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赤鲁村位于徐水区遂城镇,距遂城镇政府西北方向7.5公里,南易水河西侧。荆轲,战国末期魏国人,后来他又辗转来到燕国边陲卫城“武遂”,即遂城,寄居于此。荆轲刺秦的故事就起源于此。公元前227年,荆轲受燕太子丹派遣,携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嬴政。献燕督亢地图时,图穷匕见,刺秦王不中,事败被杀。村人为纪念他,将村庄命名为“荆轲里”。秦灭燕后,村人恐受秦害,改名赤鲁村,寓意荆轲“赤胆忠心、鲁莽勇士”之意。</p> <p class="ql-block"> 近日,笔者在小鲁村历史文化爱好者秦金刚老师手上见到其家族传承下来的地契等契约若干张。 契约时间跨度从嘉庆十年(1805年)至华中民国35年(1946年),包含土地买卖,房产买卖,土地租赁等内容。</p><p class="ql-block">下面通过图片展示契约里边体现的赤鲁村名的变化。整理的比较粗浅。</p> <p class="ql-block">上图乾隆二十三年:赤鲁村。</p><p class="ql-block">这张地契为小赤鲁村胡老师收藏。</p> <p class="ql-block">上图嘉庆十年:赤鲁</p> <p class="ql-block">上图同治三年:赤鲁。</p> <p class="ql-block">上图同治七年:南赤鲁</p> <p class="ql-block">上图同治十二年:赤鲁。</p> <p class="ql-block">上图同治十二年:北赤鲁</p> <p class="ql-block">上图光绪六年:北赤鲁</p> <p class="ql-block">上图宣统三年:南赤鲁</p> <p class="ql-block">上图民国三年:小赤鲁</p> <p class="ql-block"> 通过上边这些地契中标注的村名可以清晰的看到,在民国元年以前现在的大小赤鲁村为赤鲁村一个村,当地村民为准确表述村内位置以曲水河为界北边称北赤鲁 南边称南赤鲁。自民国元年以后 , 契约上表述的村名就不再有 赤鲁 南赤鲁 北赤鲁的称谓,开始出现了大赤鲁 小赤鲁。或者从这时开始,赤鲁村就演变成大赤鲁和小赤鲁两个村子了。</p><p class="ql-block"> 村名的变化总是有其时代的官方称谓,又有乡民约定俗成的称谓。经过张云峰老师的指正,下边是赤鲁村在清朝县志中体现的真实变化:康熙年间是一个村,赤鲁里,到了乾隆年间,出现了大赤鲁,小赤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下边是部分契约的原图,读友可以欣赏一下。 古老契约保存下来十分不易,为研究赤鲁村的演变和地方历史文化有重要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