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6px;">焦东建 董茉莉</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4px;">列宾油画《扎波罗热哥萨克给苏丹写信》,1880—1881,2.02 x 3.58m, 现存圣彼得俄罗斯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 列宾说:“这幅画我已经画了几年了,也许还需几年的时间,也许再过一个月就能完成。只是一件事困扰着我,那就是,我担心会在这幅画作完成之前死去。”</p><p class="ql-block"> 从1878—1891年,列宾用了13年时间,为人类呈现出这幅杰作《扎波罗热哥萨克给苏丹写信》。画中渗透了作者的心血,充满了作者的精神力量,饱含着无限的爱和大量的光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灵感来源</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1878年夏天,列宾来到莫斯科郊外的画家村阿布拉姆采沃。当时这里是俄罗斯著名文化艺术慈善家萨瓦·马蒙托夫的庄园,也是他专门为天才青年画家们提供的创作基地。一天晚上,年轻有为的画家们聚会,有人读起了扎波罗热哥萨克给苏丹的回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4px;">伊利亚·列宾(1844—1930)</span></p> <p class="ql-block"> 据史料记载,1676年,扎波罗热哥萨克接到了土耳其苏丹穆罕默德四世的最后通牒,他要求这支哥萨克放下武器,归顺苏丹,接受土耳其国籍。苏丹在给他们的信中还大放厥词,自称“王中王”。苏丹的狂妄彻底激怒了扎波罗热哥萨克,于是他们决定不以官方形式,而是以民间形式回复苏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土耳其苏丹穆罕默德四世致扎波罗热哥萨克的信</b></p><p class="ql-block"> “我,苏丹和辉煌港口的主宰,易卜拉吉姆一世之子,太阳和月亮的兄弟,上帝之孙和上帝指派的人间总管,马其顿、巴比伦、耶路撒冷、大小埃及王国的统治者、王中王、君主中的大王、无与伦比的骑士、天下无敌的战士,生命树的拥有者、耶稣基督棺木坚定的守护者、上帝钦点的监护官、所有穆斯林的希望和安慰者、令基督徒为之恐惧的、伟大的捍卫者,我命令你们,扎波罗热哥萨克,主动向我投降,不要有任何抵抗,你们的攻击吓不倒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土耳其穆罕默德四世苏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b>扎波罗热哥萨克给苏丹的回信</b></p><p class="ql-block"> “扎波罗热哥萨克致土耳其苏丹!</p><p class="ql-block"> 你是土耳其魔鬼,被诅咒的魔鬼的兄弟和同志,你是撒旦的秘书!你连秃毛刺猬都不杀,还算什么骑士?魔鬼一拉屎,你就在那儿吞。你这个狗娘养的,你身边不会有基督徒之子,我们不怕你的军队,我们将在水陆与你开战,XXX。</p><p class="ql-block"> 你是巴比伦的厨师,马其顿的轮子匠,耶路撒冷的酿酒师,亚历山大的种羊,大小埃及的猪倌,亚美尼亚猪,波多利安的恶棍,鞑靼的弓箭,卡缅涅茨的刽子手,阴阳两届界的小丑,你在我们的上帝面前是个十足的傻瓜,恶人之孙和我们的XXX。猪脸、马腚、屠夫的狗,XXX!</p><p class="ql-block"> 无用的东西,这就是扎波罗热哥萨克的回答!你甚至连给基督徒放猪的资格都没有!我们不识数,因为我们没有日历,月亮在天上,书上有年份,我们的一天和你们的一天一样,所以你可以亲我们的屁股。</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署名:哥萨克军营统帅伊万·西尔科和扎波罗热全军将士”</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列宾深谙哥萨克历史,他曾写道:“桀骜不驯的人民!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像他们那样如此深刻地感受到自由、平等和博爱。扎波罗热人一生都是自由的,任何人,任何事物都不可能使他们屈服!”</p><p class="ql-block"> 这封信显然给在场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何况具有敏感灵魂的天才画家呢?列宾本人就是乌克兰人,信中如此生动、丰富多彩的民间幽默直接刺激到他的心魂。在人们心目中,哥萨克就是崇尚自由,热爱生活和不可征服的代表。</p><p class="ql-block"> 信中的犀利语言激发了画家的想象力,使他产生了一种不可抗拒的愿望,即在绘画中表现扎波罗热哥萨克坚不可摧的精神,塑造哥萨克英勇不屈的英雄形象。他在阿布拉姆采沃为这幅画画了第一幅素描,这部作品现存莫斯科特列季亚科夫艺术画廊。</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创作过程</b></p><p class="ql-block"> 从那时起,列宾便开始为这颗世界艺术明珠搜集素材。在开始创作之前,他绘制的数百张素描。1880年,他带领自己的学生谢罗夫一起前往扎波罗热实地考察,搜集了扎波罗热哥萨克使用过的武器、服装、餐具和日用品等,并分别为它们画了素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为了得到一个令人信服的历史真相,为了沉浸在英雄时代的精神中,列宾后来不得不再次前往高加索和库班。在那里,他创作了许多描绘扎波罗热哥萨克后代的素描,并满怀激情地聆听哥萨克前辈的故事,这些故事代代相传。</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4px;">乌克兰历史学家和哥萨克史学家德米特里·亚沃尔尼茨基</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4px;">他是列宾笔下的“执笔者”的原型</span></p> <p class="ql-block"> 列宾的同胞,著名的乌克兰历史学家、扎波罗热哥萨克史学家德米特里·雅沃尔尼茨基向列宾提供了宝贵的历史信息和建议。雅沃尔尼茨基是一位独特的讲述者,列宾从他那里得到了许多有价值的素材。当时列夫·托尔斯泰也曾去列宾的画室,还给了他一些有关历史细节方面的建议,列宾对他感激不尽。</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列宾凭借画家、心理学家和戏剧导演的综合能力,在同一个画面上展示了许多人物形象。他进行了数十次、数百次的修改,不断调整主人公们的位置,有时完全撤换某些人物形象。见证者们怀着钦佩和恐惧的心情,回忆作者怎样从画布上永久删除他认为不适合的人物形象的,但他本人并不吝惜,因为一切探索和艰苦的劳动都要服从艺术家所要表达的艺术内涵。</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4px;">油画《扎波罗热哥萨克给苏丹写信》局部</span></p> <p class="ql-block"> 有趣的是,在创作过程中,列宾随时用粘土雕刻不同姿势的哥萨克人形,多次尝试各种不同的组合方案,以便达到最佳构图效果。作者对每一个形象、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了最周密的考虑。当这幅画完成后,对自己的工作感到满意的主人声明说:“我坚信,现在这幅画一点一滴也不能增减了。”事实的确如此。</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列宾油画《扎波罗热哥萨克给苏丹写信》的艺术特点</b></p><p class="ql-block"> 画面内容是发生在1672—1681年的第二次俄土战争期间的一个历史事件。当时,自由扎波罗热哥萨克阵营守卫着国家边界,抗击土耳其人的袭击。穆罕默德四世苏丹致信扎波罗热哥萨克,要求他们立刻投降。为了恐吓他们,苏丹在信中使用了许多至高的头衔。画面上的扎波罗热哥萨克豪气冲天,以霸气的写作风格和嘲讽的口吻、言辞辛辣的给苏丹写回信的场景。</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画面中的扎波罗热人以美和力量出现在公众面前:一个个脸堂黝黑的、“在草原上风吹日晒,忍受痛苦,坚持鏖战,但他们依然以极度之美,散发出力量和穿越边疆区的强大能量。”画家在同一幅画上塑造的群像异常独特,无可比拟,达到了传神的效果。这样的画作连续观赏几小时都不会感到厌倦。一群身穿五颜六色的服装的大无畏的战士正在共同起草为苏丹的回信。观众可欣赏这些个性特点极为鲜明的人物、强壮的体魄和火花四溅的幽默,整个作品达到了出神入化和身临其境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4px;">《扎波罗热哥萨克给苏丹写信》左侧局部</span></p> <p class="ql-block"> 画面呈现出强烈的动态性,但构图均衡:近景中,一群扎波罗热哥萨克围坐在一张临时制作的小桌旁,中间是聚精会神的执笔者。艺术家对画面中的部分人物采用了“剪切法”,以便让观众在想象中“推移”场景;他们身后站着十几个哥萨克,他们都在开怀大笑;远景中可看到落日余晖、徐徐上升的篝火烟雾和许多帐篷。</p><p class="ql-block"> 画面中似乎看不出谁是主角,这里有许多扎波罗热哥萨克,他们每个人都各有特色。画家对每个人物分别进行了特别精细的刻画,好像是在为给每个哥萨克画肖像一样。</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他们随身携带的马刀、火枪,他们的服饰、烟斗和酒瓶都画得特别逼真,乌克兰民族弹拨乐器班杜拉也很抢眼……当然,这样的画作不可能缺少民间幽默!勇敢的哥萨克们欢呼雀跃,预想着苏丹阅读他们的信时的情形,他们这种大无畏的乖张行为必将激怒苏丹!他们曾不止一次地击败了苏丹的军队,苏丹再多的至高称号对他们来讲一文不值。</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4px;">兵器和器物等细节刻画</span></p> <p class="ql-block"> 战友们共同起草给苏丹的信。执笔者挖苦地冷笑着,他眯起眼睛,其他哥萨克想出的辛辣词语通过他手中的笔跃然纸上,他们对自己的表达方式感到高兴。画中人物的情绪仿佛在向观众自然流淌,观众似乎听到了他们的酣畅淋漓的笑骂声,整个画作反映出这些哥萨克无可遏制的乐趣。其中的每个人物分别体现出各自的英勇气概、大无畏的精神和独立性。这也正是哥萨克所具有的巨大的团结和协同作战的能力。</p><p class="ql-block"> 有意思的是,画面上的阿塔曼西尔科(伏在执笔者身后的那个哥萨克)的原型是米哈伊尔·德拉戈米罗夫将军(1830—1905);执笔者的原型是作家和历史学家德米特里·亚沃尔尼茨基(1855—1940);塔拉斯·布尔巴的原型是音乐教育家亚历山大·鲁贝茨(1837—1913);头上缠着绷带的高个子哥萨克的原型是著名画家尼古拉·库兹涅佐夫(1850—1929)。画中的所有人物全部是按真实人物刻画的。</p><p class="ql-block"> 另外,很多人都看过列宾的《扎波罗热哥萨克给苏丹写信》这幅画,但很少有人思考,为什么近景中的一个哥萨克光着膀子。事实上,答案就在画面本身。</p><p class="ql-block"> 画家列宾以惊人的细腻风格而闻名。在他的画作中,每个细节都经过了最周密的思考和推敲。他在每次创作之前,都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关于这幅画创作,可写一本书,需要连续观赏和揣摩数小时,但我们现在只看一个非常有趣的细节。</p><p class="ql-block"> 在观赏这幅画时,很难不被坐在执笔者左边的光着膀子的哥萨克所吸引。为什么在这幅群像中他脱掉了自己的上衣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只需放大图片并仔细观察细节足矣。</p><p class="ql-block"> 你在这个哥萨克的右胳膊下面看到了什么?一副牌。这就是正确答案。</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画面上的这个哥萨克就是打牌时的庄家,所以放他身边的纸牌并非偶然画上的。在扎波罗热阵营时代,打牌时,庄家就会主动脱掉上衣,这样大家就不会对他产生怀疑,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他无法在袖子里藏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4px;">列宾油画《扎波罗热哥萨克给苏丹写信》局部</span></p> <p class="ql-block"> 为了使朋友们更好地欣赏和区分列宾和苏里科夫这两位俄罗斯画坛巨匠的作品,特分享俄罗斯艺术学博士格里戈里·斯杰尔宁的一段艺评:“无论是在他的历史画作中,还是在他的其他主题的画作中,他首先是一位心理学家。对他而言,关于历史事件,无论是英雄史诗,还是悲剧事件,其真实性就在于真实可信的人物性格上。在苏里科夫的最佳画作中,人物性格同样是艺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主人公的心理矛盾服从于人民历史命运的推动力,而这种推动力超越了个人利益。而对列宾来说,他笔下的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是一个独立的艺术研究领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891年,在庆祝画家伊利亚·列宾创作活动20周年之际,俄罗斯皇家美术研究院展出了他刚刚完成的画作《扎波罗热哥萨克给苏丹写信》。作者惊人的精神态势和他对自己笔下的主人公们的态度立刻传达给了观众,大家对他的画作表示热烈欢迎,媒体也给予高度评价,评论文章说:“只要仔细观赏,你就会明白,你所看到的并非只是一群乐天派,而是一些历史活动家,不是喜剧场景,而是一个历史瞬间。敢于挑战可怕而强大的苏丹权威的这种胆量是用鲜血、无数英雄的牺牲和斗争换来的。在这一瞬间真正地嘲笑苏丹,需要极大的勇气和一颗宽广而勇敢的心。”</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列宾油画《扎波罗热哥萨克给苏丹写信》在俄罗斯境内、慕尼黑、斯德哥尔摩、布达佩斯和芝加哥的画展上取得成功之后,皇帝亚历山大三世以35 000卢布买下了这部杰作。1917年十月革命之前,俄罗斯绘画中的这颗明珠一直在皇宫收藏,然后被国有化并移交给俄罗斯博物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