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盛夏,真的来了,</span>地面树影斑驳,空气裹挟着热气扑面而来……</p><p class="ql-block"> 今天,由炫风女队组织的每周一骑热度也非常高,有四十多位骑友参加,骑行马棚东湖智慧农业研学基地,马上乡见,研学田园!</p><p class="ql-block"> 骑行路线二桥大石头—西堤风光带—铁牛—界首大桥,真的是骑友天堂,</p><p class="ql-block">“一湖两河三堤”景观独特,东边是新运河,西侧明清运河故道,草绿、水清、景美,向西,高邮湖景水天一色……</p><p class="ql-block"> 清晨,有单飞的,也有双飞,还有全家总动员的, 四十多位骑友拍照后一路向北,更是一道靓丽的风景,说好是休闲骑行,但你追我赶,由二十几码,上到三十九码,最快的过四十了,一边追,还一边“埋怨”,但这就是骑行乐趣,一忽儿到铁牛,稍作休息,再疯骑一段,到界首了,大桥头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 过界首大桥,向南是老淮江公路,两旁高大杨树送来一片阴凉,大伙骑得爽,只听沙沙车轮声,很快到了马棚镇,向东没多远就到东湖村智碧农业研学基地。</p> <p class="ql-block"> 一幢亮堂的玻璃阳光大棚里,室外气温都有30℃了,而在大棚里,气温只有25℃,丝毫没有闷热感觉,原来大棚的玻璃墙上安装了一台台换风扇,保持空气流通,处于恒温状态。</p><p class="ql-block"> 我看到形似中性笔笔芯的管子,原来一头连着装有营养液的装置,一头插在无土栽培架子上的基质间,为植株源源不断输送营养液。土壤干了滴灌系统自动浇水,茎叶粗细、果子大小都有传感器实时传递信息,除了人工剪枝摘果其他都由人工智能系统完成……</p><p class="ql-block"> 一串串红色、黄色的小番茄挂在架子上,正茁壮成长。这些小番茄了,因为生长环境好、营养搭配好,和市场上的普通小番茄相比,它们味道更甜、汁水更多,这多亏了省农科院提供的智能化技术。</p><p class="ql-block"> 好客的主人早已准备好盒子,骑友们拿着盒纷纷走进去,挑选又红又大的小蕃茄,品尝后无不交口称赞“这就是小时候的味道”,体会到丰收的喜悦……</p> <p class="ql-block"> 后了解,在这个高度智能化的温室内,一群平均年龄不到30岁“码农”,种出30000斤的高品质番茄,真的是个奇迹!</p><p class="ql-block"> 可能在旧的印象中,干传统农业,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辛苦苦忙活一年,未必能挣到几个钱。</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吨粮田”“万元棚”靠的就是科技,几年前,农技员卞庆中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扬州职业大学建立合作,打造了高邮市智慧农业清水潭示范基地。不管身在何处,只要一部手机,打开APP,就能看到大棚里的情况,所有数据一键掌握。</p><p class="ql-block"> 除了番茄生长全过程数据实时精准感知,智慧温室内还有水肥一体化智能管控系统,包括水肥机、滴灌系统和无公害水溶肥配方,实现了按需精准施肥,让番茄也拥有“私人定制”的营养师,不仅吃得饱而且吃得好。</p><p class="ql-block"> 另外,番茄全程栽培在基质中,杜绝了土传病害,减少杀菌剂和杀虫剂的使用;同时,还采用熊蜂对番茄进行自然授粉,杜绝使用生物激素和生长剂……</p><p class="ql-block"> 现代智慧农业吸引更多有知识、有文化、有技术的年轻人加入到农民的队伍来,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在农作物产量的提升、农产品质量的把关、降低农业生产的风险以及减少农业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也是智慧农业大有可为的地方,实现农业生产的标准化、精准化、智能化和绿色化,让农业变成有奔头的产业。</p> <p class="ql-block"> 去年,作为扬州高邮经济开发区(马棚街道)品牌“马上乡见”正式上线,通过农业+电商、农业+智慧、农业+文旅模式,引领农业现代化,促进乡村振兴……</p> <p class="ql-block"> 最后感谢李科长和吴队长组织和保障,感谢徐会长、飘等骑友一路骑行</p><p class="ql-block">,感受到骑行乐趣;研习田园,见到“治愈系”的美丽乡村,处处瓜果飘香,农田与河道纵横交错,做做深呼吸,放缓节奏、身心舒畅,这也许就是最美夏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