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上海造币,了解硬币诞生

侠兄

<h1>2024年6月8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参观不对个人观众开放的上海造币厂和造币博物馆。</h1> <b>上海造币有限公司</b>位于光复西路17号,始建于1920年,其前身为上海造币厂(该厂曾多次易名,1928年更名为“中央造币厂”,1981年更名为“上海造币厂”,2008年更名为“上海造币有限公司”)。上海造币厂是直属于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的国家造币厂,是我国著名的铸造金属货币的工厂,主要生产流通金属铸币和贵金属纪念币(章)。 上海造币厂原占地面积7958 平方米,现存原铸币厂房(办公楼部分)、水塔、辅助仓库、原厂门门柱等历史建筑。<b>中央造币厂主楼(办公楼)</b>在1994年被公布为上海市第二批优秀历史建筑;造币厂旧址于2014年被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入选第三批国家工业遗产,成为上海首家获评的国家工业遗产。 <b>金银币楼</b>,2006年建成,建筑风格仿造历史建筑办公楼。 金银币楼的<b>中庭</b>开阔,这里曾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奖牌专用金属材料交接仪式,2022年北京冬奥会奖牌验收仪式。 <b>财政部库房</b>,建于1935年,南北长42.7米,东西宽30.5米,由著名建筑设计师<b>庄俊</b>(中国建筑师学会发起者之一)设计。 <b>蓄水塔</b>,建于1928年,造型简洁美观,塔高39.3米,容积270多吨。 <b>莲花广场</b>与办公楼,1922 年建成的办公楼,由通和洋行设计,姚新记营造厂承建,新古典主义风格。 <b>办公楼</b>建筑面积4456.84 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部三层,两端二层,通贯两层的爱奥尼巨柱是构图的主要元素。入口门廊处为加强其构图中心的作用而采用双柱式。立面构图干练、风格统一。 办公楼室内装饰也采用了新古典风格,门厅及二楼楼梯厅的柱子和正立面的柱子一样都为爱奥尼式。底层门厅两侧的门洞,均采用古典式三角形山花造型。办公室木门的门楣、门框及门本身也极具装饰性。 <b>上海造币博物馆</b>座落于历史建筑办公楼的一层,有两个展厅,分别为近代造币工艺厅和当代造币厅,主要展示近现代的造币工艺和钱币藏品。 <b>近代造币工艺厅</b>位于上海造币博物馆西侧,主要展示近代的造币工艺流程和没备,使之与现代生产工艺形成鲜明对照,以见证百年来中国造币事业的发展历程。 <b>克利福德·赫威特先生</b>蜡像,1920年上海造币厂始建时,向美国政府提出申请,经美国总统哈定的批准,聘请克利福德·赫威特先生担任总技师,负责上海造币厂的技术工作。他的设计全盘引进了美国费城造币厂的样式和铸造设备。 通过银库门、配料、熔铸、碾片机、冲床、光边机、压印机、检查封包,乃至模具雕刻、翻模等的设备展示,介绍了机铸币工艺流程。(下图1:重达8吨的<b>银库门</b>;下图2:法式<b>雕刻机</b>) <b>当代造币厅</b>位于上海造币博物馆东侧,陈列了新中国成立以后各个时期所生产的部分具有代表性的钱币产品,大致可分为流通币、金银纪念币、普通纪念币、纪念章、获奖产品等,让大家了解新中国的造币概况。 <p class="ql-block">我国发行的许多纪念币都由上海造币厂铸造,开创了新中国纪念币发行史上的<b>四个第一</b>:第一套以“北京风景名胜”为主题的纪念金章;第一套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的纪念金币;第一套以熊猫为图案的纪念金币“1982年熊猫金币";第一套普通纪念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纪念币。</p> <p class="ql-block">1981年初,国家决定设计和铸造中国熊猫金币,上海造币厂承接了这项重大的任务。上海造币厂设计雕刻师陈坚有意识地将装饰画上熊猫的表现特点做适度的变形和夸张,并大胆地运用了木刻创作中的刀法技巧加以处理。最终创造出在形象上不仅具有立体感,而且饱满生动、富于变化和具有质感的<b>1982版熊猫金币</b>(图左)。</p><p class="ql-block"><b>1983年版熊猫金银币</b>,后来分别荣获世界最佳金币奖、最佳银币奖(图中右)。</p> <b>建国三十五周年-开国大典</b>纪念币,这枚币直径仅30mm,人物太多,难以表现,上海造币设计师就将《开国大典》原画中的人物放大,背景缩小,比例改动较大,但整体的艺术效果仍然非常突出。 在参观博物馆的互动环节体验原始造币工艺,项目名为“<b>一锤定音</b>”,用自己的力气让模具上的图案打制在光滑的金属坯饼上。 博物馆建筑周围陈列着各种造币设备,图为<b>压印机</b> 博物馆建筑周围陈列着各种造币设备,图为<b>75型冲饼机</b>。 原上海造币厂副总工程师<b>陈国良塑像</b>,主持设计了国产化压印机,奠定了现代造币设备国产化基础。 <b>走进上海造币,了解硬币诞生</b>。上海造币厂不仅拥有世界一流的造币设备,同时也拥有世界一流的技术和人才,在中国钱币史上,特别在近代机制币的铸造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上海造币厂先后参与铸造了四套人民币流通硬币,并建成国内唯一的钢芯镀镍生产基地,开创了中国造币事业的多项“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