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又是粽子飘香时</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成 吉</div><br><div style="text-align: right;"><h5></h5><h1><ul><li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333333"> 又到五月初五端阳节,又闻粽子在飘香。</font></li><li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新包的粽子,刚出锅的哟,嘎嗄香哟……”走在街上卖粽子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各个商家的门前也都支起的煮粽子的大锅,深绿的粽子在沸水中飘出诱人的鲜香……夹杂在粽子间隙中的鸡蛋也被粽子染成了粽褐色,浅绿色的鸭蛋静静地躺在柳条筐里等待着人们的挑选。各个商家也在门搭起了凉棚,里面挂满了红红绿绿的纸葫芦,五彩绳……琳琅满目的小挂件惹得路过的人们纷纷停下脚步驻足观看,而后精挑细选上几件,给自己和家人带来一份祝福和喜庆的好兆头。</span></li><li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龙舟节、艾节、端五、屈原日、诗人节等。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span></li><li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端午节也是我小时候最盼望的节日之一了。到了这天就会很早起床,跟着家人一道去后山采摘艾蒿和松枝,回来插在自家的房檐下和门边,并在门前、窗前挂上用五彩纸折叠成的合包、葫芦等。大人和小孩子们皆在起床时在手、脚和脖子上带上五彩线和荷包,以示吉利。</span></li><li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盼望端午的主要原因也是能够吃到香甜可口的粽子和煮鸡蛋、鸭蛋和鹅蛋。当时,家在矿区亦同农村一样,住的都是平房,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有院子,种菜、养鸡、鸭、鹅等家禽,为得是贴补家里的副食之用。记得当时家里养了几只鸡还有一只很大的灰色的大鹅。下的蛋都被娘积攒起来了,到了端午节时拿出来洗净放在大锅里连同包好的粽子一道煮。到时熟了的时候,吃鸡蛋时亦有一股清鲜的粽子香味。</span></li><li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有一年的端午,在睡梦中便被娘从被窝里拽起,娘把五根彩线放在腿上搓了几下,便神奇地变了一股色彩斑斓的五彩的细绳了。娘便麻利地在我的脖子、手、脚系上了这个美丽而又赋有神奇色彩的五彩绳。然后,又告诉我,在六月六这天将此彩绳剪掉丢在水中。娘给我系完五彩绳后,便又从大围裙的兜里摸出一只大鹅蛋和几个鸡蛋放在我手中,手里捧着热乎乎的大鹅蛋和鸡蛋顿时睡意皆无,快速地穿上衣服揣上鸡蛋和鹅蛋奔跑出来,来到街上,邻家的小伙伴们早已在相互比着谁的鸡蛋大或小了。</span></li><li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小伙伴凑在一起便玩起了碰蛋的游戏,就是每人拿出自己的鸡蛋,和大家鸡蛋碰撞,谁的破了就算输掉,大家就可以一起吃输方的鸡蛋了。玩起这个游戏真的很开心,但也还是有些担心顾虑,生怕自己的鸡蛋被撞破,那样自己的鸡蛋就被小伙伴们共享了。</span></li><li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手里握着热乎乎的鸡蛋和小伙伴们一起在街上奔跑着,玩耍着……很是开心。有的小伙伴为了显示自己的鸡蛋,还在鸡蛋上画上各种图案或颜色。那时,鸡蛋和鹅蛋缺少,只有在过端午节时家里才让小孩子们随意吃的,小伙们也都不舍得吃自己的鸡蛋或鹅蛋,都在相互比较着大小和颜色,显摆着自己拥有的数量……</span></li><li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回家吃粽子了……”听到娘在自家院里一声声的吆喝着我,便飞速地往自家院里奔跑。回到家中看到娘已经把热气腾腾的粽子端上桌,我便迫不及待地抓起一个粽子,剥开外皮,沾着白糖迅速地送到嘴里……一个、二个……直到吃不下为止。</span></li><li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那时粘米很少,都是用粮本供应那么几斤,可以说少之又少呀,根本不够一家人包粽子之用。那时,家里在后山坡有些小开荒的土地。娘和爸爸在闲时就种些粮食和各种菜以补贴家用。其中,就种了了些大黄米也就是黍米。在每年的端午节时娘便把黍米拿出来泡在水里和粘大米一起包在粽叶里。剥开深绿的粽叶黄白相间,油旺旺,光亮亮,粘性十足,香气扑面而来令人食欲大振,百食不够……。</span></li><li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香粽依然放在手中,吃的口里,心里却想着儿时的故事,想着娘亲手包的粽子,那种当年飘香的粽子再也吃不到了。</span></li><li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娘!又是端午采艾时,又闻粽子飘香来。当年的粽子是那样的香甜,可口……</span></li><li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娘!你闻到了粽子的香味了吗?每到端午时节,儿便想起小时的粽香,想起勤劳慈祥亲切的娘……!</span></li><li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儿时的粽香始终充盈在鼻间,萦绕在心头!</span></li></ul></h1></div></h1> <h5 style="text-align: right;">(于2013年端午节前)</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