><p class="ql-block"> 每日去博物馆参拜的当地人,无不围绕在黄金刺绣的丝绒覆盖着的梅芙拉纳父子墓前念念有辞,以示尊敬,据说每年至少有150万人来过此地。</p><p class="ql-block"> 梅芙拉纳的著作在哲学史、文学史在伊斯兰史上都享有极高的声誉,受到过黑格尔、歌德、教皇约翰等人的赞誉。他在土耳其人心目中的地位,相当于中国历史上的孔子,所以这座博物馆也可称作是土耳其的《孔庙》。</p> <p class="ql-block"> 根据记载,街边铁匠铺的连续敲击声,让梅芙拉纳感受到了一种神秘力量,不由得跟着敲击声不停旋转,通过旋转整个人达到一种冥想状态,并且与宇宙、与安拉对话,从而创立了旋转舞。这种舞蹈也逐渐成为宗教祭祀的一种虔诚的仪式。旋转舞在世界范围之内十分著名,并且于2005年,收录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p> <p class="ql-block">土耳其苏菲旋转舞不仅仅是一种舞蹈,更是一种宗教仪式。他们认为万物无时无刻都是旋转的,于是他们就通过旋转这种舞蹈形式来与宇宙和神达成沟通和接触,这种形式被称为“梅夫拉那祭拜仪式"或称为“旋转舞仪式",是一种优雅的灵魂出窍的舞蹈仪式。跳旋转舞的都是男性,穿着白长袍不停旋转至头晕脑胀,他们认为半昏迷的时候心灵上是与神最接近的。</p> <p class="ql-block">我六零空间老年团拍摄了梅芙拉纳(博物馆广场)的全景</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广场</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广场,中间是水池亭,过去供苦行僧侣净身,现在让前来朝圣的信徒洗手洗脸,以示对真主的䖍诚。一边是博物馆,另一边是旋转舞僧的苦行场所。</p> <p class="ql-block">从各个角度拍摄的博物馆景貌</p> <p class="ql-block">每位游客都要穿上鞋套才能进入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美侖美乎的装饰</p> 石棺区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内摆满了大大小小的石棺,其中有梅芙拉纳父子的石棺,其余都是对苏菲派有很大贡献的阿訇们。石棺区又叫玖瑰园,好听一点吧!</p> <p class="ql-block">视觉焦点就是那一座座大大小小的石棺,最大的那座是梅芙拉纳的石棺,石棺上缠著巨大深绿色头巾,象徵其无上的精神权威。(图片上不是,仅表示意思)</p> <p class="ql-block">梅芙拉纳墓前碑文:我死时宁愿不要地上的坟墓,而是要把神的心深入人心。</p> <p class="ql-block">参观石棺区(陵区),给人有点不舒服</p> <p class="ql-block">各种古兰经手抄本</p> <p class="ql-block">最大的古兰经手抄本</p> <p class="ql-block">最小的古兰经手抄本</p> <p class="ql-block">最小的古兰经手抄本与手指比较</p> <p class="ql-block">梅芙拉纳的各种著作</p> <p class="ql-block">小盒内放有先知穆罕默德(伊斯兰教创立者)的胡子(有说是头发),信徒们正在吮吸,据说会出玖瑰色的香味</p> <p class="ql-block">还要转上七圈,以示对先知穆罕默德尊敬之意</p> <p class="ql-block">导游月亮</p> 腊像馆 <p class="ql-block">图中梅芙拉纳父子正在研学,正是梅芙拉纳的父亲创建了苏菲教派(思想)</p> <p class="ql-block">图片中阿訇(相当基督教牧师)们正在研究经学</p> <p class="ql-block">图片中2人正准备演习旋转舞</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内另一角,未参观</p> <p class="ql-block">只见信徒们对这些写满了阿拉伯文的石碑十分恭敬。我不知何意</p> 苏丹哈迈古驿站 <p class="ql-block"> 苏丹哈迈古驿站建于12世纪的塞尔柱时代,它是丝路商人和旅行者的补给、休憩之地,长途而来的商人在此得到接待照顾,带来的马帮、骆群的草料也在此得到补给。三日内产生的一切费用由驿站负责。这是通向中东和欧洲的丝绸之路,一个最重要接待站(中继站)极大方便了过路来客。</p><p class="ql-block"> 千年之前我们的祖先,为了沟通与世界的贸易联系,尽管“西出阳关无故人”,还是毅然拉着马帮、驼群跨越穷山恶水,万里跋涉,路上驼铃声声,一路辛苦,一路风寒。历尽千生百劫,到了驿站,才感到如家的感觉,倍感温暖。</p> 参观之余 <p class="ql-block">我们舟山五人团在博物馆打卡处合影</p> 多余的话 <p class="ql-block"> 参观完毕,发现宗教真是一个难以理解的事物,谁都宣称爱信徒爱子民,但是在现实中为了教义上的歧义却争论争吵,甚至开战。像伊斯兰教的逊尼派和什叶派在中东共同生活,却有一千三百年的不和历史,大大小小的战争不断频繁发生。为什么不听梅芙拉纳的话,要宽容,要相互尊重,相互敬爱,让世界得到大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