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5-12拍摄于浙江湖州南浔古镇</p>  <p class="ql-block">五月十日我们一行二十七人,随西湖农夫领队开始了闽浙一代的旅行,舒适的豪华大巴一路奔向祖国的东海岸,美景在路上,美景在远方!抱着对美好的追求一路前行。</p><p class="ql-block">就这样计划十一天闽浙之行旅游,第一天在一路欢歌笑语中开始了!前进~前进~前进~</p><p class="ql-block">历时将近十个小时左右,傍晚时分我们来到了著名的南浔古镇,放下行李就迫不及待的来到了古街道上,夜幕下的江南水乡古镇,多彩夺目,仿佛来到了人间仙境。</p>  <p class="ql-block">南浔古镇是位于中国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的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是“江南六大古镇”之一。中国重点旅游名镇,始建于公元1252年。景区内旅游资源丰富,目前已有三大功能区,包括以张石铭旧宅及刘氏梯号为代表历史文化保护区、以嘉业堂藏书楼为代表组成的景观带和以张静江故居和百间楼为代表的景区,主要景点有百间楼、小莲庄、辑里湖丝馆、广惠宫等。</p><p class="ql-block">南浔古镇景区于2003年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又于2014年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并于2015年成功获评国家5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南浔古镇以水为脉,形态与河道密切联系,是江南水乡城镇的代表。南浔古镇水源充足,有东苕溪支流贯穿,又有頔塘运河、长湖申航道与市河相接,河流纵横,水网密布,曾被称为“水市”。頔塘运河沟通太湖水系和钱塘江水系,历经整修始终发挥水利和航运功能。南浔古镇以南市河、东市河、西市河、宝善河构成的十字河为骨架,主要的街道和居民建筑以河流走向分布,构成了类似“十字型”的格局,街道及布局基本保存完整,河流水系仍健存。</p>  <p class="ql-block">南浔古镇内的建筑主要包括千年古桥、百年民居、名人旧宅、传统街巷以及经典园林等。古镇内的传统民居具有“清丽典雅、别致内蕴”的特点,而古镇内的大宅园林在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的基础之上,渗透和融合了西方的建筑风格,在恪守传统的同时兼容海派,使得中西方文化在南浔古镇实现了交流与碰撞,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超越时代的、“中西合璧”的江南宅第建筑艺术。因此,在南浔古镇,游客可以观赏到许多融中西风格于一体的建筑、陈设和装饰艺术,例如张石铭旧宅、刘氏梯号、嘉业堂藏书楼、辑里湖丝馆等。</p>  <p class="ql-block">【刘氏梯号】</p><p class="ql-block">刘氏梯号俗称红房子,是刘庸的三儿子刘梯青的居所。整座建筑由南、中、北三个部分组成。最有特点的北部的中式建筑融入西欧罗马风格的建筑。徽派的马头墙和石库门里面却有欧洲洛可可风格的券顶,南浔对外来文化的包容和气度可见一斑。</p><p class="ql-block">【广惠宫】</p><p class="ql-block">广惠宫始建于北宋年间,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观里除了供奉着道教的黄大仙以外还有一座观音殿,道观正中建有一坛,居说是仿北京天坛,人站在八卦的正中间说话会听到很多回音。</p>  <p class="ql-block">【百间楼】</p><p class="ql-block">百间楼是最老的民居之一,也是南浔的特色。据说当时隐居的明代礼部尚书董份定居在南浔,他的孙子与南浔白华楼主,嘉靖年间的进士茅坤的孙女结亲。快要迎娶新娘的时候,茅坤家嫌弃董尚书家房子不够宽敞,就让媒人传话,女方有一百个陪嫁的婢女,新郎家得都给她们准备住处。董尚书听后豪气大笑“这有何难?”于是组织工人平地起了一百间屋子,号称“百间楼”。</p>  <p class="ql-block">南浔古镇地处水网纵横的江南水乡,四面环水,河湖相连,景色宜人。古镇内有丝绸之坊、雕刻之坊等许多坊巷,街道纵横错落,巷弄纵横交错,石板道上有悠久的历史痕迹,呈现出浓厚的古韵。古镇内的建筑风格多样,有木结构的各类民居、庙宇、商铺等,还有石牌坊、石桥、石碑等古建筑。</p><p class="ql-block">南浔古镇的建筑风格主要体现了江南水乡的特色,木结构、青砖、白墙、黑瓦是古镇建筑的基本元素。古镇内最有代表性的建筑是南浔书院,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书院内有榕树庭、松风阁等景点,古色古香,是品味传统文化的好去处。此外,古镇内还有晏子故居、黄氏宗祠等历史建筑,是了解古镇历史文化的重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张石铭故居】</p><p class="ql-block">张石铭故居被称为江南最大的具有中西建筑风格的私家古民宅,号称“江南第一宅”。原名懿德堂,是“南浔四象”之一的张家张均衡在清朝光绪年间建造的,整座建筑以江南传统建筑和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欧建筑相结合,风格独特,富丽典雅。张均衡,字石铭,又称适园主人,清朝光绪20年的举人,他不仅继承了祖业经营生丝、盐业,还在上海经营房地产、钱庄、股票、和公债绝对是个实打实的实业家。他一生不仅懂得经商,而且在文化艺术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他生平爱好金石碑刻和玩赏奇石,故取字石铭。整座宅子坐南朝北有中国传统的建制,正大厅腰门的门额上有“竹苞松茂”为吴昌硕所书。张石铭故居共有五进院落,各个院落风格各异。进入第一进院落,各种厅、堂、楼、阁多达数百间,虽然这些建筑都是典型的中式风格但是在室内装潢方面却采用了花格门窗、彩色玻璃和法国地砖。要知道这些东西都是在一个世纪以前从欧洲进口的,工艺非常的精湛。可见当时张氏家族生活的奢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南浔古镇被誉为“江南小威尼斯”。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南浔自古就是南方的水乡,地处太湖和钱塘江交汇处,因而得名“浔”意为汇流之地。南浔是江南水乡古镇中保存最完整的之一,2005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p><p class="ql-block">南浔古镇是一个具有浓郁江南水乡特色的古镇,保留了众多古建筑、巷道、桥梁等历史文化遗存,如清代官衙、古民居、古商铺、古桥等,每一处都可以感受到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值得一提的是,南浔古镇还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大院式”民居建筑群之一,这种民居建筑形式在中国南方的水乡地区非常普遍。其中,四大名人故居是南浔镇的文化名片,这里曾居住过文学家郁达夫、画家吴湖帆、书法家沈尹默、教育家张元济等四位文化名人,他们的故居现在已成为了纪念馆和文化展览馆,向游客展示了他们的生平和文化成就。</p>  <p class="ql-block">【小莲庄】</p><p class="ql-block">小莲庄又称“刘园”,是南浔五大名园之一,也是至今南浔古镇上保存最为完好的园林之一。它是晚清南浔“四象”之首刘庸的私家花园。小莲庄始建于清代光绪年间,由刘庸和其次子刘锦藻共同规划和修建,最后由刘承干于1924年建成。因为仰慕元代书法家赵孟釜所以借用其建造的莲花庄之名,故称“小莲庄”。小莲庄群体建筑由园林和刘氏家庙等几个部分组成,园林分为外园和内园两个部分。小莲庄中的碑廊,里面陈列着各个时期的名家书法石刻和题跋。其中最为著名是北刘庸“宰相刘罗锅”所书的《颜平原刘太守序》,为行书体。清朝南北两位著名的刘庸走到了一起,也算是一件历史上的趣事。碑刻长廊旁边的四面厅,叫做“净香诗窟”,又名“升斗厅”,其建筑结构堪称中国一绝。</p>  <p class="ql-block">【嘉业藏书楼】</p><p class="ql-block">嘉业藏书楼是我国近代最为著名的私人藏书楼之一,因为末代皇帝溥仪曾题赠“钦若嘉业”的九龙金匾和赏赐“抗心希古”的匾额,所以楼主刘承干就以此作为楼名,称为嘉业藏书楼。嘉业楼始建于光绪二十八年,楼主刘承干是四象之首刘庸的嫡长孙,因为他的伯父刘安澜没有儿子,他就被过继给了刘安澜。等到刘庸死后刘承干以“承重孙”的身份顺理成章的继承了刘氏家业。他本人一生酷爱藏书,藏书总数达60万卷,并用白银30万两建造了这座藏书楼来保护这些古书籍。</p>  <p class="ql-block">漫游在南浔古镇,那河埠的石阶、廊檐木柱,老街的斑驳,白墙灰瓦的剥落。千年古桥、百年民居、豪门巨宅、经典园林,构成了一幅江南水上人家的画卷。古朴的原真性和自然的生活气息让人陶醉留连忘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