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5号我们从黄河冲击平原地区开封出发,来到林县太行山脉人工天河“红旗渠”。一路行走一路上坡,随着地貌的变化,空气变得凉爽清透,让人精神愉悦。</p><p class="ql-block"> 能对红旗渠有印象,这得益于小学时期语文课文的功劳,那时上语文课朗读课文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也就是在这样的环节中不知不觉就把课文记住了。</p><p class="ql-block"> 现在已经找不到原文了,在网上找到江西小学课文中的红旗渠。</p><p class="ql-block"> 70年代江西小学课文红旗渠</p><p class="ql-block"><b> 在中国中部,有一条河来自“天上”,穿山越岭,九曲回肠,1500公里长。哗啦啦的流水声,好像在哭,也好像在唱,日日夜夜回响在林州,回响在太行。这水曾经是林州人又苦又涩的泪啊,千年盼,万年想,流的都是希望,流的都是悲伤。那是上世纪60年代最苦的日子,小小林县长在太行山里,太行山却把林县扔给了饥荒,那么漫长的时光。这里年年都缺水呀,渴死了沟坎上的高粱,渴死了岩石上的牛羊,渴死了那用石头垒成的家乡。这里的人活一场,就为水一场。一点点水就是一条条命啊,为了水,哪怕粉身碎骨,也生死无妨。恁大一架山,水在哪呀?!火辣辣的烈日下,齐刷刷跪着爹娘,跪着儿郎。那是一声声惊天动地的呐喊:老天爷呀,你是不是要旱死林县,渴死太行啊?救命的水呀,你在何方,你在何方?不,不,不能总这么跪着求着等着呀,这不是林县人的命,这不是山里人的犟。天苍苍,地茫茫,月无影,日无光。所有的人都站了起来,昂起头颅,挺起脊梁,把两行热泪甩下山岗,百里峡谷咯嘣嘣响。把山开了,把沟填了,把村庄搬了,把命拚了。救林县的还是林县人,10万父老兄弟集结在太行山上。象盘古一样开天,象愚公一样挖山,象精卫一样填海,为了活着,为了梦想,林州的胸膛里烈火燃烧,风雷激荡。小推车推呀推,钢钎呀打呀打,绳索呀放呀放,炸药响呀响。最危险的翻山越岭,最原始的肩挑手扛。骡马累死了,老人摔死了,黑压压的人群来了,一个跟着一个上。哪怕是雷是电,是铁是钢,也要把太行山变成渠,垒成墙,一尺一寸,伸向远方。那是怎样的一场拼争,10万人整整用了10年,在能磨刀的石头上凿岀一条河,从远山流到家乡;那是怎样的一种气慨,10万人整整用了10年,把骨头当成石头,垒岀一条水长城的墙;千仞绝壁,那是林县人直来直去、直上直下的性情;巍巍太行,那是林县人不屈不挠、不卑不亢的脊梁。林县人没有想到,他们开了一架山,却开出了中国人民伟大的精神;他们引了一条水,却引岀了中华民族的梦想。红旗渠的水来了,它成了林州大地的生命琼浆。而红旗渠精神的泉水,却成了中国人民生命的营养,奋进的力量。山开了,渠成了,水来了,哗啦啦的流淌,哗啦啦的歌唱!红旗渠、你在地上;红旗渠,你在天上;红旗渠,你在天地之上;红旗渠,你在中国的心上!</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们来到红旗渠青年洞景区,坐上观光车上山。</p> <p class="ql-block">登上青年洞最后的台阶</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红旗渠!</p> <p class="ql-block">红旗渠,平缓的流淌,但它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故事的地方。在这么高的地方,竟然有渠道流渠水,说它伟大、壮观名副其实!我感受到了林县人战天斗地的气概,被他们智慧和勇气所叹服,也不禁为这个国家和人民的奋斗精神所感动。</p><p class="ql-block"> 红旗渠,是林州人民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用双手和简单的工具创造出来的。他们在石山上挖出了渠道,以引水灌溉农田,解决了生活用水和农田灌溉的难题。这样的勇气、智慧和勤劳,是我们在今天的生活中很难想象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站在红旗渠对面的巨石上,仿佛可以看见那些林州人民辛勤劳作的场景。他们面对困难毫不退缩,以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创造出了这个伟大的工程。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和传承。</p><p class="ql-block"> 参观红旗渠,不仅是一次视觉的享受,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p> <p class="ql-block"> 红旗渠,又被誉为中国的水长城,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当地人民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下,用简陋的工具,经过十年如一日的辛勤努力,修建而成的大型水利工程。</p><p class="ql-block"> 红旗渠的有效灌溉面积为54万亩。这一数据反映了红旗渠在中国河南省林县的重要作用,它不仅是一项重要的水利工程,也是中国最长的山区灌溉系统,全长2000公里,被誉为“人造天河”。红旗渠的建设和运营对当地农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通过提水站和机井等设施,红旗渠能够有效地灌溉大面积的农田。据报道,红旗渠在干旱年份也能发挥重要作用,如林州市在近五年内遭遇的干旱中,红旗渠的灌溉面积达到了30万亩,显示出其在应对极端气候条件下的重要价值。</p><p class="ql-block">(文来自百度)</p> <p class="ql-block"> 红旗渠的灌溉系统包括总干渠和三条主要干渠,每条干渠都有其特定的灌溉区域和灌溉面积。例如,第一干渠向西南延伸,灌溉面积达到35.2万亩;第二干渠向东南延伸,灌溉面积11.6万亩;第三干渠向东延伸,灌溉面积4.6万亩。此外,红旗渠还通过兴建小型一、二类水库48座,塘堰346座,以及各种建筑物如提水站、水电站等,形成了一个综合的水利灌溉网络。</p><p class="ql-block"> 红旗渠的建设不仅解决了林县及周边地区的灌溉问题,还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带动了林县牧业、工业、乡镇企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旅游业、第三产业及其他事业的发展,因此被当地人民亲切地称为“生命渠”、“幸福渠”。</p> <p class="ql-block"> 站在红旗渠边,我感受到了那种只有亲身经历才能体会到的感动。看着那雄伟的水渠,我心中充满了敬佩。我敬佩那些修建红旗渠的人民,他们以无比的毅力和勇气,挑战了自然,也挑战了自我。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困难重重也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的信念。</p><p class="ql-block"> 参观红旗渠,我更深地理解了“人定胜天”的含义。在那个年代,我们的祖辈们没有被任何困难所打败,他们用双手硬是创造出了一个伟大的奇迹。今天的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生活丰富,科技发达的时代,面对工作中的困难和挑战,我们是否应该更加勇敢,更加坚定呢?</p><p class="ql-block">(文摘选百度)</p> <p class="ql-block">红旗渠这个地方是三省交汇的地方,对面就是河北省,而红旗渠的源头是山西省,红旗渠青年洞是河南省。</p> <p class="ql-block">在林县,教育局很好的运用红旗渠这一当代愚公移山的事迹来开展活动,比如开展红旗渠“十个一”研学实践教育活动:让学生用自己的脚步走一次长渠,当一次红旗渠精神讲解员,看一场红旗渠电影,唱一首红旗渠歌曲,讲一个红旗渠故事,吃一次民工餐,打一次太行钎,抬一次太行石,推一次民工车,看一次凌空除险。在实践中体会先辈战天斗地的艰辛不易,在行动中领悟“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p> <p class="ql-block">我们来到红旗渠,有视觉的震撼,更有精神的振奋,面对未来,能说的就是:我要学习红旗渠精神,不惧困难,艰苦奋斗,用毅力勇气和坚韧勇往直前!</p><p class="ql-block">红旗渠,我来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