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庐山学党史 九江抗洪谱新篇

赵三保

<p class="ql-block">  仲夏时节赴江西,</p><p class="ql-block"> 南昌庐山学党史,</p><p class="ql-block">  九江抢险铸英魂,</p><p class="ql-block">  红色之旅收获多。</p> <h3>六月的夏天,天空蔚蓝,阳光明媚,莺歌蝶舞,风光旖旎,让人心旷神怡。<br>在这繁花似锦、生机勃勃的六月,炎陵县水利局退休党支部在书记霍天喜的带领下,一行19人(含家属2人)于2024年6月4日——6日到江西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炎陵县湘赣边区红色培训有限责任公司唐晓酃全程陪同我们参观学习并安排好各项服务工作,在此向他表示衷心的感谢!</h3> <h3>我们于2024年6月4日早晨7点钟乘坐大巴车从炎陵县出发,走高速路历时5个小时于中午12点到达南昌。<br>这是我在南昌洪洲禧宴酒店(我们在这里用中餐)大门口留影</h3> <h3>南昌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因“昌大南疆,南方昌盛”而得名,简称“洪”或“昌”,古称豫章、洪都,江西省省会。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在此诞生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支独立领导的人民军队,是著名的革命英雄城市,被誉为军旗升起的地方。</h3> <h3>6月4日中午,我们怀着一份赤子之心,来到南昌最繁华的中山路与胜利路交接处的八一起义纪念馆参观学习,缅怀革命先烈,接受革命教育。这是我们在纪念馆“一代英豪”领导南昌起义的5位领导人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雕像前合影留念。</h3> <h3>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的前身为“江西大旅社”。1927年7月下旬,参加起义的部队包租下这幢旅社,在“喜庆厅”召开会议,成立了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动了南昌起义,后多次在此举行会议,成为领导起义的指挥中心。<br>这是八一起义总指挥部内景</h3> <h3>南昌八一起义总指挥部旧址视频</h3> <h3>炎陵县水电局原党委书记罗合发与水利局退休支部书记霍天喜在八一起义总指挥部旧址门前合影留念</h3> <h3>罗合发与周平伟在八一起义总指挥部旧址门前合影留念</h3> <h3>炎陵县水电局原工会主席蔡胜华在八一起义总指挥部旧址门前留影</h3> <h3>这是我与国网炎陵县供电公司原机关支部书记周平伟在八一起义总指挥部旧址门前合影留念</h3> <h3>炎陵县水利局退休支部委员邹树华在起义总指挥部旧址留影</h3> <h3>赵三保在八一起义总指挥部旧址留影</h3> <h3>炎陵县水电局高工吴建成在八一起义纪念馆的起义士兵雕塑前留影</h3> <p class="ql-block">赵三保在八一起义纪念馆的起义士兵雕像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是为纪念南昌起义而设立的专题纪念馆,成立于1956年,1959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p> <h3>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视频</h3> <h3>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是全国文明单位、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红色旅游工作先进集体、全国首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h3> <h3>周平伟、肖海平在八一起义纪念馆大厅合影留念</h3> <h3>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国人民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建立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没有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自那时起,中国革命的火种便燃起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它指引了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的胜利。<br>这是我在八一起义纪念馆大厅留影</h3> <h3>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视频</h3> <h3>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基本陈列陈展各类图片、图表509幅,文物展品407件(套),艺术品51件;陈展内容主要有:新馆大楼南昌起义、人民军队光辉历程以及旧址复原陈列等。</h3> <h3>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展览空间分为二层,一层为主要展览区域,二层主要为专题展区和多媒体互动展区;展览共分“危难中奋起”、“伟大的决策”、“打响第一枪”、“南征下广东”、“转战井冈山”、“群英耀中华”6个部分,21个展示单元;展览以“伟大的开端”为主题,以“强军之路”为主线,展示了自八一南昌起义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光辉历程。</h3> <h3>讲解员带领大家参观八一起义纪念馆,为我们认真的讲解,再现了那一段光辉革命历程,重温革命先驱的英勇故事。</h3> <h3>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视频</h3> <h3>赵三保在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参观学习时留影</h3> <h3>邹树华与赵三保在八一起义纪念馆参观学习时合影留念</h3> <h3>南昌八一起义总指挥部召开会议决策的喜庆礼堂</h3> <p class="ql-block">6月4日下午,我们在参观八一起义纪念馆之后就来到南昌铁柱万寿宫游览。万寿宫位于南昌市翠花街西,始建于晋,祀净明道所尊祖师许逊(许真君)。宫左有井(锁龙井),传说是许真君御孽龙。井中有一根铁柱,相传是许逊所铸,此铁柱能止蛟害。</p><p class="ql-block">万寿宫,江西历史文化和南昌城的代表,这里自古就是南昌城的地标之一,周边街区曾经是明清时期江南三大贸易中心之一,有商贾如云,货物如雨,热闹繁华。</p> <h3>南昌铁柱万寿宫视频</h3> <p class="ql-block">万寿宫的建筑风格独特,墙面采用灰砖砌成的结构,与徽派建筑和苏州园林的风格不同。万寿宫在历史上多次受损,但一直得到修复和重建。尽管这里是新建的,但是很多石柱和雕刻护栏还是沿用以前老旧的建筑部件。</p> <p class="ql-block">明清以来,全国各地江西会馆内均设祭祀许阳真人的万寿宫,而南昌城内的铁柱万寿宫被称为各地万寿宫的祖庭,可见南昌万寿宫在道教建筑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位置。</p> <h3>南昌铁柱万寿宫视频</h3> <h3>6月4日下午,我们来到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滕王阁景点参观游览,在景区合影留念。</h3> <h3>滕王阁——临江雄峙的江南名楼,既是中华文化的地标,又是建筑艺术的殿堂。<br>这是我与水电局原副局长邓春明在滕王阁合影留念</h3> <h3>滕王阁景点视频</h3> <h3>滕王阁位于南昌市东湖区,地处赣江东岸,为南昌市地标性建筑。</h3> <h3>滕王阁为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婴任江南洪州(南昌)都督时所修建,因他封号为“滕王”,故名“滕王阁”。后历经战乱或火毁,先后修葺达28次之多,现存建筑为1985年重建景观,因初唐诗人王勃所作《滕王阁序》而闻名于世,与湖南岳阳楼、湖北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br>这是我们退休支部5位女同志在滕王阁景点合影留念(从左到右分别是肖海平、唐连清、唐雪酃、刘培英、谭丰秀)</h3> <h3>滕王阁非常雄伟,高57.5米,占地面积4.7万平方米,外看有三大层,内却有七层,是按照“明三暗七”的形式建造的。这座阁楼不但雄伟而且美观,每层屋檐的下方都雕刻了一些精美的图案,柱子都是朱红色的。<br>谭丰秀、肖海平、刘培英在景区合影留念</h3> <h3>2004年,滕王阁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五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br>2018年10月29日,被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br>这是唐雪酃在景区留影</h3> <h3>南昌滕王阁景区视频</h3> <h3>刘培英在滕王阁景点留影</h3> <h3>滕王阁在古代被人们看做是吉祥风水建筑,古人云:“求财去万寿宫,求福去滕王阁”。可见滕王阁在世人心目中占据的神圣地位,历朝历代无不备受重视和保护。<br>赵三保在滕王阁景点留影</h3> <h3>曾庆章、赵三保、刘培英、唐连清、谭丰秀、肖海平、唐雪酃、蔡胜华(从左到右排名)在滕王阁景点合影留念</h3> <h3>刘培英、肖海平、唐雪酃、唐连清、谭丰秀(从左到右排名)在滕王阁景点合影留念</h3> <h3>肖海平、刘培英、谭丰秀、唐连清、唐雪酃(从左到右排名)在滕王阁景点合影留念</h3> <h3>景点讲解员在为我们认真的介绍滕王阁景区的基本情况。</h3> <h3>滕王阁景点情况介绍视频</h3> <h3>进入正门,门两边的大红柱子上有一幅对联:“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是初唐著名的诗人王勃写的《滕王阁序》中最有名的一句,而滕王阁就是以为这篇文章而闻名天下。</h3> <h3>第二层,正厅的《人杰图》壁画,描绘的是江西历代名人,有唐宋八大家的欧阳修、曾巩、王安石,宋代词人晏殊,明代戏曲家汤显祖。<br>三层的浮雕《唐会乐园》,体现了唐代国富民强、盛世太平的景象。</h3> <h3>四层的《地灵图》画的江西的名山大川,有三清山、庐山、井冈山、鄱阳湖,一座壮丽雄伟的山川呈现在眼前。<br>五层那里有一幅长长的壁画,画下面有很多青铜动物,雕刻得很精美。还有很多的仿古凳子供游客休息。</h3> <h3>第五层的《百蝶百花图》,图中的蝴蝶真多,翩翩起舞,互相追逐嬉戏,真的是活灵活现,赏心悦目。</h3> <h3>最后登上最高层,俯瞰赣江,江面宽阔,波光粼粼,著名的八一大桥、美丽的红谷滩等美景尽收眼底。游客都被江西人杰地灵、钟灵毓秀而打动。<br>赵三保在滕王阁第五层外廊留影</h3> <h3>王勃的《滕王阁序》不愧为旷世名篇,“滕王高阁临江渚……物换星移几度秋”。他仿佛预见了今日南昌的繁荣。看如今,赣江两岸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隔江相望,红谷滩新区一座座现代化高楼拔地而起,一座座大桥如飞虹连接两岸。滚滚赣江东逝水,滕王阁带着历史文化的气韵,正与南昌这座现代化的动感都会一同焕发出灵动的光彩,谱写出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h3> <h3>我与水电局原副局长彭良行在膝王阁景点合影留念</h3> <h3>我与邓春明副局长在景区合影留念</h3> <h3>2024年6月5日,我们到达著名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庐山,这是我们在庐山客服中心合影留念。</h3> <h3>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境内,东偎婺源、鄱阳湖,南靠南昌滕王阁,西邻京九铁路,北枕滔滔长江,耸峙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与鄱阳湖畔。<br>这是原水电局3位老领导(吴建成、陈海春、彭良行)在庐山客服中心合影留念。</h3> <h3>六月的天,就像娃娃的脸,说变就变。昨天还晴空万里,阳光明媚,今早起来就开始淅淅沥沥的下起了小雨。六月的雨,轻柔细密,凉爽宜人,点点雨滴伴随着花香,让人陶醉其中。<br>原水电局高工吴建成、曾庆章在庐山客服中心合影留念。</h3> <h3>我们在庐山客服中心换乘景区的游览大巴车开始登庐山,庐山盘山公路有大约400个弯道,沿途风景秀丽,行驶约50分钟到达庐山顶上(牯岭镇)。</h3> <p class="ql-block">登上庐山,使我很自然的想起了一首毛主席诗词《七律-登庐山》:</p><p class="ql-block"> 一山飞峙大江边,</p><p class="ql-block"> 跃上葱茏四百旋。</p><p class="ql-block"> 冷眼向洋看世界,</p><p class="ql-block"> 热风吹雨洒江天。</p><p class="ql-block"> 云横九派浮黄鹤,</p><p class="ql-block"> 浪下三吴起白烟。</p><p class="ql-block">  陶令不知何处去,</p><p class="ql-block">  桃花源里可耕田?</p><p class="ql-block">  这首诗词描绘了毛主席立于庐山之巅,极目四方,看到了一个雄奇壮阔的世界,抒发登上庐山的所见所感。</p> <h3>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誉。自古命名的山峰有171座,群峰间散布冈岭26座,壑谷20条,岩洞16个,怪石22处。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瀑布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最为著名的三叠泉瀑布,落差达155米,有“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之美誉。</h3> <h3>1982年,庐山被国务院颁布为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br>1996年12月6日,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br>2003年,庐山被评为中华十大名山之一。<br>2007年3月7日,被评为5A级国家旅游景区。<br>2022年5月,庐山云海列入中国首批15个“天气气候景观观赏地”。</h3> <h3>庐山风光视频</h3> <h3>6月5日上午,来到庐山的第一站就是到庐山会议旧址参观学习。<br>这是我们退休支部霍天喜书记在庐山会议旧址门口留影。</h3> <h3>庐山会议旧址位于庐山牯岭东谷长冲河畔、掷笔峰麓的火莲院。这座建筑原名庐山大礼堂,为传习学舍会议礼堂。旧址占地面积约830平方米,门首的中国民族风格醒目地表现在蓝色的琉璃瓦的披檐及檐下它的一楼中间也有三个圆形的大门,两旁均有八角形的窗子,这是一种民族风格。<br>水电局原工会主席蔡胜华在庐山会议旧址门前留影</h3> <h3>庐山会议旧址视频</h3> <h3>庐山会议旧址始建于1935年,1937年竣工,系民国时期“庐山三大建筑”之一。解放前,蒋介石曾多次在这里向国民党军队的军官们训话,是蒋介石培养和训练骨干的重要基地。<br>廖龙发在会议旧址门前留影</h3> <h3>新中国成立以后,这幢建筑更名为庐山人民剧院。自1959年开始,中共中央曾在这里召开过三次重要会议。即1959年的中共中央八届八中全会,1961年的中央工作会议和1970年的中共中央九届二中全会。三次庐山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这是一处具有重大革命历史意义纪念地。旧址于1985年正式对外开放,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br>赵三保在会议旧址门前留影</h3> <h3>二楼是影剧院大厅和休息室,影剧大厅即是中共中央召开“庐山会议”的会场,大会主席台依然保持着当年中共中央九届二中全会时的原貌。</h3> <h3>休息室则辟为展厅,展示着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庐山活动的图文资料。这些资料翔实,是开展思想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极好素材。</h3> <h3>讲解员在认真的为我们介绍庐山会议的基本情况</h3> <h3>我们在认真的听讲解员介绍庐山会议情况</h3> <h3>从庐山会议旧址参观出来后就来到芦林一号别墅(即毛泽东同志旧居)参观学习,这是唐雪酃、唐连清、肖海平、谭丰秀(从左到右排名)在毛主席旧居门口合影留念。</h3> <h3>芦林一号别墅(庐山博物馆)视频</h3> <h3>芦林一号别墅是一座位于牯岭镇东谷、芦林湖畔的大型别墅,曾是庐山会议期间毛主席下榻的地方,规模比较大,里面陈设简单,安静整洁,1984年被改建成了庐山博物馆。</h3> <h3>庐山博物馆是江西省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文化处属地方综合性博物馆。<br>2009年5月,被评为国家三级博物馆。<br>2018年9月18日,被评为国家二级博物馆。</h3> <h3>这是毛主席在芦林一号别墅的卧室</h3> <h3>博物馆内陈列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庐山图片陈列》、《历代名人与庐山》、《毛泽东在庐山用书陈列》、《庐山别墅文物陈列》、《五百罗汉图》等各类资料和实物。</h3> <h3>6月5日下午,我们来到庐山含鄱口景点观光。<br>含鄱口位于九江市庐山黄龙潭,含鄱口海拔为1286米,因含鄱岭和对面的汉阳峰之间形成一个巨大壑口,大有一口汲尽山麓的鄱阳湖水之势而得名。<br>含鄱岭南端建有一石坊,四柱三门,坊中央镌有“含鄱口”字样,其左右分别刻有“湖光”、“山色”四字。<br>这是我在含鄱口石坊处留影</h3> <p class="ql-block">庐山含鄱口景点风光视频</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含鄱口景点合影留念</p> <h3>含鄱口的奇妙就在于一个“含”字,造成“千里鄱湖一岭函”的气势。宽敞的空间,辽阔的视野,低舒的葱茏,山的静止,水的流动等种种情致极度不相同的美相互对照、相互辉映、相互连接成为一体,幻妙与旷达是这里的精妙所在,魅力所在。<br>刘培英在含鄱口石坊处留影</h3> <h3>石坊后的山脊上有一伞顶圆亭,红柱绿瓦分外醒目。站在此处,北可望五老峰,东可瞰鄱阳湖,南可眺汉阳峰,西可观庐山植物园,这大概便是游人若鹜的主要原因。<br>唐连清在含鄱口石坊处留影</h3> <h3>登上含鄱亭,极目远眺,湖光山色,尽收眼底。特别是观看云海和日出,更是别有一番情趣。遗憾的是今天一直在下雨,细雨绵绵,白茫茫一片啥也看不清。虽然下着雨,可那迷蒙的雨雾却给群山增添了不少妩媚的色彩。雾气与雨气笼罩着群山,乳白色的云纱绕着山腰飘荡,像仙女婆娑起舞……好一幅淋漓尽致的泼墨山水画,走在山间小路,颇有“人在画中游”的感觉。</h3> <h3>随后我们来到仙人洞景点游览,仙人洞进口处为一圆形石门,门上方正中镌刻“仙人洞”三字,左右刻有对联:“仙踪渺黄鹤,人事忆白莲”。<br>赵三保在仙人洞入口处留影</h3> <h3>邓春明与杨向华在仙人洞入口处合影留念</h3> <h3>进入圆门便见一大巨石横卧山中,宛若一只大蟾蜍伸腿欲跃,人称“蟾蜍石”。石上有一株苍松,名石松。石松凌空展开两条绿臂,作拥抱态。其枝枝叶叶,密蜜层层,蓊蓊郁郁,生机盎然;其根须裸露,却能迎风挺立,千百年不倒,充分显示了庐山松特有的坚强不屈的性格,堪称庐山匡山一奇景。<br>这是我在石松处留影</h3> <p class="ql-block">来到仙人洞,我的脑海里不由得想起了毛主席的一首七绝诗:</p><p class="ql-block"> 暮色苍茫看劲松,</p><p class="ql-block">  乱云飞渡仍从容。</p><p class="ql-block">  天生一个仙人洞,</p><p class="ql-block">  无限风光在险峰。</p><p class="ql-block">诗中赞美了遒劲的松树品格,它昂然挺拔于天地之间,尽管乱云翻滚,大有山雨欲来之势,它仍然是那样的泰然自若,昂扬着一种乐观自信的精神状态。</p> <h3>顺石径小道逶迤而下,苍翠崖壁间一岩洞豁然中开,洞高达7米,深逾14米。洞壁冰岩麻皱,横斜错落,清晰的记载着它那漫长的岁月,这就是仙人洞。洞内有一石制殿阁——纯阳殿,殿内立有吕洞宾身背宝剑石的雕像。两旁有两副对联:“称师亦称祖,是道仍是儒”、“古洞千年灵异,岳阳三醉神仙”。洞穴最深处,有两道泉水沿石而降,滴入天然石窖中,叮咚有声,悦耳动听。这便是《后汉书》上记载的千年不竭的“一滴泉”。<br>赵三保在仙人洞洞口处留影</h3> <h3>仙人洞不仅是历来最为游人所喜爱的胜景,而且是道教的福地洞天。相传唐代名道吕洞宾曾在此洞中修炼,直至成仙。后人为奉祠吕洞宾,将佛手岩更名为仙人洞。</h3> <h3>2024年6月6日,我们从庐山驱车来到九江市,在九江九八抗洪展陈馆参观学习。这是我们在展馆大厅合影留念。</h3> <h3>九八抗洪主题文化公园,是九江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打造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的战略部署而建设的公共文化场所。公园由九八抗洪纪念塔、九江九八抗洪展陈馆、决堤处浮雕等组成。<br>这是我们在九八抗洪纪念塔合影留念</h3> <h3>九江是伟大抗洪精神的主要诞生地,2003年为纪念九八抗洪建设了纪念场所,经过2018年及2023年的2次升级改造,正式命名为“九江九八抗洪展陈馆”。<br>这是我们在九江九八抗洪展陈馆前广场上合影留念</h3> <h3>我们在九江决堤处浮雕前合影留念</h3> <p class="ql-block">九江市九八抗洪抢险视频</p> <h3>九江九八抗洪展陈馆,以沉浸式体验空间、雕塑、综合场景、口述历史、多媒体及图文版面等丰富的展示手段,全方位、多角度、沉浸式展示九江98抗洪波澜壮阔的历史,展示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军民在战胜自然灾害中取得的丰功伟绩,展示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洪精神诞生的历史背景、重大意义及传承发扬,展现九江人民在高标准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的进程中,谱写的中国式现代化九江篇章。</h3> <h3>展馆主体工程以当时被凿沉堵口的“甲—21025”驳船原型为造型。主陈列馆展陈分为6个单元,分别为“茫茫九派,惊涛骇浪”、“勠力同心,搏风击浪”、“风雨同舟,守望相助”、“鱼水情深,血脉相连”、“重建家园,长治久清”、“传承精神,接续奋斗”。展陈馆充分运用沉浸式CAⅤE空间、场景剧场、VR、声光电等综合场景多元化手段进行展示,将重点聚焦在98抗洪那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当时的真实场景,不断创造人间奇迹的恢宏伟力。</h3> <h3>讲解员认真的为我们介绍当年的抗洪抢险英勇事迹。</h3> <p class="ql-block">九江九八陈列馆视频</p> <h3>1998年夏天,气候异常,暴雨频发,长江出现全流域性大水,在多地暴发特大洪水。千钧一发之际,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紧急行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同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一起,团结奋斗,力挽狂澜,同洪水进行了惊心动魄的殊死搏斗。</h3> <h3>在这场伟大的抗洪抢险斗争中,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成为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h3> <h3>洪水无情,却将子弟兵与人民群众的心紧紧联系在了一起。抗洪结束后,部队官兵开始返程。但是,离开九江的路却被堵得水泄不通。闻讯赶来的市民挤满了街道两旁,他们或眼含热泪,挥手告别;或敲锣打鼓、载歌载舞,依依不舍地送别子弟兵。动人的军民鱼水情,在九江城尽显。与此同时,抗洪军民用热血铸就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抗洪精神,也融入中华儿女的血液里,激励着我们拼搏前进。</h3> <h3>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br>伟大斗争孕育伟大精神,在九八抗洪战斗中诞生的伟大抗洪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壮美乐章。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彪炳千秋的伟大抗洪精神,愈加焕发出耀眼的历史光芒,展现出巨大的时代价值,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生生息息的强大精神动力。</h3> <h3>九八抗洪纪念广场中央耸立一座特殊的纪念碑,高19.98米,代表着洪水肆虐的1998年纪念碑,基座的六级花岗石踏步寓意着拥堵决口的六个日夜。<br>赵三保在九八抗洪纪念碑留影</h3> <h3>刘培英、肖海平在九八抗洪纪念碑合影留念</h3> <p class="ql-block">2024年6月6日,临近中午时分,我们结束了在九江九八抗洪陈列馆的参观学习,于12点钟离开九江开始返程。历时7个小时于下午7点钟一路平安的回到了炎陵县,结束了三天的主题党日活动。</p> <p class="ql-block">在返回炎陵的途中,我们在泰和县服务区短暂休息并拍照合影留念。</p> <h3>这三天时间,我们参观了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庐山会议旧址、九江九八抗洪陈列馆等红色景点和纪念地,让我们深刻体悟传承“建党精神”、“建军精神”、“八一起义革命精神”、“伟大的九八抗洪精神”等我党重要精神财富。通过活动,提升了我们学习党史的激情,感受到了红色之旅的魅力。</h3> <h3>经过这三天在江西开展的主题党日活动,重温入党誓词,缅怀革命先烈,使我们深受教育,感悟初心,锤炼党性,永担使命,不懈奋斗。大家纷纷表示,不忘初心,践行使命,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把革命精神发扬好,将老一辈革命家开创并为之奋斗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决不辜负我们脚下这片红土地,决不辜负这片红土地上的人民,为炎陵发展加油鼓劲、建言献策、发挥余热。</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赵三保</p><p class="ql-block">  2024年6月9日写于炎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