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城——武威行(一),文庙

叮叮

<p class="ql-block">武威市,简称“武”或“凉”,古称凉州、姑臧、雍州,故有“六朝古都、西北首府”之称;曾经是前凉、后凉、南凉、北凉、大凉、西夏(神宗)的都城;是甘肃省辖地级市,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复确定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重要节点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河西走廊中心城市。截至2023年6月,全市辖1个区、2个县和1个自治县。2023年,全市常住人口142.7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78万人。</p><p class="ql-block">武威市地处中国西北地区,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东端,东接兰州市、南靠西宁市、北临银川市和内蒙古、西接金昌市和张掖市,地势西高东低,局部地形复杂,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总面积32351.69平方千米。是国务院命名的对外开放城市,甘肃省确定的区域中心城市、西部重要的交通隘口城市。</p><p class="ql-block">武威市历史悠久,早在四五千年前,就有戎、月氏、乌孙北方民族聚族而居。自汉武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远征河西,击败匈奴,彰显大汉帝国的“武功军威”命名武威。武威名胜古迹众多,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交相辉映,被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中国葡萄酒城。因地处古丝绸之路要冲,是古代中原与西域经济枢纽,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的融汇传播之地,丝绸之路西段的要隘,中外商人云集的都会,历代王朝都曾在武威设郡置府。</p> <p class="ql-block">武威南城门又名凉州昭武门,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城区南关什字,是隋文帝为纪念凉州总管卫王杨爽的赫赫武功和功绩所建。</p><p class="ql-block">武威南城门楼始建于隋朝开皇八年(588年),明代重修,城楼为重檐歇山顶式建筑,造型古朴雄伟。</p><p class="ql-block">每当天气晴朗无风时,夜晚登上城楼,可以清晰地听到如细雨在瓦上淋漓的声音,故有“夜雨打瓦”之称,是凉州古八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城门楼的对联</p><p class="ql-block">关山忆梦回,车马相交错,人烟扑地桑拓稠;</p><p class="ql-block">雪映祁连白,吹笛岸花香,只将诗思入凉州。</p> <p class="ql-block">  武威文庙明清之际被誉为“陇右学宫之冠",是凉州文人墨客祭祀孔子的圣地,是目前西北地区建筑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孔庙,属全国三大孔庙之一。1996 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古槐承文脉》</p><p class="ql-block">文/王光卫</p><p class="ql-block">武威城庙古槐立,</p><p class="ql-block">岁月沧桑留印记。</p><p class="ql-block">文脉流传百代宗,</p><p class="ql-block">枝词道尽书生意。</p> <p class="ql-block">武威文庙保持着庙学合一、文昌宫与孔庙和而不同的“三足鼎立”整体格局,保留了从明代至民国各个时期的建筑,在斗栱和梁架结点两方面具有浓郁的河西地方特色,是研究河西传统建筑、儒家文化和文昌文化内在关系的重要实例。</p> <p class="ql-block">不远处的一尊立在广场中央的高大塑像,吸引着前来参观的游客。塑像双手交握,面容和蔼,双目炯炯有神,这就是孔子——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学家。</p> <p class="ql-block">状元桥,我国古代常见的桥梁名称,而各地有着不同的状元桥,每座桥亦有不同的故事传说。每年进入5月份以后,武威文庙都会成为热闹的地方,状元桥上挂满了红布条,特别是临近考试,连状元桥边的树上也会拴挂上各种各样的红布条。这是自古延续下来的人文习俗——学生家长和莘莘学子都希望能考出一个好的成绩。</p> <p class="ql-block">适逢端午游凉卅,</p><p class="ql-block">状元桥上留福条!</p><p class="ql-block">马踏飞燕流千世,</p><p class="ql-block">银光普照武威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