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蓬朗记忆—我心中永远的情结(四)</p><p class="ql-block">第四篇:初见蓬朗元宵之日</p><p class="ql-block">记得小时候有一年春节,现在也记不清,是哪一年的春节了。那时,总是听大人们在议论和讲到最多的是:今年正月半蓬朗镇街上,有发龙灯摇龙船。笔者注蓬朗方言,正月半,是指元宵节。方言,发,是指舞龙灯的意思。当时,我听到大人们的这些议论,我心里也在想这个,发龙灯摇龙船连大人们都觉的很稀奇!那么这个正月半,一定是一个很好看,很好玩的日子了。自从知道正月半,是一个很好看很好玩的日子以后,我就每天晚上睡在床上,扳着手指数着天数,总是盼望着正月半,这一天早一点的到来。</p><p class="ql-block">正月半这个日子终于盼到了,我还是穿着新年里穿的那一身新衣服,身上带着一元钱一路上兴高采烈的,怀着儿童所独有的兴趣和好奇,我早早的来到了街上。尽管我觉得到很早,但街上的行人已经很多很多了。登云桥,俗称,竹行桥以东的街面上张灯结彩,街面上的商店里都悬挂着,各种喜庆年画剪纸以及电影宣传画,总之街上的一切,都沉浸于节日的欢乐气氛中。</p><p class="ql-block">那一次我至今还清楚的记得,在转子角桥西边的一个商店里,我用五角钱买了一支色彩鲜艳,做工非常精美的腊板子手枪,用一角钱买了一板红纸上的腊板子。注,方言腊板子,即是火药子。</p><p class="ql-block">随着街上行人的不断增多,大人们讲的发龙灯,摇龙船的事情还没有看见!究竟在什么地方发呢?我的心中还是一个谜?这时街上的行人却越来越多。那时候我人很小,只有紧紧的跟随着街上大人们的人流走,从他们相互的对话中我知道,他们往前走是到公社后面的,篮球场去看发龙灯的。我跟在他们身后来到转子角桥,往北50米处的蓬朗人民公社大门口,跟他们一起走进大门口北,往西的一条很长很窄的弄堂里。</p><p class="ql-block">走出弄堂西口眼前一片人海,由于我人小根本看不到发龙灯的影子,但却能听到震耳欲聋的锣鼓声。人山人海我徘徊其中,根本没有一丝的缺口让我的视线,穿透过去一饱眼福!只有从这鼓声中领略到,我扳着手指朝思暮想的这一好玩时刻,此时已经来到了眼前。</p><p class="ql-block">下午看摇龙船比上午看发龙灯,同样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中午时分在登云桥东边开阔的河面上摇龙船,南北两岸,南岸俗称:泾岸,包括登云桥上都是人山人海。根本没有我这个小孩子钻空子的余地,情激之下只能从大人们胯下的缝中,看到一条打扮的花花绿绿的彩船在河中荡漾,船头上一位穿着古代服装的人正在指手划脚,不一会儿彩船在河中向东游动,离开了我的视线一切都看不见了。</p><p class="ql-block">岁月匆匆景物已变,回顾那个物质与精神生活,贫乏的年代里的一切故事,对于在今天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青年朋友们来说,这无疑是不可思议的。2010年3月25日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