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之行

半醒半睡的老头

<p class="ql-block">良渚之行是闪念之想,在杭州时突然想到良渚博物院参观,由于对良渚文化只有一点点的了解,故而未有参观遗址公园的想法。</p><p class="ql-block">由地铁转乘公交车,车行在绿化很好的路上,周边有山地缓坡且很空旷,沿路的景色很美很舒服。</p> <p class="ql-block">良渚博物院的外观与环境很协调,设计的很好,在绿水青山中的博物院,使参观者能沉浸在观展发掘的古物而心生向往,不巧竟然遇上了一个30周年的特展。</p> <p class="ql-block">当阅读完良渚文化发掘的主持者刘斌的著作《寻找失落的文明》,才对良渚文化的发现、发掘及研究的全过程有了了解和认识。</p><p class="ql-block">良渚文化从距今约 5300 ~4300 年,经历了将近 1000年的稳定发展,那是一个风调雨顺、生活富足、社会井然有序的神话般的时代。从余杭玉架山遗址的环壕聚落我们可以看出,这个由6个环壕组成的小小村落,每一个环壕内都有从良渚文化早期到晚期的墓葬,1000 年的时间,仿佛并没有改变什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生死死,全在于此。</p><p class="ql-block">良渚文化的晚期,随着代表社会上层的玉器的四散,我们似乎看到了那个曾经辉煌的王国的分崩瓦解。在群龙无首的混乱生活中,在持续干旱的大灾之后,一场持续的洪灾降临了。良渚古城在距今 4100年左右,消失在了一片汪洋之中。洪水之后,这里已经不适合人类居住,良渚这片神奇的土地,在洪荒之后一直沉睡了 2000 多年。直到战国时代,才重新有人来到这里,开始了新的繁衍生息。</p> <p class="ql-block">20世纪70 年代末,在长江下游确立了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以印纹硬陶为代表的吴越文化的相对年代关系,以及文化谱系的传承关系。</p><p class="ql-block">通过大量的碳 14测年数据,良渚文化的年代被确定在公元前3300~ 公元前 2300 年之间。</p> <p class="ql-block">2007 年良渚古城遗址的发现以及2015年确立的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为理解高度 发达的玉器和信仰找到了依托。良渚古城与水坝所在的范围超过 100 平方公里,要实施这么大规模的城市规划,和组织完成1000 多万立方米的巨大工程,都反映了良渚文化已经进入了成熟的国家社会,良渚古城所在地应该是良渚王国的都城。良渚古城作为实证中华 5000年文明史的圣地,已于2019 年成为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良渚神徽被刻在权杖、玉琮、玉璜上,象征着王权、神权。</p> <p class="ql-block">莫角山宫殿区的模型和绘画。</p> <p class="ql-block">出土的炭化稻谷,令人惊讶的米心是雪白的。</p> <p class="ql-block">玉琮是重要的礼器,上面刻着良渚的神徽。</p> <p class="ql-block">于美丽的环境中,经历了一次震撼心灵的良渚文化的洗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