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感动叫,“红蓝融合”……

鲁霞客充能桩

<p class="ql-block">感觉是一个人生存的质感,感觉的最高质感就是感动。人活一辈子,没有几次发自内心的感动是麻木的。因人而感动,这个人自此就住进了你的心里;因事而感动,这件事会升华出一种特殊的情感记忆。从昨晚到今天,我经历了因人、因事的双重感动。</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第一波感动,发生在12月7日23点——我到国防科技大学之前,就接受到了解放军总医院研究生院的邀请,让我在“实践运用红蓝融合理念专题研讨会”上搞个交流。</b>原本时间定在11月26日,我觉得备课有点紧张,研究生院便把时间延迟到12月7日。我应邀到国防科技大学参加教学工作综合评价时,就已经协调好了时间,要在国防科技大学提前一天到北京。</p><p class="ql-block">12月7日20点,我登上了从长沙到北京大兴机场的航班。解放军总医院研究生院办公室张天博副主任,协调工作精心精细,经常与我保持着沟通联系。由于航班到北京太晚,我不忍心耽误他休息,便恳切要求张副主任不要接机。没想到航班刚刚到达大兴机场,我就收到了张副主任发来的信息,上写:“首长,我和政委在3层出发口接您。”真是想不到,这么晚的时间,这么远的路程,这么冷的天气,王英志政委竟然亲自来了。我们在大兴机场8号口见面了,王政委热情地与我握手,一股暖流迅即涌入我的全身。这是我们的第一次见面,不是因为有老感情,而是因为对“红蓝融合”的共情。</p><p class="ql-block">王政委看上去举止儒雅,待人谦和,一个劲地向我表达欢迎和感谢。我们到车里坐定后,王政委声音沙哑地解释道:“可能是天气降温,冷空气刺激导致嗓子不得劲……”张副主任坐在副驾驶位置,他接过话头说:“这段时间没有配院长,政委工作太忙了。连日来,政委在全院抓了“红蓝图强、红蓝论剑、红蓝眺望”的红蓝融合三大版块,全院上下都动起来了。政委还作了题为‘拥抱红蓝,奋进时代,以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引领助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旨讲话……”</p><p class="ql-block">王政委显然对“红蓝融合”高度认可,他用沙哑的声音解释道:我号召大家要读懂“红蓝融合”,来一次认知大升级;要研究‘红蓝融合”,来一次思想大突围;要实践“红蓝融合”,来一次模式大更新。通过点燃理想,激活动力,助推圆梦,让“红蓝融合”在研究生院结出更加丰硕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一路上,我们谈的很投机。王政委把我送到宾馆,已经是下半夜了……</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第二波感动,发生在12月8日上午——12月8日上午8点,张天博副主任把我从宾馆接到研究生院,王英志政委早已在楼门口迎接。</b>我的感动从不很深,这又一次让我感到王政委接人待物的真诚。只见大楼两侧的方形立柱上有一幅楹联:励志笃学攀医学巅峰 厚德敦行做中华栋梁,横批是“志存高远”。据介绍,这是研究生院的院训。</p><p class="ql-block">王政委把引进大厅,对面展示着“研究生教育工作总览”,鲜明展示着学院的办学实力、办学定位、政治引领、以战领教等重大建设要素。其中的“四个唯一”特色引发我的兴趣,即:联勤保障部队唯一的院校性质单位、全军唯一的医院办学单位、首都地区唯一的军事医学教学单位、解放军总医院唯一的实体办学单位。</p><p class="ql-block">距离研讨会还有一点时间,王政委把我引进“见贤厅”,也就是大多数单位的会客厅,“见贤”二字足以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这里的影响。我正看着“见贤”二字,今天请来的另一位主讲嘉宾刘玉海快步走出,主动给我来了一个拥抱……</p><p class="ql-block">刘玉海这个名字如雷贯耳,他是原军事科学院的研究员,曾在多家军队重点期刊任主编和总编,是响当当的“大笔杆子”。近年深研“红蓝融合”理念,完成的《“红蓝融合”:传统+互联网——军队政治工作创新的“深圳模式”探察》长篇调研解读报告引起强烈反响。我俩就是通过“红蓝融合”在网上认识的,双方微信几乎天天互动,但从未谋面,刚见面时我竟一时对不上号。</p><p class="ql-block">在研究生院求真”大讲堂,刘玉海研究员首先开讲。他以“运用红蓝融合守正创新理念 建强‘中国青年军医’品牌”为题,将什么是红蓝融合、红蓝融合的缘起与反思、红蓝融合何以点燃自燃、红蓝融合的生成逻辑、红蓝融合到底为我们带来了什么等,做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讲授,其思想含量、理论含量、文化含量之高,令我自叹不如、自感差距。</p><p class="ql-block">“红蓝融合与我有关”这最后一个题目,显然是刘研究员为研究生院量身打造的。在他看来,研究生院贯彻红蓝融合理念,需要“在‘红’的岗位上练精‘蓝’的医术本领;在‘蓝’的应用上保持‘红’的觉悟发心”。具体说就是做到“两高”:红的高尚、温暖;蓝的高超、精湛。</p><p class="ql-block">最后,他讲了三个耳熟能详的故事,达到了“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境界。他把三个故事合起来叫做《见与不见》。第一个故事是庖丁解牛,庖丁开始“见牛”后“不见牛”;第二个故事是九方皋相马,只见马的天赋,不见马的外表;第三个故事是扁鹊三兄弟的故事,他们治病都有自己的见与不见。三个“见与不见”引申到医生身上,就是要达到庖丁那样的“机理之见”,修炼为医者的“精专”;达到九方皋那样的“气象之见”,修炼为医者的“至诚”;达到扁鹊兄弟那样的“道术之见”,修炼为医者的“重道”……</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第三波感动,发生在意料之外——刘研究员的授课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b>稍事休息后,我以“‘红蓝融合’的实践魅力”为题,运用“红蓝融合”理念,采取“个人红”与“单位蓝”相融合的方法,以我个人的直接受益经历与一个团队的全面受益经验为现实案例,佐证“红蓝融合”理念的实践魅力,为提高基层政治工作质效提供实在管用的实践路径。</p><p class="ql-block">我在第一个问题里,讲了我对“红蓝融合”为什么情有独钟?我刚退休时的想法就是做好“四个一百”:读100本名著,写100篇书评;看100部名片,写100篇影评;去100处名胜,写100篇游记;选100个人生侧面,写100篇人生感悟。是“红蓝融合”理念,打开了我的眼界,提升了我的认知,拓展了我的舞台,激发了我的斗志。</p><p class="ql-block">我在第二个大问题里,讲了战略支援部队某部为什么会锚定“红蓝融合”?因为这支部队在实践运用“红蓝融合”理念的三年里,给单位全面建设带来了巨大变化:大队被战略支援部队表彰为“正规化建设先进单位”,是受此表彰的10个单位之一;刘元旦政委被树为优秀党委书记,是3年一次评比中的5个书记之一。我借用刘元旦政委亲自总结的“理念一新,万象更新;拿来就用、确实管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山高路远,步步精进”四条体会,让研究生院的领导和同志们坚信,研究生院的每名同志都很了不起,一定能在学习践行“红蓝融合”的征程中,体验出更加幸福、更为甘甜的味道……</p><p class="ql-block">我在第三个大问题里,讲了我为啥要力顶力荐“红蓝融合”?我给出了这样的理由,因为她是“理念库”、“方法群”、“样板间”、“示范区”……</p><p class="ql-block">交流结束后,我正准备走下讲台的时候,王英志政委叫住了我。这时,大屏幕上推出两排大字:“研究生院大讲堂特聘教授仪式”。虽说我在多所军地高校接受过客座教授的聘书,但因为从昨晚到今天的多波感动做底子,当我从王政委手中接过鲜艳的大红聘书时,内心升腾起的是满满的感动。</p> <p class="ql-block">我觉得,生命的滋味就是感动的滋味,生命的回味就是感动的重温。我不会去刻意寻求感动,但每次感动都是一次感情的储蓄,能量的加持,心力的增强。我感动过,感动了,以后会有更多的感动。我想,每个不懈奋斗的生命,都会收获各种各样的感动,因此,也将更有价值、更有意义、更有意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