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市新区 <b> 似乎看不懂的城市——包头<br><br></b><div><b> 内蒙之行的最后一站是包头。<br> 本没有打算来这里,只是发现从鄂尔多斯返回呼和浩特途中,稍微拐个弯就可以到北方工业重镇——包头。于是,大家决定,还是顺路到包头看看。<br> 包头是内蒙的第一大工业城市,经济实力位居全自治区前三。包钢,是包头的一张名片,被誉为“草原钢城”。包头的地理位置也很特殊,是位于黄河“几”字头上的最顶端。这里是沟通北方草原游牧地区与中原农耕地区的交通要冲,也是游牧文化与黄河文化的结合地。<br> 从包头政府的网站上了解,包头先后荣获合国人居奖、国家森林城市、园林城市、卫生城市以及中国优秀旅游城市。<br>这么多的荣誉,也让我们对包头的游览充满了期待。<br> 从鄂尔多斯一直向北,140公里的路程不到两个小时便来到包头。<br> 鄂尔多斯之行,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鄂尔多斯的美丽、激情与大气,让我们意犹未尽,那么, 与鄂尔多斯经济实力不差上下的包头,会不会也给我们带来惊喜,眼前一亮呢?<br> 包头不愧为北方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一进包头市地界,只见高速公路两边,大型工厂林林总总,高耸矗立的烟囱雾气腾腾,远远望去,整个天空灰蒙蒙的,同行的广东朋友一时不太适应,不停地打喷嚏,说,这儿的空气味道不好,最好不要过多停留!工业化的城市,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工业不可避免地空气排污,必然会影响着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br> 来到包头市区,第一印象,便是感觉这座城市是非常空旷的,新城看上去框架拉得很开,街区之间、建筑群之间,看上去非常松散,中间还有不少闲置的耕地。老旧城区道路设施缺乏规范,很多房舍陈旧老化。这样的城市面貌,使我无法与经济实力排行第二的城市排名联系在一起。如果说鄂尔多斯处处张扬着一种生机与活力的话,那么,包头,则让人感觉有点老气横秋、暮气沉沉。<br> 在包头的一天里,总觉得这座城市有一种说不上来的尴尬与无奈。</b></div> <b>先说包头古城。古城并不古,都是些仿古建筑。走近古城,没有一个很规范、很有秩序的参观路径,也没有一个明确、清晰的主题,就像一个大杂院,里面什么都有,古代的、现代的、文革时期的,有农耕工具,还有军事武器,甚至还有地道战里的场景复制等等,反正给人的印象就是杂乱无章,纯属堆砌和拼凑。这种单纯靠所谓的“古”、“老”“旧”的物件简单摆放,以此来吸引世人眼球的做法,似乎早已司空见惯,见奇不怪了。再好的东西,如果没有很好的艺术形式展现,都是徒劳的!偌大的景区,即使20元的低价门票,也看不到几个游客!</b> 仿造的古城墙还是有点太新,没有沧桑感! 仿造的古街,倒有点像模像样。 锈迹斑斑的大炮,似乎证明着古城的存在。 <b> 再说南海湿地公园。南海湿地是黄河改道南移后形成的一片故道湿地,位于包头市东南处,被称之为“城中之湖”、“塞上西湖”。湿地的水域面积高达1000公顷,这里植被茂盛,珍稀鸟类上百种,这在干旱少雨的西北地区,是非常少见的。但作为一个4A级景区,让我看到的公园环境简陋、设施陈旧老化,景观无奇单一,显然,这里的景区开发还停留在较为初级的档位,我们也只是简单看了一眼,就匆匆离开,丝毫勾不起我们游览下去的一点点欲望。<br> 更令人不解的是,在两次通过包头黄河大桥时,都设有收费站。黄河大桥看上去快成古董了,大桥栏杆老得掉牙,看上去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维护和保养,不知为何还要收费!本以为只有过桥时才收费,谁知在包头的周边,省道国道也设有收费站,这种公路收费现象,在国内的很多地方,早已取消,而在这个经济实力很强的包头,却赫然保留着,真的让人想不通。<br> 还有一件事儿,我也感到很有意思。因为对包头的不熟悉,我们在安排住宿时,就选择距离市委市政府较近的宾馆酒店。转了一大圈,最后才找到一家叫宸浦的公寓式宾馆,没成想,这个三十层的高楼内,竟有十几家类似的宾馆,宸浦只是其中的一家。本以为宾馆也好不到哪儿去。谁知,房间内的设施堪比四星级,非常上档次,非常智能化,窗帘,马桶,灯、电视,都是利用小度语音板来自动调控!<br> 这可能是我住过的宾馆中最智能化的设备,一问价格,房价也只是普通二星级宾馆的价位。四星的标准,二星的价位,这里的宾馆做法真的让人感到意外。</b> 摄影的角度让景区看上去也很美 成排的景观船,静候着游客的到来! <b> 这次来包头,除了能感受到这里的人那种实在、纯朴和直爽,至于城市景观,就觉得再无特别之处。也许这里还有不少的宝藏,只是我们没有看到,或者是我们的眼力肤浅,或者是表现形式上还没有完美的展示,如同一个长得很好看的美人,还没有好好精心打扮,没有让人们看到她真正的美在哪儿。<br> 市区的景区不入眼,那就到包头的郊区走走。我们打算到距离包头70公里外的五当召走一遭。据介绍,五当召算是包头市最著名的景区了,被誉为草原上的“布达拉宫”,这是中国藏传佛教的四大名寺,号称“草原第一寺”。<br> 次日上午,我们启程五当召。本来天空一直的晴天,突然下起了雨。在西北地区,难得下一场雨,也许这是天意,是上天让我们沐浴着甘霖去拜访佛门圣地。<br> 五当召寺,深居大青山腹地,我们在崎岖的山路上盘旋了一个多小时。一路上,远近的山岭似乎都显得荒凉、孤寂。我想,如果没有这个闻名遐迩的寺院,估计是不会有什么人会来这个荒无人烟的地方游玩的!也许,在这孤山野岭的茫茫天地间,大概唯有僧侣的内心是不孤独的,在他们的精神世界里,佛陀永远是他们内心最强大的信仰支柱。<br> 来到五当召,看到寺院的建筑有别于汉族地区的寺院,墙体的颜色为白色为主,房檐有红色、黄色相间,鲜明的色彩带给我们是强烈的视觉冲击。那白墙红檐的殿宇建筑参差不齐,五彩经幡在空中随风飘荡,错落有致的建筑群映衬于起起伏伏的崇山峻岭之中,构勒出一幅精美壮阔的西北荒漠画卷。<br>对于藏传佛教,我们知之甚少。相对于汉传佛教,藏传佛教更是披上了神秘的色彩。在寺院,总有太多的清规戒律,我们必须保持着高度的专注度,不敢有任何不合时宜的轻举妄动。刚好有一个导游带着七八个游客,边走边讲解,我们就跟着蹭听了半天,既了解了寺院的历史,又不至于走错路。<br> 尽管寺院远离市区,但前来参观的人也是络绎不绝,说明这里的宗教文化蕴含着巨大的人性魅力与历史厚重。其实,有事没事,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到寺院里走走转转,也是一件愉悦身心的好事,因为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每个人的脸上都是安详慈和的面容,总能让身居凡尘的我们那颗世俗浮躁的心瞬间安静下来。<br></b><br> 远远望去,有点草原“布达拉宫”的味道,只是高度太低! 角度仰拍,才能让寺院看上去更加伟岸。 如此多的僧侣宿舍,显示着这里佛寺的功力深厚! 很喜欢这张照片的层次感,只是缺乏僧侣的出现。 终于看到僧侣和义工,只是场景太一般了。 <b> 从五当召回呼和浩特市,200公里的路程,共有三条路,我们并没有原路返回,而是走了一条看似近,却又并不熟悉的山路。结果,这条路是五六十年代为备战备荒而修的路!坑坑洼洼,特别难走。天空一直下着雨,很多地方的路基与河床高度一样!一边的山坡土质疏松!不时还有些碎石落下,如果有大车经过,强烈的震动就会有山体滑坡的危险。我们走一路,胆战心惊一路,心惊内跳一路。当我们走出山路时,发现地方交通部门在山口设有卡哨,后面是等待通行的长长的重型卡车。恶劣天气,这段山路禁止重型大车驶入的。看来我们走的是一条险象环生的山路,这次有惊无险的经历,算是我们的一次旅行教训。出门在外,不能冒这样的风险,在这深山峡谷里,前不靠村,后不靠店的,一旦遇到意外情况,后果真的不堪设想!</b> <p class="ql-block"><b>结束语:</b></p><p class="ql-block"><b> 热情、豪爽、真诚、大气的内蒙朋友</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这次的内蒙之行,得益于在南方结识的内蒙呼和浩特的朋友王哥、王嫂的竭诚邀请。</b></p><p class="ql-block"><b> 他们老俩口都是土生土长的呼和浩特人。虽然接触时间不长,却能感受着北方草原滋育出的那种特有的豪爽、刚毅、坦诚以及善根。</b></p><p class="ql-block"><b> 为了此次内蒙之行,老俩口做足了功课,吃住行,都反复斟酌思量。仅在吃饭上,老俩口把附近的饭店几乎跑了个遍,名片要了一大撂。甚至对中意的饭店,还提前去品尝一下。我们在呼市的几天,早上吃什么,中午、晚上到什么地方吃,都有路线图,每吃一个地方,就扔掉一个名片,生怕搞错。</b></p><p class="ql-block"><b> 眼见老俩口为接待我们忙上忙下,我们于心不忍,悄悄地提前订了回程的飞机票。老俩口闻讯后,非常生气,用不容商量的口气,硬是让我们改签机票日期。</b></p><p class="ql-block"><b> 原来,他们已为我们准备了内蒙的上等羊肉(一只羊)以及面粉。为能让我们带上这份礼物,老俩口从选购羊,到宰杀,到分割装箱,再到冷藏保存,一个工序一个工序地处理把关,直到最后,让我们托运带上飞机才算松了口气。老俩口用他们的最朴实、最真诚的行动表达着对我们的一份友情和美意。</b></p><p class="ql-block"><b> 回想几天来的内蒙行,一个个温情脉脉、暖意涌动的画面历历在目,浮现眼前,让我深切地感受到,人世间,最让人难以忘怀,最让人感到人间幸福的东西就是人世间的一个情字。</b></p><p class="ql-block"><b>回放和王哥、王嫂相处的几天里,让我印象深刻的场景有两个:</b></p><p class="ql-block"><b> 场景一:致敬友情,王嫂泪洒酒筵。前些年,王哥王嫂家里遇到亲人重病。王哥的身体也不好。于是,王嫂一人在呼市照顾家人,王哥便去南方疗养身体。在南方小镇,王哥结识了邻居孔姐、李哥一家。孔姐见王哥,岁数大,身体不好,且一个人独自生活有诸多不便,就积极主动地帮忙照顾王哥的日常生活,嘘寒问暖,送吃送喝,无微不至,还经常陪着王哥外出散心。</b></p><p class="ql-block"><b> 孔姐、李哥的援助之手,在王哥王嫂看来,患难之时方能看见真情,老俩口一直记着孔姐、李哥的好。这次,在专门订制的欢迎晚宴上,王嫂举起酒杯,欲语泪先流,非常动情地表达着对孔姐、李哥在她最困难的时刻帮助了她。她对丈夫的爱、对朋友的感激、对战胜困难的勇气都化成了激动的泪水,感动着在场的每个人。我看到了每个人眼中闪动着泪光,都为王嫂这种“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真情流露而感动!</b></p><p class="ql-block"><b> 场景二:珍重亲情,教授妹夫真情告白。在离开呼市的前一天,王嫂的妹夫、在内蒙一所高校当院长的李教授听说我们的到来,要请我们吃饭。本已打扰了王哥、王嫂,还要惊扰他们的亲戚,我们婉言拒绝。结果,王嫂说,她妹夫为请这顿饭,已经等了好几天,辞掉所有的应酬,诚意十足。我一直纳闷,教授妹夫为何要执意宴请大姐的外地朋友?</b></p><p class="ql-block"><b> 席间,李教授解开了谜底:王嫂本姓赵,兄弟姊妹四个,王嫂是大姐。李教授说,“史书传后,道德传家。”赵家四兄妹,传承着赵家家风友善、大义、正直的传统美德。大姐是领头羊,无论谁家有困难,大姐总是冲在前面,送钱送物,出手大气,从不计较,是他们兄妹的榜样,是他们心中最好的大姐。从大姐的身上,看到的是人性的光芒和亲情的力量,是骨子里散发出的爱的醇香。</b></p><p class="ql-block"><b> 动情处,李教授还引吭高歌,一连唱了《朋友》、《难忘时光》、《我是一只小小鸟》,丝毫没有教授的架子,把最真性情的东西毫不掩饰地送给了我们。我知道,他的情真意切、聲情并茂的表现,既是对大姐、大姐夫朋友的一种尊重,也是对大姐、大姐夫为人品行高贵的敬重和认可。 </b></p><p class="ql-block"><b> 在回程的飞机上,总有一种贴心的温暖,一种深情的感动,一直伴随着我,始终在内心深处涌动。我在随行日记里写道:旅行的意义,不只是看看景色,更重要的是从旅行中学到了什么,汲取了什么营养。如果说,此次旅行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就是有幸结识了王哥、王嫂以及他们和谐、团结、融洽的家人们,他们对人生的解读、对友情的诠释,都是完美的,纯洁的,他们的和善与朴实,带给我的都是一次次心灵的撞击和触动!</b></p><p class="ql-block"><b> 最后,在回程的途中,我即兴写了一首打油诗,以表达自己一份感激:</b></p><p class="ql-block"><b> 《蒙古情》</b></p><p class="ql-block"><b>一一致谢内蒙王哥、王嫂</b></p><p class="ql-block"><b>五月光景美,难忘内蒙行。</b></p><p class="ql-block"><b>哥嫂费心思,待客成大事。</b></p><p class="ql-block"><b>劳顿入眠难,行程策划细。</b></p><p class="ql-block"><b>饭店挨个选,菜品特色挑。</b></p><p class="ql-block"><b>羊家匠烧麦,阿尔巴斯羊。</b></p><p class="ql-block"><b>一同游草原,夜宿蒙古包。</b></p><p class="ql-block"><b>转眼过五天,依依话惜别。</b></p><p class="ql-block"><b>王嫂念旧情,欲言泪先流。</b></p><p class="ql-block"><b>一番感谢语,打动众人心。</b></p><p class="ql-block"><b>妹夫才八斗,百忙设酒宴。</b></p><p class="ql-block"><b>即兴唱《朋友》,挥毫送墨宝。</b></p><p class="ql-block"><b>王哥真性情,王嫂大格局。</b></p><p class="ql-block"><b>临别赠山羊,唯恐情难全。</b></p><p class="ql-block"><b>为人当楷模,值得终身学。</b></p><p class="ql-block"><b>有缘识哥嫂,实属幸三生。</b></p><p class="ql-block"><b>报答不言谢,期待重逢日!</b></p><p class="ql-block"><b> 2024年6月8日写于三乡 </b></p> 相敬如宾、鸾凤和鸣的王哥王嫂俩口子 在王哥王嫂家留下一张此行的“全家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