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每一首歌,都有故事;每一旋律,都有记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树红花照碧海</p><p class="ql-block">一团火焰出水来</p><p class="ql-block">珊瑚树红春常在</p><p class="ql-block">风波浪里把花开</p><p class="ql-block">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珊瑚颂》是经典中的经典,创作有其独特背景。</p><p class="ql-block">创作时间与背景:《珊瑚颂》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初,正值中国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胜利阶段。该曲是歌剧《红珊瑚》的主题曲,而歌剧《红珊瑚》的原型则来源于浙江台州湾海域的一江山岛和大陈岛,这两座岛屿在1949年中国解放后,曾是国民党残余部队和渔霸统治下的“珊瑚岛”。</p><p class="ql-block">歌剧内容与主题:歌剧《红珊瑚》讲述了珊瑚岛上一家渔民父女在解放前期与封建渔霸和国民党匪 帮进行斗争的故事。珊妹作为歌剧的女主角,与爹爹相依为命,历经苦难,但她勇敢坚毅,寓意着红珊瑚般的品质~风吹浪打,宁折不弯。</p><p class="ql-block">歌曲创作与修改:《珊瑚颂》的歌词由赵忠、钟艺兵、林荫梧、单文等人作词,胡士平、王锡仁作曲。</p><p class="ql-block">该曲原唱为朱逢博,后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海政歌剧团在北京首演。1961年,筹备拍摄同名歌剧电影时,胡士平、王锡仁按照导演要求,以珊妹 的主旋律和唱腔片段对歌曲进行了综合修改。</p><p class="ql-block">歌曲特色与影响:《珊瑚颂》采用典型的二部曲式写成,吸收运用了河南民间音乐和一些船渔号子,具有浓厚的民族风味。</p><p class="ql-block">歌曲以借物抒情、以物喻人的手法,赞美了渔家女珊妹,体现了她的勇敢和坚毅。</p><p class="ql-block">2019年6月,《珊瑚颂》入选中宣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100首”。</p><p class="ql-block">《珊瑚颂》不仅是一首歌曲,更是那个特殊历史时期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缩影,通过珊妹这一角色,展现了人民在苦难中的坚韧与奋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珊瑚颂》的欣赏可以从多个方面来展开:</p><p class="ql-block">基本信息:创作背景:《珊瑚颂》是由赵忠、钟艺兵、林荫梧、单文作词,胡士平、王锡仁作曲的歌曲。它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初,是歌剧《红珊瑚》的主题曲。</p><p class="ql-block">首演与演唱者:该曲由朱逢博原唱,后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海政歌剧团于北京首演。</p><p class="ql-block">荣誉与认可:2019年6月,《珊瑚颂》入选中宣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100首”。</p><p class="ql-block">歌词赏析:主题:歌词采用了借物抒情,以物喻人的手法,借赞美红珊瑚来赞美渔家女珊妹。内容:红珊瑚象征着珊妹勇敢坚毅、敢于与反动统治斗争的精神。歌词赞美红珊瑚形态俏丽如“一树红花”,光彩炙热似“一团火焰”,品格刚毅,不怕风吹浪打,云遮雾盖。</p><p class="ql-block">曲式与风格:曲式结构:《珊瑚颂》的曲式结构很简单,句式结构也较工整,音乐具有很强的民族风味,优美深情的情绪。音乐特点:前奏有四小节,采用琶音引出主旋律。在A段结构中,节奏主要以大切分、十六分音符为主要特征。B段结构中,整个音乐一直是说话的感觉,句逗比较明显。</p><p class="ql-block">演唱技巧:气息运用:气息的运用主要是找准换气口。如A段有四句话,每一句有四小节,演唱者可以两小节换气一次。情感表达:歌曲要求演唱者做到收放自如,声情并茂。在“云来遮,雾来盖”和“云里雾里放光彩”等部分,需要做到强弱对比明显的感觉。</p><p class="ql-block">《珊瑚颂》不仅是一首具有历史意义的歌曲,更是一首音乐性与文学性兼具的佳作。它通过赞美红珊瑚,间接赞美了那些勇敢坚毅、敢于斗争的人们。同时,其优美的旋律和深情的演唱,也为人们带来了艺术的享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珊瑚颂》这歌,红色经典是一个方面,但歌曲的确优美,听了就令人忘不了。</p><p class="ql-block">令我最难忘听这首《珊瑚颂》,是1984年,在成都工人艺术宫。</p><p class="ql-block">那是我从部队到地方进入交机厂的第二年,我去省交通厅工会办事,当天就办好了,却时间已晚,回去不了啦,一个人蹓跶路过艺术宫时,正巧赶上有演出。</p><p class="ql-block">反正没事,为打发时间,稀里糊涂的买了张票,进得里面,见舞台正眉上一条红色黄字横幅:著名歌唱家于淑珍个人演唱会。</p><p class="ql-block">于淑珍,1936年出生于河北省东光县,中国内地女高音歌唱家、歌剧演员,国家一级演员。中国音协第四届常务理事、第五届理事,第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她曾当过工人,1956年在天津职工业余会演中初露才华,调到天津歌舞剧院后,曾在一些歌剧中扮演主角。五十年代末从事独唱,其演唱声从情发,委婉甜美,格调清新秀丽,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在多次出国访问中也受到赞誉。二十世纪80年代,于淑珍的歌曲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传唱,成为一代人的经典。2023年10月,于淑珍荣获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音乐)。</p><p class="ql-block">记得第三首演唱歌曲就是《珊瑚颂》,那可是爽子一打开,歌词随乐曲字正腔圆地吐出,全场静得鸦雀无声,只有那乐曲的余音绕梁于整个大厅。</p><p class="ql-block">这是我听得最正的《珊瑚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云来遮雾来盖</p><p class="ql-block">云里雾里放光彩</p><p class="ql-block">风吹来浪打来</p><p class="ql-block">风吹浪打花常开……</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