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聊三护理的十二大特色护理技术

木棉

<p class="ql-block">病房里,打针、发药是她(他)们的基本技能</p><p class="ql-block">病床边,关心、关爱是她(他)们的至善初心</p><p class="ql-block">紧急救治,一项项特色技术是她(他)们的独门妙招</p><p class="ql-block">为了挽救病人于生死一线</p><p class="ql-block">为了促进病人更好更快康复</p><p class="ql-block">她(他)们不断学习、探索、发展、创新</p><p class="ql-block">与医生一道,携手并进,共护患者安康!</p><p class="ql-block">让我们为聊三护理的十二大特色护理技术点赞!</p> <p class="ql-block">  一、加速康复护理技术</p><p class="ql-block"> 骨外科护理团队运用“ERAS”康复理念,成立“7210”式快速康复团队,包括骨科、手术室、麻醉科、康复科、营养科、心理科、门诊联合做到医医结合,医护结合,医护一体化零缝隙快速康复团队。把患者入院即作为康复的开始,做到循序渐进有计划护理宣教与指导。主要内容包括:体位的摆放;并发症的预防;床上呼吸和大小便训练;早期拔除尿管的意义及预防尿储留的方法;早期进食的时间、进食的种类;术后康复训练、时机和方法等。采取多模式个体化宣教方式,同时利用微信公众号实现知识库内容向患者的推送。在“ERAS”康复理念指导下,患者平均康复住院天数从8天缩短到7天。患者满意度持续98%以上。</p><p class="ql-block"> 二、缺血预适应训练技术</p><p class="ql-block"> 神经一科护理团队率先开展,缺血预适应技术是国家百万减残工程的关键适宜技术,针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及高危人群,集筛查、预防、治疗于一体,缺血预适应技术通过对人体自我防护能力的刺激,使人体产生一种对器官和组织缺血、缺氧性伤害的耐受力,一旦发生心梗、脑梗等重大问题,可以拓宽治疗时间窗,也就是延长最佳急救时间。</p><p class="ql-block"> 根据患者的血压、体质、和对肢体压力的耐受程度选择合适的模式。预适应训练分为臂模式和强力模式。臂模式主要应用于上肢,强力模式主要应用于下肢。根据患者血压情况及体质或对肢体压力的耐受程度选择臂模式或强力模式。仪器自动加压至一定血压时,加压1分钟,放松3分钟;压迫2分钟,放松3分钟;压迫3分钟,放松5分钟;再次加压增加20mmHg,持续时间5分钟,放松5分钟;再压迫5钟,放松5分钟;再压迫5分钟,然后快速排气。</p><p class="ql-block"> 三、机械通气患者俯卧位通气技术</p><p class="ql-block"> 俯卧位通气指的是病人采取俯卧位的体位进行机械通气的一种方法。该通气方法主要适用于重症肺部疾病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人,经过高强度的呼吸机支持仍不能维持正常人体所需要的氧合。这种通气方式的优点是有利于靠近背部的肺进行血气交换,改善氧合。</p><p class="ql-block"> 适应症:俯卧位通气适用于氧合障碍的患者,无论任何原因的肺水肿,合理使用 PEEP仍不能将Fi02降至60%以下,在肺损伤性急性呼吸衰竭早期,即使没有严重的氧合障碍,也可以使用。</p><p class="ql-block"> 四、血浆置换护理技术</p><p class="ql-block"> 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 PE)是一种用来清除血液中大分子物质的血液净化疗法。其基本过程是将患者血液经血泵引出,经过血浆分离器,分离血浆和细胞成份,去除致病血浆或选择性地去除血浆中的某些致病因子,然后将细胞成份、净化后血浆及所需补充的置换液输回体内。</p><p class="ql-block"> 适应症:风湿免疫性疾病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难治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硬化症、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等。免疫性神经系统疾病如 重症肌无力、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Guillain-Barr©syndrome)、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征等。消化系统疾病如 重症肝炎、严重肝衰竭、肝性脑病、胆汁淤积性肝病、 高胆红素血症等。血液系统疾病 如多发性骨髓瘤、高Y-球蛋白血症、冷球蛋白血症、高粘滞综合征(巨球蛋白血症)、等。肾脏疾病 如抗肾小球基底膜病、急进性肾小球肾炎、重症狼疮性肾炎等;药物中毒 如药物过量(如洋地黄中毒等)、与蛋白结合的毒物中等。</p><p class="ql-block"> 五、PICC穿插技术</p><p class="ql-block"> PICC置管技术是将一根直径约1毫米的导管经过外周静脉血管穿刺送达靠近心脏的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为中长期静脉输液、肿瘤化疗、胃肠外营养、外周静脉穿刺困难、输注刺激性强药物的患者提供中期或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PICC置管成功后,可以维持一年之久,能大大减少反复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实现“无痛输液”。适用于需要长期静脉治疗、需要输注刺激性药物或高渗性药物(完全肠外营养液、化疗药物等)、外周静脉穿刺困难者。置管后病人活动方便,可保证其基本正常的日常生活,活动自如,利于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保护病人外周静脉,可减少因反复静脉穿刺输液带来的痛苦。创伤小,感染机会少,可长期保留在血管内。可避免刺激性药物对外周静脉的损伤,减少静脉炎和渗透性组织损伤的发生。</p><p class="ql-block"> 六、输液港植入技术</p><p class="ql-block"> 输液港是一种植入皮下长期留置在体内的静脉输液装置,主要由供穿刺的给药盒(注射座)和静脉导管系统组成。适用于需长期、间歇性静脉输注药物,尤其是刺激性强的药物(如化疗药物、脂肪乳剂、抗生素等)及外周静脉穿刺困难的病人。 输液港植入后病人的日常生活不受限制,可以为需要长期及反复化疗的病人提供安全、可靠的静脉通道,减小病人重复做穿刺的痛苦和风险。同时,还可以减少化疗药,维护简单,治疗间歇期4周维护一次即可,使用时限长:按穿刺隔膜能让19G的无损伤针穿刺1000次,蝶翼针连续使用7天来计算,输液港可使用19年。</p><p class="ql-block"> 七、腔内心电图引导PICC尖端实时定位技术</p><p class="ql-block"> 聊三护理静脉治疗专科护理小组在率先引进开展PICC穿刺技术。经过近年来的发展,PICC从单一穿刺技术,到改良塞丁格技术,到B超引导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再到原位置换技术。定位准确:腔内心电定位技术通过心电信号确定导管尖端位置,相较于传统方法,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实时监测:该技术可通过心电图P波变化情况监测PICC尖端到达腔内血管的精准位置,实物现置管过程中的实时尖端定位,确保导管尖端位于理想位置,不仅方便快捷、准确性高,同时减少因导管异位反复调整导致的导管相关并发症。减少辐射:传统X线定位方法需要多次曝光,而腔内心电定位技术仅需一次曝光,减少患者和操作人员的辐射暴露。又减少检查费用,提高了患者满意度。</p><p class="ql-block"> 八、呼吸治疗技术</p><p class="ql-block"> 呼吸治疗技术专业是一种新兴的医学职业,其工作是在医生的指导下,对心肺功能不全或异常者给予诊断、治疗和护理。具体包括对急性危重病人提供各种通气治疗和氧疗;各种医疗气体的使用与监测;各种雾化及气溶胶治疗与监测;心肺复苏及其器具的使用与维护;肺康复治疗;其他技术操作,如血气分析、肺功能监测、高压氧舱治疗等。呼吸治疗工作主要由从事呼吸及ICU的医生和经过特殊培训的护理人员共同承担。打造“三位一体”可视化的呼吸治疗,通过肺部和膈肌超声、纤维支气管镜和肺部影像学直视患者呼吸系统,客观评价呼吸治疗过程监测与效果评估。打造“团队协作,顺畅呼吸”的治疗护理工作模式,以“院内家庭同质气道管理”为目标,开展科普教育和延伸护理服务。</p><p class="ql-block"> 九、神经介入围手术期精准护理技术</p><p class="ql-block"> 神经介入患者围手术期实施精准护理,主要内容包括有术前评估:生命体征、各项化验结果、评估患者的文化水平、心理状态以及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术后护理包括卧位管理:卧床24小时,穿刺肢体伸直制动6-8小时;血压管理:缓慢平稳降压,要求血压绝对控制在120/80mmHg ;饮食、水管理:每小时饮水200-500ml,为宜,术后最初4-6小时内饮水1000ml-2000ml,24小时内饮水在2500ml,尽量使术后4小时尿量达800ml以上;伤口敷料有无渗血,皮下血肿等;穿刺肢体每1小时触摸双侧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观察肢体颜色及皮温是否正常;严密观察并发症及个性化心理护理 ,并做好宣教抗板药物的服用方法、时间、注意观察有无牙龈、黏膜出血。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保持心情舒畅。严格控制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危险因素。通过以上全方位、专科化、专业化的护理,确保患者安全度过恢复期,有效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提升了护理服务能力。</p><p class="ql-block"> 十、前庭康复操</p><p class="ql-block"> 眩晕康复操是一套针对眩晕症状设计的康复运动,旨在通过特定的体操动作,帮助患者缓解眩晕,改善平衡能力。主要目的是通过训练,使患者能够逐步适应头部和身体的运动,减轻或消除眩晕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眩晕康复操基于前庭系统的可塑性原理,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动作,刺激和训练前庭系统,促使其逐渐适应并恢复正常功能。同时,康复操还能改善颈部和脑部的血液循环,有助于缓解眩晕症状。眩晕康复操作为一种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已得到广泛应用。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和康复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眩晕康复操将更加精细化、个性化,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康复效果。同时,也需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对康复操的认识和依从性,共同促进眩晕疾病的康复进程。</p><p class="ql-block"> 十一、中医特色护理技术:耳穴压豆</p><p class="ql-block"> 各种扭挫伤、头痛、神经痛等;炎性疾病及传染病,如急慢性结肠炎、牙周炎、咽喉炎等;功能紊乱性疾病,如胃肠神经官能症、心律不齐、高血压、神经衰弱等。 过敏及变态反应性疾病,如哮喘、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如糖尿病、围绝经期综合征等;其他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等疾病,亦可用于预防感冒、晕车、晕船及预防和处理输血、输液反应。</p><p class="ql-block"> 十二、中医特色护理技术:穴位贴敷</p><p class="ql-block"> 敷贴法又称外敷疗法,是将新鲜中药切碎、捣烂,或将中药研成细末,加适量赋形剂调成糊状后,敷布于患处或经穴部位,通过刺激穴位,激发经气,达到通经活络、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行气消痞、扶正强身等作用的一种操作方法。适应症:外科:疖、痈、疽、疔疮、跌打损伤、流注、烫伤、肠痈等;内科:哮喘、肺痈、高血压、面瘫、头痛等;儿科:高热、百日咳、咳嗽、腮腺炎等;妇科:痛经、乳腺增生、慢性盆腔炎等;五官科:鼻炎、近视、急性扁挑体炎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护理技术最能反映护理人员服务患者的专业性和职业价值</p><p class="ql-block">当护士举起技术的火把</p><p class="ql-block">必定能够更加丰满护佑健康的使命</p><p class="ql-block">闪耀整个卫生领域的天空</p><p class="ql-block">当今护理不仅是一个学科,</p><p class="ql-block">而是一门科学,</p><p class="ql-block">她以健康为核心,照护服务从出生到临终贯穿生命全程,</p><p class="ql-block">让我们一起用科学的方式证明,这个学科、专业、以及神圣的护理使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