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入围散文作品—《​品三秋》

诗人萧逸帆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品三秋</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文/陈方艳</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br>执一江秋月,捧去离人玉心,望舒皎皎,清辉三千。这初秋的景致往细了说,就如泉流梨烟般清然,又如江夏余温般热烈;待深秋时,北方的秋便哗然而来。我常感叹于此:“最喜不过一袭红衣驻落枫,不夜侯香散纤凝。”<br><br>何为秋?<br><br>先悟出一番秋感。锦书载着千山厉行的南风,撞响琵琶弦上的冰轮相思,念家,思归,秋雨晦晦堪辞。似初阳云疏的微凉,立其中,举目清望无落处,但同时它也会告诉你,星眸若有山河远阔,便知长亭道远。待方寸星河知味,落城浮光就涉水而来,惊散秋思。<br><br>“珺璟如晔,雯华若锦。”一帘秋梦入江南,篆香清茶,空阶草生烟;宝窗疏雨,雨膏烟腻。佑困于秋城,雾失远行客,那一柄青雨伞下,才子佳人悄藏心意,可惜江海一别,再见已路遥马急,尺素杳杳。画不成的十年情。吾喜江南,更喜江南的秋,只因故事潦潦,期愿重逢于那一片梅林,哪堪辞,巷道依旧,但愿“人生若只如初见”。<br><br>说完了诗情画意的秋感,再来品几处秋景吧。近的来说,家乡一所大学中有一中国园,红雕白墙,假山景台,水榭瑶湖。白日里,有桥连画廊,斜晖露华,鲤跃洞庭,鹭踏紫烟;夜里,有红灯萤火,竹影芊芊,戏台鼓舞。而最易见到浓浓秋色的,便是那负有盛名的飞檐亭,每逢烟雨霏霏,那与之相连的回廊婉转便更显佳意,待秋来气爽,赏景的人更是络绎不绝,立于楼阁之上,秋树似枫,春树依旧,两相映照,灼灼川华。远的来说,位于新疆阿勒泰布尔津县的喀纳斯湖被称为“中国最美湖泊”,而它那动人心魄的秋景则无疑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层林尽染张扬在崇山峻岭中,风光尽显。纯粹的淡蓝色湖泊隐入山间,却又丝毫不显渺茫。金秋漫漫,真是可谓:“恍若梦中一相逢”啊。喀纳斯秋色的苍然壮美是深深藏在喀纳斯三湾中的,这三湾分别是月亮湾、卧龙湾、神仙湾。若有机会,去品一品这绝佳秋景也是极好的。<br><br>提起秋,就不经意间想起与秋甚是相配的秋菊。花中四君子之一的菊花是秋的代表之一,《礼记·月令篇》中有曰:“季秋之月,鞠有黄华。”不仅是对开花季节的记载,也是一种对秋与菊花的关联写实。从古至今的诗词歌赋也大多以秋菊相称,如屈原《离骚》中的“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可见菊花与秋的不解之缘。那么对于这秋之信物的菊花,我们又可从哪些方面了解呢?<br><br>首先,看文化,河南开封的菊花节盛大繁华,各式灯笼,传统建筑,八大展馆,更有多达百万株名品菊花,汴梁古都的文化底蕴在菊花节的举办中以绽放的姿态向世界各地的游客展示了我泱泱华夏的文化风采,与历史画卷清明上河图中的北宋风光交相辉映。华灯初上,还能赏得大型实景剧《东京梦华》,此番好景待赏,我便颇有些期待金秋的到来了。<br><br>其次,看功用,《补农书》中记载:“甘菊性甘温,久服最有益。”根据相关书籍可知,菊有两种:一种茎紫气香而味甘,叶可作羹食者,为真;一种味苦不堪者,名苦薏,非真。其华相似,以甘苦别之。能治风木之火热,改善肌肤,补血延年。犹记年少时,家乡兴用菊花枕,说是可明目安神,街坊邻里的女子只要闲下来就常常唤人结伴,一路话着家常去采摘野菊,再加上手巧,做出来的菊花枕也是极好看的。只是菊花枕有一定的毒性,不可久用。如今回忆起来,就好像鼻息间依然有那清新淡雅的香味,或许,让我怀念的并不仅仅是秋。<br><br>最后,追气度。诗人陶渊明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赋予了菊清悠隐逸的风度;元稹的“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后更无花”除了表达爱菊之情,也不乏对菊历尽风霜而后调的坚贞品格的赞美。以上举例不过繁星三千中的潦潦几颗,从古至今歌颂菊的诗词歌赋数不胜数,恰如菊瓣的开似流光,韵味十足。<br><br>红尘扰扰,与其做一名远行客,不如伸出手去捕捉那炽热过后的清秋一片,涤荡迷茫在扶摇相赶的心绪。请相信吧,凉秋微风一定可以在对的时间如约而至,我们只需眼含山河,胸有沟壑,把每一步都踏实踩在秋叶上,细听浮光惊秋的声音。<br><br><br><br><b>作者简介:</b><br><br><br>陈方艳,女,来自河南省平顶山市,现本科在读,对文学极感兴趣。本人经常参加文学讲座与相关活动且获有奖项。坚持拓宽文学视界并提高作品深度,渴望走向更大的平台深造。希望以吾之章,可以开阔读者心境,为祖国文学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br><br><br><b><br>第九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br><br>投稿邮箱:xingshiyuekan@163.com<br></b><br><br>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br><br><br>《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br><br><br>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br><br><br><b>征稿要求:</b><br><br><br>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br><br><br><b>投稿格式:</b><br><br><br>邮件标题:第九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br><br><br><br>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br><br>散文2篇以内<br><br>微小说3000字以内<br><br>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br><br><br><b>奖项评定:</b><br><br><br>入围作品发布在大赛《品诗》公众号,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入围奖100名左右(视具体情况调整)。依等次颁发相应获奖证书,镌刻名字的奖杯和奖牌,获奖者将获得高档英德红茶套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