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树强的美篇

张树强 73735619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再临寿县 恍如隔世</b></p> <p class="ql-block">  2024年6月8日,应好友之邀,再临古城,惊诧不已,恍如隔世。寿县发展的太快了!</p><p class="ql-block"> 我和寿县分别近30年,再无缘相遇。</p><p class="ql-block"> 寿县原是国家级贫困县,当年,省由委组织部牵头,联合4家厅级单位对口扶贫寿县,我方与寿县结缘。</p><p class="ql-block"> 寿县古称寿春、寿阳、寿州,位于安徽省中部,淮河中游南岸,依八公山,傍淮、淠河,与淮南市毗邻。寿县原隶属于六安市,2015年12月5日划归淮南市管辖。2019年4月29日省政府批准寿县精准脱贫。</p><p class="ql-block"> 寿县是安徽省最早入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三个城市,历史上4次为都,10次为郡。是楚文化的故乡,中国豆腐的发祥地,是淝水之战的古战场。</p><p class="ql-block"> 真乃是“一城人文典故,千年魅力楚都。”</p> <p class="ql-block">古城南门—通淝门</p> <p class="ql-block">通淝门上面的重楼,设为“寿春古城墙文化馆”。</p> <p class="ql-block">古城墙右边是护城河。</p> <p class="ql-block">安如磐石的古城墙。</p> <p class="ql-block">  新建的“安徽楚文化博物馆”,坐落在淮南市寿县新城区宾阳大道东边,占地200余亩,建筑面积15100平方米,是全国唯一一座以“楚文化”命名的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馆内藏品700余件,向今人诉说着楚国最后的辉煌与衰落,传递着楚文化中所蕴含的精神力量。</p> <p class="ql-block">西门前安放着刻有“安徽楚文化博物馆”的巨石。</p> <p class="ql-block">远眺博物馆,酷似寿春古城的外形。</p> <p class="ql-block">镇馆之宝—楚大鼎</p> <p class="ql-block">铜敦</p> <p class="ql-block">“大府之器”嵌银卧牛铜镇</p> <p class="ql-block">蟠虺纹铜盖壶</p> <p class="ql-block">蟠虺纹兽耳铜方壶</p> <p class="ql-block">  古城东门“宾阳门”内附近有一座“报恩禅寺”,也叫“报恩寺”,它已经在这座楚国最后一座古城中静静俯瞰红尘1500余年。</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前面有两棵银杏树,栽种于大唐贞观九年,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高龄。</p> <p class="ql-block">  这是报恩寺院内的地宫遗址。1977年初,当报恩寺内一座三层残塔被拆除时,发现塔基下面有一个两平方米的地宫,地宫中央放着一个石匣。打开石匣,里面是一件鎏金银棺,银棺里面还有一件金光闪闪的金棺。金棺长10公分,重91.5克,底部有“重佛舍利”四个字,里面装着五色舍利子。这些舍利是那位高僧的,现在依然是个谜。</p> <p class="ql-block">路过寿县西大街,见到今年3月7日闭馆维修的“孔庙大成殿”和“棂星门”。</p> <p class="ql-block">  淮南王刘安墓,位于寿县城北门外八公山下,占地50亩。刘安为西汉思想家、文学家,刘邦之孙,袭父封为淮南王,都寿春,著有《淮南子》一书,后以谋反罪自杀葬于此。</p> <p class="ql-block">  寿县91年洪灾期间,时任县长的乔传秀,陪省委组织部长刘广才乘快艇视察灾情,经过古城东门(宾阳门)时,我用相机拍下了这张照片——寿县古城犹如漂浮在洪水中的木盆。</p> <p class="ql-block">县长乔传秀视察灾情</p> <p class="ql-block">  来到寿县,总忘不了1991年那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从5月18日到7月10日,寿县降雨量达968.7毫米,洪涝灾害损失极为惨重。本人亲临现场数次,拍摄了众多灾情照片,整理后交给了县政府办公室。既然有此机会,不妨发几张,依告诫后世。</p> <p class="ql-block">  中午就餐于寿县西大街,具有150年历史、中华老字号“聚红盛”酒店,最后一道菜是“刘安点丹”,有点意思。</p><p class="ql-block"> 十分感谢同行的朋友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