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安康

若弦

<p class="ql-block">​今天计划回老家,老爸说九十多岁的姥姥身体不舒服,要去看看,我们就急匆匆的回去,几波打电话去店里取货的客人都被告知关门了,真是抱歉[抱拳][抱拳]</p> <p class="ql-block">​回去看到姥姥,佝偻着身子坐着,露出来的脚明显肿着,头发呈现出来是灰色,眼睛无神,拉起的手无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老妈她们姐弟五个都在旁边,姨和舅日夜相守了十多天,姥姥睡不着,躺不下,身体的各器官已经老了,“风烛残年”这个词原来是来自这里,心疼,却也无能为力,但比起很多老人,93岁已经属于高寿,她的身体一直也没有大问题。</p> <p class="ql-block">只是脑海里总是浮现出我们儿时的情景,那时姥姥姥爷身体都特别硬朗,他们的家在农场,有好多好多的耕地,暑假一到,孩子们就都到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时地里种好多经济作物,圆滚滚的西瓜,长长的豆角,又圆又鼓的茄子,挂满了枝头的辣椒,黄瓜刚刚落花,就被哪个孩子扭着吃了,西红柿被孩子们盼着盯着羞红了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时刚有味精,于是每次吃面条都会再放一些,咦,怎么会有肉的味道?有一次喝茄子汤,我放了太多,吃完饭恶心了很久,也不好意思说,至此以后,再也不单独放味精了。</p> <p class="ql-block">那时小姨还没出嫁,舅家的表弟表妹和我们都年纪相仿,所以一到假期就特别热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记忆里的姥姥姥爷从来没有闲下来的时候,姥姥不会东家长西家短的闲聊,眼里永远是做不完的事情,操不完的心,停不下来的活计,老妈是老大如此,作为晚辈老大的我亦是如此,这算不算我们的家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转眼,姥姥已经到了迟暮之年,93岁,想想,好长的一生,她经过了食不果腹到衣食无忧的生活,儿时吃的苦,我们肯定是难以想象,就像我们小时候物质匮乏的严重性,孩子们也联想不到一起一样,从贫苦年代走过的人,对于现在的好生活,肯定会感恩戴德。</p> <p class="ql-block">再想,一生好短。就像那首小诗:来不及拥抱清晨,就已经手握黄昏!好像昨天刚过完春节,明天已经到了端午节,小麦已经颗粒归仓,玉米也已经有了嫩叶几片。这唧唧复唧唧的日子,快的让人忍不住跟着夫子问: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老妈姐弟五个,婚后都很穷,姥姥姥爷接济了这个接济那个,后来日子都过得红红火火,因为他们都很勤奋,深知天道酬勤,也是姥姥姥爷言传身教的结果。</p> <p class="ql-block">舅舅家年前添了个小孙子,三年前带着遗憾辞世的姥爷,再也圆不了这个心愿,姥姥肯定是心满意足的,对于老人来说,又添一辈人的幸福感,肯定胜过一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回程的路上,老爸说姥姥应该是无大碍,只是老了,有任何不适身体都会吃不消,但应该能过了这个坎,希望姥姥可以好起来,她是一大家人的凝聚力,可以在重要日子里把大家召集在一起,如果不是有她在,可能因为太忙的理由,就不回去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看着几个守在姥姥身边的姨和舅,又看看唯一的儿子,心里暗想一定要好好锻炼身体,我老了倒下时,可是没有孩子和儿子轮流照顾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如果生活不那么紧张,也建议最少生两个孩子,有兄弟姐妹相伴的童年,儿时打打闹闹,长大相亲相爱,父母老去时,有人能替着照顾,有大事做决定时,有人能商议,兄弟姐妹是除了爸妈以外最亲的人,我们的孩子生在独生子女的时代,所以有好多的遗憾,现在的精力对于生二胎,有些力不从心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天端午节,昨晚的文章写了今天才发,祝朋友们端午安康,南方的朋友吃肉粽,北方的朋友吃甜粽,昨天我们一大家人都已经吃过了粽子,算是提前过了端午,再次祈愿姥姥能好起来,可以精神矍铄的在门口迎迎我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