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艺术家的悲剧      ——果戈里中篇小说《肖像》

海鸥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焦东建 董茉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4px;">  19世纪俄罗斯作家尼古拉·果戈里(1809—1852)</span></p> <p class="ql-block">    <i style="font-size: 16px;">荣誉不可能给窃取它但配不上它的人带来快乐,它只能为配得上它的人创造生机。</i></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6px;">                                            ——果戈里</i></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彼得堡休金购物中心的这家画店总是比别的地方的人多,因为这家画店有各种各样的“艺术品”,当然最多的还是油画。题材五花八门,形式多种多样,有民间版画、人物画、风景画和市井画等等,常常是画框与画面反差很大,金黄色画框配大红大绿的画面,人物形象稀奇古怪。看热闹的人多,买主却很少。</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一位青年画家名叫恰尔特科夫,当他路过这家画店时,不由自主地停下了脚步。他身穿一件过时的旧大衣,不修边幅,显然是无暇顾及外表,专注工作之人。他看着这些滑稽可笑的画作,心想,这哪是艺术品,简直就是在亵渎艺术,就是垃圾,根本不会有人买的。他在这脏乱的地方心不在焉地站了许久,这时,画店老板极力向他兜售起自己的商品来,他云山雾罩,天花乱坠地夸了这幅夸那幅,也不知年轻人到底想要买哪幅画。恰尔特科夫被老板忽悠得有点不好意思了,就在画堆里翻找起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4px;">恰尔特科夫在画店</span></p> <p class="ql-block">    忽然,他在一幅画前一动不动地站了好久。这是一幅退了色的金黄色大画框,画面上画的是一个颧骨凸出,古铜色脸堂的老头,他身穿亚式长衣,面容有些憔悴。虽然画上布满了灰尘,肖像也有损伤,但一眼就看得出,这幅画出自大手笔。(据说此处偶尔也能淘到真货)画工令人惊叹,但似乎尚未完成。画面上,老头的那双眼睛尤为特殊,他直视观者,咄咄逼人,炯炯有神,犹如活人的眼睛,给人留下了极深的印象,显然作者在画这双眼睛时倾注了许多心血。店主见他有意买下这幅画,就上前要价,结果,从75戈比开始讨价还价,最后以20戈比成交。</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恰尔特科夫就这样稀里糊涂地买了这幅画,花掉了仅剩的一点积蓄。他很懊恼,只好拿着画往自己的公寓走。这幅画本不该很重,可他不知为什么觉得它非常重,不一会儿,他已大汗淋漓,好不容易才把它拿进自己租下的那个又脏又破的房间里。这时,他的小帮工兼模特尼基塔告诉他,刚才警察来过了,因为他不交房租。小伙子还说,房主和警察明天还来。恰尔特科夫心烦意乱,毫无办法,他的创作思路完全被堵塞了。他只好说了一句;“就让他们来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4px;">穷画家恰尔特科夫和尼基塔</span></p> <p class="ql-block">    青年画家恰尔特科夫是个极有天赋的艺术家,他的技法不同凡响,他下笔有神,具有敏感的洞察力和自然而奇特的想象力。</p><p class="ql-block">    他的教授很看重他,常常给他打“预防针”,提醒他不要糟蹋自己的天赋,一定要经受住各种考验和各种诱惑,隐忍,隐忍再隐忍!一定要坚持做真正的艺术,而不能随波逐流赶时髦,决不能为了金钱,为了考究的服装就去画那些流行画和肖像。好作品是经过深思熟虑和多年的付出才能得到的,钱就让别人去挣吧,你要不辱使命……</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教授的这些话,恰尔特科夫同意一部分,忍耐,节制他也做得到,但有时看到国外画家仅凭娴熟的技法,不知为什么就能誉满天下,他们那么富有,而自己天天因交不起房租被房主纠缠,心中甚是苦楚。有时他真想豁出去,爱咋咋,不忍了,可转念一想,还是回到原点,我是艺术家,艺术就是生命!坚持!可是明天就没钱填饱肚子了,这忍耐也得有个极限吧?他想,如果我也不顾一切,什么都画,凭自己的才华也能大把大把地捞钱。想着想着,他无意中看了一眼刚买的那幅画,画中人那两只可怕的眼睛正直盯着他,像是要把他一口吞掉,这双眼睛就像从活人身上挖下来安在画中的,使人感到恐惧和压抑。这双奇怪的眼睛的确是在盯着他。他难以忍受这无以言状的不愉快,随手拿了块布把画蒙上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4px;">走出画框的亚洲老头</span></p> <p class="ql-block">    此后,他脑子里全是贫困画家坎坷人生,悲惨命运之类的思绪,他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忽然,在月光的照射下,他看到那幅肖像上蒙着的布不见了,肖像显露出来,他的心紧缩起来,他看到那老头从画中走了出来,古铜色的面庞上,一双大眼睛在闪光,恰尔特科夫拼命呼叫,但没有声音,他拼命挣扎,但动弹不得,他屏住呼吸,盯着这位身穿亚式长袍,高大可怕的幽灵,老头紧挨着他坐下,从宽袍中掏出一只口袋倒在地上,许多纸卷滚了出来,每个纸卷上都写着:“1000枚金币”。老头把它们打开,金币闪闪发光,画家惊恐万状地盯着那些金币,眼看着老头又将它们放回口袋里,一只柱形纸卷滚到远处,他趁老头没注意一把将其紧紧抓住,他的心怦怦跳着,老头往回走了几步,突然又转了回来,坏了!他肯定发现少了一包金币,画家几近绝望,用尽全力攥紧手里那包金币,拼命挣扎叫喊,突然他醒了过来,他无论如何都不相信这是一场梦。他环顾四周,万籁寂静,一切如故,布还蒙在那幅画上,他又走到窗前看了看外面,空无一人。黎明将至,他回到床上,沉沉地睡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第二天,他醒来时头很痛,他觉得昨晚的事是真的,老头那双奕奕有神的眼睛,表情活灵活现,他那握过金币的手还有沉重感呢。他想,那么多金币,哪怕给我一部分,我也就心满意足了!包着1000枚金币的纸卷在他脑海中旋转,多么诱人,可他就是拿不到。终于有人敲门了,原来是房主和警察来了,他们一进屋就直接催交房租。画家说现在实在没钱,但一定会付房租的。警察建议用画家的画抵消房租,但房主不肯,称这年轻人的画一文不值。警察自做懂行,装模作样地评价画家的画作。画家只好忍受他的胡言乱语,警察无意中走到那幅奇特的肖像前,一把抓住画框左右端详起来,嘴里还念叨着:“这是谁呀?样子太可怕了。你们看,他盯着人看,太凶啦!”这时,也许是警察捏得过紧的缘故,画框掉下一块,只听叮当一声,包着1000枚金币的纸卷滚在地上,画家发疯似的扑了过去,一把将其抓住,紧紧握在手中。还好,由于他的动作飞快,没人发现。他答应今天就付房租,打发走了两位访客。他赶紧把门反锁上,打开纸卷,金光闪闪,整整1000枚金币,跟梦里的毫无二致。这难道又是在做梦吗?不,不是,这也可能是哪位爷爷留给不孝子孙们的遗产,结果到了我的手里,这一定是命运的安排吧?为了报答你,我一定给你安上玻璃,做个大金框。他激动的看着金币,心想,这下子我可有钱买画布和颜料了,关门工作三年都没问题了,谁也不会扰乱我的思路了,不赶时间,也不为金钱,凭我的才华,必将超过所有的人,我一定会成为名画家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4px;">得到金币后的恰尔特科夫</span></p> <p class="ql-block">    他抓了一把钱去了裁缝店,定制了昂贵的全套新装,随后在一家高级饭店,香槟、美食饕餮一顿。现在无论他走到哪里,他都是目中无人,趾高气扬,神气活现,天不怕地不怕的姿态,他不眨眼地就涅瓦大街上租了一套高级公寓,接着就去了一家报社,用10枚金币买了一篇把他捧到天上的文章。他反复读着这篇文章,欣喜若狂,自己竟然上报了。更让他得意的是,记者竟然把他比做提香、凡·戴克……他回到自己的房间,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身来,想象着应接不暇的访客和请他画画的人,他在画布前挥着画笔,动作优雅潇洒,激情四溢。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第二天,果然有人上门求画了。进来的是一位贵妇人和她18岁的女儿。妇人称慕名而来,想先看看他的作品。恰尔特科夫说,他刚搬到这儿,画还在运输途中。于是太太卖弄了一通自己的艺术鉴赏力和阅历,还谈到了意大利的著名画家等,最后她说到正题,那就是,她希望恰尔特科夫为她女儿画一幅肖像。恰尔特科夫满口答应,并立即拿起调色板为女孩作画。女孩脸上表现出的对舞会的渴望,想挣脱父母保护和管教的愿望,对终日周而复始的一成不变的生活的厌倦……这些一般艺术家都是观察得到的,而恰尔特科夫看到的是这女孩的外表,白嫩的肌肤、苗条的身材和精致的首饰等,女孩的肖像已成竹在胸。</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4px;">恰尔特科夫为贵族小姐画像</span></p> <p class="ql-block">    画家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不由自主地流露出大画家的派头,他用画笔指点着被画者,一会儿让她抬头,一会让她低头。对方终于坐不住了,母亲立即叫停,而画家却正在兴头上,他请求再画一会儿。太太称还有别的事,必须马上走。临走前,贵妇人还邀请他去家里作客,恰尔特科夫自然受宠若惊。</p><p class="ql-block">    几天来,他焦虑地等待继续为那个女孩作画。她们终于来了,他急忙请她们坐下,激动万分,心驰神往地画了起来,他觉得自己一定能创造奇迹。几天过去了,这娘俩又来了,一见到画布上的女儿肖像,母亲就大叫起来:“妙哉!妙哉!太美了!太像了!”画家回答说,他是按古罗马灵魂女神普赛克的样子画出来的。母亲和女儿都十分满意。母亲也请画家按普赛克的样子给自己画一幅肖像。无奈,他应允了。</p><p class="ql-block">    此后,画家的门都要被挤破了,全城的人似乎都想请他画画。本来这是件好事,可以画各种各样的面孔,年轻画家正需要这种实践,但上流社会的人可不好伺候。首先,他们都很忙,所以他们要求的画期很苛刻。女人们要求肖像完美,面部不能出现丝毫的瑕疵,需画出灵魂和性格,使肖像看上去即便不使人着迷,也得让人入神。男人们也不比女人好对付,近卫军中尉要求把自己画成希腊战神马尔斯,文官则要求把自己的脸画得正直、高尚,手要靠在书上,书上的字要醒目;“维护正义,至死不渝”。起初,画家觉得很为难,很费时,而他们给的期限又短,后来他开窍了,完全不必煞费苦心地冥思苦想,要什么就给什么,要画成拜伦就画拜伦,要古希腊抒情女诗人柯丽娜也能勾勒出来……不久后,连他自己都感到惊讶,为什么他的画笔会这么神速,求画的人都欣喜若狂,称赞他是旷世奇才!</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恰尔特科夫成了一位地地道道的流行画家。他接触高端人物,乘坐高级马车出入美术馆,陪女士游玩,他的住宅和画室井井有条,一尘不染,连仆人都仪表堂堂,还收了一些出身高贵的学生,他本人穿着十分考究,一天之内要几次换装,他的发型更是入时,专心钻研接待顾客的各种风度和派头,他易如反掌,便可让女人们为他倾倒。什么拉斐尔、米凯朗基罗,都已不在他的话下,他们搞得无非就是雕虫小技,笔力呀、色调呀,还得看今朝,今朝伟大的画家还能是谁呢?他是当之无愧的艺术巨擎!他满足于用金钱买来的赞誉,同时也画腻了那些官员们的呆滞的面孔,贵妇人和小姐们故作的优雅动作也早已烂熟于心。于是,他先画两笔,其他就由他的学生代笔。他的确力不从心,根本无暇潜心研究艺术,他忙于游走于上层社会之中。他的画笔干涩了,大脑迟钝了,他尚且不知,自己早已落伍,对艺术的热忱,强烈的内心情感早已荡然无存。他的作品连一般的好都算不上,但他的画仍享有盛名。业内人士为他感到遗憾,他为什么在年富力强时会江郎才尽了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4px;">恰尔特科夫点评画作</span></p> <p class="ql-block">    而自我陶醉的恰尔特科夫怎么会感觉到这些呢?他忙于担任各种名誉高职、各种评委,参加各种委员会。借古喻今,为的是杀杀年轻画家的威风。他认为,世上的事对他都很简单,他已没有了激情,没有什么能震撼他的心灵,他因没有了纯洁的力量,再也领悟不到任何美了。只有一种声音他还能听得见,那就是金币的声音。荣誉不可能给窃取它但配不上它的人带来快乐,它只能为配得上它的人创造生机。金币已变成了他的全部激情、理想和人生的目标、担惊受怕的缘故和冤家。他变成了吝啬鬼和守财奴,变成了怪物、行尸走肉、朽木和粪土。突然有一天,一件事颠覆了他的整个身心!</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一位从意大利深造回国的画家将举办画展,他是恰尔特科夫的同学,他没有随波逐流,时刻牢记教授的嘱托,历尽千难万险,潜心钻研艺术,他常常一连几小时站在大师们的作品前领悟、探索、研究那神奇的意境。他严格遵照师古人、师今人、师造化的规律不断充实自己,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骄不躁,客观对待自己和他人,如今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今天,美术学院特邀大名鼎鼎的当代艺术大师恰尔特科夫莅临点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4px;">恰尔特科夫毁坏艺术品</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恰尔特科夫一走进展厅,就被罕见的场景惊呆了,众多鉴赏家和一大群观众围在一幅画前,屏气凝神地看着,四周十分安静。这是连外行都能被感动被震撼的杰作!它无言地向观众传达着神圣、庄严、纯洁、优美……和谐而圆润的线条将外部世界与人的内心世界完美地联在一起,上帝赐予画家的灵感,思想结出的果实又奉献给了人类。观众含着激动的泪水,怀着崇敬和感激的心情注视着这件神品。他们内心似乎共同唱着神圣的赞歌。这时有人请恰尔特科夫品评一下这幅画作,他这才回过神来,赶紧闭上惊呆了的嘴,像权威人士那样穿过人群凑到画作近前,他本想像平时那样讲些冠冕堂皇的陈词滥调,比如,“显然画家是很有才能的,也看得出是要表现点什么,功力也很过硬……但是,至于重点部位嘛……”可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只见他声泪俱下,发了疯似地逃出了展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4px;">精神失常的恰尔特科夫</span></p> <p class="ql-block">    他麻木地站在自己漂亮的画室里,他的青春火花似乎从新迸射出来,他问自己是否有过才华,他让人将那些赶时髦的作品统统搬了出去,把自己关在画室里,全身心投入工作,可是,他越希望画出独树一帜的作品,他手中的画笔越不听使唤,画得总是习惯了的构图,机械的人物动作,画中人总是习惯的,他也记熟了的姿势,他的想象力已固定在有限的范围内,无法突破。他翻出早期穷困潦倒时的画作并绝望地说:“我的确是有天赋的,这些我在贫穷时画的作品预示着我光辉的未来……”与此同时,那幅穿亚式服装的老头的肖像也被翻出来了,他想到这就是毁了他天赋的原因,他就要疯了,让人将这幅画搬出去,永远也不想再见到它。他惊呼,天啊!原本我也可以让人泪流满面,感激不尽的,我也可以创作出神品的,可今天,一切都完了!上帝赐予我的天赋,灵感瞬间被飞来的横财毁灭了!他内心极为痛苦,心有余而力不足,年轻时的理想和抱负全部成为泡影。他妒火中烧,嫉妒所有才华出众的画家,他想把他们置于死地,他像魔鬼般恶毒,只要一出现精品佳作,他立即出高价买回,小心翼翼地拿回家,之后就像疯狂的猛虎一般扑向画作,连撕带扯,连踏带踩,还不时地发出狂笑。他拥有巨大财富,有条件实现这种恶愿,只要他出现在拍卖场或展厅,别人就别想买到好画了。他像灾星那样,有意破坏这和谐的世界。他现在满脸杀气,他怨恨,敌视这个世界,他就是恶魔的化身。朋友都躲避他,害怕他,他凶暴、疯狂、贪得无厌。他终于精神错乱,残酷的热病加上急性肺痨痛苦地折磨着他,他很快瘦得皮包骨头,精神失常越来越重,他仿佛四周都是可怕的肖像,都在直勾勾地盯着他,他不断惨叫,说着谁也听不懂的呓语。</p><p class="ql-block">终于,他的生命在痛苦中结束了,万贯家财一点没留下,所有的钱财都随着被他撕毁的昂贵艺术品永远地消失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主人公的姓氏“切尔特科夫”源于俄语“鬼”(Чёрт)一词,这与主人公的性格特点相符,且合乎逻辑,因为他在遇到被诅咒的那幅肖像之前,心中早就“有鬼”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果戈里中篇小说《肖像》说明,一个人不能为了金钱而出卖自己的理想。果戈理向读者表明,生活清贫,但有精神追求,总比生活富裕,而心灵空虚并过着毫无意义的生活更好。另一个意思就是作为艺术家,当生活富裕的时候,不将自己的财富用于提升精神,创造艺术品,而反其道而行之,下场就是恰尔塔科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