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成就革命——参观母校上海民立中学校史馆有感

海上山人

<p class="ql-block">昨日应邀参加老初三8班同学的午后茶话会,第一次参观了校史馆。</p> <p class="ql-block">民立中学创办于1903年,已有120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这是1909年——1937年,南市小南门的校门——</p> <p class="ql-block">1937年小南门学校被毁于日军炮火后,便迁往沪西地丰路(现乌鲁木齐北路),一直到1940年——</p> <p class="ql-block">1940年又迁到威海路石门一路口,直到2004年。我就在此地读了三年高中,又参与文革二年后离挍上山下乡——</p> <p class="ql-block">2004年,因市政动迁搬到威海路,茂名路陕西路之间全新建造的现代化校舍——</p> <p class="ql-block">学校历任校长——</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读书时的校长,三五年间从来没有见过,居说身体欠佳——</p> <p class="ql-block">学校历任党支书记——</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读书时的前后两书记。上山下乡,我主动报名去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因眼睛没通过体检。我找陈宝麟书记帮忙,终于如愿以偿——</p> <p class="ql-block">校史馆地方不大,内容相当丰富。走马观花,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民立中学培养的学生,除了殷夫外更有众多像他一样为社会革命奉献青春的先烈。“五四”运动期间,民立中学是上海学生联合会的发起学校之一。“五卅”运动中,参加全市人民的“罢工、罢课、罢市”斗争。“八一三”事变后,成立抗日团体,赴南京请愿。1940年,建立中共地下党支部。之后,向苏北苏南新四军输送了一大批优秀青年,成为上海地下学生运动的战斗堡垒之一。在民主革命时期,曾有九位民立学子献出青春和生命。让我们记住他们的名字:殷夫、夏采曦、范一夔、李思勤、徐雷、李默、章铮、王明扬、李铭山。</p> <p class="ql-block">只靠教育只靠办学校,根本救不了天下。但是,教育造就了革命者,这是教育根本的价值。教育当然也在救国,以新科举造就后帝王的奴才而兴盛后帝王大业。“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语出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正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