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使张骞

千里草

<p class="ql-block">  站在游人稀少的张骞纪念馆里,我凝视着墙上画面中手持旌节年轻时的张骞,脑海里便在史书中寻觅着有关张骞探索西域的片段…。</p><p class="ql-block"> 汉武帝登基时,张骞是皇宫里的郎官,据说他还是汉武帝的伴读。汉武帝在登基后的三年,为对付汉朝的凶敌匈奴,遂想联络西域的大月氏部落,招募出使西域的使者,年仅26岁的张骞应募成为汉使。当张骞在未央宫从汉武帝手中郑重地接过象征大汉的旌节时走出长安城时,张骞就向着未知的领域开始了他“开通大道”的壮举。</p><p class="ql-block"> 当时张骞所面临着是一场无法预料生死的艰难历程。他的目地是西域大月氏,要到大月氏就必须要穿过河西走廊,而这里正是大汉的敌人匈奴所控制的地方。果不其然,尽管张骞一行小心谨慎前行,最终还是被匈奴骑兵发现并被羁押送到匈奴王庭,此后的张骞被扣压在匈奴,为了打消张骞回国的念想,匈奴单于给张骞许配了妻子,他希望用组建家庭的方式把张骞留在匈奴,让他忘记自己去大月氏的使命。在匈奴的十多年里,张骞一边默默隐忍,一边熟悉匈奴内部的情况,包括人口,水源和戈壁上及广袤的草原上哪里可以用兵等信息。而这些正是汉朝急需掌握匈奴的情况。转瞬十多年过去了,张骞与匈奴妻已育有两个儿子了,但张骞并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在一个寻常的夜里,趁着匈奴对他放松警惕,张骞抛弃妻子,只带随从,纵马向西而逃,他们狂奔一夜终于逃出了匈奴腹地。或许有人会想,张骞好不容易逃出匈奴,他应该急着跑回长安吧,然而,张骞并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他要寻找大月氏他,他要完成他的使命,因为那不仅仅是使命,更是流淌在我们这个汉民族血液里的那份坚持,那份血性。</p> <p class="ql-block">  此后的张骞历经艰难,终于抵达大月氏,由于大月氏部落惧怕匈奴,婉拒了张骞的结盟之意。虽然张骞没有达成和大月氏结盟的目的,但张骞在西域了解了西域各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信息。以及带回了大量珍贵的物品,如宝石、毛织品、香料等。</p><p class="ql-block"> 就在张骞一行返回国的路上,他们又一次被匈奴抓住,然而上天却垂青了这位不忘使命的汉使,张骞被抓后的一年,匈奴单于逝世,他的两个儿子为了争夺单于的位置大打出手,趁着匈奴内乱之机,张骞带上自己匈奴的妻子和随从,骑马东去。</p><p class="ql-block"> 历经了13年奔波飘零后,张骞带着多年在西域各国的记录以及浑身的疲惫,终于荣归故里!</p> <p class="ql-block">  七年后,汉武帝再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让西域各国依附大汉,而这一次出使,张骞前往的西域已不再是未知的荒蛮之地,而是将东西方文明联系在一起,这一次他没有茫然,没有无措,只有自信和洋溢在脸上的微笑,在满朝文武和长安百姓的目送下,承载着使命和希望,再一次向西出发。这次出行汉朝和西域有了第一次外交往来,随后汉朝又往西派遣多批使者,西域各国都留下了汉使的足迹,从此商业开始往来,丝路开始运行,汉朝和西域各国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汉朝和西域第一次联成一体促进了西域的进步,也丰富了大汉的物质生活。就在二次出使回到长安的同年张骞病故。在他死后,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了西域都护府,西域彻底成为汉朝的管辖区域。</p><p class="ql-block"> 丝绸之路从此开始了它维系东西方千年联系的使命,而这一切,都源于张骞的西域探索。丝绸之路为大汉和西域之间的贸易和文化交流打下基础,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p><p class="ql-block"> 张骞的那种坚韧不拔的和不忘使命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向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写于二零二四年 六月</p>