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燕子的美篇

美燕子

<p class="ql-block">端午安康705——刘辰逸</p> <p class="ql-block">节日的由来</p><p class="ql-block">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重五节、天中节等,日期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对于端午节的起源亦有众多不同说法,例如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纪念晋国忠臣介子推,纪念吴国大将伍子胥,纪念会稽孝女曹娥等。时至今日,最广为流传的乃是纪念屈原这一说法。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四大传统节日,并成为中国首个选入非遗的节日</p> <p class="ql-block">端午的习俗</p><p class="ql-block">一,赛龙舟</p><p class="ql-block">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屈原。如今赛龙舟已成为了中国端午节最重要的节日民俗活动之一。划龙舟历史悠久,自古流传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多是在喜庆节日举行,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p> <p class="ql-block">二,吃粽子</p><p class="ql-block">传说是为了不使鱼虾损伤屈原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从此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端午食粽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俗。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粽籺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端午食粽的风俗在中国盛行不衰,并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p> <p class="ql-block">三、悬艾草</p><p class="ql-block">农历五月,暑热将至,是流行病瘟、瘴、疫、痢易发之际。人们认为这是个恶月,从而导致了一系列风俗的形成。艾草,又名艾蒿、家艾,它的茎、叶含挥发性芳香油,气味浓烈,有驱蚊蝇、虫蚁与净化空气的作用。端午节将艾草悬挂门上用以除瘟驱邪。</p> <p class="ql-block">四、挂香包</p><p class="ql-block">端午节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内装用中草药以及香料,它的制作工艺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p> <p class="ql-block">五、吃鸭蛋</p><p class="ql-block">端午节除了纪念屈原还有就是要避五毒,这五毒就是蛇、蜈蚣、蜘蛛、壁虎和蝎子。民间用五种红色的菜象征这五毒的血,吃着这些菜的时候,分别是烤鸭、苋菜、红油鸭蛋、龙虾、雄黄酒。所以端午节吃鸭蛋有着一定的辟邪色彩,从科学的角度看,吃鸭蛋是为了养生祛暑。</p> <p class="ql-block">六、喝雄黄酒</p><p class="ql-block">喝雄黄酒据说可以驱避五毒,饮蒲酒、雄黄酒的习俗流传已久,人们浸入酒后再用菖蒲艾蓬蘸洒墙壁角落、门窗、床下等,再用酒涂小儿耳鼻、肚脐,以驱毒虫。再者,雄黄加水和酒洒于室内可消毒杀菌,饮蒲酒也颇有益。</p> <p class="ql-block">七、系五彩绳</p><p class="ql-block">端午节孩子们一觉醒来,手腕、脚踝上已系上用五彩丝线编的“五色绳”,大人们说系上就百病不侵。据说端午节后的第一场雨,再把五色绳剪下来,让雨水冲走,灾病也就随着被带走了。关于五色线,各个地方的风俗大同小异,有的以五色丝结而成索,或悬于门首,或戴小儿项颈,或系小儿手臂,或挂于床帐、摇篮等处,俗谓可避灾除病、保佑安康、益寿延年。</p> <p class="ql-block">今天有荣幸参加湖北民族大学(粽夏萦香浓情端午)的活动感谢姐姐的细心教导,让我完成了我人生中的第一个粽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