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3、张庆辉</p><p class="ql-block">有关天许,诗二首</p><p class="ql-block">贺天许五十二周岁生日</p><p class="ql-block">天许斯人镇日闲,归来宁负好湖山。</p><p class="ql-block">眠安田舍竹松里,餐足烟霞泉石间。</p><p class="ql-block">强项平生怜未挺,病腰从此肯轻弯。</p><p class="ql-block">观花观蚁不观国,畸客穷途老更顽。</p><p class="ql-block">庚子暮春闻天许离粤归巴有寄</p><p class="ql-block">旅鸿翅老厌披霜,不复初征思远翔。</p><p class="ql-block">粤海风涛元浩浩,巴山云树又苍苍。</p><p class="ql-block">鹰扬广宇任千里,巢垒故檐安一方。</p><p class="ql-block">况乃鹣鹣怜旧侣,梳翎容与趁春阳。</p><p class="ql-block">天许诗词的现代性刍议</p><p class="ql-block">天许是我十多年的老朋友,也是当今传统诗词圈中,与我一起探讨诗道诗艺最多的人,没有之一。他的创作有多方面的特点与成就,我此前也曾写长文评论过。今天时间有限,我仅就他诗词的现代性,粗略地谈一点认识,以就教于在座的文朋诗友。</p><p class="ql-block">多年来,诗词圈赞美一个诗人诗写得好,有一个好像人人认同,心照不宣的评价,那就是“放进唐诗宋词足以乱真”。我个人以为,这句话有它正确的一面,也有它荒谬的一面。</p><p class="ql-block">正确的一面在于,传统诗词,特别是格律诗词的体式毕竟定型、成熟于唐宋,再一个,唐宋在诗词创作上的确佳作纷陈、大家迭出,这种说法,其实是在向唐宋的诗词贡献致敬、向唐宋在诗词发展过程中的地位致敬,同时,也是在向唐宋诗人词家所确立的高超的、后人难以企及的诗词美学风范致敬。</p><p class="ql-block">荒谬的一面在哪里呢?如果把“放进唐诗宋词足以乱真”作为今人诗词写作的最高评价,那么,今人的生活形态、时代面貌、社会思潮就得不到应有的反映,毕竟,千年以降,特别是工业革命和信息时代、AI时代到来之后,今人的物质生活状态以及所思所想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形而下的,器物层面的,比如手机、高铁、飞机、移动互联网,古代是没有的,形而上的,晚清及至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那么多的欧风美雨、德先生赛先生,那么多的理念、思潮对我们的影响,也使我们的思想状况大异于古人。我们要写今人的所思所想,要写今人的生活状态,古诗里是没有范本的,是没有路径依赖的。如果还把“放进唐诗宋词足以乱真”作为写作追求,那岂不是说,传统诗词无力反映当代生活,传统诗词对今人而言,只是个非物质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所以,这就提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如何保证传统诗词能够全面地、无障碍地反映此在的、当下的生活而不流失诗词的美感,这已经成为当代诗词圈的一个热门话题——即传统诗词的现代性。也就是说,怎么在美学品质、美学风范上继承唐风宋韵的前提下,能够写好有别于古人的、只属于今人的生活形态和所感所思。</p><p class="ql-block">现实的情况是,许多诗人为了保持传统诗词的仿佛约定俗成的美感,不敢超雷池一步,不敢把自己活生生的生活放进去,明明平时穿西装或夹克,一到写诗,马上换上汉服。</p><p class="ql-block">而天许则不,他是穿着厨师工作服也能够写出反映真实生活又不乏诗词美感的好诗的,在这方面,我认为天许的写作,或者说他的探索,在为诗词赋予现代性上,给当代旧体诗坛带来了弥足珍贵的经验。</p><p class="ql-block">我举三个例子——</p><p class="ql-block">一、比如弱感情写作</p><p class="ql-block">古代少有弱感情,没有或少见弱感情的写作范本,通讯、交通手段落后,古代表达情感都比较强烈——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p><p class="ql-block">今人则不一样了,通讯、交通空前便利,人们的社交面也大大扩展,甚至都有搭子之说了,诗坛少见写弱感情的,因为没有路径依赖,大家都聪明地避开了。但天许没有。而且他把握了很好的分寸感。比如这三首——</p><p class="ql-block">偶逢某同窗</p><p class="ql-block">偶逢一刹感纷纭,鸿鹄蜩鸠自有分。季子多金乘驷马,老夫无命上青云。</p><p class="ql-block">口中温语犹相狎,心底俱知各不群。虚约某天排饭局,委蛇我也表欣欣。</p><p class="ql-block">赴新化送别汪博士</p><p class="ql-block">来献灵前三炷香,人天从此两茫茫。</p><p class="ql-block">他年梦里如重遇,愿我姓名公未忘。</p><p class="ql-block">闻小学同学张君过世</p><p class="ql-block">久已无音讯,得讯闻君死。心底不甚悲,微风拂冻水。落花过尘镜,交情实浅矣。非我性凉薄,世事本如此。髫年虽同窗,皆为贫家子。性情敢飞扬,交游未有几。学业也泛泛,哀乐少人理。直如两滴水,同没沧海里。毕业各东西,音讯至此止。君况无从知,我乃长失意。匆匆近卅载,忆君偶然耳。渐至君形貌,今亦记不起。归家翻旧照,辨君后排倚。身躯何瘦小,面无悲与喜。临风长一叹,载货又廛市。异日我归山,轻如一尘尔。亦为他人忘,一如我忘你。</p><p class="ql-block">二、比如写开店的艰辛</p><p class="ql-block">古人有写百业百工的,但我没见到面对一个自助餐厅写下十多首七律,写尽开一家店的辛苦艰难的。绝不空疏,非常真切。</p><p class="ql-block">天许开的是自助餐厅,自助餐厅与普通餐厅是不一样的,有哪些不一样呢?比如,因为是客人自取,多取不多收费,浪费就比较大,所以“残余每对意无欢,心痛非唯盈利难”“莫忘此世存饥馑,诚望诸君净杯盘”。</p><p class="ql-block">开过餐厅的朋友都知道,季有淡旺,生意有好坏,而天许一家生计都系于此,所以“座满足奔同转毂,客稀心急似烹油”“客渐来时心渐稳,身颇倦后意颇雄”。</p><p class="ql-block">生意不好时,善于思考总结的店家除了心焦,总是先从自身找原因,所以“焉能对此不心煎,百感茫茫立店前”“莫非礼数差周到,或许肴蔬欠新鲜”。</p><p class="ql-block">街边小店员工流动性大,有时缺少人手,老板还得自己顶上帮厨,所以“头因天溽汗频下,手为油污腰亦弯”“碗碟生光还照影,稻粱于我重如山”。</p><p class="ql-block">诗人总是别有怀抱,但养家糊口又是男人责任,仰望星空还得脚踏实地,个中体会,如鱼饮水,所以“门前丛柳闹鸣禽,停抹橱窗眺远岑”“忍抛春日读书乐,苦盼深宵酒局收”。</p><p class="ql-block">服务行业虽然讲究和气生财,但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总不免遇到恶人,所以“不惧正颜驱恶客,但将温语迓佳宾”。</p><p class="ql-block">三、比如新词的运用——“久已不同人斗酒,忽然想与你抽烟”,“年老坦然为俗子,钱多绝胜拥书城”。前者“抽烟”,后者“钱多”,不装,真切。</p><p class="ql-block">天许的老师陈仁德先生有个讲座,叫传统诗词的守旧与创新,优秀的诗人,守旧都做得很好,有根底,有传承。但更优秀的诗人,在守旧做得好的同时,创新也做得好,当然这种创新,不是指形式上的所谓创新,比如非要用中华新韵、比如尖新巧诗风等,说实话,到唐宋,传统诗词的形式已经相当精美了,不太需要我们再去创新,云南大学教授、著名学者石鹏飞老师说,传统诗词的形式就像一个精美的花篮,把歪瓜裂枣放进去,也有几分美感。更重要、更有价值的创新而是在保持传统诗词传统美学风范的同时,有能力把今人的生活形态、观念思潮、所思所想放进去,而没有违和感——天许的创作,守旧不妨创新、创新不碍守旧,所以,我认为,天许堪称“更优秀”的诗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