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端午,一个古老而又鲜活的节日,它如同一条穿越时空的纽带,将我们与千年前的屈原紧密相连。小时候,端午节是妈妈忙碌的身影,是那一锅锅热气腾腾的粽子,是那一抹抹淡淡的粽叶香。</p><p class="ql-block">记得那时,端午的清晨总是伴随着粽叶的清香和糯米的甜香。妈妈总是提前几天就开始准备,挑选上好的糯米,洗净翠绿的粽叶,再将它们一一包裹,系上五彩的丝线。每当粽子出锅,那股香气便弥漫整个屋子,让人忍不住垂涎三尺。</p><p class="ql-block">吃粽子,是过端午节最直接的仪式。剥开粽叶,露出沾满糯米的粽子,一口咬下,满口的香甜与软糯,那是童年甜蜜的记忆。粽子不仅仅是一种食物,它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是家人团聚的象征。</p><p class="ql-block">然而,自从学习国画以来,端午节对我而言,又多了一层传统文化的韵味。我开始去欣赏那些古诗词,去解读屈原的悲壮与忠诚,去感受那份对家国的深沉情感。屈原的《离骚》、《九歌》等作品,让我对端午节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个文化传承的载体。</p><p class="ql-block">端午节,是龙舟竞渡的激昂,是艾草挂门的祈愿,是香囊佩戴的吉祥。在这一天,我们不仅纪念屈原,更是在传承一种精神,一种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p><p class="ql-block">如今,端午节依旧是那个粽子飘香的日子,但对我来说,它更是一种文化的体验,一种情感的寄托。端午节来临,我会拿起笔,画下那龙舟竞渡的壮观,写下那古诗词中的韵味,让这份传统文化在心中生根发芽,开出美丽的花朵。</p><p class="ql-block">端午,不仅仅是一个节日,它是一种记忆,一种传承,一种文化的延续。在这个粽香飘逸的日子里,让我们共同缅怀屈原,传承文化,感受那份跨越千年的情感与精神。</p> <p class="ql-block">古画里的端午</p> <p class="ql-block">《射粉团》</p> <p class="ql-block">《赐枭羹》</p> <p class="ql-block">《採草药》</p> <p class="ql-block">《养鸲鹆》</p> <p class="ql-block">《悬艾人》</p> <p class="ql-block">《系采丝》</p> <p class="ql-block">《裹角黍》</p> <p class="ql-block">《观竞渡》</p> <p class="ql-block">简介:本画是清乾隆徐扬创作的一幅绢本设色画,共八开,分别描绘了端阳节期间的重要民俗活动。此图册构图严谨精妙,人物造型秀逸生动,线条遒劲流畅,色彩明丽典雅,显示出乾隆朝宫廷绘画工整清丽的笔墨特点。</p><p class="ql-block">作者:徐扬,江苏苏州人,清代画家。字云亭。工绘事,擅长人物、界画、花鸟草虫。画梅既苍劲又秀雅。受艾启蒙、贺清泰影响,写实功力益深。他于乾隆二十四年画出了《盛世滋生图》卷。而后又画出了著名巨作《乾隆南巡图》(共十二卷)等历史画卷。他的绘画继承了《清明上河图》等艺术形式,以散点透视法来描绘山水城池,把现实主义手法运用于绘画之中,其意义更大。</p> <p class="ql-block">端午安康!天天都有好心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