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悄悄建了群加了好友/芜湖的寂寞与孤独感怀

今商者说

<p class="ql-block">  昨天读一篇网文“‘宁宣黄成长带’,南京的竞杭合皖”(公众号:游点想法,朱跃武作),我有些许触动。为此,发题为“南京的痛,芜湖的寂寞与孤独”感言。今天,醒来再琢磨此事,把昨天分享的《长三角超级环线(G8388)规划,上海无敌了》,以及此前《宁宣杭铁路(宁杭二通道)预可行性研究招标公告》的资讯联系起来,芜湖竟然变得孤独起来。 </p> <p class="ql-block"> 6月15日G8388长三角大环线将运行。调图后长三角铁路将新增一条超级环线高铁G8388次列车,该趟列车从上海站出发,贯穿上海、江苏、安徽、浙江三省一市,沿途停靠上海、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京、合肥、安庆、池州、黄山、杭州、嘉兴等12座城市的21个站点,历经8小时09分,最后回到上海虹桥站。作为途径沪苏浙皖的超级环线高铁列车,除了强化长三角内部的资源要素流动之外,更有助于促进上海与沿线其他长三角城市形成一种双向互动、分工协作的发展新形态,“长三角省”正加速形成,“省会”上海作为最大赢家,其影响力正形成“闭环”。其结果是南京只能看重安徽,做好“徽京”,这是无奈也是机遇,而杭州地位渐获承认,超越南京,长三角第二城的标签逐渐强化。 最关键的是2018年杭黄高铁的开通,重建了皖南对外联系的通道。从黄山北站到杭州东站,全程260多公里,最快仅需1.5小时,将黄山至杭州从原来的3小时车程缩短了整整一半。如果宁杭二通道项目建设和运营,宁杭高铁线路起自南京至宣城铁路高淳站,经安徽郎溪、广德、浙江安吉,终至杭州,新建线路约168公里。</p><p class="ql-block">  这样下来,芜湖将被南京都市圈和杭州都市圈边缘化。我们知道南京对滁州已开通地铁,南京到马鞍山,准确地说到芜湖家门口当涂也即将开通地铁。G8388长三角大环线在芜湖周边运行与芜湖无涉。芜湖真的寂寞了。</p> 皖南人很久以来,以“徽京”之爱,亲近南京,也是名副其实。2016年10月,南京市规划局组织研讨“宁宣黄成长带”发展战略,与会者呼吁加强这条发展带的快速通道建设和城际旅游协作,打造长三角杭州—黄山之外的一条国际旅游精品线路。 2023年宁宣黄高速全线通车 。《共建宁淮宣黄生态经济成长带框架协议》提出的“宁淮宣黄生态经济带”,是“宁宣黄”的北向延伸,涉及苏中苏北的发展,应该是江苏省级层面推动“宁宣黄成长带”的升级思维,推动“宁宣黄”是其应有之意;《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建设方案》2022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文化和旅游部印发实施,政府工作报告亦有提及。借助“杭黄廊道”,杭州布局皖南,既深谋又远虑。杭黄高铁、合杭高铁通车数年,杭临绩,杭宁(国)频繁曝光。从黄山北站到杭州东站的杭黄高铁的2018年已开通,全程260多公里,最快仅需1.5小时,将黄山至杭州从原来的3小时车程缩短了整整一半。同年,黄山全面融入杭州都市圈发展。 “杭黄”的本质是“沪杭黄”,且“大黄山”战略提升了杭州旅游西进的战略预期收益。<br><br> <p class="ql-block">  面对先天基础,近年,安徽包容省内邻苏城市公开喊出“全面融入大南京”,支持滁马芜宣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这背后是安徽高层对省域发展格局和动能的理性研判:仅合肥崛起难以全省共进,南京对安徽影响辐射的全方位,安徽与“徽京”是真实利益纠葛的,现实存在值得借力。因为通过“宁宣黄成长带”的壮大,形成苏皖合作,推动皖南西部尽快发展,进而加快缩小中心区安徽片与苏浙沪的差距,安徽必须支持省际区域合作。</p><p class="ql-block">  我们国家的高速和高铁网络日趋完善,快递行业也已便民化。芜湖不再是皖南的门户和区域交通的枢纽。随着上述交通运输网络的形成,芜湖的交通运输区位优势已渐次下降。失去区位优势的芜湖,其内在的竞争优势会顺势降维。</p><p class="ql-block"> 南京与滁马,南京、杭州与宣城,杭州与黄山悄悄建了群,加了好友。芜湖的省域副中心和省内经济第二极的含金量就降低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