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湖南省博物院为中国十大博物馆,位于省会长沙市开福区东风路50号,是中国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湖南省最大的综合性历史艺术类博物馆,始建于清光绪23年(1897年),今馆地为其新馆,启用于2017年11月29日,2022年7月30日由博物馆更名为博物院,占地面积4.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9.1万平方米,展厅面积为2.7万平方米,有馆藏文物18万件,尤以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商周青铜器、楚文物、历代陶瓷、书画和近代文物最具其特色,共设有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和湖南人——三湘历史陈列两个基本展览,青铜、陶瓷、书画、工艺4个专题展馆,定期还举办特别展览和交流展览。</p><p class="ql-block"> 近年来国内形成了一股博物馆热,节假日参观者众,一票难求,特别是知名度较大的博物馆或博物院。此次在湘正逢国庆,预约多次均未成功,己经准备放弃了,不料7日晚预约上了8日12时到16时段的门票(参观时段为晨8点到午12点,午12点到午16点,午16点到晚8点三个段),大喜!(基本陈列免费)</p><p class="ql-block"> 8日提前到了博物院,在附近逛了逛,准时安检入院,直奔三楼马王堆汉墓陈列,此层尚有铜镜、瓷器、商周青铜器等文物陈列,下至二楼观看湖南人——三湘历史陈列,一楼主要是书画陈列,不知不觉4个小时的参观时间己到,意犹未竟,也只能离馆了。</p> <p class="ql-block"> 马王堆汉墓陈列位于博物馆三楼展厅,面积5243.8平方米,分为序厅、惊世发掘、生活与艺术、简帛典藏、永生之梦四个单元,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利苍及其家属的墓葬,位于今长沙市,1972年——1974年,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先后发掘了三座西汉时期的墓葬,结构复杂宏伟,椁室构筑在墓坑底部,由三椁、三棺及垫木所组成,木棺四周及上部填有木炭,木炭外又用白膏泥填塞封固,墓葬内随葬品十分丰富,共出土丝织品、帛书、帛画、陶器、竹简、印章、封泥、竹木器、农富产品、中草药等遗物三千余件。</p> <p class="ql-block"> 素纱单衣为馆藏精品之一,西汉早期文物,衣长160厘米,通袖长195厘米,袖口宽27厘米,腰宽48厘米,衣重48克,1972年一号汉墓出土,为墓主人辛追随葬品,薄如蝉翼,轻若烟雾,底料为轻薄没有染色的平纹方孔丝织物素纱。</p> <p class="ql-block">现代多媒体分解T形帛画的组成及含义,以便参观者更好的理解这幅帛画,</p> <p class="ql-block">馆藏精品之一“T型帛画”。整个画面呈T形,故名。上宽下窄,通长205厘米,顶宽92厘米,未端47.7厘米,由三块单层的棕色细绢拼成。</p> <p class="ql-block">馆藏彩色丝绸,色彩鲜艳,图案精美,薄如蝉翼,令人惊叹古人之技。</p> <p class="ql-block"> 1989年发行的“T型帛画”邮票小型张。因此笔者知道了在长沙有个马王堆汉墓。</p> <p class="ql-block">馆藏竹简“医简十问”。</p> <p class="ql-block">馆藏文物</p> <p class="ql-block">“导引图”恐怕是至今发现较早的养生气功,许多动作模仿动物,比传为东汉末年华佗所创“五禽戏”还要早。</p> <p class="ql-block">五形九宫</p> <p class="ql-block"> 馆藏精品之一“朱地彩绘棺”,是套棺的第三层,长230厘米,宽92厘米,通高89厘米,通体内外髤朱漆,彩绘龙、虎、朱雀、鹿、仙人等祥瑞图像,每个面的纹饰图案都不相同,内容丰富,绘画技巧高超,是中国漆器工艺史上不可多得的艺术品。</p> <p class="ql-block"> 馆藏精品之一“黑地彩绘棺”,一号汉墓出土,在黑漆素棺和朱地彩绘棺之间,是套棺的第二层,内髹朱漆,外黑漆为地,用色彩绘出流动奔放的云气,云气间有一百多个形态各异的动物和神怪穿插其间,组成了57幅内容不同的画面,是汉代云虚纹漆画的典型作品。</p> <p class="ql-block">馆藏的各类青铜器</p> <p class="ql-block"> 馆藏精品之一商代“四面全铜方罍”,1919年出土于湖南桃源县。器型硕大,雄浑庄重,雕刻精美,富丽堂皇,是中国晚商青铜器鼎盛时期的代表作,充分反映了中国青铜器铸造鼎盛时期的高超技艺,堪称“方罍之王”。</p> <p class="ql-block">馆藏精品之一“四羊方尊”,出土于今湖南宁乡县。</p> <p class="ql-block"> 青铜编钟构件。</p> <p class="ql-block">青铜灯具</p> <p class="ql-block"> 馆藏精品之“大千人面纹方鼎”,商代晚期文物,约1958年——1959年出土于今湖南宁乡。</p> <p class="ql-block"> 馆藏精品之一商代“豕形铜尊”,高40厘米,长72厘米,1981年今湖南湘潭出土。尊为酒器,猪背上开椭圆形口,设盖,腹内盛酒;盖上有凤鸟,既是装饰,又是捉手,以野猪作为器物形制,在现有的商代青铜器中仅此一例。</p> <p class="ql-block">出土陶俑。</p> <p class="ql-block"> 单色瓷器</p> <p class="ql-block"> 从古至今单色彩瓷一直是中国瓷器的重要品类,代表了中国最传统的审美观念,纯净素雅,至纯至美,明清时期迎来其发展高峰。</p> <p class="ql-block"> 铜镜是古人照面饰容的用具,从新石器时期沿用至明清,古人将无尽的审美情怀施加于铜镜,制作精良,图纹华丽,内容取材广泛,铭文典重的铜镜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独特靓丽的景观。</p> <p class="ql-block">镜子中的古代足球运动</p> <p class="ql-block">五子登科</p> <p class="ql-block">福寿双全</p> <p class="ql-block"> 湖南人——三湘历史文化陈列位于馆内2楼,以“湖南人”第一人称来展示湖南的历史文化,分别解读湖南人生活的自然环境与发展轮廓,共4个部分。第一部分“家园”讲述湖南生活着什么样的人,第二部分为“我从哪里来”,讲述现在的湖南人是如何形成的,第三部分为“洞庭鱼米之乡”,讲述湖南人如何获取生活资源,第四部分“生活的足迹”,讲述湖南人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活状况及相关生活习俗。</p> <p class="ql-block">早期陶器</p> <p class="ql-block">列鼎而食</p> <p class="ql-block">展出的一万五千年前的水稻种子。</p> <p class="ql-block">漆盘</p> <p class="ql-block">著名湘籍名人留墨</p> <p class="ql-block">明代书法家草书的《岳阳楼记》局部。</p> <p class="ql-block">陈列的近代邮票、实寄挂号信函、委任状等。</p> <p class="ql-block">在院内购片,盖戳为记。</p> <p class="ql-block">2024年发行的博物馆建筑邮票中的“湖南博物院”,副票为馆藏文物四面全铜方罍。游在2023,作于2024,正好拿来!</p> <p class="ql-block"> 本篇图片均为原创,大部分为手机拍摄,相关文字部分来自网络。特别呜谢载我同行的许三夫妇!美篇平台及模板设计者!背景音乐创作者及演绎者!光临本篇的美友及每位读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