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进山走走是文化传承

醉卧红尘Steven

<p class="ql-block">岁岁端午都进山,这是从父辈延续下来的民间习俗,也成了惯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实从祖辈听来的信息,应该是天不亮就进山,在太阳出来之前,采集带露水的艾草,用露水擦擦眼,眼睛会很明亮……这些传统文化的传承,基本已经失传,我们这一代还知道端午进山走走,后代们早就不知道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早快八点了才进山,确实晚了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往年进山还有一个目的,顺便拔点艾草回来,但多年为真假艾草而纠结,颇费心思,细想没多大意义,所以把去年带回来的真艾草种在阳台的大花盆里,没想到长势很不错,此后就可以年年在家割艾草了!是个好办法吧?</p><p class="ql-block">去年端午发文时,还对是否一直纠结于真假艾草提出疑问,当时想过去更远的山……没想到这困惑今年就迎刃而解了。</p><p class="ql-block">做事的目的不同,过程和体验就会完全不同。方向比选择更重要。</p><p class="ql-block">~图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以,今年进山的目标,不再专走野路寻艾草,也不去登顶(两年前登顶过,现在封山不允许登顶了),而是要完整绕浮山绿道走一圈,看看到底有多少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确实够辛苦,两瓶水全喝完,多亏沿途便利的洗手间可以及时用水清洗毛巾擦汗。从崂山区,走到市南区,再到市北区,最后回到崂山区,历时三个半小时,总共23903步,的确有些累,特别是阳光太烈,而浮山绿道大部分没有绿荫遮盖,这是弊端之处。当然也理解是便于消防和急救等机动车行驶,但人车不能两全。</p><p class="ql-block">本想近前去看看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心石开采旧址,却被铁门挡住了去路,而前面的一大排建筑也禁止参观,也不知是什么单位的(还禁止拍照?)。~图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旅行中很多时候都是随心而动,却不期而遇,颇有些玄妙之处,也是乐趣所在。全程基本是沿浮山绿道标志而行,只有两处没走绿道,随心而行,结果证明两次都是正确的选择:</p><p class="ql-block">行至北麓一个岔路口,看有楼梯可上行,就没有沿绿道直行,走上去反而来到了儿童乐园,旁边有书法绘画展览,有位书法家在现场创作,看了介绍,笔名是"东海人"?记起家中有副字(横匾)是他写的……真是巧遇啊?[捂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图八</p><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又一次放弃了绿道,选择木栈道前行,结果又走对了!来到了曾经在半山腰看到过的人行穿山隧道(标牌是山海通廊),感觉起的这个名字不太好,不如直接写穿山步行隧道,反而更准确些,而且会吸引所有游客前往。隧道内有光影图案,穿堂风相当凉快。~图七</p><p class="ql-block">​有些事值得坚持,就得有毅力做下去,最后会成功。而有些事,纠结时就该想清楚是不是应该坚持?要适时调整思路,盲目坚持下去反而没有任何意义。</p><p class="ql-block">用这位书法家​写就的这幅字与大家共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利而不害,为而不争!(图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一理念源自《道德经》第八十一章,其中提到“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p> <p class="ql-block">山中有水才显灵气!几座水库都位于浮山北麓,成为点睛之笔。也可见到人工瀑布,亭阁楼台,仔细寻找,还可发现曲径通幽之处。</p> <p class="ql-block">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心石,就是采自浮山的花岗岩,网上可以搜到当年在没有大型吊装和运输设备时,如何凭人力,费进千辛万苦,历时数月,将碑心石运往北京的记载。</p> <p class="ql-block">终于弄清楚了浮山九个峰的名字,东峰和西峰,就是东西两端的山峰,最高峰是卧龙顶还是浮山顶?好像有点争议,但数据差别很小。浮山共有九峰,自西向东依次为:西峰、大学峰、二贤峰、神笔峰、仙砚峰、雏凤顶、卧龙顶、浮山顶和东峰。有人说卧龙顶海拔363米、浮山顶384米,东峰355米,是浮山的三座主峰。但这里的"浮山九烟"介绍,最高峰是368米。</p> <p class="ql-block">很多年前,记得是友人电话问想要什么字?当时正面临事业方向的抉择期,便随口而出,"随遇而安"吧!</p> <p class="ql-block">记得去年种了二三棵,今年已经长成这样的二大丛了!艾草是丛生植物,大家去野外,应该割艾草,保留住根,今后年年发新芽,可以年年收割。现在有些人会连根拔起,那就是斩草除根了,很可惜的!当然如果不是新雨后,想连根拔起也是很困难的。</p> <p class="ql-block">遥看浮山最高峰,想起两年前端午的清晨,冒大雾进山,不知不觉就登顶卧龙峰了。记得回来后还写了首《端午登高》诗,其中有两句:卧龙峰顶乱石滩,一片朦胧都不见,知向谁边?</p> <p class="ql-block">早就知道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心石开采地在这里,但一般都是在浮山偏东部区域行走,这次特意过来看看,没想到还成了非游览区域,政府有关部门是什么意思呢?一个旧采石场,有什么封闭的必要?</p> <p class="ql-block">如果绿道,都像这种林荫中的木栈道,那就太完美了。</p> <p class="ql-block">空气清新,环境赏心悦目,就是阳光灿烂下,太晒了!尤其是这个季节!</p> <p class="ql-block">走到市南区的地盘了,左侧山脚处,是一个高球练习场,疫情前曾经来过近两年,每早开车过来练球,可叹的是,也没坚持下来。</p> <p class="ql-block">绿道两侧,每隔千米,就会有洗手间,设施和卫生都不错。尤其是蹲便盆,既简单又卫生,比坐便器好多了。</p> <p class="ql-block">进入市北区界,不得不吐槽,尽管这组设计还不错,但最应该突出的"市北"二字,却是咖啡色,不近前仔细看,根本看不清楚,真是败笔!</p> <p class="ql-block">儿童乐园,聚集了一大堆带孩子来玩的家庭,甚是热闹!有孩子的地方,总是生气勃勃!</p> <p class="ql-block">望山跑死马啊!</p><p class="ql-block">绕山一圈下来,虽然只两万多步,与外出旅行相比,步数不算太多,但是不停歇地一路走下来,还是很累的。</p><p class="ql-block">外出旅行时,一天二三万步,是经常停停歇歇的,期间还有午餐和休息时间,不一样的体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