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昵称:清清的河水</p><p class="ql-block"> 美篇号:16403124</p><p class="ql-block"> 我的父亲祖籍是山东省高密县。</p><p class="ql-block"> 在民国初年,山东省青黄不结闹饥荒,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为了生存,父亲整个家庭从山东闯关东来到辽宁省瓦房店市。</p><p class="ql-block"> 到了这里以后,我大爷和我父亲给附近的地主扛活种地,获取一定的报酬好养家糊口。到了冬天,庄稼地封冻无法干活,我父亲就到附近的砖瓦窑厂打工,由于我父亲吃苦耐劳、勤奋好学,很快就掌握了砌窑、脱坯、看火候、烧红砖、青砖的技术,成了窑场里的大师傅了。</p><p class="ql-block"> 记得有一年冬天,我父亲夜里干完活后启程回家,在回家的路上,突然窜出一只大灰狼,朝着我父亲凶狠的冲上来,用两只前爪趴在我父亲的肩膀上,张开血盆大口,说也迟、那也快,就在这紧要关头,我父亲急中生智,用双手顺势死死的卡住狼的脖子,并用脚狠踢狼的肚子,把狼踢的嗷嗷大叫。后来狼拼尽全力挣脱了父亲的控制,一路哀嚎仓皇的逃跑了。我父亲身上吓出了一身冷汗,望着跑远的大灰狼,我父亲又行进在回家的路上。</p><p class="ql-block"> 过了几年后,由于父亲勤奋工作家里生活有所好转,后经人介绍,我父亲与我母亲喜结良缘,先后我大哥、二哥来到了人间。</p><p class="ql-block">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援助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在沈阳苏家屯组建西北冶金建设公司。建厂房需要砖、瓦,这时公司领导找到我父亲,想请他参加大西北建设。</p><p class="ql-block"> 窑厂主闻讯后跟我父亲说,只要你能留下,我给你加双倍的工资,挽留我父亲留下继续给他干活。但是我父亲为了感谢共产党把穷人从苦海中解救出来获得新生,所以就坚决拒绝了窑厂主的挽留和丰厚待遇,毅然离家参加了西北冶金公司,投入到建设大西北的轰轰烈烈的建设中,参加由东德援建的甘肃永登水泥厂的建设中。</p><p class="ql-block"> 记得有一年春节,父亲探家从甘肃回到瓦房店,带来西北的特产和柿饼、大枣等,我们全家高高兴兴的过了一个喜庆的春节。</p><p class="ql-block"> 记得一天夜里,我家养的大花狗叫个不停,父亲拿着木棒出去查看情况,看见一只狼跑远了。我家的大花狗被狼咬的躺在地上伤势严重,小花狗也被咬伤,我父亲用香油涂抹小花狗的伤,大花狗因伤势过重而死了。记忆中,那年春节,吃了好几天的狗肉,父亲的手艺真的很好,我们全家吃的都很开心。</p> <p class="ql-block"> 1955年夏天,接到父亲从甘肃永登寄来的信,让母亲带着我们兄弟四人去甘肃永登水泥厂团聚。启程前带上奶奶煮的鸡蛋、馒头后,告别奶奶、大爷、姑姑、姑父,全家坐上火车,一路倒了好几次车,几天几夜之后才到了甘肃永登县。父亲单位派车到车站把我们接回来,并安排了住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因住在山沟里,条件艰苦,经常吃不到肉,我父亲晚上就带着手电到深山里寻找野物。山里有很多废弃的枯井,枯井里有晚上在这里过夜的野鸽子。我父亲将带来的网罩在枯井的口上,然后往井里扔石头,鸽子听到响声,纷纷往外飞,结果都落在网里面,父亲一晚上就能逮住几十只鸽子,给我们改善一下生活。</p><p class="ql-block"> 到了1956年,我父亲也是八级师傅了。主要负责建厂所需的各种砖瓦制作、烧制。</p><p class="ql-block"> 1957年,兰州白银公司开建,西冶公司调我父亲到白银公司,负责白银公司建厂所需各种砖瓦的供应。我的全家1957年迁到了兰州落户。我父亲带领大批徒弟,每天紧锣密鼓的生产砖瓦土胚。我父亲工作因成绩突出,年年都被评为先进劳动模范,受到厂领导的一致好评,并于1958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下图第一排,右数第二个人是我父亲)</p> <p class="ql-block"> 1960年,国家在洛阳建设第一座铜加工厂,我父亲又随冶金部第六冶金建设公司来到了洛阳,加入到铜加工厂的建设中。随后我全家从兰州迁往洛阳定居。</p><p class="ql-block"> 1959年-1961年,当时国家三年自然灾害,家里的口粮不够吃,经常过着紧衣缩食的生活。父亲就利用空余时间开荒,种一些红薯和蔬菜来解决全家吃饭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父亲一辈子为了子女操尽了心,吃了很多的苦,但是在子女面前从不表白,总是无微不至的精心照顾着这个家庭。</p><p class="ql-block"> 父亲是家的基石,他为子女们撑起一把伞,用他那宽厚、坚实的肩膀,和有力的双手承担起抚养子女的重担,子女们才能无忧无虑的学习、长大成人,走向建设祖国的工作中去。</p> <p class="ql-block"> 因为父亲长时间过重的体力劳动,身体状况出现问题,于1975年便永远的离开了我们年仅60岁。</p><p class="ql-block"> 我母亲于1998年因病去世,享年78岁。</p><p class="ql-block"> 想起父母在世的许多事,心中有一种莫名的酸楚涌起,眼泪在眼眶中打转。父母在世时没有给父母做多少事,现在想给双亲做点事,可又能做什么呢?双亲过世想尽孝难。</p><p class="ql-block"> 现在做什么都无济于事了,还是为父母点上一支心香吧,安慰我们愧疚的心,用墨香以告慰父母之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