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D1、(6月7日)古人云: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而我们一行却在这芒种第三日“偷得一日闲”,驱车赴河北涞源,雨中三访“阁院寺”并终成行,有幸目睹了寺中辽代木构建筑中的经典——文殊殿,经寺院工作人员讲解,更觉得弥足珍贵,时间虽短,足以领略唐风辽建的风骨,感谢朋友的悉心安排。</p> <p class="ql-block">寺内存有铁钟一口,是中国现存唯一有明确纪年的辽代大钟。</p> <p class="ql-block">独特的花窗,上面刻有法器和梵文……</p> <p class="ql-block"> 然而我们此次出行的目的不止于此,随后我们继续西行,赴山西忻州,剑指雁门关……</p> <p class="ql-block">即将到达雁门关,途中偶遇代州古城,没想到竟然是意外的惊喜,代县四宝——雁门关、边靖楼、文庙、阿育王塔,竟让我们在这个小小的古城里先看到了三宝,真是不虚此行啊!</p> <p class="ql-block">据说楼上的两块大匾(3*10米)堪称亚洲第一匾(不知道还会有哪里能挂这么大的匾)</p> <p class="ql-block">真没想到小小的代县居然有这么大的建制规格很高的文庙</p> <p class="ql-block">漂亮的藻井</p> <p class="ql-block">阿育王塔,目前身处县政府大院,可以免费随意参观。</p> <p class="ql-block">代州古城逛够了,驱车雁门关,入住景区南门内的阜戈寨客栈</p> <p class="ql-block">D2,(6月8日)雁门关,完全是因为它的过往,于经济于战略都是十分重要关隘,而且这里有杨家将奋战疆场的故事,我也是心心念一直想看个究竟,但被现代人修缮的簇新,到处可见的商业气息,对于我这种只爱野长城的人,实在缺少吸引力……</p> <p class="ql-block">天下最任性最喜欢造字的武则天所书——地利和天险</p> <p class="ql-block">D3、(6月8日),中午回马一枪,直取忻州秀容古城,其实雁门关也不是我们的此行初衷……</p> <p class="ql-block">傍晚徜徉于忻州古城之中</p> <p class="ql-block">D4、(6月9日)养精蓄锐之后,连下五寺,拜文殊道场,首尾呼应,终于走上正确道路,修得正果。</p> <p class="ql-block">洪福寺~整座寺院坐北朝南,建于7米高的土台上,四周至高堡寺院有周长400米的堡墙保护。寺院分为上下两重带东西跨院,大雄宝殿是弘福寺的主要建筑之一,气势恢宏。殿内供奉着释迦牟尼石佛佛像庄严肃穆,令人敬畏。殿内的佛像雕刻精细,表情生动,体现了古代匠人的高超技艺。</p> <p class="ql-block">现存九尊宋代彩塑,极富现实感,生动感,不愧为世间少有的佳品。</p> <p class="ql-block">南禅寺~位于五台县阳白乡李家庄村,</p><p class="ql-block">来之前看了一些关于南禅寺的介绍,大殿是中国地面现存最古老木结构建筑,是现存的三座半唐朝建筑之一,它的重建年份(782年)比著名的佛光寺还要早近七十年。要说特色嘛,也无外乎三点:山村小庙、现存最古老的木构建筑、已被改得面目全非,我想单凭最古老的木构建筑就得自己亲自去感受吧。是的,它很小,所在地也很偏,都不是山村了,零星几座村屋散落山脚,人迹罕至形容可能更为恰当,以至于当时研究中国古建筑的日本学者、梁林夫妇都没发现它的存在,时至今日,造访者也不算多。我去的那天是端午假期,也能享受一会儿和它独处的时光。没有山野小寺的局促凌乱,也没有名寺古刹的斑斓浮夸,它更像一位质朴儒雅的老人,即使籍籍无名、香火凋零、后人贪婪掠夺寺中塑像及珍宝,依然不改他优雅的模样,福兮祸兮,也许就是这分淡然,让它躲过"会昌灭法",成为现在最接近盛唐的木建。关于后续的修复与改动,争议太多,反而觉得不必太在意,古建承载的本就是历史与文明,修复改造后的模样,不也是它需要承载的一部分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最直观看南禅寺的唐代构件,檐柱是最方便直观感受唐代建筑风格的构件。大殿面宽和进深都是三间,共用檐柱12根。其中,只有西侧后3根是方柱,其余都是圆柱。晚唐柱子都是圆柱,方柱在秦汉时较常见,专家判断南禅寺的方柱年代比圆柱要早,很有可能是南禅寺初建时使用,其沿用了早期的方柱形制。而圆柱很有可能是宋代地震后大修所换。</p> <p class="ql-block">房梁人字形构建也是说明唐构的有理证据。</p> <p class="ql-block">延庆寺~五台山的外台寺庙,也没有特别大的名气,还在修缮中,所以少有人参观。延庆寺大佛殿面宽三间,长约13 米,平面略近正方形。木结构,六架椽,歇山顶,在建筑形制上,耍头、补间、斜拱、驼峰的手法同境内佛光寺文殊殿相似,通长两椽的大托脚木和象下昂形状的耍头,又和塑县崇福寺弥陀殿、观音殿手法相似。据此推断可属金代所建。金末明初,曾经有过力求在结构上精简的阶段,最习见的是用减柱造的方法节省梁柱,大殿没有金柱,不能再减,但仍巧妙地节省下一条四椽,是一种新创的木构方式。</p> <p class="ql-block">正里面柱头上的兽面十分引入注目</p> <p class="ql-block">寺前经幢,高7 米,分为四层,造型别致,结构紧密,上刻遵胜陀罗尼经,经末刊有“景二年岁次乙亥拾月辛亥朔拾五日□□□□(不详)时建”字样。</p> <p class="ql-block">尊胜寺~在参观延庆寺时一位匠人介绍了尊胜寺,顺路看看,大开眼界,一座从未见过与众不同的寺庙。据说是唐仪风元年(676年),为纪念印度僧人佛陀波利至五台山所建,后被毁坏,清初重建,民国又加建,整体感觉这里有点众家神仙大聚会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参加聚会的各路神仙</p> <p class="ql-block">佛光寺~在1937年那个炎热的夏天被梁思成发现于太行山的乡野,从此中国古建有了新的来处。眼前这座神作,木构件简洁有力、庄重健美,向大地延伸,完美地呈现了中国古建的自然状态。</p> <p class="ql-block"> 大唐把它最后的一点点余味都留在了这里——山西佛光寺和南禅寺。我们也是怀着极其崇敬的心情来到这里的,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两座木构建筑,看到了大唐的浑朴豪放、自信澎湃,也听到了千百年前的盛世欢歌。这可能是山西之于我,最大的恩赐。越看越震撼,越喜欢……一个走遍山西的计划已然形成了。</p> <p class="ql-block">D4、(6月10日)余音袅袅,重回定州,观中山古城,文庙,贡院,端午佳节,感晋冀文化之激荡,念中华文明之交融。班师回朝,秉明天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