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自然,愉悦心灵——韶关市武江区美术教研活动

高ling

<h3>  2024年6月6日,韶关市武江区美术教研活动在九中天子岭录播室进行。韶关市第十四中学的王金玲老师上了一节题为《格尔尼卡——声讨暴行的檄文》的公开课;韶关市第九中学的高龄玲老师上了一节题为《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示范课。这两节课都属于“欣赏·评述”的学习领域,评课老师对这两课的教学设计都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助推美术教研活动的深度开展。</h3> <h3> (韶关市第十四中学王金玲老师上课)</h3> <h3>  第一节课是韶关市第十四中学的青年教师王金玲老师上课,题为《格尔尼卡--声讨暴行的檄文》。王老师教态自然大方,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她由“我有一个长不大的朋友”视频创设情境,引起同学们对反对战争的共鸣,初步激发同学们理解《格尔尼卡》的情感;接着讲述画家毕加索的一生和立体主义绘画风格,让同学们深入理解《格尔尼卡》的创作理念和绘画风格;随后,王老师邀请学生以第一人称视角讲述故事情境以及安排“你画我猜”游戏激趣,让同学们进一步理解《格尔尼卡》的创作情感;最后以《南京大屠杀》片段和《格尔尼卡》画展后续进行拓展,让同学们体会战争给人们带来痛苦,从而爱好和平。</h3> <h3> (王金玲老师在课堂中巡视辅导)</h3> <h3> (认真听课的老师们)</h3> <h3>  对于此课的教学设计,评课的老师们纷纷赞同王老师利用视频共情创设情境的环节,也觉得王老师的语言抑扬顿挫能有效引起学生注意力,同时提出了多方位的意见和建议,助推青年教师的成长。老师们提出:欣赏课在义务教育阶段是比较难操控的课程,利用游戏激趣能更好地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但在如何运用游戏来组织课堂也是需要做功课的,每一项教学活动应该是为完成教学目标而服务的,怎样能使课堂教学不显得沉闷又能让学生学有所获,这需要老师们在课前做非常多的准备。</h3> <h3> (韶关市第九中学高龄玲老师上课)</h3> <h3>  第二节课是韶关市第九中学高龄玲老师上课,题为《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此课受到领导和老师们的一致好评,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高老师在教学设计中,以绘画作品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理解艺术创作的题材、内容与技法,重点掌握绘画鉴赏四步骤:观察与描述、分析与解读、理解与阐述、评价与感受,并运用自主探究、游戏激趣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h3> <h3> (高龄玲老师在课堂中巡视辅导)</h3> <h3>  对于此课的教学设计,评课的老师们较欣赏高老师的以下教学亮点:1.运用费德门四步鉴赏法和思维导图,给学生特别是没有一定文化沉淀的学生定了一个鉴赏的大方向和思维逻辑,让学生更容易掌握鉴赏的方法。2.探究欣赏齐白石的《虾》时,把真虾搬进课堂,引导学生观察真虾的形态结构,并与齐白石《虾》的仿制品挂轴作品做对比,引导学生对比艺术形象与原型的异同,引出艺术与生活的关系。3.通过介绍齐白石的一生,以及齐白石画虾的经历,引导学生理解其绘画作品的墨色变化和创新形象,从而加深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4.运用“开国大典”的视频和齐白石的爱国故事视频,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做贡献。老师们同时也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1.如果让学生观察真虾的环节安排多一些时间,学生更能深入理解真虾与艺术形象的异同,从而更深入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2.如果在设计“开国大典”、“虾”、“长城”的思维导图时,能够有所区别,有梯度区分、层层递进,更能体现教学内容的循序渐进和深度的提升。</h3> <h3> (课后,老师们各抒己见,评课交流)</h3> <h3>  兼职教研员宋明艺老师表示:此次活动,两位老师都呈现了非常好的课,让大家展开研讨,引发老师们对欣赏评述课的一系列思考,助推了美术教研活动的深入开展。两位老师都有对教材的分析、教学目标和教学手段都做了深度备课,但在备学生、备语言方面还需要做更深入地思考,如何让欣赏评述课不显得沉闷的同时又能让学生学有所获,需要教师们拥有深厚的文化沉淀和教学素养,希望教师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学习、多思考、多实践、多创新,在参加教研活动中不断成长,提升自身教学素养。</h3> <h3>————————————————————<br>图:陈国娟、何文昱、黄惠婷<br>文:高龄玲、王金玲<br>审核:宋明艺、邓海燕</h3>

老师

学生

教学

韶关市

格尔尼卡

理解

教研

老师上课

齐白石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