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门前那口塘

徽鲁缘

<p class="ql-block"> 我家门前那口塘</p><p class="ql-block"> 今天早上打卡 “学习强国”,偶然发现“我家门前那条路”专栏,脑海里瞬间就想起了“我家门前那口塘”。那口塘承载着我童年、少年太多的记忆,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口塘就像一面镜子,它记录着我成长的足迹,带给我快乐。它的水就像血液一样流淌在我的全身,提供给我养分,滋润我成长。</p><p class="ql-block"> 我们生产队的名称叫“大塘埂”,就是缘于这口塘。这口塘我们习惯叫它“大塘”,至于它有多大,我没有一个具体的量化数据,整个大队的村民都知道,目前在百度、高德地图上都能显示它的存在。大塘呈不规则的半圆形。圆的底部就是大塘埂,设有两个涵洞和一个“港口”;南边靠近骑龙小学,弧形的边缘是邻近生产队的耕地以及部分人的菜地,西北面也构筑了一个“港口”。大塘水深清澈,水波荡漾,美丽极了。</p><p class="ql-block"> 大塘的所有设施都有其独特的功能。“港口”既是生产队居民取用生活用水的平台,又是家庭妇女洗衣、洗菜、交谈家长里短、发布花边新闻的场所。塘埂很宽很结实,既是拦洪坝,也是交通道路,我上小学6年,每天至少在塘埂上来往两次。印象中夏天还是大家晚上纳凉的主要地方。山竽收获的时候,很多人家将大水缸搬到塘埂上,就着大塘里的水,洗山竽粉。大塘下游是生产队的“春田”,大概有100亩的水田,每年种植两季水稻,其全部的水资源都靠大塘通过两个涵洞给它提供。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大塘就是我们全生产队的生活之源,既提供生活用水,又提供生产用水。</p><p class="ql-block"> 大塘是我们孩子的天然游泳池。整个夏天,大塘就是我们孩子的主要活动场所。中午大人们累了在家休息,我们大约十几个十岁左右的孩子,自发的驮着洗澡盆、洗脚盆或者大洗脸盆,浩浩荡荡的从大塘西北角的“港口”跳入大塘,胆大的先一个猛子扎下去,再从很远的水中冒出来,然后又不知不觉的一个猛子回到大部队中。那个时候家里孩子多,家长管不过来,孩子出门,细心的家长最多嘱咐一声:不要到深的地方去,早点回来。得到的回答基本上是边跑边说:晓得了。孩子们也不是没有安全意识,由于下塘次数多,大塘哪里深、哪里浅、哪里有暗坑,都记得很清楚。我们沿着大塘的弧形边缘一边打闹、嬉戏,一边摸河蚌,有时候两个人较劲,还要来一场游泳比赛和扎猛子比赛,然后嘻嘻哈哈再出发。大部队来到菜地下方,偶尔也有胆大的爬上岸,潜入菜地,不一会就抱着黄瓜、菜瓜等战利品跳到大塘中,然后大家共同分享。游到塘埂的“港口”,大家才依依不舍的上岸,驮着洗澡盆,带着河蚌各自回家了,傍晚再将河蚌破开给家禽吃。</p><p class="ql-block"> 大塘还是生产队水产品的主要生产基地。大塘水深、面积大、水质好、水量充足,是放养鱼的天然场所。每年春天,投放鱼苗,平时也不喂任何饲料,大塘里的生态系统足够鱼儿自然成长。临近过年,生产队联系好的打鱼队,使用专业的打鱼工具,从大塘的弧形处下网,从塘埂的“港口”处收网。这个时候,几乎全生产队的人都出动了,孩子们基本上随着网走,大人们凭着塘面的动静和经验估计着鱼的产量。临近收网时,鱼就越活跃,有的荡个水花,有的来个前空翻,有的来回碰撞,有的“鲤鱼跳龙门”,企图跳出包围圈,偶尔也有几个跳出了网外,成功逃跑了。收网后,将鱼堆在塘埂上,产量大都符合预期,大人们脸上都露出了开心的微笑。打发完打鱼队后,接下来就开始分鱼。分鱼基本上根据家庭人口、工分数进行,大小搭配。那时候大家都比较困难,过年的年鱼基本上靠生产队分的鱼,所以家家都非常期盼和珍惜这份难得的成果。</p><p class="ql-block"> 分年鱼是大家获取大塘水产品的最主要的渠道,但是也有例外。依稀记得有一年“双抢”的下午,中间休息,我们几个半大小子跳入大塘洗澡。突然我脚下一滑掉进一个小坑,感觉踩到什么东西。我一个猛子下去,一会儿就抓住一个活物上来,一看是一只鳖(俗称王八),高兴坏了。正要送上岸,感觉脚下不对劲。我让小伙伴将鳖送上岸,如法炮制的又抓起了两只鳖。我拿着三只鳖飞奔回家,晚上妈妈将鳖全部用大铁锅炖了,全家美美的改善了一次伙食,那个味道至今仍记忆犹新。</p><p class="ql-block"> 记得那年休探亲假,闲而无事,便玩兴大发。拿起捕鱼工具来到大塘西北角的“港口”,沿着当年夏天洗澡的路线,一路向前。虽然没有大鱼,但小鱼小虾是少不了。回家后妈妈简单收拾,一道家乡传统的韭菜炒河虾就丰富了餐桌,这种体验和成就感是花钱也买不到的。</p><p class="ql-block"> 大塘是要经常进行维护的。生产队时,每到年底农闲时节,都对大塘进行维护。先是将大塘里的部分水放掉,组织人力将塘里的淤泥挖起来然后挑到下面“春田”里,这样既兴修水利,又给春田增添了肥料。正因如此,大塘才持续给大家带来馈赠,才年年岁岁保持它的青春。后来包产到户,土地流转,例行的维护也坚持不了。加上社会发展,家家都用上自来水。大塘的功能只剩下为下游“春田”提供生产用水和水利调节了。</p><p class="ql-block"> 今年回家做清明,大塘昨日的风采已不复存在。塘面变小了,淤泥提高了,部分地方已长满水草,水也没有以前那么清澈见底了。我目睹大塘的现状,慢慢开着车驶入桐双公路,大塘被车远远的留在身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